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 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摸底考试文 科 综 合 试 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总分 120分,考试时长 12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4.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5.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个小题,1~19 小题每题2分,20~23 小题每题 3分,共 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4年3月 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他在2023年工作回顾中指出:“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中国经济在风高浪急中交出稳中求进的精彩答卷。这展现了A.中国经济强大韧性 B.区域发展崭新成效C.制度保证更加完善 D.人民生活显著改善2.临近2024年春节,因雨雪冰冻天气被困在湖广高速路上的滞留车辆人员,收到了附近村民送来的热水和食物。当有车主问咋卖的时候,一位阿姨说:“不卖! 不卖! 都是免费的!”当问及为啥不卖呢 阿姨一句话让人泪目:“湖北有难的时候都是八方支援!”这样的场景能让我们想起以下古语①仁者爱人 ②功崇惟志,业广惟勤③与人为善 ④言必诚信,行必忠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3年第四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中,河北省的王统一个月三次救援群众;黑龙江省的范桂伟5年时间参与救援溺水群众7名;云南省的王邦安一年时间两次义举,一次主动抓捕犯罪嫌疑人,一次水中救人。这些勇士用奋不顾身的实际行动①诠释他人生命更重要 ②履行了公民法定义务③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 ④捍卫了社会正义正气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有的市辖区议事协调机构发布通告,对涉罪人员近亲属多项权利进行限制。因为该通告违背罪责自负原则,不符合宪法第二章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的原则和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督促有关机关对此通告予以废止。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做法旨在①依法行使监督权 ②维护宪法的权威③捍卫宪法的尊严 ④坚持党全面领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3年 11月,天津市和平区小白楼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举办了三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的立法征询会,参与者有文保人士、法学专家、执法人员、检察官、法学专业学生、文保志愿者及在文物保护建筑里居住的老街旧邻等,大家畅所欲言,“原汁原味”的百姓心声直通全国人大。以此为论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我国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②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真实的民主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具有优越性 ④建设法治政府必须要依法行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在网上“交往”时间短的仅一周、长的近两年,60多岁的张阿姨和多名年龄相仿的阿姨都被所谓的“演员”骗了钱。2024年1月,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假冒演员的肖像和声音进行诈骗的案件,并依法对8名被告人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侵犯了该演员的A.财产权 B.隐私权 C.荣誉权 D.肖像权《山河诗长安》刷屏春晚,盛唐之韵引共鸣。回答7~8题。7.长安城内,舞狮、舞龙、社火等表演热闹非凡,陕派说唱的抑扬顿挫,创意水袖的舞动灵韵,鼓乐交响的激昂绵长,让大唐不夜城再现盛世长安的恢宏景象。这充分彰显了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③世界文化丰富多彩、和而不同 ④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共同繁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充满科技感、力量感的春晚舞台,舞美和交互设计让人惊艳。策马踏花,承龙揽月,陕西西安分会场《山河诗长安》,嘉宾和诗仙李白一起对诗,千人齐诵《将进酒》,豪放洒脱,荡气回肠。高科技的创新设计和浪漫洒脱的氛围①激发了中华儿女满满自豪感 ②极大增强中国人民制度自信③印证了创新让生活更加美好 ④说明中华文化开始影响世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回答9~10题。9.长江干流上,6座巨型梯级水电站“连珠成串”,构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中国向全球提供了50%的风电设备、80%的光伏组件设备;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居全球第一,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 由此可见,我国①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 ②面临非常严峻的资源形势③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④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在肯尼亚加里萨郡,中企承建东非最大光伏电站,既不排放温室气体又缓解肯尼亚“电荒”;中国的节水梯田模式“拷贝”到埃及,在西奈半岛山区涵养水源;非洲“绿色长城”有中国技术支持,阻止撒哈拉沙漠南侵 从中可以感受到A.中国是国际规则的制定者 B.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C.中国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D.