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道德与法治_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荆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道德与法治_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2024届七年级3 月份学情监测
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
试卷满分: 120分 考试用时: 12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 青少年的我们每天都在向上生长,每天都有新变化。下列变化中不属于身体变化的是( )
A. 小明的脸上偷偷的冒出了小痘痘 B. 小红的肺活量比一年前大了很多
C. 李华最近的情绪丰富且波动较大 D. 小刚的说话声音突然变低变嘶哑
2.“人生在赐予我们青春的同时,也赐予我们青春痘。”对这句话的最佳理解是 ( )
A. 青春期长青春痘是十分正常的生理现象
B. 青春期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我们要好好把握
C. 青春期学习是主要任务,我们要抓紧时间搞好学习
D. 青春期为我们带来了成长的美好,也带来了烦恼和困惑
3.“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信手拈来的佳词美句,脱口而出的旁征博引。一举一动诠释了美应是“在骨不在皮”。这告诉我们要更注重 ( )
A. 形体美 B. 内在美 C. 容貌美 D. 着装美
4. 漫画《宅童》启示我们中学生要 ( )
①我行我素,尽享青春生活
②增强自控能力,培养多种兴趣爱好
③悦纳自我,正视身体变化
④克服闭锁心理,积极参加户外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据一位心理学家调查研究,在七年级同学的身上,体现出“一半是儿童,一半是青年”的特征。他们自我意识高涨,喜欢按照自己的观点和生活方式处理事情,可他们又未能摆脱对老师和父母的依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这些心理矛盾会成为我们发展的阻力,因此要尽快消除
②青春期心理矛盾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不必理会,顺其自然
③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会为我们的成长提供契机
④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6. 叔本华说,他人的思想就像别人餐桌上的残羹,就像陌生客人落下的衣衫。只有自主的思索,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要培养独立意识,敢于表达自身观点 ②要独立思考,不必倾听、理解他人的观点
③对事情要有自己的见解,不可以人云亦云 ④遇到问题时要以我为主,不用和他人讨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从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到中国陆军首批自主培养、首位实装单飞女飞行员徐凤灿,女性在我国军队这个充满阳刚之气的队伍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主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
A. 我国已实现男女平等,没有性别角色差异
B. 我们不能受性别刻板印象的束缚,要发挥自身潜能
C. 新时代中国女性军人比男性军人更优秀
D.男性女性只有在军队中才能发挥各自不同的优势
8. 对右面漫画认识正确的是 ( )
①男生女生应相互理解帮助
②异性交往应亲密无间
③男生比女生更有性别优势
④异性交往应注意尺度分寸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9. 小明和小馨是七(3)班的班委成员,在班级的工作交往中,小明被小馨细心、认真负责的品质所吸引,逐渐产生了朦胧的情感,于是通过微信向小馨表白。你觉得小馨应该( )
A. 没看到,逐渐疏远两人的距离 B. 慎重对待与小明的感情,理智处理
C. 欣然接受,并与小明约定共同进步 D. 直接拒绝,并断绝与小明的交往接触
10. 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下列语句能体现这一心理品质的是( )
A. 宰相肚里能撑船 B. 天生我材必有用
C. 众人拾柴火焰高 D. 人贵有自知之明
11. 选择“佛系”,就无法攀登事业的高峰; 选择“躺平”,就难以领略极致的风光。作为新时代青年, 我们应该 ( )
A.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B.人生几何,对酒当歌
C. 淡泊明志,孤芳自赏 D. 崇德向善,明哲保身
12. 吸食“笑气”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不亚于传统毒品。致人上烧、瘫痪、甚至死亡。如右图漫画警示青少年应该 ( )
A. 行己有耻,拒绝不良诱惑
B. 守护自由,尊重他人权利
C. 打破常规,尝试新生事物
D. 科学立法,维护宪法权威
13. 这是一段颁奖词:“坐在轮椅上的男孩,行动不便,作为同学的他默默守护,照顾其生活起居,陪伴左右。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校园里,两个少年的身影,成为一道暖心的风景线。”我们从颁奖词中能感受到 ( )
①青春应有格调,追求止于至善 ②青春当不逾矩,做到行己有耻
③青春应有梦想,常怀报国之志 ④青春当自强,努力坚强奋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4. 以下校园生活与“止于至善”的内涵相吻合的有 ( )
①复习备考期间,拒绝参加班级各项活动 ②加入青年志愿者组织,参加心连心活动
③无条件地支持班级的同学参加探险旅行 ④经常检视自身不足,争取做更好的自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3题, 共32分. )
15. 【培养批判精神 开发创造潜力】
小明常常将班级里发生的一些重要的事情记录在值日本上,其中记录了如下两件事情。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事件一:一年一度的春游活动即将来临,宣传委员带领同学们设计班旗。小宇说:“我们的班级应该彰显自己的个性和班级特色。”他对原有设计方案提出了意见以及改进建议。班旗一经亮相,效果不同凡响,现在已经成为全年级最有特色的班旗.
