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3.7《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3.7《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7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英国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认识到列强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卑劣手段,全面认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 2.通过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领悟林则徐虎门销烟的重要意义,感受他的爱国精神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 3.通过关天培“誓与炮台共存亡”的悲壮故事,激发学生对先烈的敬仰之情,通过收集更多英雄故事, 从中感悟今天的安定与祥和离不开千千万万人民英雄为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4.通过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和香港在经历英国长期殖民统治后终于回归祖国的图片,警示我们要牢记“落后就会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并分析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理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知晓中国如何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历史事件的分析过程中渗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难点: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近代初期我国遭受列强侵略和欺凌的根本原因在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的国力衰败,从而让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了解背景 (一)感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不凡 同学们,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国家,曾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还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课件补充材料展示:唐宋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例;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对世界的影响。 (二)揭题 但中华儿女的发展之路也曾有过民族历史上的“至暗时刻”,可我们从未放弃抗争。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的第7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一课时的内容。 活动一:鸦片危害知多少 (一)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 到了近代,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抱残守缺,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曾经国力强盛的国家逐渐走向衰败,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陷入了落后挨打的境地。 (二)学习活动园的内容,了解鸦片危害 1.明确任务,阅读P44“活动园” 崛起的工业强国——英国,对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虎视眈眈、垂涎欲滴。 现在请同学们翻到教材P44,通读活动园的内容,思考如下问题:从中你得到哪些信息?如果鸦片长期泛滥下去,会给中国造成哪些危害?再完成相关学习单内容。 2.学习伙伴分享“活动园”的发现和学习单的内容 (1)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和巨额利润,大量走私和倾销鸦片。 (2)表格中这45年间,每年都有大量鸦片输入中国,总量惊人;从最初的平均每年四千多箱到1839年的平均每年40200箱,翻了近10倍,真是太可怕了! (3)这还会让我们的国家大量白银外流,国库空虚,烟毒泛滥! (4)这可不是危言耸听,1835年,全国吸食鸦片的人数居然超过了200万,上至官员,下至百姓,很多人都吸毒成瘾,身心俱损,给社会生产力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3.补充图文资料,深入了解鸦片的危害 补充资料: 鸦片是一种毒品,它是从一种美丽的植物——罂粟中提取的,一旦吸食,非常容易上瘾。清朝末年,英国将大量的鸦片运到了中国,通过向清朝官员行贿、分赃的办法,让鸦片在市场上流通。为了促销,英国人将鸦片美化为一种补药,取名“福寿膏”。可无论如何美化,都掩盖不了它是毒品的事实——长期吸食鸦片,会使人变得面黄肌瘦,目光呆滞,丧失免疫力,患染各种疾病,直至死亡。因此,每卖出去一箱鸦片,都有难以估量的同胞被毒害。思想家马克思也对倾销鸦片这件事十分愤慨,他曾在《鸦片贸易史》中认为“鸦片贸易”比“奴隶贸易”还要不道德。 鸦片,这摄魂的恶果,毒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让中国人被列强称作“东亚病夫”,整个清朝政府在鸦片的裹挟下摇摇欲坠。 三、活动二 :高举禁烟大旗 面对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一些有见识的清朝官员主张禁烟,要求严惩贩卖和吸食鸦片的人,抵制鸦片的输入,其中态度最坚决的就是林则徐,也正是他主张了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禁烟运动的“虎门销烟”。 (一)请你仔细阅读课本P45“阅读角”《林则徐禁烟》并观看相关影片 (二)互动点评谈发现,了解林则徐禁烟运动及其意义 1.