中国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11.1840年4月7日,英国议会以本国鸦片商人赔偿等案为中心,开始了一场大辩论,最终结果是以 271 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政府的提议,决定用军事行动解决争端。由此,英国发动了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下表说明洋务运动中汉阳铁厂 成立之初是为军事工厂提供钢铁原料,后来逐渐涉及民用生产领域电报总局 成立之初是为军事部门提供信息支持,甲午战争后逐渐涉及民用领域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速 B.军事企业带动民用企业发展C.近代科技人才得到快速培养 D.欧美列强放松了对中国侵略13.抗战时期,美军驻延安观察组人员在经过实地调查后,建议美国政府与八路军、新四军联合作战。他们提到,“最重要的、无可争辩的事实是,共产党军队正继续牵制着大量日军”“中共军队抗击了大部分侵华日军”。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B.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C.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D.国际支持是中国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14.下面示意图标题中“ ”处应填入中国近代 发展示意图A.军事装备 B.民族工业C.文化教育 D.社会生活15.喜报一般都是报道国家重大成果。下面两张喜报的发表见证了当时我国A.国防实力大大增强 B.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D.改革开放政策顺利实施16.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计划经济的固有弊端和激励机制的欠缺,国企中“铁饭碗”“大锅饭”等现象广泛存在,从而使企业生产运行效率低下,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国进行了A.土地改革 B.包产到户C.对外开放 D.国企改革17.1789年,法国一位政治活动家写了《第三等级是什么 》一书,书中说:第三等级是什么 他们是一切! 可是目前为止,他们什么也不是,在政治上毫无地位,他们要求得到应有的地位。上述内容可以用来佐证法国大革命A.爆发的必然性 B.过程的曲折性C.斗争的长期性 D.影响的广泛性文科综合试卷 第 4页(共 10页)18.英国国会1836 年批准兴建了25 条新铁路,总里程 1600多千米,到 1855 年达12960千米。在运河的开凿方面,到 1842年,英国已修建了 3960千米的人工运河。有学者评价说:“在几乎不到30年的时间,整个大不列颠的地面上都开出了四通八达的航路。”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光荣革命”的爆发 B.殖民掠夺的开始C.贩卖黑人奴隶的需要 D.工业革命的推动19.林肯认为“解放宣言”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对于拯救联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军事措施,我们必须解放奴隶,否则我们自己将被征服”。可见,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为了A.发展资本主义 B.获得农民的支持C.扭转不利战局 D.缓和南北方矛盾20.1914年7月到 1917 年 2月,俄国共发生5794次工人罢工,参与罢工的工人数量达323.98万人,罢工次数是1901—1904年的6倍。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社会进步 B.一战激化俄国社会矛盾C.十月革命推动工人运动发展 D.集体农庄损害农民利益21.多极化世界的未来是否会重归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那种一超多强、群雄并起、相互倾轧的局面 如果是那样,人类可能会重蹈两次世界大战的覆辙,甚至付出更加高昂的代价。对此,中国提出的方案是A.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组建新的地区同盟 D.与他国共同反全球化火爆“出圈”的贵州榕江“村超”,不仅仅是足球文化的魅力展示,更是民族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的精彩展演。 回答22~23题。22.“村超”吸引了八方宾客:广东佛山市南海区是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榕江的县份,他们千里迢迢高举着“南海一榕江一家亲”的横幅,组团助阵来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格萨尔王足球队来了,他们与榕江当地足球队踢了一场友谊足球赛。这一场景最适宜说明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情谊 ②各民族有相同的法定义务③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格局 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3.每到“村超”比赛中场休息,足球场就成了民族文化的“舞台”:身着传统服饰载歌载舞的拉拉队走到绿茵场上,舞龙、吹芦笙、唱侗歌;神秘的水族举着自己的文字“水书”缓慢走过 “村超”将足球运动和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融合能更好地①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②弘扬和传播当地民族文化③促进民族文化创新和发展 ④使两岸同胞实现心灵契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24题8分,25题11分,26题9分,27 题12分,28题30分,共70分)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人们享受着多元表达的便利,也直面汹涌舆情的冲击。那些看似随意的指指点点,那些夹杂“私货”乱带节奏的网帖,那些掐头去尾随意剪切的视频,经过一次次的传播,影响和伤害都可能被无限放大,成为当事者及其家庭难以承受之痛。对肆意施暴者坚决惩治,对“伤口补刀”的网暴行为零容忍,这是受害人的心声,也是全体网民的共同利益之所在。【法治回应】◎章某非法获取受害人隐私信息,雇佣“网络水军”网暴他人,利用他人名义向受害人单位邮寄虚假内容举报信,致使受害人患创伤后应激障碍。一审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雷某某为发泄私愤,在某短视频平台传播针对李某某的侮辱信息,引发网民围观攻击。公安机关依法对雷某某处以行政拘留并处罚款。