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蜀道难》《蜀相》《望海潮》《扬州慢》联读课件(共3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蜀道难》《蜀相》《望海潮》《扬州慢》联读课件(共3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蜀道难·蜀相·望海潮·扬州慢
群文联读
目标
1.品评古诗词之味,提高审美品位。
2.探究虚实相生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3.体悟文化精神培育家国情怀。
李白兼采“屈、庄”之精华,融会“儒、仙侠”之精神,进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风。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雄奇壮丽的名山大川,这一切都在其诗作中得以体现。形成了他豪放飘逸的风格。
杜甫凭借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以诗歌的形式,真实的记录了唐代封建社会由极盛走向极衰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穷年忧黎元”是其主体创作精神,也形成了他沉郁顿挫的风格。
唐诗的两座高峰
1.李白在《蜀道难》中,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 , ”,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用互文和夸张的手法,写蜀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险恶。
3.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化用了西晋张载《剑阁铭》中的“一夫荷戟,万夫趑趄(zī jū,想前进又不敢前进。形容疑惧不决,犹豫观望)”语句。
一、温故知新《蜀道难》理解性默写
1.李白在《蜀道难》中,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
2.李白《蜀道难》中“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两句,用互文和夸张的手法,写蜀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险恶。
3.李白《蜀道难》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两句,化用了西晋张载《剑阁铭》中的“一夫荷戟,万夫趑趄(zī jū])”语句。
4.李白在《蜀道难》中,问即将入蜀的友人何时回还?告知朋友蜀道的峭岩险道实在难以登攀的句子是“ , 。”
5.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
6.李白在《蜀道难》中,托出山势的高险后,由静而动,描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的句子是 , ”。
4.李白在《蜀道难》中,问即将入蜀的友人何时回还?告知朋友蜀道的峭岩险道实在难以登攀的句子是“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5.李白《蜀道难》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两句,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
6.李白在《蜀道难》中,托出山势的高险后,由静而动,描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蜀相》理解性默写
1.杜甫《蜀相》中“ , ”两句,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
2.《蜀相》中,“ , ”两句很好的被朱自清《荷塘月色》的句子“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给阐释了。
3.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 。”
4.《蜀相》是歌咏诸葛亮,“ , ”,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诗记其人,透过诗行看李杜
1.谈谈你心目中的李白、杜甫 
“诗记其人”“人如其诗”,品其诗,悟其人。现在,我们透过诗行看李白、杜甫,请结合自己对《蜀道难》《蜀相》和李杜其它诗歌的阅读体验,用“透过诗行看李白/杜甫,我读出了一个    的李白/杜甫(+ 具体诗句分析)”的格式谈谈你心目中的李白、杜甫。
要求:语言简洁,有文采,150字左右。
任务提示
格式: 透过诗行看李白/杜甫,我读出了一个    
的李白/杜甫。……
走近诗仙
“诗类其人”“人如其诗”。请结合自己对《蜀道难》第一二段的阅读体验,谈谈你从诗句中读出了一个 的李白。
我读出了一个豪放飘逸,敬畏自然的李白。“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用想象的手法渲出了蜀道的高耸;“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用神话染出蜀道的神秘;“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用夸张极尽蜀道的险峻。气魄宏大,想象丰富,我们看到了一个豪放飘逸,崇敬自然,热爱山河的仙人。
例1
透过诗行看杜甫,我读出了一个壮志难酬的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对诸葛亮事业未竞、赍志以殁(jī zhì yǐ mò指怀抱着未遂的志愿而死去),杜甫表现“泪满襟”这样强烈的痛惜之情。“长使”二字不仅将诗人自己,也将一切有志于匡扶社稷的英雄们都包括了进来,引起无数仁人志士的共鸣。
创作示例
四、置身诗镜,探究虚实相生手法
什么是虚实结合?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
“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
1.虚幻的想象、神话和梦境;
2.追忆中历史和往事;
3.联想之境和尚未实现的未来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常见的虚
1.梦境。
梦境是虚的,这个都能很好理解。有的题目,明明只是写了一个梦嘛,答案却说是:虚实结合。实在哪里呢?
农村青年二虎进城后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突然有了很多钱,正在计划如何使用呢。梦里他想:先把大头存起来,必须的,将来孩子得用,老爹老妈病了也得用。老爹老妈一病,那就是无底洞啊。我老了也得用啊,这年头,老了没钱,连狗都嫌……
《一个乞丐》
虽然梦是虚的,可他梦里思考的问题却仍然是实实在在的,正是他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是现实的反映。正是从这个角度上讲,这个梦是一个虚实结合的梦,而不只是一个虚的梦。
常见的虚
2.联想与想象。
联想和想象,都是虚写。
联想和想象有什么区别呢?
