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检测卷
一、选择题(20分)
1.自古以来,人类就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与自然和谐相处。下面选项中,没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是( )。
A.人在屋中居,屋在水中游
B.因地制宜建冰屋
C.森林—村寨—梯田—水系
D.围湖造田
2.下面有关自然灾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我国南方地区也会发生严重的寒潮冰雪灾害
B.一个地区发生旱灾后不会再发生其他自然灾害
C.地震会造成地上建筑物的震动或倒塌
D.不同的自然灾害有时会连续发生
3.推广使用“分类垃圾箱”的好处有( )。
①使部分资源得以再次利用
②减少环境污染
③便于垃圾的分类处理
④节约粮食
⑤便于建筑物的合理布局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4.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 )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①宣传垃圾分类并自己在家做好垃圾分类
②每天步行或乘公交车上下学
③向环保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
④多使用一次性笔芯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据悉,我国奥运会所有场馆都采用了中水回用系统,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100%,之所以要这 样做,是因为我国( )。
A.人口压力过大 B.水资源相对紧缺 C.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D.空气质量差
6.遇到雷雨天气我们应该如何避险?( )。
A.站在大树、岩石或建筑物下躲雨 B.手中不要拿任何金属物体
C.站在巨型广告牌下 D.站在电线杆下
7.对我国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 )。
A.旱灾 B.洪涝灾害 C.山体滑坡、泥石流 D.地震
8.以下不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A.太阳能发电 B.海浪发电 C.风能发电 D.煤炭发电
9.下列哪种行为有助于保护环境?( )
A.随地扔垃圾 B.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C.节约用水和用电 D.不关心环境污染问题
10.循环经济不包括( )。
A.把树砍了又栽上 B.产品的清洁生产
C.资源的循环利用 D.废品回收
二、填空题(9分)
11.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空间、 和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球。
12.由于人类过度开采资源,无节制排放大量温室气体等,地球出现了资源 、环境 、生态破坏等问题。
13.尊重自然,保护地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国把 列为基本国策。
14.具备防灾避险的 、自救自护的 ,可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其带来的损失。
15.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让我们行动起来,让天更蓝, 、 。
三、判断题(20分)
16.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持续暴雨在山区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火山、地震。( )
17.小明对妈妈说:“洗刷碗筷太麻烦了,还是用一次性碗筷吧。”( )
18.当地震发生时,可以躲在宽敞的大房间中间。( )
19.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对人类影响不大。( )
20.只要全国上下形成防灾、预灾共同体,就能杜绝自然灾害的发生。( )
21.自然灾害只会造成资源破坏,不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
22.随着南极洲的冰川慢慢融化,人类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也将得到极大的缓解。( )
23.人类除了地球外,还可以到“生物圈2号”去居住。( )
24.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用之不竭的资源,我们可以尽情享用。( )
25.我们现在科技很发达,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所以不用保护地球,可以浪费资源。( )
四、连线题(10分)
26.将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包括的内容连起来。
产品的清洁生产
太阳能 循环经济
废物的高效回收
风能
水能 清洁能源
资源的循环利用
27.将下列灾害类型与其对应的名称相连。
地质灾害 雪灾
气象灾害 蝗虫灾害
生态环境灾害 地震
海洋灾害 海啸
五、简答题(16分)
28.外出游玩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29.地球越来越不堪重负的表现有哪些?(至少回答三点)
30.夏季是洪水泛滥的高发期,面对来袭的洪水,我们应该怎样自护?
31.你在生活中接触过哪些监测、预警系统?当你接收到这些预警信息时,你和家人是如何做的?
六、辨析题(5分)
32.学校组织地震演练,明明假装肚子疼不愿参加,他说“又不是真的发生地震,我才不参加呢”。明明的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七、综合题(20分)
33.地球孕育了人类,提供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国家小公民,请你说一说你与地球是如何和谐相处的? (两方面即可)
(2)自然灾害是人类发展的大敌,作为个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生活中突发其来的自然灾害?(三方面即可)
34.拉夫运河位于美国纽约州,靠近尼加拉大瀑布,20世纪40年代被废弃。1942年,美国胡克化学公司购买了这条废弃运河,将其当作垃圾仓库来倾倒大量工业废弃物。20世纪五十年代,这条充满各种有毒废弃物的运河被公司填埋覆盖好后转赠给当地的教育机构。此后,纽约市政府在这片土地上陆续开发了房地产,盖起了大量的住宅和一所学校。从1977年开始,这里的居民不断发生各种怪病,孕妇流产、儿童夭折、婴儿畸形、癫痛、直肠出血等病症也频频发生。1987年,这里的地面开始渗出含有多种有毒物质的黑色液体。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拉夫运河事件反映了哪方面的环境问题?
(2)该事件中倾倒工业废弃物有哪些危害?