(1)漫画中的举措将产生怎样的社会影响 (2分)(2)请解释章某和雷某某受到的不同惩罚。(4分)(3)材料对我们参与网络生活有怎样的启示 (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浙江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从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到美好生活,实现“三美融合”。20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2024年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 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1)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基于怎样的国情 (2分)“千万工程”的实践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什么特征 (2分)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2)请你为“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找出理论依据。(3分)(3)从材料画线部分中任选一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4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9分)材料一 1932年,当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的时候,苏联的“一五”计划却取得了巨大成功,提前一年完成。许多极重要的工业部门,在三年中就完成了五年的计划。苏联重工业品已基本满足全国的需要,大大减轻了对外国的依赖。材料二 1934年1月30日,《大公报》社评认为,“苏俄实力,基于重工业之勃兴”。因此,作为工业基础薄弱的国家,中国应积极学习苏联“一五”计划建设经验,埋头苦干,尽快建立国防工业基础,“凡重要工业,应积极国营,此可学习苏联”。《大公报》记者曹谷冰在结束苏联考察之后,“盼望政府及早确立经济建设的方案,快把基本工业建设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自救”,有效地抵御帝国主义经济的入侵。——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郑大华、张英《论苏联“一五”计划对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影响》(1)据材料一,指出“一五”计划的完成对苏联的影响。(2分)(2)据材料二,归纳《大公报》认为应学习苏联“一五”计划的经验有哪些。(3分)(3)综合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 30年代中国无法成功复制苏联“一五”计划经验的原因。 (4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1934年10月,毛泽东随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长征初期,由于“左”的错误,使得红军的战略转移艰险无比。12月1日,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后,人数已由出发时的八万余人锐减至三万余人,这是军事上错误领导造成的严重后果。 当时,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统一全党对革命形势发展的认识,制定正确而又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路线。材料二 四渡赤水,赢得了红军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其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走出沼泽地,牵着蒋介石的鼻子走,跳出了包围圈。 刘伯承曾回顾这段历史:“遵义会议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以为我渡江北上却又远途回击,处处主动,生龙活虎,左右敌人。”——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伟《毛泽东与长征精神述论》(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长征初期红军面临的困难。(4分)(2)材料二中刘伯承的话表明遵义会议后红军的处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这一变化与遵义会议有什么关系 (2分)(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红军处境的改变对中国革命产生的重要影响。(4分)28.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30分)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材料一 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邓世昌就多次向他的士兵表达决心:“若有不测之事,发誓与日舰共沉。”邓世昌通过自己的行动履行着自己的誓言。在自身舰体严重受创的情况下邓世昌对官兵说:“我们从军卫国,早已经把生和死置之度外,今天我们为国而战,死亡对我们算什么! 虽然我们牺牲了,但海军的声威却不至于堕落,这也是我们报效国家的所在。”邓世昌的爱国气节极大地振奋了在舰官兵的士气,他们个个顽强奋战,在舰上炮弹用尽的情况下纷纷用步枪向敌舰还击。落水以后的邓世昌仍然不停地高喊奋勇杀敌的口号。——摘编自刘正《民族英雄邓世昌的爱国献身精神》材料二 1940年1月6日,杨靖宇率部与敌人激战后,将部队化整为零,与敌人穿梭苦战周旋50多天,战斗30多次,杨靖宇所率领的警卫队遭受很大损失,身边战士相继牺牲。2月23日,受伤多处的杨靖宇发现自己深陷敌围,他毫无惧色地倚着大树,双手开枪,顽强射击。敌人一直妄想活捉杨靖宇,诱劝他“归顺”,不断向杨靖宇喊话,但回答他们的只有一颗颗仇恨的子弹! 在蜂拥而上的日伪军面前,杨靖宇镇定自若,毫不动摇。敌人意识到要想让杨靖宇放下武器投降是不可能的,于是,开枪射击。杨靖宇左腕中弹负伤,坚持右手继续还击,最后在敌人密集的枪弹下,杨靖宇壮烈殉国,时年35岁。——摘编自子墨《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1)据材料一、二,指出两位民族英雄对抗的共同敌人。 (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敌人在近代史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不少于 3例,6分)(2)据材料一、二,归纳两位英雄人物身上共同的精神品质。 (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民族英雄的精神品质对中华民族最终战胜上述敌人产生的重要意义。 (3分)材料三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以“不能后退一步”的血性胆气,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作人梯,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3)结合材料三,概括志愿军将士的精神“气”。(3分)材料四 爱国不是口头上的自我标榜,而是见诸实实在在的行动。奋斗是对祖国最长情的告白。新时代以来,我们的步伐走得“很坚实”,神舟飞船“苍穹会师”、中国太空站翱翔寰宇,浩瀚宇宙留下更多中国人身影;C919 大飞机逐梦蓝天,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世界见证更多中国创造。爱国的力量蕴藏在每一寸热土,奋斗的精神扎根在亿万人民心中。 我们不仅赞叹“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的凛然,也钦佩“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壮举,同时也为那些“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的奋斗故事点赞。正因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方式多种多样,才成就了爱国主义的万紫千红,也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爱国方式。(4)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爱国发挥了怎样的“力量”。(6分)(5)请写出你的爱国方式。(至少答出三点,6分)202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摸底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2024.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个小题,共50分)1.A【解析】命题立意: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考查点:国家发展成就。详细解析:材料中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中国经济稳中求进体现了中国经济强大韧性,A符合题意;“区域发展”“制度保证”“人民生活”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B【解析】命题立意: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责任意识。考查点:道德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详细解析:材料中村民免费为滞留车辆人员送热水和食物,体现了关爱他人、友善,①③符合题意;“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意思是取得伟大功业必须有远大志向,做到事业上有所建树必须勤奋不懈地努力,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言必诚信,行必忠正”的意思是讲话一定诚信,行为必定中正,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B。3.D【解析】命题立意: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责任意识、健全人格。考查点:生命至上、公民义务、中华传统美德、维护正义。详细解析:他人生命和个人生命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①观点错误,排除;勇士们履行的是道德义务而不是法定义务,②不符合题意:勇士们弘扬了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维护了社会正义,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4.C【解析】命题立意: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考查点:宪法。详细解析:材料中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做法是在依法行使监督权,但设问指向的是目的,①不符合题意;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督促有关机关对违反宪法的通告予以废止,目的是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②③符合题意:④本身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C。5.A【解析】命题立意: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考查点: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民主。详细解析:在立法中通过立法征询会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①符合题意;“百姓心声直通全国人大”体现了民主的真实性,②符合题意:③④本身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A。6.D【解析】命题立意: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考查点:公民权利。详细解析:材料中被告人骗阿姨们的钱,侵犯了阿姨们的财产权,但题目指向的是演员的权益,A不符合题意;假冒演员的肖像和声音,侵犯了演员的肖像权,D符合题意;隐私权和荣誉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C不符合题意。故选D。7.A【解析】命题立意: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考查点:中华文化、文化多样性、文明交流互鉴。详细解析:材料中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节目再现盛世长安的恢宏景象,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①②符合题意:③④本身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摸底考试文科综合答案.pdf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文综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