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荆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2024届八年级3 月份学情监测
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
试卷满分: 120分 考试用时: 12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道德与法治
一、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一名好领航员能让轮船行驶得更快更稳。面对风云变幻,领航员审时度势,引领着“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进入新时代。“中国号”巨轮的领航员是( )
A. 英雄模范人物 B. 中国共产党
C. 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D. 各民主党派
2.“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指的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B. 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C.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领导力量 D.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最鲜明的特色,是最本质的要求,是最需坚持的重大原则。坚持这一原则,必须 ( )
①坚持国家权力属于公民 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③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④要坚持人民依据宪法和法律执政兴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 阅读下图,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 这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B. 这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
C. 这规定了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D. 这表明了我国人民能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第1页(共8页)
5. 2023年9月 11日至10月 13 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4届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会议期间,中国代表通过国家发言、共同发言、主题决议等多种形式,深度参与人权问题讨论,宣介中国人权发展道路,为世界人权促进和保障事业贡献中国力量。以下对中国人权认识错误的是( )
A. 我国人权保护的主体只包括中国人 B. 我国坚持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C. 我国人权保护的对象包括个人和群体 D. 我国人权具有公平性、真实性的特点
6.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右图,你明白了( )
①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的
②我国人民直接选举产生国家的行政机关
③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要对人民检察院负责
④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 下列能体现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有( )
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行使自治权
②八(1) 班通过本班同学投票选举的方式产生班委
③居委会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本居住地的公共事务
④我国国家机关内部做出决策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 对右图漫画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宪法至上,宪法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
②权力至上,宪法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
③权大于法,宪法的实施离不开国家强制力
④法大于权,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9. 2024年3月9日上午,河南省鹤壁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三次大会上,新当选的市长李可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面对国徽,向宪法庄严宣誓。他们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举拳,宣读誓词:“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这说明( )
A.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B. 宪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不能修改的
C. 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D. 宣誓是表达权力合法性的唯一有效方式
10. 以下法律法规按照法律效力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②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
③江西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江西省安全生产条例》
A. ①—③—② B. ①—②—③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第2页(共8页)
11. 从以下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①宪法是依法治国的唯一依据 ②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③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④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12. 《家庭教育促进法》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下列关于它与宪法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①该法与宪法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②该法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③该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与宪法同等严格 ④该法是对宪法原则性规定的具体落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从一孩二孩到三孩政策的实施,这还是不是宪法规定的计划生育 ”针对社会各界提出的这一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提出的合宪性审查研究报告,对宪法关于计划生育规定的制度内涵作出与时俱进的阐释。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 )
①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②解释宪法,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③审查国家机关的违宪行为 ④追究和纠正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 D. ③④
14. 近年来,深圳、保定、南京等城市兴建宪法主题公园,以多种景观形式和宪法实践活动精彩呈“宪”。这些做法 ( )
A. 表明宪法开始成为我国的根本法 B. 极大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C. 说明了宪法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D. 有利于宣传宪法,增强公民宪法意识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32分。 )
15. 【坚定信念,执着前进】
(1)下面是小江同学学习党的二十大的笔记。请你结合所学,将结论部分补充完整。 (6分)笔记一:
结论: (3分)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第3页(共8页)
笔记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我国宪法诞生过程中,多次广泛征询各地区、各部门、各阶层的意见,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进行全民讨论,凝聚全国人民意志和智慧。
结论: (3分)
(2) 运用所学知识,说说你从小江的学习笔记中得到了哪些感悟 (4分)
16. 【规范权力运行 保障宪法实施】
为规范国家权力运行,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强力整治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某市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问题曝光】
(1) 以上漫画共同说明了什么 (4分)
【专项整治】
该市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开展了专项整治和监督行动。
(2)针对漫画中所反映的问题,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正确行使职权提几点建议。 (6分)
17. 某校八(3) 班决定召开“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的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其中,探究下列问题。
【课堂讨论】
下面是一些同学关于宪法知识的讨论:
丽丽:“哇塞,宪法好厉害,把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涉及了,为宪法点赞!”
