江苏省南京市2024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升初重难点检测卷(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南京市2024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升初重难点检测卷(有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年南京市小升初重难点检测卷-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抽噎(yē) 萦绕(yín) 菜畦(qí) 头涔涔(cén)
B.惆怅(chóu) 暂时(zàn) 犬牙(quǎn) 黄焖鸡(mēn)
C.吞噬(shì) 栗子(lì) 铁锨(xiān) 惟妙惟肖(xiào)
D.憎恶(zèng) 荒芜(wú) 风靡(mǐ) 熠熠生辉(y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雅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就又哭又闹,对于这一切爸爸早已司空见惯。
B.科学家在欧洲大陆发现了恐龙的踪迹,无独有偶,在北美,人们也找到了它的踪迹。
C.仓库里堆满了棉花包,万一失火,后果将不可思议。
D.钟南山爷爷虽然已经八十四岁,但是走起路来大步流星,不输年轻人。
3.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排比)
B.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拟人)
C.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夸张)
D.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了,只有匆匆罢了。(设问)
4.学校文学社组织了一场名著交流会,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汤姆·索亚是英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著名的儿童形象。
B.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的《骑鹅旅行记》是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品。
C.《爱丽丝漫游奇境》写了主人公爱丽丝掉进兔子洞后,经历的一段如梦如幻的旅程。
D.从《鲁滨逊漂流记》中可以看出其背后鲜明的时代烙印。
5.将句子“草地上的羊儿,野地撒欢的小狗,树上呱呱叫的乌鸦,都披着落日的余晖回家了。”插入下面语段中,最合适的位置是( )
①琥珀色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退去。
②远处,庙里的钟声在薄暮中响起来。
③夜色越来越浓了。
④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像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
A.①之前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之后
6.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个星期天》一文选自史铁生的小说《务虚笔记》,课文用“跳房子、看云彩走、拨弄蚁穴、翻看电影画报”四个事例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的心情。
B.《书戴嵩画牛》一文引用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告诉我们做事要多向内行人请教。
C.《为人民服务》一文是毛泽东在悼念张思德会上所作的演讲,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D.《两小儿辩日》一文讽刺了孔子作为大学问家却不能回答两个孩子提出的问题。
7.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qiū yǐn( )在huā pǔ( )的地下松土,松软的泥土让花儿开得更加鲜艳。小男孩在sōu jí( )着相同qū yù( )内不同种类的huā ruǐ( )颜色,这种乐于观察的xí guàn( )值得所有的孩子学习。
8.查字典填空。
“执”字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执”在字典中的
解释有:A.执掌;B.拿着;C.坚持;D.执行,施行。请给下列句中加点的“执”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并填上序号。
(1)海外学成归来后,他执教于清华大学数学学院。( )
(2)司法人员要做到公正执法,铁面无私。( )
(3)在讨论会上,代表们各执一词,意见很不一致。( )
9.根据你所积累的知识填空。
(1)明朝名臣于谦所作的《 》和清朝书画家、文学家郑燮所作的《 》,都是托物言志的诗,其中“ ,要留清白在人间”和“千磨 , ”都是诗人直抒胸臆,用来表明自己磊落刚烈、不屈不挠、高风亮节的品格的名句。
(2)汉乐府《长歌行》中的“百川东到海, ? , ”借流水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而苏轼《浣溪沙》中的“谁道人生无再少? ! ”同样借流水感叹光阴易逝,但却表现了诗人不服老,不怕老,催人自强,老当益壮的志气。
10.按要求写句子。
(1)他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雄鹅的羽毛。(缩句,缩到最简)
(2)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正。
(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个句子合为一句话)
(3)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改为直述句)
(4)以“稻穗”为情境,就心情“好”与心情“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
心情好:
心情不好:
11.口语交际。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已密切相关,一些应用于教育的搜题App应运而生,迅速受到学生的热捧。某六年级(1)班围绕“搜题App是帮手还是‘枪手’”展开辩论,若你是反方辩手,你会怎样辩论呢?
正方:我方认为搜题App是帮手。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解决难题,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等于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反方:
二、现代文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从中长期看,我国的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粮食浪费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绝对不可小觑。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有的甚至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我国有14亿人口,每个人每个家庭节约粮食还是浪费粮食,加在一起都不是一个小数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促动全社会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之风,十分必要。
材料二: 你如何看待大学生倒剩饭被知名外企辞退?
1.从以上两则材料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发现的问题 解决的方法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粮食供应充足,小范围浪费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B.粮食浪费会造成资源浪费,但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C.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是依然需要节约粮食。
3.针对大学生浪费粮食被企业辞退这一行为,你有什么看法?
