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课前预习: 1、阅读教材P33第一段文字,完成: (1)大气环流是指: 。 大气环流的三个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气环流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教材P34~35文字和图,完成下列学习任务:新- 课-标- 第-一 -网(1)分析三圈环流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教材对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是按什么思路分析的?(2)列表比较气压带的分布、形成原因及气流形式气压带分布形成原因气流形式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3、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产生的原因及移动规律是什么? 原因: 规律:课堂探究:1、单圈环流的形成完成教材P33“活动”,了解“单圈环流”的形成(1)完成“活动”内容(1)(2)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单圈环流” 的形成过程。(3)完成“活动”内容(2)2、三圈环流的形成观察“北半球低纬环流圈”模型,完成下列要求。(1)解读模型中①~⑥各要素的含义: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低纬环流” 的形成过程(3)据“低纬环流”的形成原理推测“中纬环流”、“高纬环流”的形成过程。 (4)请你根据自己对“三圈环流”形成过程的理解,在下图中画出三圈环流简图(5)画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模式图,总结规律。规律: (6)列表比较风带的分布、成因及气流形式风带名称分布形成原因气流形式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达标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影响三圈环流形成的因素有( ) A、地区间冷热不均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太阳直射点的移动2、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信风带都分布在副热带高压带南侧 B、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气流都是上升的 C、西风带内的风是寒冷湿润的 D、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是热力因素造成的3、关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正确叙述是:( )新课 标 第 一 网A.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 B.就北半球来说,夏季南移,冬季北移C.北半球夏季时,全球气压带风带大致南移 D.元旦前后向高纬移动4、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点位于30°N附近 B. 乙点位于30°NC. ①是冷性气流 D. ②盛行西南风5、由北京到乌鲁木齐的直达民航班机,飞行时间约为三个半小时,该机从乌鲁木齐返航到北京,大约只需三个小时,原因是 ( )A.地球自转的影响 B.两地时差的影响C.中纬度上空西风的影响 D.水平气压梯度不同的影响6、下列哪个气压带控制下的天气通常是多雨的( )A.赤道低压带 B.极地高气压带 C.极地东风带 D.信风带7、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a B.b C.c D.d下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表示气压带表示风带,完成8~9题。8、图中字母a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9、图中字母b所示风带的风向是( )A. B. C. D.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B.盛行西风和信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C.赤道地区上空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D.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南风11、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⑴在图左侧添画箭头以正确表示三圈环流。⑵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⑶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添画箭头表示各风带风向,并标注风带名称。⑷极锋是_______________风带和_________________风带气流交汇而成的。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课前预习:1、阅读教材P36-37,列表比较北半球冬、夏季节海陆气压分布的差异:季节纬 度所属气压带实际气压分布状况原因分析亚欧大陆太平洋北美大陆大西洋夏季30°N附近冬季60°N附近2、南、北半球气压分布上有何差别?为什么?课堂探究:1、完成教材P36的“活动”内容 2、结合上面有关知识,完成教材P38“活动”,理解季风的形成(1)东亚季风气候典型的原因是什么?(2)列表比较东亚冬季季风和夏季季风:比较项目东 亚东南亚、南亚冬季风夏季风冬季风夏季风风 向冷暖性质干湿性质形成原因(3)举例说明季风对我国的影响。达标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 ( )A.1月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高仅停留在海洋上B.7月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停留在海洋上C.纬向的气压带南半球比北半球明显D.冬夏季的高低气压中心很稳定,不随季节变化2.我国东部季风的气候的成因是 ( )A.地球运动的影响 B.地形的影响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3.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A、B气压中心的名称:A ,B 。(2)A气压形成的原因是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3)受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 风,D点盛行 风,我国的气候以 为主要特征。(4)D地7月盛行 风,其形成原因是 ,由此可见,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除 外,还有 。 4.季风气候亚洲最为显著,南亚夏季风的形成既有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也有风带、气压带季节移动的原因,研究这些问题时不能只局限在亚洲,其实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也有类似的表现,只是不如亚洲典型。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澳大利亚大陆7月最高气压与1月最低气压的差值最大接近 hpa。(2)造成澳大利亚大陆1月、7月不同气压状况的原因是 和 。(3)澳大利亚北部1月盛行 风,简述其主要成因。(4)澳大利亚北部7月盛行 风,简述其主要成因。参考答案:1、C 2、C 3、(1)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2)气温低,气流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3)西北 东北 寒冷干燥(4)西南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夏季北移,越过赤道以后,向右偏转成西南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气压带和风带(第3课时)课前预习:1、阅读教材P39图2.16和教材P40图2.17,归纳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1)填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中1~11处的气候类型名称。 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2)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哪里?其气候特征是什么?(3)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哪里?其气候特征是什么?(4)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哪里?其气候特征是什么?课堂探究:1、读“全球年降水量、大气运动状况变化的纬度分布示意图”,思考如下问题:(1)找出各气压带在图中所对应的位置,并说出大气运动的方向。(2)观察不同大气运动与降水量的一般关系,并解释其原因。2、阅读教材P39案例1,分析风带、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1)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气压带和风带对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的形成产生的影响。(2)归纳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规律。(3)在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上填注大气环流(即气压带、风带)名称。(4)除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外,另选一种气候类型说明大气环流对其形成的影响。(5)比较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北美和欧洲西部分布的位置、范围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知识结构:(用框图的方式描述本节的知识结构) 达标训练: 1.如图,四幅风带图中,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 ( )2.下面四幅图分别代表一种气候类型,哪幅图代表地中海气候 ( ) 3、读“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21世纪教育网(1)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写出图中代号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分析图中⑧处气压带、风带移动的规律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图中⑤处风向的名称及成因:名称 ,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⑨处风向名称是 ,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⑦处气候类型在世界同纬度大陆东岸地区没有分布,试分析其原因。4.读某地气温降水资料表,分析回答:月份14710全年气温(℃)2117121616.6降水(mm)38475645638(1)该地位于 (南、北)半球,理由是 。(2)该地的气候具有 特点,属于气候 (气候类型)。(3)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参考答案:1.A 2.A 3、(1)①热带草原气候 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地中海气候 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⑤热带季风气候 ⑥亚热带季风气候 ⑦温带季风气候 (2)夏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副热带高压控制该地。冬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西风带控制该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地理必修I人教新课标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1课时 学案及答案.doc 地理必修I人教新课标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2课时 学案及答案.doc 地理必修I人教新课标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3课时 学案及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