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导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导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目标引领】
课程 标准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问题 引领 1.概述新航路的开辟的背景(根因、社会动机、直因、思想、政治、客观条件) 2.结合地图说出四条新航路分别是那一年、在哪个国家的支持下、由谁开辟的,这些航海家获得了怎样的成就?(两伦向西) 3.列举英国、荷兰在高纬度开辟的主要航线。 4.概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对世界、对欧洲、对亚非美)
【时空坐标】
主题一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课前·自学区----------------------------------------------
导学区·夯基础 导思区·拓思维
动因历史伊比利亚半岛居民的航海传统经济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社会《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的宣传,激发了西方人对东方的向往思想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精神西欧人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直接奥斯曼帝国威胁东西方传统商路的安全条件政治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活动科技造船、航海技术和地理知识的进步
【课本情境·微探究】 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元朝一个藩王的宫殿时写道:“其壮丽之甚,布置之佳,罕有与比。宫内有美丽殿室不少,皆以金绘饰。”(摘自教材P34)这与新航路的开辟有何关系? 提示 《马可·波罗行纪》中有关中国金银遍地的描写刺激了西欧人去东方发财致富。 【火眼金睛·辨正误】 (1)大西洋沿岸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 (2)15世纪末,西欧人具备了向远洋进发的动力和技术条件。(√) (3)经济根源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对贵重金属的渴求本质上反映的是资本主义萌芽对资本原始积累的追求。(√)
-----------------------------------------------------课中·探究区----------------------------------------------------
视角1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史料一 15世纪末期的欧洲,社会分工不断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迅速增加,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于是,欧洲的国王、贵族和商人发疯似的到处追求黄金和白银,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形成一股贵金属热。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史料二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
——[意]哥伦布《航海日记》
思考 根据史料一、二,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提示 西欧各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渴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传播基督教的需要。
视角2 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史料一 下图分别是14世纪欧洲人的航海地图和星盘
图1 13世纪末14世纪初的新型航海图
图2 14世纪的星盘
史料二 当时,葡萄牙国内的政治条件和社会条件也都有利于它采取扩张主义。得到全体国民的拥护,符合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和愿望。 ——[英]戴维·阿诺德《地理大发现》
思考 根据史料一、二,概括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提示 地理知识的丰富;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深化拓展】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因素
(1)经济根源:15世纪以来,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掀起了一股到东方的“寻金热”。
(3)商业危机: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贸易的通道。
(4)国家因素:西班牙和葡萄牙统治者支持海外探险活动,希望获得海外财富,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
(5)精神动力:教会鼓励人们去遥远的东方传播基督教;文艺复兴的影响,人文主义鼓励人们大胆追求财富,实现个人价值。
(6)客观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造船技术的提高和地理知识的进步。
主题二 新航路的开辟
-----------------------------------------------------课前·自学区--------------------------------------------------
导学区·夯基础 导思区·拓思维
1.主要航线 时间航海家开辟的航路1487—1488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好望角1492哥伦布向西航行到达美洲,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1497—1498达·伽马绕过好望角,驶达印度1519—1522麦哲伦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2.其他航线 时间国家人物航海探索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16世纪荷兰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1578年英国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7世纪初荷兰哈得逊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俄罗斯—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1642— 1643年荷兰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重点·微点拨】 (1)巧记新航路开辟 【情境·微探究】 阅读P37“学思之窗”,从上述材料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提示 在麦哲伦航行前,西班牙国王就授予他在发现的岛屿上的各种权利。这成为麦哲伦远航探险的直接动力。 【判断·微练习】 (1)航海家达·伽马、哥伦布分别开辟了从欧洲到达印度和美洲的航线,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2)西班牙和葡萄牙开辟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的最有利航线,意大利、德国开辟大西洋高纬度和南半球的新航路。(×) (3)欧洲人继续进行海上探险,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全球海路大通,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 (4)16世纪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
-----------------------------------------------------课中·探究区----------------------------------------------
视角1 主要航线
史料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思考 如果欧洲与亚洲直接贸易,哪次航海活动最有价值,请说明理由。
提示 达·伽马的航海活动。
理由:迪亚士和哥伦布都没有到达亚洲。与麦哲伦船队绕过美洲南端到达亚洲相比,达·伽马的航路更短,靠近海岸,航行更加安全。
视角2 哥伦布的功与过
注:图一: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
图二:2007年10月拉美各地印第安人游行示威,要求将“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民抵抗日”,他们把哥伦布塑像披上塑料外套,要求世界重新评价哥伦布。
思考 在如何评价哥伦布的问题上,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持不同观点的原因是什么?正确评价哥伦布应该用什么方法论?
