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3月份月考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3月份月考科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下学期
五年级科学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12分)
1. 人体心脏的位置在自己胸口的( )。
A. 左侧 B. 右侧 C. 正中间
2. 要鉴别空气、二氧化碳、氧气、氮气,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用燃着的木条
B. 只用澄清石灰水
C. 先用燃着的木条,再用澄清的石灰水
3. 经过反复练习后,我们的反应速度一般会( )。
A. 变快 B. 变慢 C. 不变
4. 分布于全身、起传递信息作用的是( )。
A. 神经 B. 脊髓 C. 血管
5. 氧气因为( ),被称作“生命之气”。
A. 无色无味 B. 支持燃烧 C. 能够供人、动物和植物呼吸
6. 身体分布最广的血管是( )。
A. 动脉 B. 静脉 C. 毛细血管
7. “氧中毒”往往因为( )。
A. 吸入的氧气太少了 B. 吸入的氧气太多了 C. 吸入的氧气有毒
8. 下列关于心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心脏的大小与自己的拳头差不多
B. 每分钟呼吸次数和心跳次数一致
C. 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经全身各部位
9. 由于脑部问题导致右腿行动不方便,问题可能出在( )。
A 大脑左半球 B. 大脑右半球 C. 整个大脑
10. 实验室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
A. 二氧化碳比同体积的空气重
B. 二氧化碳比同体积的空气轻
C. 二氧化碳有毒
1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氮气的作用的是( )。
A. 保护食品 B. 制造氮肥 C. 烧火做饭
12. 我们将手臂举起,信号从人体的指挥中心传递到手臂的过程是( )。
A. 脑→脊髓一神经→肌肉运动(手臂举起)
B. 脊髓→神经→脑→肌肉运动(手臂举起)
C. 神经→脑→脊髓→肌肉运动(手臂举起)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3. 神经系统的作用是传递信息和处理信息。( )
14. 人在受到外界环境刺激时所做出的所有反应都要在脑的参与下完成。( )
15. 当我们频频打哈欠时,最好能去睡一觉。( )
16. 当我们把火柴点燃,事实上是把空气中的氧气点燃了。( )
17. 大脑左、右半球功能侧重点不同,左脑在抽象思维、运算、语言等方面占优势,右脑在形象思维、空间感知、音乐、绘画等方面占优势。( )
18. 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海拔地区,很可能会醉氧。( )
19. 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
20. 脑在工作时,所有区域都参与同一件事情。( )
21. 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混合气体。( )
22. 空气很轻,没有重量。( )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23. 神经系统是由脑、( )和( )共同组成的。
24. 氧气本身不燃烧,但能( )。
25. ( )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脉搏频率是( )每分钟搏动的次数。
26. 体重指数=( )
27. 建立健康档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身体健康状况,及时防治疾病。填写健康档案的数据要( )。
28. 颅骨与脑组织之间有膜,这些膜可以降低撞击的力度,具有( )脑组织的作用。
29. 二氧化碳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浑浊。
30. 脑分为大脑、小脑、( )三个部分,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31. 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剩下的主要是( ),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32. 一般情况下:心脏每跳一次泵出血液约( )毫升。
四、简答。(每小题4分,共8分)
33. 我们如何保护脑?
34. 血液循环的意义是什么?
