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罗斯福新政》学教设计【学教目标】1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通过丰富的史料;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21教育网3经济危机中的美国需要改革;钦佩罗斯福不怕困难,推行改革的勇气;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1cnjy.com【学教内容】[学教重点]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发挥的作用。[学教难点]对新政的评价,一分为二。【学教形式、手段、方法】[学教形式]全班课堂教学[学教手段]多媒体网络技术[学教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联系阅读法、自评互判法【课时安排】1课时【学教过程】学教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 激趣质疑,图片导入 经济危机中的美国,图片,思考:美国应该怎么办?谁来拯救美国? 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图片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进入本课的学习。活动环节 新政的背景 美国经济危机的危害,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加深危机,罗斯福当选总统 提出问题、展示材料、解答疑难 通过材料、讲解,让学生明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新政的内容 分别从金融业、工业、农业、社会福利与就业几个方面,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与作用。 展示表格,完成表格,作适当的补充。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的了解,为之后罗斯福新政到底新在什么地方做好解析。新政的特点 了解新政的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提问:罗斯福新政到底新在什么地方? 了解新政新在什么地方,与其他西方国家的经济特点做对比,知道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新政的影响 掌握新政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展示材料、提供图片,了解罗斯福新政带来的影响。 了解新政对人类历史的影响,让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结束环节 板书小结 自己画板书 帮助学生一起画板书,做好指导。 通过让学生自己画板书,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自己架构本课的学习要点,知道难点与重点。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罗斯福新政》练习一、选择题1. 1931年凯恩斯说:“几天前我曾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报刊上看到一则建议,说要开辟一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这类想法是非常正确的……现在人们靠救济津贴来度日,无事可做,生活郁闷,是不是让他们继续处于这样的境地就好些呢?当然不是。”下列举措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是A.大力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B.缩减农业产量,稳定产品价格C.发放蓝鹰标识,干预工业生产 D.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2. 美国《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各工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这一措施起到了( )A.恢复银行信用 B.减轻农业生产损失C.提供就业机会 D.加强政府对工业生产的调控3.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他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政治上的成功”主要体现在( )A.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B.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C.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 D.成功开启美苏“冷战”模式4. “在30年代,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大国崛起》这段解说词评论的是( )A.“科技立国”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斯大林模式 D.改革开放5.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使美国从根本上消除了危机C.使美国渡过了危机 D.维护资本主义统治6.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应对危机最成功的国家是( )A.德国 B.日本 C.意大利 D.美国7. 1933年,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中指出,“我们最首要的任务是使人民有就业机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任务就可以部分地完成。”为了完成上述“最首要的任务”,他采取的直接措施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A.实施“产业复兴法” B.稳定农产品价格C.推行“以工代赈” D.颁布“社会保障法8.罗斯福新政的结果是( )A.消灭了经济危机的根源 B.改变了美国社会的性质C.化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D.使美国经济摆脱了危机并逐渐复苏二、非选择题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以工作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会。我们只要明智而勇敢地承担起来,这项任务并不是不能解决的。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从而促进和重组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1)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的状况,美国颁布了什么法令来调整工业生产?(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政府是如何“给人民以工作机会”的?这样做还能起到什么积极作用? 21cn21教育网jy.com(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美国政府面对困境所采取的措施具有什么特点。答案:一、选择题1D 2D 3B 4B 5A 6D 7C 8B二、非选择题9. (1)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2)政府直接招雇大批失业工人,兴建公共工程。完成国家急需的工程,促进和重组对自然资源的利用。(3)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5张PPT)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我向你们保证,我不会让你们空欢喜一场的。我会把新政贯彻到每个方面……政府应全面而积极干预经济!如果你是当时的美国公民,你会选谁当总统?为什么?胡佛罗斯福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生产是企业的事,国家不应干预。胡佛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危机加深——用破铁皮、纸板和粗麻布搭起来的棚子。——晚上裹在身上御寒的旧报纸——抓来充饥的野兔——失业者手里提着的捡破烂的口袋这一切反映了什么?胡佛屋胡佛毯胡佛猪胡佛袋反映了人们对胡佛政府的不满胡佛罗斯福1 575万票—2 280万票他是一位杰出的美国总统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他被人们喻为“狮子”和“狐狸;他是继华盛顿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 罗斯福金融危机:货币贬值,赋税增加财政危机: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工业危机:工业企业倒闭农业危机:农产品生产“过剩”,出现滞销贸易危机:商品交换锐减社会生活:失业问题严重阅读P43“资料”内容,总结经济危机下的美国所面临的困境。“炉边谈话”罗斯福就任总统后,颁布了这样一条命令:凡是有困难向白宫求助的电话,工作人员一概不准挂断。罗斯福自己也随时愿意接电话。他发明了“炉边谈话”这种形式,在广播里拉家常似的,向民众介绍国家的形势和大政方针,通俗易懂。后来有人在纽约小学生中做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是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而且票数比第二名的上帝多很多。扩展:美国的总统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防止经济的继续恶化?(金融、农业、工业、社会福利)罗斯福新政内容阅读书本44-45页,回答:罗斯福新政领域 具体内容 作用金融农业工业社会福利与就业歇业整顿,实行国家对银行、货币的管理;规范股票市场。银行信誉恢复,促进金融业正常运行,为工农业生产恢复提供了保障帮助农民减少粮食产量,以提高粮食产量;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保证了农民利益,对农业的复苏起到积极作用;还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制定了有关劳工权利的社会立法;规定工人的基本权利,如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工业生产逐渐恢复;劳资矛盾有所缓和。政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工代赈,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如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有助于社会稳定;缓解了就业压力;保护了环境。美国经济逐渐摆脱危机想一想,新政中为什么要采用以工代赈的方法解决失业问题?一方面以工代赈的方法给失业者提供工作的机会,让他们依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和家人;另一方面,以工代赈不会造就专门等靠救济的惰性群体,能使社会更加积极向上。罗斯福实施新政的目的 新政的直接目的是要消除经济危机,稳定社会经济正常秩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实施新政的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进步性:局限性:由于产生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依然存在,它并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危机.◆经济:美国经济慢慢恢复,人们的消费能力日渐增强,帮助美国逐渐走出经济危机;◆政治:缓和了社会矛盾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罗 斯 福 新 政背景内容影响经济危机,社会危机胡佛自由放任政策失败罗斯福倡“新政”当选复兴金融调整工业整顿农业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渡过危机促进发展制度创新本质局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罗斯福新政》教案.doc 《罗斯福新政》练习.doc 《罗斯福新政》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