提示 原因:角度不同。
方法论:唯物史观。
【深化拓展】
1.新航路开辟的三个阶段
(1)伊比利亚阶段: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全球扩张的阶段,时间主要是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
(2)荷兰、法国、英国阶段:主要是在16、17世纪。随着西班牙和葡萄牙成功开辟新航路,西北欧国家在主要航线之外,围绕北大西洋,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
(3)俄国在亚洲的扩张: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2.从历史创造者角度看待新航路开辟中的杰出人物
(1)迪亚士虽然没有到达印度,但其抵达好望角,为达·伽马乃至麦哲伦船队的航行奠定了基础。
(2)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真正找到了一条西方原本想要的新航路,为以后亚欧海上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哥伦布到达美洲,对欧洲来说“发现”了“新大陆”,为以后大西洋贸易的展开提供了条件。
(4)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
---------------------------------------------------课末·诊断区--------------------------------------------------
【当堂训练】
1.(2023·广西柳州高一期末)美国学者迈尔斯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经常被用来作为中世纪结束与近代社会开始的标志……然而……新世界的发现并没有开创新时代,而是新时代发现了新世界”。材料强调的是(  )
A.哥伦布的历史贡献
B.多种因素促成了哥伦布的创举
C.肯定新时代的进步
D.哥伦布的创举具有幸运的因素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学者认为哥伦布的创举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强调的是时代造就英雄,故选B项。
2.(2023·山东潍坊高一期末)下图节选自一位航海家的日记。该材料(  )
彼等非常顺从,……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以为,一旦发轫,……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成为西班牙臣民。 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
A.强调了人们认识世界能力的变化
B.反映了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C.表明了西班牙成为全球性大帝国
D.揭示了欧洲人远洋航行的动机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可知,欧洲人远洋航行的目的是土地和财产,故选D项;据材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可知,该材料主要描述了远洋航行带来的利益,没有涉及人们认识世界能力的变化,排除A项;据所学,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新航路开辟的世界性影响,而材料主旨是远洋航行给西班牙带来的利益,排除B项;材料仅是远洋航行给西班牙王室带来的利益,不能说明西班牙成为全球性大帝国,排除C项。
3.(2023·广西河池高一期末)太平洋是世界第一大洋,其名称源自拉丁文,意为“平静的海洋”,是由一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及其船队命名的。该航海家及其船队(  )
A.最先开通了到达美洲的新航线
B.从西班牙出发一直向东航行
C.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
D.最早发现了亚洲地区的国家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大航海时代,受雇于西班牙且穿越过太平洋的葡萄牙船队是麦哲伦船队,这个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故选C项;根据所学可知,开通美洲航线的是哥伦布船队,并没有途经太平洋,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当时西班牙王室支持的船队均为向西航行,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早在新航路开辟以前,欧洲人就知道亚洲地区国家的存在,因而最早发现亚洲地区国家与新航路开辟时期的船队无关,排除D项。
4.(2023·江苏常州高一期末)16世纪,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的航海家来自于(  )
A.英国 B.荷兰 C.法国 D.俄罗斯
答案 B
5.(2023·广东珠海高一期末)“它是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的先驱……它推翻了阿兹特克、印加和玛雅政权,毁灭了当地文明,并对南北美洲大片领土宣称拥有主权。”材料中的“它”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答案 A
解析 由题干中的“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的先驱”“推翻了阿兹特克、印加和玛雅政权,毁灭了当地文明,并对南北美洲大片领土宣称拥有主权”等信息可知,这是指对美洲的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是西班牙,故选A项;葡萄牙不是最早到达美洲的国家,其扩张的主要方向是非洲和亚洲,排除B项;荷兰并不是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也不是殖民扩张的先驱,更没有最早到达美洲,排除C项;英国走上对美洲的殖民扩张道路是在17世纪,不属于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的先驱,排除D项。
【课堂小结】
思维导图 要点聚焦