王林:“我也为宪法点赞。因为宪法是公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它保障我们的权利。”
李阳:“据我所知,法律界的‘龙头老大’是民法典,因为它被喻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1) 请你对以上同学的观点加以评析。 (6分)
【行动宣誓】
班会结束前,主持人要求每个同学以“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为主题进行宣誓。
(2)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写出你的行动誓言。 (6分)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第4页(共8页)
第二部分 历史
一、选择题(共 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8. 1949年7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向全社会征求国旗设计方案,在一个月零五天的时间里,共收到来自国内外的应征稿件1920件,图案2992幅。这一现象反映人民( )
A. 积极巩固新生政权 B. 绘画能力较强
C. 热切盼望新中国成立 D. 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19.“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这首歌里的“人民大救星”是指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 )
A. 朱德 B. 周恩来 C. 毛泽东 D. 刘少奇
20. 六十多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 ( )
A. 中国工农红军 B. 八路军
C. 中国人民志愿军 D. 中国人民解放军
21. 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地区,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和富农,却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只占有耕地总数的14%,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 土地改革的背景 B. 土地改革的内容
C. 土地改革的性质 D. 土地改革的影响
22. 读下表,对表格内容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
产量/年份 粮食(亿吨) 棉花(百万吨) 煤(亿吨) 钢(百万吨)
1953 1.63 1.30 0.67 1.34
1975 1.95 1.64 1.31 5.35
A. 农、轻、重比例失调 B. 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C. 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D. 重工业发展成就突出
23. 1953年12月,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产生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史实应纳入到的学习主题是( )
A. 人民政权的巩固 B.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C.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第5页(共8页)
24. 右图示有助于学习三大改造的( )
A. 原因
B. 实质
C. 方式
D. 影响
25.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这两件大事相关的年代分别是( )
A. 1949年、1951年 B. 1949年、1952年
C. 1949年、1954年 D. 1949年、1956年
26. 1945 年王氏夫妇创办面包厂,新中国成立后面包厂生意兴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王氏夫妇将( )
A. 继续拥有面包厂,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
B. 继续拥有面包厂,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
C. 不能继续拥有面包厂,面包厂最终被国家没收
D. 不能继续拥有面包厂,但可以获得一定的补偿
27. 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
A. 反抗外来侵略 B. 进行三大改造
C. 发展国民经济 D. 巩固新生政权
28. 学习历史应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事实的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B. 抗美援朝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C.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D. 到 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国开始进人社会主义社会
B. 到 1957 年底,我国已经改变工业落后面貌,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
C. 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
D. 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第6页(共8页)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30. 经历了战争年代的暴风骤雨,中华民族终于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经历过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珍惜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来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人民解放军在解放西南各省以后,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和平解放西藏。中央人民政府多次希望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到北京谈判。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你怎样理解“旧中国完全死亡”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人民解放军…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和平解放西藏”,最终的结果如何 这一结果有何意义 (4分)
31.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材料二: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说此次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理由。 (4分)
32.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做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 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毛泽东在1956年一次国务会议上说:“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集体的,生产力大大解放。”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第7页(共8页)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推断农民代表、工商界代表向毛主席报喜的内容。 (4分)
33. 论述题(10分)
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非凡历程中,涌现出无数感天动地的英雄模范,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涌现的英雄模范(部分)
请围绕“英雄模范”,结合上述材料,任选角度,自拟标题,综合运用材料相关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2023~2024 学年度3月学情监测
八年级政史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道德与法治
一、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 案 B D C A A B B B A B C C A D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32分。)
15.(10分)
(1)(6分)
笔记一结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或“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或“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或“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皆可)(3分)
笔记二结论: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或“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亦可)(3分)
(2)(4分)
①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分)
②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或“我们要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亦可)(2分)
16.(10分)
(1)(4分)
①以上漫画共同说明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2分)
②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们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或“必须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亦可)(2分)
(2)(6分)
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或“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亦可);②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③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④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6分)
【说明:学生只要回答出以上任意三个要点即可得满分6分,每点2分,共计得分不得超过6分。】
17.(12分)
(1)(6分)
①莉莉认为“宪法涉及所有问题”,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宪法所规定的内容
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2分)
②王林认为“宪法是公民意志的集中体现”,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2分)
③李阳认为“民法典是法律界的龙头老大”,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2分)
(2)(6分)
①我要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②我要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③我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行动上。
④在日常生活中,我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⑤我要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⑥我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6分)
【说明:学生只要回答出以上要点中的任意三个要点即可得满分6分,每点2分,共计得分不得超过6分。】
第二部分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答案 C C C A D B C D D D D C
二、 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30. (8分)
(1)理解: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4分)
(2)结果:西藏和平解放。(2分)意义: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2分)
31. (8分)
(1)意义: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
(2)理由: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
32. (10分)
(1)状况: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分)
(2)图1:农民代表报喜内容,农业实现生产合作化。(2分);图2:工商界代表报喜内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公私合营。(4分)
33. 【论述题】 (10分)
【示例】
观点:英雄模范于战争中保卫祖国,于建设中引领科技创新。
论述: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卫国家安全,抗美援朝,黄继光是上甘岭战役中为了给冲锋部队开辟前进道路,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英勇牺牲。1955 年,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 世纪 70 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结论:综上所述,英雄模范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是保家卫国坚强战士,在国家建设时刻,又是科技创新的引领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