(3)仿照教材中“水俣病”的案例,请你根据提示把拉夫运河事件的关系图补充完整。
材料分析题。
云南省玉溪市的抚仙湖是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也是我国蓄水量最大的湖泊之一。抚仙湖面积216平方公里,常年蓄水量高达200多亿立方米,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量的近10%。为了加强玉溪抚仙湖的保护和管理,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了《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2022年6月14日,从市抚仙湖管理局获悉,《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修订草案)》于即日起开始对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社会各界提出意见建议。
35.有部分游客、居民在抚仙湖内洗车、洗衣服等行为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你见过类似的不文明行为吗?请例举三个。
36.这样的行为不会带来哪些影响?( )
A.污染水资源 B.破坏抚仙湖形象 C.方便游客洗东西 D.越来越多的人效仿
37.为了改变上述现象,你能提出至少四点建议吗?
参考答案:
1.D
【详解】选项A人在屋中居,屋在水中游,正确,体现了人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不符合题意;
选项B因地制宜建冰屋,正确,体现了人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不符合题意;
选项C森林—村寨—梯田—水系,正确,体现了人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不符合题意;
选项D围湖造田,错误,是向大自然过度索取,没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详解】选项A我国南方地区也会发生严重的寒潮冰雪灾害,正确,我国冰雪灾害的多发地区是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高原地区,南方地区偶尔也会出现严重的寒潮冰雪天气,不符合题意;
选项B一个地区发生旱灾后不会再发生其他自然灾害,错误,一个地方发生旱灾后,有可能再发生其他自然灾害,符合题意;
选项C地震会造成地上建筑物的震动或倒塌,正确,地震的破坏力巨大,会造成建筑物的震动或倒塌,不符合题意;
选项D不同的自然灾害有时会连续发生,正确,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不同自然灾害有时会连续发生,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详解】垃圾侵占土地,堵塞江湖,有碍卫生,影响景观,危害农作物的生长及人体健康的现象,叫作垃圾污染。垃圾污染分为工业废渣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两类。分类垃圾有利于①使部分资源得以再次利用、②减少环境污染、③减少了垃圾占用人们的生活空间、④便于垃圾的分类处理。
推广使用“分类垃圾箱”的好处有:①②③。
故选:A
4.C
【详解】①宣传垃圾分类并自己在家做好垃圾分类,正确;
②每天步行或乘公交车上下学,正确;
③向环保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正确;
④多使用一次性笔芯,错误,使用一次性笔芯不仅造成资源上的浪费,更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正确的做法有:①②③。
故选:C
5.B
【详解】据悉,我国奥运会所有场馆都采用了中水回用系统,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100%。充分发掘可再生水资源,有效减少外排流量。我国奥运会所有场馆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我国水资源相对紧缺。
故选:B
6.B
【详解】选项A站在大树、岩石或建筑物下躲雨,不正确,容易被雷击中,很危险。
选项B手中不要拿任何金属物体,正确。
选项C站在巨型广告牌下,不正确,有可能被雷击,很危险。
选项D站在电线杆下,不正确,电线杆有可能漏电,容易发生触电危险。
故选:B
7.B
【详解】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旱灾、台风、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和病虫害等。其中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洪涝灾害。
故选:B
8.D
【详解】选项A太阳能发电,属于清洁能源,不符合题意;
选项B海浪发电,属于清洁能源,不符合题意;
选项C风能发电,属于清洁能源,不符合题意;
选项D煤炭发电,煤炭燃烧会污染环境,不属于清洁能源,符合题意。
故选:D
9.C
【详解】选项A随地扔垃圾,不正确,不爱护卫生的行为,不利于保护环境。
选项B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不正确,会使“白色污染”增加,不利于保护环境。
选项C节约用水和用电,节约资源,有助于环境保护。
选项D不关心环境污染问题,不正确,环保意识不强,不利于保护环境。
故选:C
10.A
【详解】选项A把树砍了又栽上,不正确,小树再成材需要较长时间,不能随意砍伐树木。
选项B产品的清洁生产,正确,属于循环经济。
选项C资源的循环利用,正确,属于循环经济。
选项D废物的高效回收,正确,属于循环经济。
故选:A
11. 环境 资源
【详解】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空间、环境和资源,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球。让我们行动起来,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12. 短缺 污染
【详解】近百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需求的增加,地球越来与不堪重负。由于人类过度开采资源,无节制地排放大量温室气体等,地球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13.环境保护
【详解】尊重自然,保护地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地球,实现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通过签订协定、制定法律等方式来限制人类对地球的伤害。我国把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
14. 意识 知识和能力
【详解】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资源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具备防灾避险的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其带来的损失。
15. 山更绿 水更清
【详解】人和大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危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让我们行动起来,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16.×
【详解】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夏季南方如果出现连续暴雨,就容易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故题干错误。
17.×
【详解】小明对妈妈说:“洗刷碗筷太麻烦了,还是用一次性碗筷吧。”这样得需要多少木材,需要砍多少棵树木啊!多浪费资源!故表述错误。
18.×
【详解】当地震发生时,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不可以躲在宽敞的大房间中间。题干表述错误。
19.×
【详解】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对人类影响很大,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危及人类自身。题干表述错误。
20.×
【详解】只要全国上下形成防灾、预灾共同体,并不能杜绝自然灾害的发生,只是能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伤害。题干表述错误。
21.×
【详解】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资源破坏,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我们需要做好措施,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题干表述错误。
22.×
【详解】冰川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城市,会给人类带来灾害。南极洲的冰川慢慢融化,并不会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反而会带来危害。题干表述错误。
23.×
【详解】生物圈2号是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北沙漠中的微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随着生物圈2号最终以失败告终。目前人类科技水平尚未达到模拟一个类似地球的可持续生存环境的能力,地球仍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地方,因此保护地球环境应成为每一个人的责任。题干表述错误。
24.×
【详解】地球是蓝色的星球,地球是人类美好的家园,现在地球是不可替代的,是唯一适合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家园。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需求的增加,地球越来越不堪重负,地球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地球给我们提供的资源并不是永远用不完的,我们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题干表述错误。
25.×
【详解】地球是人类美好的家园,现在地球是唯一适合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地球,不可以浪费资源。故题干错误。
26.