1.文明间的交往建立在古代各个文明区域发展的基础之上。 2.对财富的追求、地理知识的增加、航海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播基督教的热情最终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 3.航海家达·伽马、哥伦布分别开辟了从欧洲到达印度和美洲的航线,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4.欧洲人继续进行海上探险,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
---------------------------------------------------课后·巩固区--------------------------------------------------
1.一些地理学家认为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河川时期、内海时期和海洋时期。河川时期的文明主要局限于河谷,内海时期,地中海是文明的主要舞台。其中“海洋时期”则应开启于(  )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的早期殖民扩张
C.近代科学兴起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亚之间由于陆路的阻断才有了海路的兴起,这是导致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因此海洋时期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故选A项;欧洲的殖民扩张是建立在新航路开辟的基础上的,后于新航路的开辟,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近代科学的兴起和海洋时代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资本主义制度的兴起并不局限在海洋型国家,因此和海洋时代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
2.15世纪后半叶,奥斯曼帝国控制着从地中海通往亚洲的传统商道,对过往的欧洲商人征收高额的税收。从地中海经红海通往亚洲的海路则控制在阿拉伯人手中。这一局面(  )
A.加速了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B.中断了东西方间商业联系
C.推动了西欧人的海上探险
D.促进了大西洋贸易的兴盛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15世纪后半叶,奥斯曼帝国控制着从地中海通往亚洲的传统商道,对过往的欧洲商人征收高额的税收”,可知东西方商路被奥斯曼帝国阻断,迫使欧洲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线,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故选C项;1453年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帝国所灭,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只是收取高额商税,并未完全阻断东西方联系,排除B项;这一局面推动了新航路开辟,进而才促进了大西洋贸易的兴盛,并不是直接影响,排除D项。
3.15世纪末,一位航海家写道:“诸位贵族王公……决意派遣我前往印度,谒见诸君王,访问各地城市及其风土人情,旨在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的信仰,命我不像惯常那样,采取陆道东行,而要西行,直到今日,我们还不能确知以前是否有人这样做过。”这次航行(  )
A.探索了北冰洋到亚洲的航路
B.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C.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
D.发现了欧亚贸易的新路线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15世纪末”“决意派遣我前往印度”“而要西行”,可知该航海家为哥伦布,这次航行计划前往印度,最终到达了美洲,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故选B项;北冰洋在北方,不符合材料中的西行方向,排除A项;16世纪初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排除C项;迪亚士1488年发现了好望角,排除D项。
5.1492年,哥伦布与西班牙王室签订协议:“作为海洋领主的陛下,从今以后赐予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以‘唐’的尊号(贵族尊号),并委任他为一切海岛和大陆的司令。一切商品,不论是珍珠或宝石,黄金或白银,香料或其他货物……他都有权把全部获得物的十分之一留给自己,其余的十分之九应呈献给陛下。”由此可以推知(  )
A.商业革命推动欧洲航海探险
B.王室支持是远航的主要动因
C.中国元素深刻影响贵族命名
D.野蛮的殖民掠夺将接踵而至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一切商品,不论是珍珠或宝石,黄金或白银,香料或其他货物……他都有权把全部获得物的十分之一留给自己”,可知在哥伦布航行前,西班牙王室就授予他在发现的岛屿上的各种权利,而这一举动刺激了更多的人进行殖民扩张,故选D项;欧洲航海探险推动商业革命,排除A项;王室支持是远航的主观条件,排除B项;材料只有哥伦布一人被授予“唐”的尊号,属于个例,不具有说服力,排除C项。
5.1697年,在英国出版的日志《新环球航行》中,一句“这里(后经确认为澳大利亚的丹皮尔半岛)既不是亚洲也不是菲律宾群岛的一部分”引起了英国海军部的注意。海军部找到这位“一贫如洗”的作者,并委托他重新到新荷兰(澳大利亚)勘查。这表明当时(  )
A.澳大利亚成为殖民争夺焦点
B.荷兰的殖民霸权正遭遇挑战
C.英国政府较为关注航海探险
D.欧亚远洋贸易利润空间较小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一句‘这里(后经确认为澳大利亚的丹皮尔半岛)既不是亚洲也不是菲律宾群岛的一部分’引起了英国海军部的注意”可知,英国政府较为关注航海探险,故选C项;材料并未体现对澳大利亚的殖民争夺,排除A项;材料仅是英国政府对海外探险的关注,没有涉及荷兰,排除B项;据所学,欧亚远洋贸易利润空间很大,因此欧洲人才会努力寻找通往亚洲的新航路,排除D项。
6.梁启超说:“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中西方的航海活动(  )
A.范围不同 B.规模不同