五、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8分)
35. 头盔对保护脑的作用实验
(1)相同条件是将两个( )差不多的西瓜装入塑料袋内,距离地面的( )相同。
(2)不同条件是一个塑料袋内的西瓜放入头盔内,另一个不放入头盔内。让两个西瓜( )做自由落体运动,观察撞击地面之后西瓜的状态。
(3)实验中用塑料袋的目的是( )。
(4)由此推想运动时佩戴安全头盔可以起到( )的作用。所以,平时滑冰,骑山地车、骑电动车时都要佩戴头盔,这样能保护我们的脑。
36. 探究二氧化碳特点实验
(1)如图所示,将二氧化碳倾倒进烧杯中,发现烧杯中( )的蜡烛首先熄灭了,过一段时间后,( )的蜡烛也熄灭了。
(2)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是比同体积的空气( ),不燃烧,也不助燃的气体。2023-2024学年下学期
五年级科学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12分)
1. 人体心脏的位置在自己胸口的( )。
A. 左侧 B. 右侧 C. 正中间
【答案】A
【解析】
【详解】心脏是脊椎动物身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心脏位于胸腔左下方,它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上宽下窄,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大小,重量约250克。
2. 要鉴别空气、二氧化碳、氧气、氮气,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用燃着的木条
B. 只用澄清的石灰水
C. 先用燃着的木条,再用澄清的石灰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它的成分是很复杂的,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约占1%。要鉴别空气、二氧化碳、氧气、氮气,由于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先用燃着的木条来识别氧气;木条熄灭后氧气消耗,再用澄清的石灰水来鉴别二氧化碳。
3. 经过反复练习后,我们的反应速度一般会( )。
A. 变快 B. 变慢 C. 不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不同的环境刺激,人体产生的感觉不同,会使我们作出不同的反应。人体感官产生的感觉是环境刺激与感官发生反应后形成的。如果环境的刺激或感官发生了变化,我们产生的感觉也会发生变化。人体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对刺激的反应速度。
4. 分布于全身、起传递信息作用的是( )。
A. 神经 B. 脊髓 C. 血管
【答案】A
【解析】
【详解】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与其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所组成,它们是协同工作的。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总是在不断地发送和接收信息。神经分布于全身、起传递信息作用。
5. 氧气因为( ),被称作“生命之气”。
A. 无色无味 B. 支持燃烧 C. 能够供人、动物和植物呼吸
【答案】C
【解析】
【详解】氧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生命之气”,是机体新陈代谢启动机制的关键物质,是动植物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必须物质,没有氧气,动植物就无法进行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动植物生命活动所需。人体如果因为环境或自身生理、疾病因素引起缺氧,就会产生头晕、头痛、失眠、胸闷、心悸、记忆力下降、抵抗力降低等一系列症状与病变。
6. 身体分布最广的血管是( )。
A. 动脉 B. 静脉 C. 毛细血管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其中,毛细血管是身体分布最广的血管。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最多,其功能为物质交换的场所。
7. “氧中毒”往往是因为( )。
A. 吸入的氧气太少了 B. 吸入的氧气太多了 C. 吸入的氧气有毒
【答案】B
【解析】
【详解】氧气是人类生存的必需物质。虽然高浓度的氧气可以挽救生命,但如果病人长时间吸入高浓度的氧气,就会发生氧中毒。通常,当在家中进行氧疗时,氧疗主要用于低流量和高浓度方法,并且每次吸氧的时间不会太长。
8. 下列关于心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心脏的大小与自己的拳头差不多
B. 每分钟呼吸次数和心跳次数一致
C. 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经全身各部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A.心脏的大小与自己的拳头差不多,正确;
B.每分钟呼吸次数和心跳次数一致,错误;在安静状态下,正常人心跳次数是60-80次/分;我们在平静状态下一分钟大约呼吸20次左右;
C.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经全身各部位,正确。
9. 由于脑部问题导致右腿行动不方便,问题可能出在( )。
A. 大脑左半球 B. 大脑右半球 C. 整个大脑
【答案】A
【解析】
【详解】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即大脑左半球控制右侧身体的运动,大脑右半球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所以由于脑部问题导致右腿行动不方便,问题可能出在大脑左半球。
10. 实验室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
A. 二氧化碳比同体积的空气重
B. 二氧化碳比同体积的空气轻
C. 二氧化碳有毒
【答案】A
【解析】
【详解】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且比同体积的空气重的一种气体。二氧化碳是实验室经常制备的一种气体,通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比同体积的空气重的特点。
1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氮气的作用的是( )。
A. 保护食品 B. 制造氮肥 C. 烧火做饭
【答案】C
【解析】
【详解】氮气是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还可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常用氮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医疗上可用液氮冷冻麻醉等。烧火做饭属于氧气的作用。
12. 我们将手臂举起,信号从人体的指挥中心传递到手臂的过程是( )。
A. 脑→脊髓一神经→肌肉运动(手臂举起)
B. 脊髓→神经→脑→肌肉运动(手臂举起)
C. 神经→脑→脊髓→肌肉运动(手臂举起)
【答案】A
【解析】
【详解】人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过程是接受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它总是在不断地发送和接收信息。所以我们将手臂举起,信号从人体的指挥中心传递到手臂的过程是脑→脊髓一神经→肌肉运动。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3. 神经系统的作用是传递信息和处理信息。( )
【答案】√
【解析】
【详解】如果大脑是身体的“总指挥”,那么神经就像身体的“联络员”。神经系统的作用是传递信息和处理信息, 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14. 人在受到外界环境刺激时所做出的所有反应都要在脑的参与下完成。( )
【答案】√
【解析】
【详解】我们身体各器官的活动能保持统一和协调,主要依靠神经系统的作用。大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是指挥人体各器官一切活动的最高“司令部”。所以人在受到外界环境刺激时所做出的所有反应都要在脑的参与下完成。
15. 当我们频频打哈欠时,最好能去睡一觉。( )
【答案】√
【解析】
