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小马过河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小马过河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理解课文中的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敢于尝试。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分自然段理解课文,体会小马的心理变化。
2. 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关于勇敢尝试的小故事,引出课题《小马过河》。
2. 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小马过河》中的生字词及其拼音、组词如下:
- 愿(yuàn):愿望、心愿、情愿
- 意(yì):意思、意义、意见
- 麦(mài):麦子、小麦、麦芒
- 该(gāi):应该、该当、该做
- 伯(bó):伯父、伯伯、伯仲
- 刻(kè):立刻、刻意、刻画
- 突(tū):突然、突出、冲突
- 掉(diào):掉队、掉以轻心、丢掉
《小马过河》中的多音字:
- 没:méi(没有)
mò(淹没)
反义词:
- 深——浅
同义词:
- 立刻——马上
3. 分自然段教学
(1)第一自然段:介绍小马的身份和任务。
(2)第二自然段:理解小马面对小河的犹豫。
(3)第三至六自然段:分角色朗读小马与老牛、松鼠的对话,体会不同动物的特点。
(4)第七自然段:感受小马回家请教妈妈时的心情。
(5)第八自然段:理解妈妈对小马的鼓励和引导。
4. 整体感悟
(1)小组讨论:小马为什么一开始不敢过河?后来为什么又敢了?
小马一开始不敢过河,主要有以下原因:
缺乏经验:它没有过河的经验,不确定河水的情况。
他人意见不一:老牛和松鼠给出了不同的说法,让它感到困惑和犹豫。
对未知的恐惧:不知道河水的深浅,对未知的情况感到害怕。
后来小马又敢过河了,原因如下:
妈妈的鼓励:妈妈让它自己去尝试,给了它勇气和信心。
自我尝试的决心:经过思考,它决定亲自去探索,克服了内心的恐惧。
增加了解:在尝试的过程中,它对河水的情况有了更直接的了解,从而更有信心过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未知时,我们可能会感到恐惧和犹豫,但通过适当的鼓励和自己的尝试,我们可以克服困难,获得新的经验和成长。
(2)如何理解课文中老牛、小马、松鼠说的话?
老牛说河水很浅,这是基于它自身的条件和经验。老牛相对高大,所以它能轻松地过河。
小马作为故事的主角,它在面对过河的问题时表现出犹豫和困惑。它对老牛和松鼠的不同说法感到困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松鼠说河水很深,这是因为松鼠体型较小,河水对它来说是具有危险性的。
从这些话语中,我们可以理解以下几点:
. 不同的视角和经验:每个人或动物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经历对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
. 困难的相对性:对于老牛来说轻松的事情,对于松鼠可能是困难的,反之亦然。
. 决策的困惑:小马面临着不同的意见,不知道该如何做出决策。
. 实践的重要性:最终小马通过自己的尝试,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答案。
这篇课文通过这些角色的对话,启发我们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
. 要考虑不同的观点和经验。
. 不要盲目听从他人,要有自己的判断。
. 勇于尝试,通过实践获取真实的认知。
(3)引导学生明白遇到困难要敢于尝试的道理。
5. 拓展延伸
(1)让学生讲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并解决的经历。
(2)鼓励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要像小马一样勇敢尝试。
6. 布置作业
(1)复述《小马过河》的故事给家人听。
(2)写一写自己在生活中勇敢尝试的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