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5张PPT)新航路: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的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旧航路路线图旧航路:由中国或者印度出发,经过中亚和西亚,由海路或陆路转往欧洲的转口贸易路线。新航路路线图新航路与旧航路的区别在地理探索水平不高的年代,人们眼里的世界是怎样的?这是一张15世纪欧洲人根据《托勒密地图》绘制的世界地图。在这张地图上,你看到当时欧洲人眼里的世界是怎样的?在当时欧洲人看来世界就是欧洲、北非及亚洲的一些地方。世界版图是如何逐步清晰完整起来的?相对于“新航路”,你印象中的”旧“航路有哪些线路?陆上丝绸之路15世纪前欧洲与亚洲的交流1.动因传统商路由中国或印度出发,经过中亚和西亚,由陆路转往欧洲的贸易路线。一、新航路开辟动因与条件当时的欧洲,大量肉类需用香料进行保存,而香料的贵重只有黄金可以比拟。……在印度花不到3杜卡的胡椒,在开罗涨到68杜卡,而到了威尼斯,已经是印度的50倍。——《大国崛起》旧商路早已开通,为什么要耗费钱财另辟蹊径?奥斯曼帝国为什么开辟新航路?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地中海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并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比原价高8-10倍)。因此,西欧各国迫切需要开辟条通往东方的新航线。——摘编自周世良、吴于廑《世界通史》商业危机/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传统商路。1.动因一、新航路开辟动因与条件中世纪欧洲城镇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根本原因)为什么如此渴求黄金?1.动因一、新航路开辟动因与条件农民普遍缴纳货币地租,在手工作坊做工的工匠、师傅、帮工和在手工工场做工的工人、师傅大多领取货币工资。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广泛、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但欧洲的贵金属开采十分缓慢。——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日本国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其所属岛屿有金,金多无量……秦海(中国南海)中“共有7 459座岛……其中一切富源,或为黄金宝石,或为一切种类香料,多至不可思议。”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马可·波罗行纪》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引发“寻金热”为什么想要去东方?1.动因一、新航路开辟动因与条件14-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人文主义提倡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徐蓝 《世界近代现代史(1500-2007)》精神动力:文艺复兴推崇的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航海家的勇气来自哪里?1.动因一、新航路开辟动因与条件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传播基督教成了探险家强大的精神来源之一。——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宗教动力:欧洲人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航海家的勇气来自哪里?1.动因一、新航路开辟动因与条件在伊比利亚半岛,历时8个世纪之久的再征服运动到15世纪逐渐结束。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完成了政治统一进程,建立起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具有相当雄厚的物质力量和必要的组织能力。封建国家为扩大贸易,增加财源,进而发动海外掠夺,对开辟新航路予以必要的支持,提供了重要条件。——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政治动力:西班牙和葡萄牙积极支持海上探险活动为什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1.动因一、新航路开辟动因与条件罗盘针多桅帆船“地圆说”星盘(1)长期航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地理知识日益丰富(“地圆学说”)(3)造船技术不断提高(4)指南针的应用航海有哪些保障?2.条件一、新航路开辟动因与条件材料1:资本主义在西欧的萌芽和发展,不断侵蚀以农为本的自然经济。资本主义通过市场交换以实现利润的经济和闭塞的农本经济两不相容。资本主义一经产生,就必定不断扩大市场交换的范围,伸入并占有原来封闭的农本经济的阵地,无止境地向可能达到的各个角落扩展。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经济根源: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新生资产阶级要求扩大对外市场。(根本原因)租地农场手工工场一、全球航路的开辟时代背景材料2: 1500年左右,欧洲商品货币关系日益发展,货币成了普遍的交换手段。封建贵族用货币购买奢侈品,农民也用货币交纳地租。商人和手工工场主需要更多的货币以便扩大经营,而黄金是最贵重的交换手段,有了它就有了一切,人人都渴望黄金。社会原因:西欧各国对金银财富的狂热追求。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鼓励人们大胆追求财富,实现个人价值。材料3:人文主义者讴歌现世生活,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挥自己的才能来创造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实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个人进取精神,是海外冒险事业的一种思想动力。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上卷一、全球航路的开辟时代背景材料4: 最直接的原因是去寻找获取香料的新航线,以取代受政治环境影响而随时可能停止供应的陆地贸易。