学习伙伴:林则徐为了禁烟采用了没收鸦片、抓捕烟贩、严防海关等一系列措施。 点评:真是好办法,从源头、流通等方面杜绝鸦片。 2.学习伙伴:林则徐的禁烟决心很大,民众也十分支持。 点评:领导者的坚持和民众的支持能够让禁烟顺利推行。 3.学习伙伴:虎门销烟是通过海水浸泡、混合生石灰溶解的方式来销毁大量鸦片。 点拨:其实传统的销毁方式是拌桐油焚毁法,但用此法火烧鸦片后,烟膏油常常渗入泥土中,被吸食者挖出再提炼,所以林则徐采用生石灰来彻底销毁鸦片。 4.学习伙伴:(1)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 (2)为了纪念虎门销烟这一事件,我们还把它雕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 点拨:虎门销烟可真是意义重大啊!除此之外,虎门销烟在当时虽然不能彻底清除鸦片对中国人民的毒害,但这一行动增加了老百姓对鸦片危害的认识,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其次,虎门销烟使得中国很多爱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反省重新定位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再以“天朝上国”自居;还在一定程度上沉重打击了英国资产阶级对中国财富的掠夺。 四、活动三:鸦片战争我思考 (一)创设情境,在博物馆了解鸦片战争 然而虎门销烟也不止带来积极的影响——由于走私鸦片受到中国抵制,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正式爆发。面对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中国人民英勇无畏,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这是位于广东东莞市虎门的鸦片战争博物馆,让我们到这里去看一看那些可歌可泣的抗争故事吧! (二)借助学习单相关内容和课本P46“阅读角”,了解鸦片战争中可歌可泣的事例,谈谈感受。 1.浏览课堂任务单中的事例,谈谈感受 (1)【课本P46“阅读角”】关天培誓与炮台共存亡:关天培是广东水师提督(负责统辖一省陆路或水路官兵),英军进攻虎门炮台时,他亲临战场指挥,点燃火炮攻击敌人。他说 :“人在炮台在,不离炮台半步 !”他们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大部分士兵壮烈牺牲。关天培身负重伤,仍坚持与英军战斗,终因伤势过重,壮烈殉国。 点拨预设:有血性的将士们忠勇殉国,令人敬佩!但没有精良的装备,只靠一腔热血抵挡外敌是何等壮烈,让我们通过影片来回顾。 (2)【学习单】陈连升满门忠烈:陈连升,广东三江口副将,负责守卫虎门沙角炮台1841年1月,英军向沙角炮台发起猛攻,陈连升指挥守军同数倍于己的侵略军力战,在后援无望,敌军迫近的危急关头,率部激战,拼杀而死。长子和次子见父亲阵亡,悲愤中砍杀数敌后,双双投海捐躯。陈连升的坐骑黄骤马被英军掳去香港,整日嘶啼,最后遥望大陆绝食而死。 点拨预设:满门忠烈,何其悲壮!但在国家危难之时,家族的存亡又算得了什么? (3)【学习单】三元里大捷:1841年5月下旬,英军攻占广州城北各炮台,他们四处骚扰,激起民愤。北郊三元里附近百余乡的民众在菜农韦绍光等人的联络与号召下,组成义军,实行武装自卫。他们以古庙中的三星旗为令旗,约定一村有事,各村支援,共同抗敌。30日凌晨,600余名英军分两路进犯三元里。义军巧施妙计,将敌人诱至牛栏冈附近。一时间,伏众四起,杀声遍野,将英军重重包围,午后,大雨倾盆,英军火药失效义军乘势追击,分割阻击,歼灭敌人50余名。 点拨预设:不仅爱国军人们在奋勇杀敌,人民更是众志成城,奋起反抗,完美诠释了“团结就是力量”! 2.鸦片战争故事汇:回顾预习任务中P46“活动园”,分享查到的事例和感受 (三)小结 让我们记住鸦片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闪耀着爱国的光辉!此时此刻,不禁让人想起林则徐写下的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中华儿女不惧生死,英勇顽强的抗争基因早已深植于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中,代代相传。 五、活动四:强国才能有尊严 (一)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1.结合条约内容,谈谈条约丧权辱国之处 但无论如何抗争,鸦片战争还是以清朝政府的妥协求和而告终。1842年,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同学们,请你仔细研读条约内容,为什么说这是丧权辱国的条约? 2.谈谈感受 点拨预设:一方面,清朝政府不仅赔款2100万银元,而且割让香港岛,这是国家的耻辱。另一方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从此,中国大开门户,成为侵略国大肆倾销商品的地方,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最糟糕的是进出口货物的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这使得清政府在关税方面丧失了绝对的话语权。 3.小结 《南京条约》是丧权辱国的条约,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的领土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了长达100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 (二)激动人心的香港回归 1.视频回顾回归时刻 同学们,可这样的历史最终迎来转变——你们看,这是1997年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场景。让我们聚焦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吧! 2.对比古今,说说发现或感受 借助学习单中的“资料袋·香港回归的背后”回望过去,看到此刻的场景,历史的昨天和今天,给你留下了哪些思考? 点拨:是啊,只有富强的国家才有话语权。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重温了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历史,了解了中国历史上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会挨打!只有强大才能赢回尊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