4.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的行为。请你结合材料一、二的内容,写一则宣传语。
阅读。
姥姥的端午
①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②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③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粽香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④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⑤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是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呆呆地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过的黄瓜架、葡萄秧。
⑥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
⑦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⑧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坑□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
⑨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⑩姥姥的端午永远是汨罗江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1.在文章第⑧段的方框中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本文以“姥姥的端午”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的“姥姥的端午”、 、姥姥生命中最后的“姥姥的端午”以及 这四次“姥姥的端午”。
3.结合语境,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临近棕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2)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呆呆地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
4.本文第⑨段看似与“姥姥”无关,实则是文章独具匠心之处。请仔细揣摩,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这里细致描写了作者看到年轻时的姥姥秀丽脱俗的容貌。( )
(2)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了姥姥年轻时秀丽的形象。( )
(3)运用想象补充描写了姥姥年轻时的秀丽模样,使姥姥的形象更加丰满。( )
(4)用姥姥的外表秀丽来衬托姥姥品质的美好。( )
5.请你谈谈对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姥姥的端午永远是泪罗江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这句话的理解。
三、书面表达
1.习作。
题目: 的爱印在我心中
提示:我们身边处处充满爱,用心体会,倍感幸福:老师的爱躲在耐心的教诲中;妈妈的爱融入温暖的怀抱里;爸爸的爱藏在严厉的批评中……细细回忆,谁的爱让你铭记在心?请把这份美好真实地记录下来吧。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富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连贯;标点符号使用恰当;不得抄袭、套作;字迹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1.C
2.C
3.B
4.A
5.B
6.D
7. 蚯蚓 花圃 搜集 区域 花蕊 习惯
8. 扌 三/3 Z zhi A D C
9. 石灰吟 竹石 粉骨碎身浑不怕 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10. 他抓住羽毛。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正。 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我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四周静悄悄的,稻穗沉甸甸的,蛙声一片,似乎是在为我喝彩。 四周静悄悄的,稻穗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蛙声聒噪,似乎是在嘲笑我。
11.示例:我认为搜题App是“枪手”。一些学生将这类App当成了抄作业的“神器”,遇到不会做的题目马上搜题抄答案,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自主性下降,学习成绩怎么会提上去呢?
1. 我国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 推出大小份额;制订相关规章 2.C 3.任何人都要懂得珍惜粮食。大学生倒剩饭,可进行一次口头教育,如有再犯,再进行辞退也行。 4.人人节约一粒米,拯救世间千万人。
1., , 、 、 、 …… 2. 从老家搬到城里时的“姥姥的端午” 姥姥去世次年的“姥姥的端午” 3. 加点词语都属于动作描写,刻画出姥姥生怕惊醒“我”而轻手轻脚的样子,表现了她对儿孙的关爱。 “呆呆”是神态描写,写出姥姥进城后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对乡村生活的怀念,表现了她的勤劳。 4. × √ √ √ 5.作者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姥姥的端午”比作“一尺鲜洁的水”,形象地表现了姥姥勤劳、能干、慈爱的品格,她的品格将永久地激励、影响着“我”,让“我”永志不忘。
1.参考范文:
妈妈的爱印在我心中
妈妈的爱是夏夜里清凉的风,妈妈的爱是一把遮雨的伞,妈妈的爱,几乎每个人都拥有,妈妈对我的爱就很特别。
小时候,扣子掉了您让我自己缝,鞋袜脏了您让我自己洗,我学上楼梯,您却“无情”地让我自己扶着栏杆走,就连摔跤了也让我自己起来,从不扶我一把。
有一年冬天的晚上,我穿着新买来的滑冰鞋,用那不熟练的技术滑着。一不小心,我没有看到前面的冰,“啪”的一声我摔倒了,手被一些零零碎碎的小冰块扎破了,鲜血一下流了出来,我大声地哭了出来,惊动了隔壁的李阿姨。李阿姨说:“你妈也真是的,孩子刚刚学,也不下来看着点,你妈也太不像话了。”李阿姨把妈妈批评了一通,而妈妈却说:“没事,不就扎了一下吗,贴个创可贴就行了。”我不理解妈妈:为什么妈妈不疼我呢? 妈妈,我是您的亲生女儿,我总会认为您会像别的妈妈一样百般疼爱自己的孩子,可您却不一样,我想不明白。
那天晚上,不知什么时候,我被痛醒了,模糊地听到了妈妈和李阿姨的对话:“总有一天,她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这样对待孩子虽然无情了点,一个人就是多吃点苦头,才能成为强者,这不仅培养了她坚忍不拔的性格,还会使他终生受益的。
我的眼泪顿时流了出来,妈妈我错怪您了,您对我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妈妈您放心,我一定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好好学习,茁壮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