还有一个因素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基督教国家为强烈的宗教信仰所鼓动,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从而打破伊斯兰教的制约力量。——《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与现实》商业因素: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通道,引发商业危机。(直接原因)宗教因素:对外传播基督教(天主教)。奥 斯 曼 帝 国一、全球航路的开辟时代背景材料5:欧洲有一种强大的推动力——一种牟利的欲望和机会。……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变革、经济实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全球通史》西欧是中央集权的民族君主国家,有能力支持和供应远洋航行必需的装备和费用。一、全球航路的开辟时代背景材料1:地圆学说,最早提出于古希腊时代。12世纪后,人们重新发现了古希腊的这些学说,因此当时有些人相信地球是圆的。15世纪初欧洲人画的地球材料2: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罗盘导航技术经过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13世纪欧洲水手已经掌握了罗盘技术。材料3:从三桅帆船进化到四桅帆船,提高风力利用效率和航行速度;且船的载重量增加到600-800吨。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罗盘针的应用,为远航创造了必要条件。一、全球航路的开辟条件一、全球航路的开辟原因:15世纪,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东西方之间的传统商路受阻 欧洲市场上的香料等来自东方的商品价格暴涨。同时,欧洲的商业和 工场手工业日益发展,迫切需要扩大海外市场。《马可 ·波罗行纪》中关于东方国家财富遍地的描述更使欧洲人对遥远的东方充满向往。传播基督教的冲动和文艺复兴后思想的解放,也驱使欧洲人敢于冒险前往未知的世界。条件:地理知识的丰富、造船技术的发展和航海水平的进 步,又为人们的远洋航行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1487年8月从里斯本出发,率领三条帆船,沿非洲西海岸南下,最终到达好望角(风暴角)。迪亚士(1450—1500)迪亚士:葡萄牙--大西洋——好望角为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奠定了基础葡萄牙一、全球航路的开辟航线达·伽马(1469—1524)葡萄牙探险家,是从欧洲绕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线的开拓者。1497年7月受葡萄牙国王派遣,率船从里斯本出发,绕好望角,于1498年5月到达印度西海岸, 同年秋返航。后又两次到印度。1524年,达·伽马在印度去世,享年53岁。达·伽马:葡萄牙--好望角--印度洋--阿拉伯海--印度卡里库特葡萄牙一、全球航路的开辟航线航海家——哥伦布哥伦布:西班牙--大西洋——美洲西方殖民扩张先驱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西班牙一、全球航路的开辟航线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后用证实是新大陆的人的名字命名为亚美利加洲。麦哲伦(1480—1521)葡萄牙航海家,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险。1519年-1522年9月率船队西航。1521年4月在途经菲律宾时死于部落冲突中。1522年9月“维多利亚号”和18名(232人死于疾病和饥饿)船员回到欧洲,完成人类首次环球航行。遇害地点纪念碑西班牙维多利亚号一、全球航路的开辟航线一、全球航路的开辟航线麦哲伦船队在环球航行的过程中历尽艰辛。一位船员记述了他们在横渡太平洋期间的苦难:“我们所吃的饼干不再能称为食物,它们只不过是些粉末和吞噬了饼干的虫,而且,粉末浸透了耗子撒的尿,散发着叫人无法忍受的臭气。我们不得不喝的水是同样恶臭、令人作呕……实际上,我们常不得不靠吃木屑过活,就连耗子这种极叫人憎恶的食物,大家都在贪婪地寻找,一个耗子能卖得半个达卡金币”但是,这些早期航海家也是欧洲第一批殖民者。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也是掠夺和奴役当地人民的过程。新航路开辟示意图1487迪亚士1497-1498达·伽马1492哥伦布1519-1522麦哲伦航向支持时间航海家成就向东葡萄牙1487-1488迪亚士(葡)1497-1498达·伽马(葡)向西西班牙1492-1493哥伦布(意)1519-1522麦哲伦(葡)发现好望角开辟了到达印度和东方的新航路第一次环球航行发现美洲新大陆一、全球航路的开辟航线卡伯特卡蒂埃巴伦支哈得逊德雷克德雷克德雷克德雷克塔斯曼一、全球航路的开辟其他航线继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后,英国、荷兰、法国等国家也开始探索由欧洲前往亚洲、美洲等世界其他地区的新航路,开辟了一些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航路,还到达了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这些探险航行逐渐开辟了全球航路,在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建立起直接联系。知识巧记新航路开辟之一、二、三、四一个中心两个方向三条航线四大人物欧洲西东西欧—印度西欧—中美洲西欧—南美洲—亚洲—西欧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1二、古代美洲文明2.玛雅文明2.玛雅文明卡伯特 1497卡蒂埃 1534哈得逊1610德雷克1577德雷克1580塔斯曼1642——1643巴伦支1594-1597Newfoundland(纽芬兰)航海家 国 别 资助 国家 航行时 间 航 行 线 路 主 要 成 就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葡萄牙葡萄牙葡萄牙葡萄牙葡萄牙1487~1488沿非洲西海岸,到达好望角发现好望角意大利西班牙1492~1493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发现新大陆美洲1497~1498从葡萄牙出发,经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到达印度的西南海岸第一个找到从西欧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西班牙1519~1522从西班牙出发,向西进入太平洋、印度洋,绕过好望角回到欧洲实现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哥伦布大交换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迄今约有7000年的栽培史,是印第安人的主要农作物和食物来源,也是他们对人类饮食文化作出的伟大贡献。