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5课 驿路梨花 导学案学习目标1.运用略读的阅读方法,勾画人物,粗知故事。2.按时间顺序还原故事,感受作者巧用悬念和误会及插叙的写法,学习作者的巧妙构思。3.品读课文,探寻“梨花之美”,弘扬雷锋精神。教学难点:按时间顺序还原故事,感受作者巧用悬念和误会及插叙的写法,学习作者的巧妙构思。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探寻“梨花之美”,弘扬雷锋精神。一、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夯实基础知识)任务一 字词清单读准字音 寨( ) 撵( ) 扛( ) 驿路( )迷茫( ) 陡峭( ) 露宿( )竹篾( ) 简陋( ) 悠闲( )修葺( ) 晶莹( ) 折损( )理解词语 迷茫: 。 简陋: 。 恍惚: 。 香气四溢: 。折损: 。陡峭: 。修葺: 。任务二 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彭荆风(1929—2018),江西萍乡人,作家。其作品多描写 ,具有鲜明的边疆特色。代表作有小说《鹿衔草》《驿路梨花》等。背景链接作者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南,在西南边疆四十余年,足迹踏遍云贵高原。1977年秋,党中央重新提出学习雷锋精神。作者想起边疆许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及默默为小茅屋做事的人,一股无形的力量使他拿起笔来,写下了这篇文章。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任务一 理清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1~8): 。第二部分(9~12): 。第三部分(13~27): 。第四部分(28~36): 。第五部分(37): 。任务二 初读课文,理清情节1.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与小茅屋有关的人物,并概括他们与小茅屋之间的事件以及他们做这些事的目的。人 物 与小茅屋的事件 做事的目的“我”和老余 借宿小屋;和瑶族老人一起给房顶加草、挖深排水沟瑶族老人 感激、回报曾受到的照料,也为方便后来人一群哈尼小姑娘 照管小茅屋解放军战士 学习雷锋精神,给过路人避风雨梨花 照料小茅屋2.分别以“我”和老余的行踪,小茅屋的建造、照料、维护的过程先后为序,梳理故事情节,并揣摩本文记叙顺序的妙处。以“我”和老余的行踪为序:以小茅屋的建造、照料、维护的过程先后为序:任务三 欣赏构思1.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找找看,文中描写了几次误会,设置了几个悬念?设置悬念概念: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使读者急切期待和强烈关心结果而阅读下文。作用:① ;② 。学习任务单悬念一:“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猜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误会一: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悬念二:瑶族老人解释自己不是主人,那“主人家是谁”呢?误会二:遇上一群哈尼小姑娘,以为其中一个是梨花且是小茅屋的主人。悬念三:哈尼小姑娘告知房子是解放军盖的。解放军为什么盖这个房子呢?释疑: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小茅屋方便过路人。2.设置这些误会悬念有什么好处?任务四 问题释疑1.找出文中提及“梨花”的句子,并结合具体语句理解“梨花”的丰富含义及作用。具体语句 含义及作用(第4段) 自然界洁白美丽的梨树林,给暮色中行走在大山深处的“我”和老余带去了“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点题,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一弯新月……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第6段)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第24段)(第27段) 虚实映衬,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为全文营造一种景与人融合的意境,也表达了作者对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照应文题的同时,产生第二个误会,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第37段)2.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任务五 把握文章主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主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5课 驿路梨花 导学案学习目标1.运用略读的阅读方法,勾画人物,粗知故事。2.按时间顺序还原故事,感受作者巧用悬念和误会及插叙的写法,学习作者的巧妙构思。3.品读课文,探寻“梨花之美”,弘扬雷锋精神。教学难点:按时间顺序还原故事,感受作者巧用悬念和误会及插叙的写法,学习作者的巧妙构思。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探寻“梨花之美”,弘扬雷锋精神。一、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夯实基础知识)任务一 字词清单读准字音 寨(zhài) 撵(niǎn) 扛(káng) 驿路(yì lù)迷茫(mí máng) 陡峭(dǒu qiào) 露宿(lù sù)竹篾(zhú miè) 简陋(jiǎn lòu) 悠闲(yōu xián)修葺(xiū qì) 晶莹(jīng yíng) 折损(zhé sǔn)理解词语 迷茫:广阔而看不分明的意思。 简陋:房屋设备简单粗陋,不完备。 恍惚:指神志不清,看得不真切。 香气四溢:指香气浓郁,向四面飘散。溢,水满外流。折损:因过分尊敬或优待而使人承受不起。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修葺:修理房屋。葺,用茅草覆盖房顶。任务二 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彭荆风(1929—2018),江西萍乡人,作家。其作品多描写边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俗人情,具有鲜明的边疆特色。代表作有小说《鹿衔草》《驿路梨花》等。背景链接作者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南,在西南边疆四十余年,足迹踏遍云贵高原。1977年秋,党中央重新提出学习雷锋精神。作者想起边疆许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及默默为小茅屋做事的人,一股无形的力量使他拿起笔来,写下了这篇文章。