联想,只是由A“想到”B。B是已经存在的,或者曾经存在过的。
想象,却是由A“想到”B,然后再幻想一下B在干啥。这个“干啥”就是作者创造的一个关于B的活动的情境。
常见的虚
古诗中的虚写,一般是想象。
《客中忆二女》高启
每忆门前两候归,客中长夜梦魂飞。
料应此际犹依母,灯下看缝寄我衣。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颈联讲:在不久的将来,你就夜泊在潇湘之上,哀伤的猿啼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让你心生惆怅吧。
思考:如何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判断虚写?
高考中想把握虚写,要抓住一些关键词:
1.表示“回忆过去”的词:
2.表示“畅想未来”的词:
3.表示“梦境”的词:
4.表示“幻景”的词:
昨日(夜);昨(去)年;曾(经);昔(日)…
明日;明年;何当…
梦;似;还似(是)……
遥知;遥想(忆);闻说(道)…
如:昨夜雨疏风骤;曾经沧海难为水;昔我往矣;去年今日此门中…
如:何当共剪西窗烛;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如:梦回吹角连营;夜来幽梦忽还乡;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遥想公瑾当年;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探究虚实相生 
《蜀道难》写实与想象交织,写出蜀道之“难”,形成迷离惝恍( chǎng huǎng,形容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奇丽峭拔(形容文笔雄健)的诗歌境界;《蜀相》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余味不绝。比较阅读《蜀道难》和《蜀相》, 探究诗人是如何运用虚实相生艺术手法的。
任务提示
(1)交流探讨,辨析“实”与“虚”
①虚实相生中的“实”,是指作者描写客观世界中实际存在的实物、实景、实境,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
如:《蜀道难》中的实有: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枯松倒挂倚绝壁”“剑阁峥嵘而崔嵬”;
《蜀相》中的实有:
“锦官城外柏森森”“隔叶黄鹂空好音”
(1)交流探讨,辨析“实”与“虚”
②虚实相生中的“虛”,是指作者通过思考、联想或想象而虛拟出来的,眼前看不见、摸不着而又从字里行间能体味出的虚物、虚景、虛境。“虚景”主要有三种:a、虚幻的想象、神话或梦境;b、追忆中的历史、往事;c、设想中的情境或尚未实现的未来。
如:《蜀道难》中的“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连峰去天不盈尺”,《蜀相》中的“两朝开济老臣心”等。
任务设计
《望海潮》《扬州慢》两首词的“虚”“实”内容
⑴《望海潮》上阕写杭州城内以及钱塘江的景色为实写,而下阕写西湖美景主要为虚写,如“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
⑵《扬州慢》中,昔日的扬州是虚写,“春风十里”、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眼前的扬州是实写,“尽荠麦青青”、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一虚一实,虚实相生。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虚,一边是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② 李白诗中多想象,多夸张,似乎是以“虛”为主,但《蜀道难》中的蜀山之高、剑阁之险,又非虚设。杜诗是“诗史”,写实之作很多,但寄托深远,感慨深长,也是实中有虛。
③李白《蜀道难》
从蚕丛开国、五丁开山的古老传说到“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可怕现实,从六龙回日之九重云霄到冲波逆折之百丈深渊,凭借神奇的想象,诗人具体描绘出蜀道峥嵘崔嵬的面貌,生动渲染出了它阴森幽邃的氛围,使人如身临其境,耳闻目睹。
另外,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极言“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用了“百步九折”;为了显示蜀道之高耸,夸张说连为太阳神驾车的六龙至此也要掉头回转……这些夸张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艰险雄奇,突出了它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全诗虚实结合,借情抒情,兼用神话传说、夸张等增加诗歌的神秘感,体现了李白诗豪放飘逸的特点。
④杜甫《蜀相》
前两联的写景是“实”, 后两联的抒发感慨是“虛”。写景之中寄寓敬慕、慨叹之情,抒情之中带有对历史的回顾,这也是虚实结合。遣词造句方面,实字居多,而“自”“空”“长”等相对较“虚”的字眼,使诗作的表达更加富有情韵。整首诗虚实相生,创造出蕴藉深沉、慷慨悲凉的意境,既写尽了诸葛亮,也反照出诗人自己。
探讨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虚实相生”可以使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实相生能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赏析手法——虚实结合
①明手法:亮出虚实结合手法;
②阐运用:分析虚写、实写内容(诗中实写…或…是实写)(诗中虚写…或…是虚写)