1536年,一支西班牙远征队在美洲“发现”了马铃薯。1551年,一位西班牙航海家从秘鲁将一些马铃薯带回国,并向西班牙国王报告了它的食用方法。16世纪70年代,西班牙人开始栽培马铃薯。此后,英国、爱尔兰等欧洲国家也陆续种植。马铃薯还逐渐传播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恩格斯甚至将马铃薯的传入与冶铁术在欧洲的出现相提并论,认为它们都“在历史上起过革命性的作用”。材料 历史纵横问题:阅读教材并依据材料说说“哥伦布大交换”对世界的影响。马铃薯的传播二、全球联系的初步确立新航路开辟后所引发的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有人称之为“全球物种大交换”也有人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哥伦布到达美洲不久,发现了一种之前没有见过的农作物—— 玉米。他在日记中称之为印第安谷物,觉得它的果实有点像小麦,“味道很好,能烤食,也能炒食,还能磨面”。哥伦布回到西班牙,将一包玉米粒作为礼品进献给西班牙国王。后来,第二支哥伦布船队的 些船员返回时,带回了玉米种子进行试种,玉米随之在欧洲传播来,并逐渐由观赏植物变成欧洲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二、全球联系的初步确立流出: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流入:马、牛、猪、羊、鸡、小麦、燕麦、大麦、裸麦、橄榄和葡萄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示意图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新航路开辟前亚欧之间的贸易情况1.印度洋贸易葡萄牙船队1505年和1518年运回欧洲的货物清单(单位:公斤)商品名 1505年 1518年胡椒 1074003 2128962桂皮 8789 1342肉豆蔻 — 986紫胶 411 66443红檀木 — 27978丝绸 — 2660总数 1083203 2228371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枪支纺织品果酒烟草杂货三角贸易欧洲非洲美洲中程归程出程非洲黑人奴隶金银、棉花、蔗糖、烟草、矿产劳动力丧失社会结构打破长期落后带来巨额财富,创造资本原始积累带动殖民地经济开发、种植园经济兴起2.大西洋贸易三角航程一次航行六个月,做三次买卖,获利100%-300%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海路贸易主导国贸易路线与贸易商品葡萄牙以澳门为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西班牙“马尼拉大帆船”太平洋贸易(中国)生丝、瓷器等→澳门→印度果阿→(欧洲)白银→中国(中国)生丝→澳门→(日本)白银→中国(中国)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马尼拉→(墨西哥)白银→马尼拉→中国逐渐形成一个围绕着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3.太平洋贸易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欧洲向美洲移民非洲向美洲移民损失人口1亿多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0-95%主动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区移民被动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人口族群混合三、人口迁移利:改变了物种的地理分布;促进了文明的交融;改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促进人口增长?等弊:带来疾病传播,原住民死亡,美洲人口锐减;原有社会解体材料一 随着西方殖民时代的到来,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美洲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习惯。——出自周一良、吴于座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材料二 从1514年开始的15年间,巴拿马有大约200万印第安人死亡;在圣多明各,欧洲人到来之间约有印第安人上百万,到1548年只剩下不到500人...传染病的打击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社会文化和凝聚力。很多幸存下来的印第安人开始认为,他们的守护神抛弃了自己,转而寻求欧洲人的保护并信奉了基督教。思考:据材料及结合所学,如何客观评价“物种大交换”这一过程?三、西方早期殖民掠夺1493年3月,哥伦布回到欧洲后,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描述了他在“印度”的经历:“我展开国王的旗帜,公开宣布替我们最幸运的国王占领了所有这些岛屿。”他希望能继续得到西班牙国王的支持,去掠夺这些土地上的财富,奴役当地那些“诚实”“热情”的印第安人。西班牙殖民者登陆美洲殖民者与印第安人的战争西班牙殖民者奴役印第安人“两牙”时代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示意图西班牙殖民重点:以美洲为主葡萄牙殖民重点:以亚非为主1494年西葡两国签订条约,西经41°-45°间划分界线,以东为葡国势力范围,以西属西班牙势力范围。教皇子午线无敌舰队葡萄牙在亚非拉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进行劫掠式贸易。西班牙无敌舰队英西大海战荷兰、英国和法国等紧随葡萄牙、西 班牙,加入殖民扩张行列。17世纪,荷兰 垄断了海上贸易,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据 点,并一度占据中国的台湾。为争夺殖民 地,欧洲殖民者之间爆发多次战争。英国相继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在18世纪成为最强大的殖民国家。西班牙无敌舰队:130艘战船、8000名水手和两万名士兵英国小型舰队:军舰34艘,武装商船163艘,快速船30艘。英国盖伦帆船体量小船体低窄速度快灵活殖民争霸战争1652-1784年 英国和荷兰爆发4次大海战 战败的荷兰将新尼德兰割让给英国;英国取得世界金融霸权。