C.目的不同 D.技术不同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并结合所学可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航海的目的不同,中国是为了宣扬国威,耗资巨大,因此不能长久,而哥伦布是为了追求财富,内驱力持久,故选C项;据所学,范围不同并不会影响航海活动的持久性,排除A项;据所学,中西方航海活动规模都比较大,排除B项;技术不同不是影响航海活动持久性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7.“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
A.西欧传播天主教的需要
B.西欧商品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C.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
D.西欧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取得进步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必然性,据所学,西欧商品经济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故选B项;西欧传播天主教的需要是重要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是主观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西欧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取得进步是条件而不是原因,排除D项。
8.传统观点认为,达·伽马首航所获利润是航行成本的60倍,而今有的学者通过史料查证以及比较当时商品价格,认为去掉远航成本、船员船只损失,实际利润只有成本的6倍左右。这体现了(  )
A.旧有历史研究失去价值
B.调查考证难以揭示历史真相
C.史家立场影响历史评价
D.史论随研究发展而有所变化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传统观点认为”“而今有的学者通过史料查证以及比较当时商品价格,认为……”,可知史学研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史料研究的进步而发生变化,故选D项;旧有的历史研究能为现今的历史研究提供参照,也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排除A项;历史真相的揭示需要依托可靠的史料和正确的研究方法,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史学研究者的具体立场和其对史学研究的主观看法,排除C项。
9.有一位历史人物,在他12岁时(1492年)①到达了美洲;在他17岁时(1497年)②率先在北美的纽芬兰岛登陆,为英国插上了第一面海外殖民的旗帜……③(他自己)则让人类拥抱了整个地球。横线上依次应填入(  )
A.哥伦布——卡伯特——麦哲伦
B.迪亚士——卡蒂埃——巴伦支
C.哥伦布——卡伯特——塔斯曼
D.德雷克——哈得逊——麦哲伦
答案 A
解析 由“12岁时(1492年)到达了美洲”可知,这个人是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由“17岁时(1497年)率先在北美的纽芬兰岛登陆,为英国插上了第一面海外殖民的旗帜”可知,这个人是卡伯特;由“(他自己)则让人类拥抱了整个地球”可知,这个人是1519—1522年进行环球航行的麦哲伦;故按时间先后的正确排序为哥伦布——卡伯特——麦哲伦,选择A项符合题意。
10.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史学界存在分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之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使近东地区战争连年不断。1453年土耳其人占领了君士坦丁堡,控制了地中海的商业通道,致使北路交通基本断绝。欧洲商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西欧国家组织多次探险,希望找到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如果从整体上讲,他们(土耳其人)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出于他们的声名狼藉的消极和保守主义而增加向东方交通的困难……葡萄牙海外探险先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被威尼斯商人和阿拉伯商人排挤的热那亚和佛罗伦萨商人转而支持西葡两国开辟新的航路,因此推动葡萄牙寻找通向亚洲的绕好望角之路。
——摘编自王三义《“土耳其人阻断商路说”与西方的近东殖民》
材料三 由于土耳其在陆上和海上对欧洲造成的军事威胁,使欧洲人对穆斯林产生普遍敌意。从15世纪80年代起,西欧就渲染土耳其人反基督教文明的暴行,夸大土耳其人的野蛮,制造反抗土耳其的舆论。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威胁”,再加上列强间的争夺,使荷兰、英、法、俄等国控制东地中海的愿望长期难以实现,“土耳其人阻断商路”顺理成章成为殖民者争夺近东利益的借口。
——摘编自王三义《“土耳其人阻断商路说”与西方的近东殖民》
(1)指出材料一、二对于“新航路开辟动因”的观点存在的分歧。你认同哪则材料的观点?说明理由。
(2)材料三从哪些视角拓展了我们对这一分歧的认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历史解释的要素有哪些?
答案 (1)分歧:材料一认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迫使西欧人寻找新的航路。材料二认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并非是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传统商路。
认同材料一。
14世纪之后,西欧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人们对财富充满渴求。而奥斯曼帝国兴起,不断对外扩张,对传统商路构成威胁,造成了西欧的商业危机。西班牙和葡萄牙具备了开辟新航路的条件。
认同材料二。
葡萄牙海外探险早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威尼斯商人和阿拉伯商人控制东地中海的商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商人支持西葡两国开辟新航路。
(2)视角:地区军事冲突、宗教冲突、国家利益等。
(3)要素:时空框架的选择;解释的立场和视角不同;占有材料的多少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