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12课 《家庭的记忆》 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最后一课,也是本册最后一课。主要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民族,通过“家庭称呼抢答赛”、“‘家史’小调查”、“传统节日中的‘家’”、“语言文字中的‘家’”这四个板块的内容让学生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教材内容不仅涉及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家庭的变迁,家庭的历史以及家庭带来的美好记忆,还涉及了中国人在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对家庭的理解更多地体现在与身边家人的关系中,他们对“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了解很少。本单元前面两课呈现了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现代社会中家庭形式以“核心家庭”为主,所以,学生对于大家庭内部各种关系和称呼的感知与理解变得较为困难,对家庭历史及家庭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还需更进一步的了解。三、教学目标: 1.通过传统节日中的习俗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2.从语言文字的角度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四、教学重难点: 1.通过传统节日中的习俗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2.从语言文字的角度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1.整堂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功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给学生更直观、更直接的感受。 2.利用畅言智慧课堂,使课本与电子课本有效结合,随即点人、拍照对比讲解等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六、教学流程设计:教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技术融合应用活动一: 传统节日中的“家” (一)春节习俗里的“家” 1.播放《春节序曲》 教师:这是什么音乐?你是在什么时候听到的?是啊,这是过春节时候的音乐 追问: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 2.总结 ——每当春节来临,无论你在哪里,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学习,都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上一顿热热闹闹的“年夜饭”。谁愿意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家吃年夜饭的故事? 比如:吃年夜饭的时候,你家通常有哪些人呢?你家的年夜饭常吃些什么?你知道它们的寓意吗?说说当时的情形和你的心情。 提问:为什么很多中国人过春节一定要回老家呢? (二)其他节日中的“家” 教师:除了春节以外,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与“家”有关。出示表格,请同学们想一想,然后把你知道的填到课本82页中的表格里。 课件出示答案。 1.听《春节序曲》回答问题。 2.打开智慧课堂电子课本81页,一起阅读“知识窗”。 3. 读一读课本82页“阅读角”的内容,回家过春节的文章。 4.学生代表发言。 5.完成82页表格。 音频 畅言电子课本 畅言随机点人 拍照对比讲解活动二: 语言文字中的“家” (一)谜语猜猜猜 1.教师:同学们知道好多节日啊!我们中国自古以来都重视家庭关系的和睦,很多节日都与“家”有关。比如:清明节——为了纪念逝去的亲人;中秋节——家人团圆的重要节日……其实,除了传统节日,我们的语言文字中,也处处体现着“家”的元素。下面我们就来猜一猜。 2.教师出示带有谜语的PPT,请学生猜一猜。 3.教师:谁能用这些谜底和“家”联系起来说一个成语或一句话? (二)“家庭祝福语”接龙赛 1. 你还知道哪些祝福家庭的词语或句子呢? 教师:同学们真棒!通过这些字谜,我们就能看出“家”在我们中国文字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除了文字,还有好多词语也和家有关,比如课本中说的“阖家欢乐”意思就是祝贺全家人都能开开心心,快快乐乐。 比赛规则:(1)每组只能一次说一个词语或句子,重复的不再说。(2)5秒钟接不上由下一组来接。 2.追问:同学们通过这些成语和谚语,发现中国人最重视什么呢? 1.生猜谜语。 2.用这些谜底和“家”联系起来说一个成语或一句话?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总结祝福家庭的词语或句子并记录下来。活动三: 诗词歌赋中的“家” 1.PPT出示古诗《秋思》,教师朗读。思考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出示古诗意思,洛阳城里吹起了秋风, 想写一封家书,但要表达的意思却很多。 怕匆匆忙忙的写不完, 送信的人刚要出发时,又打开了封好的信,看有没有忘写的内容。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师生交流其他诗词歌赋中有关“家”的内容。 总结:我国传统文化中“家”的节日习俗、成语、谚语、格言、诗篇或故事有很多,中国人普遍具有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我们每个人都是家庭中的一员,家庭也是为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港湾。请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感悟,去发现自己家庭的美好、去创造自己家庭的美好。 1.学生自读自悟。作业超市 收集有关“家”的成语、谚语、格言、诗篇或者故事,制作一份简报!板书设计 家庭的记忆 传统节日中的“家” 语言文字中的“家”七、教学特色: 1.使用了畅言教师机和学生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结合生活实际“过春节”,在教学中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方法,让学生真正的理解了“家”的含义。 3.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注重多种方式丰富和引导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