事件二:在学校艺术节上,我们班的舞蹈节目惊艳全场,但我们没有请专业的老师来编排指导,而是由小玲、小丽等几个女同学自己思考、独立编排的、节目新颖,很有活力,得到了全校同学的点赞。
(1) 事件一、事件二中的人物分别表现出了怎样的思维特质 (4分)
(2) 请你选取(1) 中的任意一种思维特质,说说我们应如何向材料中的人物学习,培养这种思维特质 (6分)
16. 【感悟青春】
青春、是人生画卷中最华美的篇章。步入初中,七年级学生小江在快乐、矛盾中体验着成长的滋味,让我们一起走近小江的生活片段,帮助他在反思中感悟成长的责任。
【青春的烦恼】
经过半年多的学校生活,小江发现自己脸上长痘且声音沙哑难听,有些脾气暴躁且莫名烦躁,经常和父母抬杠且无法自控……这让他非常郁闷.
(1) 请你运用“直面矛盾心理”的相关知识开导小江同学。(4分)
【青春有格】
小江不小心损坏了共享单车,他看看周围没有人,犹豫着想默默离开。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他还是联系客服进行了维修赔偿。
(2) 请你从“行己有耻”的角度对小江的行为加以评析。(6分)
17. 【正确认识异性交往】
某校七 (1) 班班主任王老师接到了班上学生小丽的来信,内容如下:
亲爱的王老师: 您好! 最近我与班上一位男生很谈得来, 他兴趣广泛, 知识丰富, 在学习上给了我很大帮助。在他的帮助下, 我的英语和数学成绩进步很快。 我从来没有得到这样可贵的帮助,所以我很佩服他, 课间经常和他讨论问题, 相互借阅书籍, 彼此收获都很大。可没想到这引起了其他同学的误解,父母知道后也横加干涉, 不允许我们交往。为此我痛苦极了, 我真的错了吗 小丽
(1) 为了帮助同学们解开心中的疑惑,结合来信内容,王老师决定组织同学们举行一次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帮助王老师完成本次班会活动设计。 (6分)
①活动主题: (2分)
②活动形式: (写出一种即可) (2分)
③班会活动中,有一个环节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请你设计两个问题让同学们交流讨论。(2分)
(2) 如果你是这个班上的同学,参加这次班会活动后,你会怎样认识和对待小丽与异性同学的交往呢 (6分)
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 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在美国学者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 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隋文帝位列其中。下列属于隋文帝功绩的是 ( )
A.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B. 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 正式确立了科举制 D. 开创了“大唐盛世”
2. 元代《琵琶行》中:“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该诗歌反映的现象在中国最早的时间是 ( )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3.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干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在上有”的制度是指 ( )
A. 三公九卿制 B. 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 行省制
4. 武则天曾下令,所辖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可得到升迁。这体现了武则天怎样的思想 ( )
A. 重用人才 B. 振视农业
C. 善于纳谏 D. 提倡节俭
5. 《粤剑编》描述某器具:“每辐用水筒一枚,前仰后俯,转轮而上,恰注水槽中,以田之高下为轮之大小,即三四丈以上田,亦能灌之,了不用人力。“该器具为 ( )
A. 曲辕犁 B. 唐代简车
C. 唐三彩 D. 宋朝海船
6.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因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而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他”是 ( )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7. 苏轼这样赞扬唐朝的一位大书法家:“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苏轼称赞的这位书法家是 ( )
A. 颜真卿 B. 欧阳询
C. 杜甫 D. 吴道子
8. 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
B. 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
C. 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 玄奘的亲身见闻被写成《大唐西域记》
9. 诗人杜甫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他在《无家别》中写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这首诗直接反映出安史之乱( )
A.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 使唐朝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C. 导致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D.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10. 下面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③的特征是 ( )
A.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1. 著名学者王立群曾经这样描述一位历史人物:“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技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削兵权。”这位人物是 ( )
A. 杨坚 B. 李世民
C. 朱温 D. 赵匡胤
12. 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 )
A. 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 B. 在边境重地设立藩镇节度使
C. 分化相权,强化君权 D. 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13. 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时间政权分立的局面,对后世有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窑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
含嘉仓示意图:
材料二:《世界遗产名录》记载,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利用黄河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开凿,纵贯南北,沟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联系. 有诗赞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 根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说说含嘉仓的建成说明了什么 (4分)
(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说你认为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4分)
14.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自古以来,我国同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打下了坚实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 多彩的文学和艺术. 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 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全一册)》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4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举出两个典型事例,说明盛唐时期中华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4分)
