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课《古诗三首》考点梳理一、字音白昼(zhòu) 耕耘(yún) 幼稚(zhì) 涟漪(yī)供(ɡōnɡ) 提供 供应 供需 供求 供给 供不应求供(ɡònɡ) 供职 口供 供品 供认不讳二、字形默写三首古诗词语的意思耘田:在田间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傍:靠近 阴:树荫童孙:儿童 稚子:幼小的孩子金盆:一般指铜盆 玻璃:古代常指一种玉石陂:池岸 漪:水中的波纹腔:曲调 信口:随口浸:淹没 儿女:村庄中的成年男女四、课文知识点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出了白天在田间除草、夜晚把麻搓成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劳动的田园生活。2.看到书中说古代的小孩会把冰穿起来敲打着玩,我想起了杨万里的诗句“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3.《村晚》是宋代诗人雷震所写。诗中描写山村傍晚自然景色的诗句是“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诗中描写牧童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的诗句是“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4.课后思考题(想象诗句画面)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孩子们不会耕种,也不会织布,却也不肯闲着,都学着大人的样子,在桑树的树荫旁学着种瓜玩。)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地吹奏。)第2课《祖父的园子》考点梳理一、字音蚂蚱(zhà) 啃(kěn)食 樱(yīnɡ)桃 蚌(bànɡ)壳割(ɡē)草 毛嘟嘟(dū) 倭(wō)瓜 拴(shuān)住下雨啰(luo) 闲逛(kuànɡ)晃(huǎnɡ) 明晃晃 晃眼 虚晃一枪晃(huànɡ) 摇晃 晃悠二、字形蝴蝶 蚂蚱 樱桃 蜻蜓 圆滚滚 明晃晃 榆树瞎闹 锄头 承认 随意 拔草 水瓢 割草闲逛 拴住 尾巴 铲地课文知识点1.《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作者是近现代女作家萧红。课文通过描写祖父的园子里的景物和作者在园子里的活动,展现了作者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2.祖父的园子是一个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园子。院子里有花、昆虫、蔬菜、鸟等,“我”和祖父在园子里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我”还追蜻蜓、摘吃黄瓜、捉蚂蚱等。3.《祖父的园子》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间接抒发作者情感。第3课《月是故乡明》考点梳理一、字音徘(pái)徊(huái) 浩渺(miǎo) 篝(ɡōu)火 萌(ménɡ)动澄澈(chè) 旖(yǐ)旎(nǐ) 点缀(zhuì) 巍峨(é)无边无垠(yín) 一碧万顷(qǐnɡ)燕(yān) 燕园燕(yàn) 燕子 莺歌燕舞课文知识点1.“月是故乡明”这一题目选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全诗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声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2.《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月”为线索,先写故乡的月,再写他乡的月,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3.作者在回忆故乡的月时,描绘了场院上数星星、古柳下点篝火、坑边望月等美好的画面。4.“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段话通过世界各地的月亮与故乡的“小月亮”做对比,衬托出故乡月亮的美,表达了“月是故乡明”的思乡之情。仿写:这里的饭菜再香,也比不上妈妈做的菜香。5.借“月”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第4课《梅花魂》考点梳理一、字音腮(sāi)帮 虬(qiú)枝 玷(diàn)污 郑(zhènɡ)重秉(bǐng)性 凉飕飕(sōu) 码(mǎ)头 撩(liáo)乱手绢(juàn) 华侨(qiáo) 眷(juàn)恋二、课文知识点1.“梅花魂”中的“魂”,不仅是梅花不畏冰雪、凌寒怒放的精神的体现,也是外祖父漂泊在外、坚守爱国之情的写照,更是中国人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象征。2.《梅花魂》一文依次写了读唐诗宋词落泪、珍爱墨梅图、不能回国哭泣、赠送梅花图、码头送别这五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对故土的思念和热爱。《语文园地一》考点梳理一、知识点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①关注直接抒发感情的语句 ②关注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③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设身处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④有感情地朗读2.挤:公交车上可真挤呀。挤得我喘不过气气来,挤得我寸步难行,挤得人前胸贴后背。3.《游子吟》中的“吟”诗一种体裁。诗中“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写出了母亲对游子的不舍与牵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将孩子比喻成小草,将母爱比喻成春天的阳光,寄托了孩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