③析效果:点出此手法的艺术效果及所表现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步骤】
赏析手法——虚实结合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小试牛刀】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赏析手法——虚实结合
【答题要点】
明手法:①诗歌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1分 )
阐运用:②诗的前两句写冬至之日,诗人一个人在客店里,抱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他相伴是实写,而三四两句“家中夜坐”“说着远行人”等诗人想象的画面,是虚写。( 3分 )
析效果:③诗歌运用虚实结合,相辅相成,突出表现了诗人孤寂之感,思家之情。(2分)
扬州偶会前洛阳卢耿主簿
韦应物
楚塞故人稀,相逢本不期。
犹存袖里字,忽怪鬓中丝。
客舍盈樽酒,江行满箧诗。
更能连骑出,还似洛桥时。
问: 这首诗的尾联笔法灵活,意蕴丰富,请你对此加以赏析。(6分)
拓展练习1:
尾联:
更能连骑出,还似洛桥时。
模拟答案:
①诗尾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②诗人现在与友人连骑共行,浮想联翩,仿若往昔与友人同游一般,眼前与联想的场景交相重叠,从而抒发了诗人与友人欢聚的喜悦之情。
本诗尾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人将现在与友人连骑共行的实写与过去与友人同游的虚写相结合,从而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喜悦之情。
↓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2. 两词均用到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苏词:①苏词上阕实写自己在妻子死别后的容颜苍老、形体衰败以及对亡妻的深沉思念
②苏词下阕虚写梦境,细腻地勾画出梦中与亡妻相逢的场景;
③苏词实情与虚境结合,相映相衬,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的深情与无尽的思念。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2. 两词均用到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贺词:①贺词上阕实写自己重回阊门但妻子已成亡魂的事实,以及对自己孤独处境的真实刻画,突出了词人的孤独和凄凉;
②贺词下阕先实写亡妻坟场的荒凉,再虚写想象中先前妻子灯下补衣的景象,更突出了词人内心的伤感与悲凉;
③贺词虚实结合,由实入虚,眼前之景和想象之景结合,更突出了夫妻之间的患难与共的情感。
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5.请从“对面落笔”或“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这首词进行鉴赏。(4分)
①寓虚于实 ,富于联想,“梅、柳、草”,实景虚用,虚实结合,不仅表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而且寄寓了行人的离情别绪。
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亦是这种写法,“愁”是一种无形无影的感情。“虚”的离愁,化为“实”的春水;无可感的情绪,化为可感的形象,因而大大加强了艺术效果。作者从各个角度表现离愁,的确非常耐人寻味,有无穷的韵外之致。
五、赏真情寻诗心,家国情怀贯古今
《蜀道难》
《蜀相》
体裁
杂言古体诗,格律不拘,形式灵活
七言律诗,结构严谨、法度森然
意象
黄鹤、猿猱、青泥、悲鸟、子规、连峰、枯松、飞湍瀑流、崖石、剑阁、豺狼、猛虎、长蛇、
祠堂、柏树、碧草、黄鹂
意境
雄奇壮观,大气磅礴
安谧肃穆,寂寞阴冷
手法
夸张、用典、以虚衬实、点面结合、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象征、互文
情景交融、叙议结合、以实写虚
浪漫主义
豪放飘逸
现实主义沉郁顿挫
再读《蜀道难》和《蜀相》这两首风格鲜明的诗歌,比较意象,深入意境,你读到了古代文人怎样的精神家园和社会担当?
《蜀道难》中李白高叹蜀道难,难在哪里?《蜀相》里杜甫“泪满襟”,他为何而泣?找到两首诗的相似之处。
任务提示
8、李白与杜甫精神认同的“家”在哪里?
(挖掘李杜真正的相似之处,品出相似的情感与志向,咀嚼古代文人济苍生、怀家国的情怀。)
李白劝朋友离别蜀地,蜀地对于李白来讲是离别的家;颠沛流离的杜甫,避乱蜀地,蜀地对他来讲是客居的家,总而言之都不是真正的归属。那么,真正的家在哪里?李白与杜甫精神认同的“家”在长安,他们的精神追求是济苍生、怀家国。
 如果说李白的豪放是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那么李白和杜甫共有的报国宏心是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他们渴望入仕,为此在仕途沉浮,在蜀地吟咏感叹……这是当时所有士人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反映出古代文人共有的担当——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情感 同 异
蜀道难
蜀相
敬畏自然
家国情怀
叹蜀道难
忧国隐患
怀古伤己
赞颂英雄
请比较分析这两首诗歌情感的异同:
警告当世
对诸葛亮的称颂及其“未捷先死”的惋惜;
忧国忧民却壮志难酬的苦闷。
劝告友人早归;
对自己追求功业未成的愤慨;
对世道艰难的感慨及对国家隐藏危机的担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