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浮力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通过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力的方向:将一正方体浸没入水中时,受到的力是如何产生的 手感到向上顶的力逐渐增大竖直向上上、下底面的压力不同下方压力大于上方压力,产生向上的压力差1.如图10-1-1,把空的易拉罐慢慢按入水中,手有何感觉 图10-1-1图10 -1-2浮力2.产生原因:3.方向:物体受到液体上下表面的压强差压力差竖直向上(与重力方向相反)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F浮F浮2.观察图10-1-3,你知道手对石块的托力(支持力)的方向 ;如何测量 。根据数据可计算出托力是 。同样地:图10-1-4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浮力吗 F浮= (表达式)竖直向上5N-3N=2N按甲、乙两图测量读数差G-F拉图10-1-3 图10-1-4甲 乙甲 乙称重法测浮力3.观察并猜想: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同体积的木块浮在水面铁块下沉(1)浮力大小可能与 有关物体密度严谨吗?测得同体积(8cm3)的铜块和铁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都为0.08N∴浮力大小与物质密度有关吗(2)浮力大小可能与 有关人躺在死海上看书同一个人在水中下沉 在死海能漂浮液体密度易拉罐慢慢浸入水中时,手感到受到的浮力 。变大(3)浮力大小可能与 有关浸入液体体积思考:要研究浮力是否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如何设计实验和选用实验器材 1.控制什么量相同: 。2.具体的做法: 。物体密度、浸入液体体积课本P51图10-1-8(1)用细线捆好柱形重物,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如图10-1-8 A,读出此时的读数为 N.(2)将重物慢慢地放进水中(未浸没),如图10 -1-8 B、C,观察:①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化情况为: (“变大”“变小”或“不变”)②烧杯中的液面变化情况为: (“上升”“下降”或“不变")(3)当重物浸没后,将重物放在不同深度的地方,如图10-1.-8D、E,观察:①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化情况为 (“变大”“变小”或“不变”)②烧杯中的液面变化情况为: (“上升”“下降”或“不变")从上面的实验中,可以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变小上升不变不变浸入液体体积/排开液体体积14.实验分析: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观看实验(视频)5.分别将重物浸没在水中和酒精中,如图10 -1-8 E、F,两种情况下,重物排开液体的体积是 (“相同”或“不同”)的。(1)读出重物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N。计算出重物受到水的浮力为 N。(2)读出重物浸没在酒精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N。计算出重物受到酒精的浮力为 N。(3)从上面的实验中,可以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还与 有关。总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 和有关。相同液体密度密度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排开液体体积1.浮力(1)产生原因:物体受到液体上下表面的 。(2)方向: (与 的方向恰好相反)。2.浮力的大小实验结果表明: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它浸在液体的有关,与 有关。压力差重力竖直向上密度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甲大甲大D1.如图10-1-9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挂着同一铁块先后浸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与杯底均未接触),观察到在乙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较大,则该铁块在甲、乙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相比较是: ,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相比较是: 。(以上两空选填“甲大”“乙大”或“一样大”)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物体重为4N,然后将该物体浸没在水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3N,则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A.7 N B.4 NC.3 N D.1 N图10-1-93.如图10-1-10所示,弹簧测力计吊着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金属块A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则物体受到的重力( )A.可能为5N B.小于5NC.等于5 N D.大于5N4.一长方体铁块按图10-1-11甲所示,从下表面与液面刚刚接触处下放至图中虚线位置。能大致反映铁块下降过程中所受浮力的大小F浮与铁块下表面浸入液体深度h深关系的图像是图乙中的( )图10-1-10图10-1-11 甲 图10-1-11 乙DB(1 )b、c、d、e四图中, 图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最小,其浮力的大小是___N。(2)做b、c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 有关。(3)做c、d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时, 。(4)要使戊图中的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减少,即能看到弹簧测力计示数 2.8 N(选填“大于”或“小于”),可采取的方法有 或 。b排开液体体积浮力大小与浸入的深度无关大于往盐水中加水将金属块向上拉直到它露出液面0.45.利用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系。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分别浸入水和浓盐水中的不同位置,如图10 -1 -12所示。图10-1-126.一物体(长方体)漂浮在液面上,如图10-1-13甲所示,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使物体下降至图中的虚线位置。已知物体的下表面到水面的高度为h,水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强为p,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则p、F浮与h的关系如图10-1-13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10-1-13甲 图10-1-13乙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分析表中第1列到第5列数据,说明 。(3)分析表中第6列到第7列数据,说明 。(4)图10-1-15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像是( )(1)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重 N,第4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 N;1.56.75排开水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完全浸没后,浮力大小与浸入的深度无关B7.小王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变化情况,如图10-1-14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次数 1 2 3 4 5 6 7h(cm) 0 2 4 6 8 10 12F(N) 6.75 6.25 5.75 5.25 4.75 4.25 4.25图10-1-1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