【详解】(1)循环经济包括:产品的清洁生产、废物的高效回收、资源的循环利用;
(2)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
27.
【详解】(1)雪灾,属于气象灾害,是因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
(2)蝗虫灾害,属于生态环境灾害,是指由大量蝗虫引起的灾害;
(3)地震,属于地质灾害,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4)海啸,属于海洋灾害,是指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
28.爱护花草树木;爱护水源;爱护古迹建筑;爱护人文景观;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合吃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注意个人卫生。
【详解】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描述阐述能力。外出游玩时,保护环境可以从绿色出行、爱护环境、维护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等角度阐述。
29.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雾霾;淡水越来越少。
【详解】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描述阐述能力。地球越来越不堪重负的表现可以从气候、资源、环境等角度阐述。
30.遇到洪水时①要向山冈和楼房等高处转移。②迅速找一些木板扎成木筏,准备逃生。③如洪水来势凶猛,又无高地可避,要抓住有浮力的物品等。
【详解】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描述阐述能力。洪水泛滥的高发期,面对来袭的洪水,我们自护的做法可以从逃生的方向、逃生物品等角度阐述。
31.生活中最常见的监测预警系统就是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地球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我和我的家人经常看天气预报,关注天气情况,并根据预警信息安排出行。
【详解】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描述阐述能力。生活中常见的监测预警系统就是天气预报;接收到这些预警信息后的做法可以从调整出行安排的角度阐述。
32.明明的这种做法不对,地震演练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逃生技巧,也是为了防患于未然,不能因为没发生就忽视了这方面知识的演练。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学生从演练地震的意义等方面作答即可。
33.(1)保护环境;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全世界一起履行保护环境的职责;制定保护环境的法律政策;增强防范意识和能力。
(2)①防患于未然,积极主动学习自救互救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②牢记各种求助电话,如110、119等紧急时刻及时求助;
③在发生灾害时保持冷静的头脑,冷静做出正确判断;
④灾前做好个人应对灾害的行动安排,选好避灾的安全地方,一旦灾害发生,及时进行避灾。
【详解】本题旨在考查应对自然灾害相关知识。
关于设问(1),学生根据课本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回答自己与地球是如何和谐相处的,写出两方面即可;
关于设问(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从应对自然灾害、学生自救的角度,回答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生活中突发其来的自然灾害,写出三方面即可。
34.(1)有毒废物污染。
(2)对土壤、大气、水体、人体都有危害。拉夫运河事件造成居民不断发生各种怪病,孕妇流产、儿童夭折,婴儿畸形,癫痫、直肠出血等病症也频频发生。
(3)倾倒有毒废弃物→土壤,大气,水体被污染→接触人体→人得各种怪病。
【详解】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关于设问(1),学生根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信息,回答拉夫运河事件反映了哪方面的环境问题即可;
关于设问(2),学生从土壤、大气、水体、人体都有危害的角度,回答该事件中倾倒工业废弃物的行为有哪些危害,言之有理即可;
关于设问(3),学生仿照教材中“水俣病”的案例,并根据提示,把拉夫运河事件的关系图补充完整即可。
35.见过。如:在抚仙湖洗澡、餐馆排放污水、游客乱扔垃圾等。 36.C 37.不向抚仙湖乱倒污物、乱扔垃圾;不乱占滩涂湿地:不在湖边使用含磷洗衣粉;不在抚仙湖周边洗衣、洗车和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不在抚仙湖周边摆摊设点;自觉践行文明旅游,养成文明习惯;不乱砍滥伐,不乱捕乱杀,爱护一草一木,爱护动物,与万物共存;积极参加环保活动,积极植树造林,保护水土资源;充当社会环保监督员,及时制止和举报破坏水质和污染抚仙湖的一切违法行为。
【解析】35.学生根据课本知识,结合材料信息,首先就自己是否见过类似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明确表态,然后例举三个不文明的行为即可。
36.选项A污染水资源,正确,是上述行为带来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选项B破坏抚仙湖形象,正确,是上述行为带来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选项C方便游客洗东西,错误,会带来负面影响,符合题意;
选项D越来越多的人效仿,正确,是上述行为带来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7.学生根据课本知识,结合实际,回答为了改变上述现象,自己能提出哪些建议,至少四点,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