15.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内容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政治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减轻刑罚 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整顷吏治、裁减冗员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措施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用人 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考察官吏政绩 发展科举制,创立__B__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重用贤能、官吏考核
形成局面 __A__ “贞观遗风” __C__
材料二: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将表格中的A、B、C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6分)
(2) 根据材料一、二,说说唐朝这一时期的特点。 (4分)
16. 论述题 (10分)
公元前221年 秦王灭六国统一全国, 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灭亡
589年 隋灭陈朝, 统一南北
610年 隋末农民起义爆发
618年 唐朝建立
874年 黄巢起义
907年 朱溫建立后梁,唐朝灭亡
960年 北宋建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请结合上述表格,任选角度,自拟标题,综合运用材料相关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2023~2024 学年度3月学情监测
七年级政史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道德与法治
一、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D B C B B B D B B A A B C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32分。)
15.(10分)
(1)
①事件一中的人物表现出他具有批判精神。(或回答“具有批判性思维”亦可);(2分)
②事件二中的人物表现出她们具有创造潜力。(或回答“具有创新精神”亦可)。(2分)
(2)
答案一:培养批判精神(培养批判思维)。
①我们对事情要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表达不同的观点。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3分)
②要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3分)
答案二:开发创造潜力(培养创新精神)
①我们要在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前提下,要敢于打破常规,追求创新与生活的丰富多彩,开创前人未造之路;(2分)
②要关注他人与社会,看重创造的意义和价值,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2分)
③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尝试、探索、实践。(2分)
16.(10分)
(1)
①我们可以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1分)
②可以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1分)
③也可以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接纳和调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1分)
④我们还可以学习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1分)
(2)
①“小江损坏了共享单车……犹豫着想默默离开”是不诚信、不负责任的表现,这是错误的;(1分)他“经过思想斗争后,联系客户进行维修赔偿”是“行己有耻”的表现,这是正确的。(1分)
②因为“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或“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亦可)(2分)
③“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2分)
17.(12分)
(1)
①活动主题:学会与异性正确交往(或“谁的青春不迷茫?”“慎重对待异性交往”皆可 )(2分)
②活动形式:案例分析(或“辩论赛”亦可)(写出一种即可)(2分)
③问题:
a.中学生为什么要学会与异性相处?(或“我们与异性交往具有什么意义?”)(1分)
b.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些什么?(或“怎样与异性交往”)(1分)
(2)
①与异性同学相处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或“与异性同学交往有助于我们不断完善自己”亦可)(2分)
②异性交往是我们成长的重要方面,也是对我们的考验。(2分)
③小丽与异性同学在交往过程中,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他们的交往是正常交往,我会以平常心对待,不会人云亦云的质疑他们、诽谤他们。(2分)
第二部分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答案 A B C B B B A D D A D A
二、 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30. (8分)
(1)说明:隋朝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强盛。(4分)
(2)理由: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某些河段今天依然承担着运输作用。(任意一点2分,共4分)
31. (8分)
(1)表现:清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密切的民族交往;开放的社会风气;频繁的中外交流;多彩的文学艺术;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任意一点2分,共4分)
(2)示例:“胡风盛行”、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任意一点2分,共4分)
32. (10分)
(1) A:“贞观之治”;B:殿试;C:“开元盛世”。(6分)
(2)特点:唐朝在这一时期,统治者励精图治,勤于政事;政治清明,政局稳定;经济上农业生产工具发明并推广,有曲辕犁等,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有闻名中外的唐三彩。商业高度繁荣,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政治,经济,答一点2分,共4分)
33. 【论述题】 (10分)
【示例一】
观点: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发展。
论述:战国后期,秦国灭六国,实现统一。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乱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隋朝的统一,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为唐朝的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唐朝继承了隋朝的统一,在此基础上,统治者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盛世局面。
结论:综上所述,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趋势,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统一。
【示例二】
观点:得民心者得天下。
论述:公元前209年,由于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势如破竹,秦朝随即灭亡。隋炀帝时期,由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隋朝灭亡。618年唐朝建立,统治者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励精图治,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唐玄宗统治后期,由于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导致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并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结论:综上所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应该减轻人民负担,关心人民疾苦,重视发展农业,发展经济,关注民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