1756-1763年 英法等爆发七年战争 英国获胜取得了北美洲殖民地和印度1770年 英国人发现澳大利亚 英国1788年正式殖民澳洲和新西兰目的:为争夺各洲殖民地和世界市场英国凭借强大的实力,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称“日不落帝国”。英国殖民地面积是其本土面积的100倍。三角贸易英国非洲美洲出程火器机械制品和酒中程虏获黑奴归程蔗糖 烟草等三角贸易出程归程中程归程非 洲北 美英国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三角贸易”路线特点:呈三角形三角贸易18世纪贩运黑奴船的示意图“三角贸易”对西欧、非洲、北美造成哪些影响?三角贸易西欧非洲美洲西欧:带来巨额利润 创造资本原始积累非洲:劳动力丧失 社会结构打破 长期落后美洲:带动殖民地经济开发 种植园经济兴起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过程。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个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财富(三角贸易)。1470年16C19C初开始高潮结束资本原始积累欧洲国家占据了广阔的殖 民地,扩大了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掠夺了巨额财富,促进了这些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侵略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 灾难,他们的家园被毁,生灵涂炭。殖民地成为宗主国的附庸,正常的社会发展进 程被打断,传统的文明受到很大破坏。欧 洲列强不断拓展殖民范围,打破了原有的 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西方主导的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建立。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三、西方早期殖民掠夺全球航路的开辟和早起殖民扩 张全球航路的开辟动因条件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物种交换西方早期殖民侵略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侵略殖民争霸战争三角贸易商品世界性流动人口迁移本课总结背景新航路的开辟16世纪17世纪葡、西荷、英、法葡萄牙:要集中在非洲和亚洲地区;美洲的巴西西班牙:主要集中在美洲地区(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亚洲菲律宾荷英法: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国家地域(一)殖民霸权的争夺葡萄牙殖民地示意图(绿色)西班牙殖民地示意图(红色)荷兰殖地示意图(绿色)英国殖地示意图(红色)“海上马车夫”17世纪18世纪“日不落帝国”(一)殖民霸权的争夺葡萄牙殖民地示意图(绿色)西班牙殖民地示意图(红色)教皇子午线西班牙葡萄牙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黄金漏斗” 西班牙15—16世纪西班牙殖民重点以美洲为主,方式主要是抢掠金银、黑奴贸易;而葡萄牙殖民重点以亚非为主,方式主要是建立殖民据点,垄断商路。但是西葡两国的霸权仅仅只维持了一个世纪,他们通过贸易、抢掠获得的财富主要花在封建贵族的奢侈享乐和为宗教信仰、殖民扩张而发动的战争上,因此昙花一现。亚洲大洋洲白人传教士刚到非洲时,他们手里有《圣经》,我们(黑人)手里有土地。传教士说:“让我们祈祷吧!”于是我们闭目祈祷。可是到我们睁开眼时,发现情况颠倒过来了:我们手里有了《圣经》,他们手里有了土地。——南非大主教德斯蒙德·图图哥伦布登上新大陆利玛窦与徐光启(二)多元文明格局的打破1.对美洲和非洲: 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印第安人被殖民者大量屠杀,他们的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2.对亚洲:亚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了冲击。新航路开辟前亚欧之间的贸易情况新航路开辟后亚欧非美之间的贸易情况贸易范围---扩大商品种类---增加贸易中心---转移商业革命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三)欧洲社会的嬗变印第安人旧贵族地主资产阶级工场主农场主大量金银涌入金银价格下降商品价格飞涨封建地主财力下降资产阶级牟取暴利封建制度濒于解体资本主义加速发展物价价格革命新航路开辟对殖民地的破坏对欧洲改变了世界的文明格局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商业革命价格革命早期殖民扩张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三、早期殖民扩张(政治格局和文明格局的演变)(一)对世界1、结束了世界各地的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2、人口迁徙、物种交换和疾病传播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3、世界各地之间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二)、对欧洲1、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2、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转型。(三)、对殖民地(亚非拉):1、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2、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殖民地的发展进步。(四)、对人类社会:进入大变革时代。(五)、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促进科技发展,冲击基督教神学。四、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人口迁移物种交换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文明格局改变早期殖民扩张世界人文地理格局改变世界经济格局改变世界格局的演变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时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