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4.8《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 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4.8《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 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科技对人类社会的推动力,体会科技的巨大作用; 2.了解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成就和进展,激发民族自豪感。 3.说说自己参加科普活动的经历,产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科技对人类社会的推动力,体会科技的巨大作用; 2.了解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成就和进展,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如何激发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理解科技对社会的促进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看图说故事 1.请你说说图片上的人物是谁,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 讲解: 阿拉伯神话中侯塞因王子,他在商人那买到的波斯飞毯,谁要是坐在飞毯之上,想飞到哪里,飞毯就会带他飞到哪里。 古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与父亲代达罗斯使用蜡和羽毛造的翼逃离克里特岛时,他因飞得太高,双翼上的蜡遭太阳融化跌落水中丧生; 中国神话中的嫦娥,传说,嫦娥因偷吃了后羿的不死药而飞升至月宫,从此无法与家人相见。 2.这些神话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梦想?飞天。 3.那这个梦想是怎么实现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活动一 人类对飞行的探索 1.阅读课本完成学习单 2.从人类飞天的历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预设:学生畅所欲言。 4.人类仰望星空,梦想飞天,但是梦想的实现往往离不开艰苦卓绝的努力,正是人类的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最终实现了飞天梦。我们中国人也在这条飞天的道路上努力前进着。 活动二、探究中国航天梦 1.观看中国航天发展史视频 2.观看视频后交流探究:中国航天发展的四大里程碑是什么? 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明朝的万户陶成道。 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 1 号”成功升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 3.你认识这些宇航员吗? 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 杨利伟 第一位出舱活动的中国人 翟志刚 中国首位女宇航员 刘洋 4.你们知道宇航员要经过哪些艰苦的训练吗? 要通过人离心机进行超重耐力与适应性训练;航天员在进行前庭功能训练时的电动转椅不但可以做360度顺时针和逆时针的快速运转,而且可以同时上下前后摆动。当航天员坐到转椅上时,他们需要戴上眼罩,固定好头、脚及双臂。航天员们在转椅上经过一番“天翻地覆”的折腾后,还要分清东南西北;通过中性浮力水槽训练,可以使航天员熟练掌握模拟失重状态下身体的运动与姿态控制,每次训练时间一般在5-6个小时,每次训练航天员的体力消耗很大;还需要在野外进行生存训练。 说一说:这些航天员的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来学习中国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公关、特别能奉献。 活动三 我参加的科普活动 我们应从小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用科学帮助我们将梦想变成现实,让世界更美好! 1.我国从2001年开始,把每年5月的第三周定为“科技活动周”。它已经成为一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深受人们喜爱的全国性科普活动。 2.你参加过哪些科普活动?说说你的收获。 这是我们学校同学在学校科技节上参加的“气球动力小车”挑战赛和“自制潜水艇”大赛你也来说说你的收获把! 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位科技小大达人,你们看! 播放视频:湖南一少年8个科技作品被中国科技馆收藏的新闻 希望你们都能够从小树立科学意识,积极参与科学活动,将来成为科技人才,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