【详解】打哈欠大多见于过度疲劳,大脑供血不足,使大脑处于相对缺氧的状态。打哈欠不仅可以排出体内过多的二氧化碳,而且对人体是一种保护性适应。当人体睡眠不足或劳累过度时,会接二连三地打哈欠,这可以短暂地缓解大脑疲劳,同时也是警告人们大脑和各器官已经疲劳,要我们赶快睡觉,得到休息。所以当我们频频打哈欠时,最好能去睡一觉。
16. 当我们把火柴点燃,事实上是把空气中的氧气点燃了。( )
【答案】×
【解析】
【详解】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要有氧气,三是达到燃点。当我们把火柴点燃,事实上是空气中的氧气帮助我们把火柴点燃了。
17. 大脑左、右半球功能侧重点不同,左脑在抽象思维、运算、语言等方面占优势,右脑在形象思维、空间感知、音乐、绘画等方面占优势。( )
【答案】√
【解析】
【详解】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即大脑左半球控制右侧身体的运动,大脑右半球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偏重于管理语言功能,如数学、逻辑、语言、书写;右半球则偏重于管理空间概念等功能,如:音乐、绘画、情感、技艺。
18. 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海拔地区,很可能会醉氧。( )
【答案】×
【解析】
【详解】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刚刚从平原进入高原后的短时期内,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心动过速、呼吸加快、肢体无力等症状。这是因为高原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少、外界环境的急剧变化等使机体产生了生理反应。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后,这些症状一般可自行缓解。相反,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进入低海拔地区,很可能会醉氧。
19. 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
【答案】√
【解析】
【详解】地球上,除了人需要氧气以外,其他动物也都需要氧气才能生存。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越来越多,氧气也不会用完。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这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20. 脑在工作时,所有区域都参与同一件事情。( )
【答案】×
【解析】
【详解】人类的大脑是所有器官中最复杂的一部分,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负责存储和加工信息,人体的一切感觉活动,思维和情绪,语言能力和运动技能,都是在大脑的指挥下进行的。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能把身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脑,并能把脑下达的命令传达给身体各部分。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偏重于管理语言功能,如数学、逻辑语言、书写;右半球则偏重于管理空间概念等功能,如:音乐、绘画、情感、技艺。大脑在工作时,不是所有部分都参与同一件事情,它的各个部分是有不同分工的。
21. 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混合气体。( )
【答案】×
【解析】
【详解】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它的成分是很复杂的,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约占1%。
22. 空气很轻,没有重量。( )
【答案】×
【解析】
【详解】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但是具有一定的质量。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23. 神经系统是由脑、( )和( )共同组成的。
【答案】 ①. 脊髓 ②. 周围神经
【解析】
【详解】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与其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所组成,它们是协同工作的。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24. 氧气本身不燃烧,但能( )。
【答案】支持燃烧
【解析】
【详解】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它的成分是很复杂的,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约占1%。氧气本身不燃烧,但能支持燃烧。
25. ( )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脉搏频率是( )每分钟搏动的次数。
【答案】 ①. 心率 ②. 动脉
【解析】
【详解】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脏在一定时间内跳动的次数,也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心脏跳动快慢的意思。脉搏频率是动脉每分钟搏动的次数。
26. 体重指数=( )
【答案】
【解析】
【详解】体重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关于体重指数的规定,体重指数=体重/身高的平方。
27. 建立健康档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身体健康状况,及时防治疾病。填写健康档案的数据要( )。
【答案】真实
【解析】
【详解】健康档案的内容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主要包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以往病史、诊治情况、家族病史、现病史、体检结果及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等,填写健康档案的数据要真实,否则建立健康档案就没有意义了。
28. 颅骨与脑组织之间有膜,这些膜可以降低撞击的力度,具有( )脑组织的作用。
【答案】保护和支持
【解析】
【详解】脑由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组成,大脑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颅骨与核桃壳相似,都能起到保护内部的作用。颅骨与脑组织之间有膜,这些膜可以降低撞击的力度,具有保护和支持脑组织的作用。
29. 二氧化碳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浑浊。
【答案】澄清的石灰水
【解析】
【详解】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无色透明、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0. 脑分为大脑、小脑、( )三个部分,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答案】脑干
【解析】
【详解】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即大脑左半球控制右侧身体的运动,大脑右半球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
31. 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剩下的主要是( ),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答案】氮气
【解析】
【详解】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它的成分是很复杂的,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约占1%。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常被用来灭火。
32. 一般情况下:心脏每跳一次泵出的血液约( )毫升。
【答案】70
【解析】
【详解】在安静状态下,一个人的心率约为每分钟70次,心脏每次收缩的血液输出量约为70毫升。
四、简答。(每小题4分,共8分)
33. 我们如何保护脑?