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任务一 理清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1~8):“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第二部分(9~12):小屋帮助“我们”解除饥饿和疲劳。第三部分(13~27):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28~36):梨花妹讲出小屋的来历。第五部分(37):热情赞美,结束全文。任务二 初读课文,理清情节1.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与小茅屋有关的人物,并概括他们与小茅屋之间的事件以及他们做这些事的目的。人 物 与小茅屋的事件 做事的目的“我”和老余 借宿小屋;和瑶族老人一起给房顶加草、挖深排水沟 学习哈尼小姑娘为群众着想的精神瑶族老人 归还粮食;和“我”、老余一起修葺小茅屋 感激、回报曾受到的照料,也为方便后来人一群哈尼小姑娘 照管小茅屋 向解放军战士和梨花学习解放军战士 修建小茅屋 学习雷锋精神,给过路人避风雨梨花 照料小茅屋 被解放军战士感动,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帮助过路人2.分别以“我”和老余的行踪,小茅屋的建造、照料、维护的过程先后为序,梳理故事情节,并揣摩本文记叙顺序的妙处。以“我”和老余的行踪为序:以小茅屋的建造、照料、维护的过程先后为序:任务三 欣赏构思1.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找找看,文中描写了几次误会,设置了几个悬念?设置悬念概念: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使读者急切期待和强烈关心结果而阅读下文。作用:①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曲折有致。学习任务单悬念一:“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猜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误会一: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悬念二:瑶族老人解释自己不是主人,那“主人家是谁”呢?误会二:遇上一群哈尼小姑娘,以为其中一个是梨花且是小茅屋的主人。悬念三:哈尼小姑娘告知房子是解放军盖的。解放军为什么盖这个房子呢?释疑: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小茅屋方便过路人。[参考答案] ①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②碰见瑶族老人,认为他是小茅屋的主人。③解放军淋雨露宿,学雷锋精神2.设置这些误会悬念有什么好处?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与展开,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任务四 问题释疑1.找出文中提及“梨花”的句子,并结合具体语句理解“梨花”的丰富含义及作用。具体语句 含义及作用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第4段) 自然界洁白美丽的梨树林,给暮色中行走在大山深处的“我”和老余带去了“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点题,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一弯新月……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第6段) 实写淡淡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瓣,营造了美好的意境。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第24段) 梨花,是哈尼小姑娘的名字。由此,景物“梨花”和人物“梨花”建立起关联。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第27段) 虚实映衬,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为全文营造一种景与人融合的意境,也表达了作者对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照应文题的同时,产生第二个误会,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第37段) 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与洁白的梨花融为一体,花美人更美。“处处开”体现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旺盛生命力,升华了文章主题。引用诗句,再次点题,题文相映,首尾呼应,使作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2.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文中的“驿路”,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它是“我”和老余在边疆行走的道路,是雷锋助人为乐精神长盛不衰的地域见证。“驿路梨花”是盛开在边疆路上的梨花,在作者笔下,这既是自然界的梨花——开满枝头,洁白如雪,香气四溢,又是梨花姑娘——助人为乐,充满朝气,淳朴热情,还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处处盛开,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更是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朴实热情,知恩图报,从善如流。“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和谐一体;同时,“驿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这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韵味。任务五 把握文章主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主旨。通过叙述一群哈尼族小姑娘在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影响下,甘当无名英雄,热情帮助有困难过路群众的事迹,显示了社会主义祖国处处有温暖的动人场面,歌颂了各族人民之间互相关心爱护的生动的精神面貌。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5课 驿路梨花 (驿路梨花处处开 雷锋精神代代传)导学案 原卷版.doc 第15课 驿路梨花 (驿路梨花处处开 雷锋精神代代传)导学案 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