【答案】体育锻炼;避免长期的精神压力,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防止外界的激烈冲撞。
【解析】
【详解】体育锻炼可以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调节心理平衡,降低紧张的心理,通过睡眠,使大脑细胞产生广泛的抑制,从而使已经疲劳的脑细胞恢复机能,需要避免长期的精神压力,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防止外界的激烈冲撞,都有利于保护脑的健康。
34. 血液循环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血液循环的意义是运输组织细胞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运出
【解析】
【分析】人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是脊椎动物身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脏的作用类似于“水泵”,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
【详解】在人体中,血管和心脏构成了物质运输的管道系统。其中,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经的管道,而血液就是它们运输物质的载体。由于心脏不停的收缩和舒张,血液就不停的在体内循环。血液循环是运输组织细胞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运出。它们协调一致,共同帮助人体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五、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8分)
35. 头盔对保护脑的作用实验
(1)相同条件是将两个( )差不多的西瓜装入塑料袋内,距离地面的( )相同。
(2)不同条件是一个塑料袋内的西瓜放入头盔内,另一个不放入头盔内。让两个西瓜( )做自由落体运动,观察撞击地面之后西瓜的状态。
(3)实验中用塑料袋的目的是( )。
(4)由此推想运动时佩戴安全头盔可以起到( )的作用。所以,平时滑冰,骑山地车、骑电动车时都要佩戴头盔,这样能保护我们的脑。
【答案】 ①. 重量 ②. 高度 ③. 同时 ④. 防止西瓜汁液溅出 ⑤. 保护脑
【解析】
【分析】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我们要注意保护大脑,要做到营养补充合理膳食,坚持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情绪的稳定,科学用脑,平时注意保护大脑,尤其在运动中。
【详解】(1)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要保持其他量不变,只改变一个变量,因此相同条件是将两个重量差不多的西瓜装入塑料袋内,距离地面的高度也要相同。
(2)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头盔对保护脑的作用,所以唯一的变量是一个塑料袋内的西瓜放入头盔内,另一个不放入头盔内。让两个西瓜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保持同时进行,观查撞击地面之后西瓜的状态。
(3)实验中用塑料袋目的是防止西瓜汁液溅出,还需要后续处理干净。
(4)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运动时佩戴安全头盔能对脑进行保护,例如,平时滑冰、骑山地车、骑电动车时都要佩戴头盔,这样能保护我们的脑。
36. 探究二氧化碳特点实验
(1)如图所示,将二氧化碳倾倒进烧杯中,发现烧杯中( )蜡烛首先熄灭了,过一段时间后,( )的蜡烛也熄灭了。
(2)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是比同体积的空气( ),不燃烧,也不助燃的气体。
【答案】 ①. 下面 ②. 上面 ③. 重
【解析】
【分析】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且比同体积的空气重的一种气体。
【详解】(1)二氧化碳比同体积空气重,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二氧化碳倾倒进烧杯中,发现烧杯中下面的蜡烛首先熄灭了,过一段时间后,上面的蜡烛也熄灭了。
(2)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且比同体积的空气重的一种气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