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提升复习——科普阅读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化学提升复习——科普阅读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年中考化学提升复习——科普阅读题
1.“绿色、智能、节俭、文明”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办会理念。
材料1:开幕式主火炬采用甲醇(CH3OH)作燃料,系全球首创。科学家把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液态甲醇和水。甲醇可在常温常压下运输和使用,具有安全高效、排放相对清洁的特点。
材料2:会场通过TD-LIP仪器,监测到对PM2.5、臭氧生成起关键作用的氮化合物。后期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协同控制空气质量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支撑。
材料3: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没有使用传统烟花,而是使用了电子烟花。并将其数字化呈现在场馆内,再通过相应的声音效果,呈现出绚烂的烟花效果。
(1)选用甲醇作为燃料的优点有   (写一条),亚运采用关闭燃料阀门的方法熄灭火炬其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   。
(2)用氢气和二氧化碳制取甲醇的化学方程式   。
(3)PM2.5在空气中含量越   (填“高”或“低”),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差;
(4)常见的氯化合物有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一氧化二氮(N2O)。依据化学式找出它们的相同点   ,一氧化二氮(N2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5)开幕式使用绚烂的电子烟花,其电光源充入的物质是   (填字母)。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氢能是公认的高热值清洁能源。目前,氢气的来源如图1所示。化石资源制氢最为成熟。水煤气变换是化石资源制氢过称中的重要反应之一: 。北京大学团队在寻找高效催化剂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电解水制氢过程简便,但造价高昂,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人造太阳”的探索也就应运而生。我国“人造太阳”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利用的是核聚变,当氘、氚核聚变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持续时间超过1000秒,就能形成持续反应,为水分解提供能量。2020年4月,“东方超环”实现了1亿摄氏度运行近10秒,取得重大突破。除了氢气的生产,其运输、储存和利用等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人们不断探索。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   。
(2)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根据下表信息可知氘、氚都属于氢元素,理由是   。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氘 1 1 1
氚 1 2 1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a.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发展方向
b.水电解制氢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廉价易得
c.“东方超环”利用核聚变提供能量
3.【科普阅读】
臭氧(O3)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性比氧气强得多。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臭氧发生器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能转化为臭氧。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极少,在离地面约25km处有一个极薄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飞机排出废气中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根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臭氧   (填“属于”或“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2)氧气通过臭氧发生器转化为臭氧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   的现象。
(4)大气中的臭氧层遭破坏,它会引起____ (填字母)。
A.光合作用增加 B.动物生长得更好
C.皮肤癌患者增多 D.太阳照射时间长
(5)生活中可采取____ (填字母)的方法保护臭氧层。
A.减少氟利昂使用
B.使用无氟冰箱
C.减少CO、NO等气体的排出量
(6)二氧化硫遇到臭氧微热,即被迅速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跟水反应生成硫酸,这是除去废气中二氧化硫的理想方法。写出二氧化硫与臭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鸡蛋腐败变质时会产生一种无色、有臭味的硫化氢气体(H2S)。硫化氢气体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它在空气中点燃,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请回答:
(1)根据上述信息,硫化氢气体物理性质有   ;
(2)用来保持硫化氢气体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3)鸡蛋腐败变质属于   (填“缓慢”或“剧烈”)氧化反应。
(4)写出硫化氢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5.稀土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ⅢB 族的钪(Se)、钇(Y)以及铜系元素。这些元素的氧化物都不溶于水,外形像泥土,而且又稀少,因而人们喜欢称它们为“稀土元素”。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较为活泼,若与其他元素结合,便可组成种类繁多、功能多样、用途广泛的新型材料,且性能会有较大提高,被称作当代的“工业味精”稀土元素的镧(La)、铈(Ce)、镨(Pr)、钕(N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稀土元素的化合物还是生产特种玻璃和陶瓷的重要原料。如将三氧化二铈(Ce2O3)加入玻璃中,可制成低散射、高折射的光学玻璃,用于生产精密的光学器材。在铜铁、铸铁和合盒中加入少量稀土能大大改善性能;用稀土制作的催化剂,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抗重金属中毒能力强的优点;稀土氧化物是重要的发光材料激光材料;稀土元素可以提高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根系发育,增加根系对养分吸收;稀土还能促进种子萌发,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幼苗生长,甚至还具有使某些作物增强抗病、抗寒、抗旱的能力。
根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中可得出,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    。
(2)镧元素的质子数是   ,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3)请标出Ce2O3中Ce元素的化合价    。
(4)CeO2是汽车尾气净化器中的关键催化剂,CeO2读作    。
(5)稀土及其化合物具有的用途有____(填字母)
A.制成低散射、高折射的光学玻璃
B.制作发光材料、激光材料
C.制作电缆
D.制作高选择性的催化剂
6.【科普阅读】
伴随着主火炬塔被点燃,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盛大开幕。本届亚运会首次使用废碳再生的绿色零碳甲醇(CH3OH)作为主火炬塔燃料,实现循环内的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助力打造碳中和亚运会。
据悉,此次用以点燃主火炬的零碳甲醇,由吉利控股集团生产制备并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产自其投资的安阳绿色甲醇工厂,利用焦炉气中的氢气与从工业尾气中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如下图所示),并由吉利远程甲醇动力重卡提供运输保障。每生产1吨零碳甲醇可以消纳1.375吨的CO2,实现循环内零碳排放,符合“碳中和”属性的绿色能源。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亚运会上使用的零碳甲醇,“零碳”是指   。
(2)甲醇(CH3OH)由   种元素组成,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3)工业上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CH3OH)和水。一定条件下,该反应在有或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是温度为   ℃,选择   (填“有分子筛膜”或“无分子筛膜”)。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在刚刚结束的第32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观众在观看比赛时会发现,单杠、双杠、鞍马、举重等项目的运动员在比赛前都要用一种白色的粉末反复搓手。白色粉末俗称“镁粉”,它与闪光灯和烟花爆竹中使用的金属镁粉不同,主要成分为水合碱式碳酸镁,还含有氧化镁、氧化钙等物质。
“镁粉”具有一定的吸湿功能。当体操运动员参加比赛时,手掌心出汗会使他们在抓握器械时因摩擦力减小而打滑,这不仅影响动作的质量,严重时还会使运动员从器械上跌落下来,造成失误,甚至受伤。在手掌上抹“镁粉”,可以吸去汗水,这样便增加了手掌和运动器械之间的摩擦力,使运动员能够握紧器械,提高动作的质量。
生产水合碱式碳酸镁的方法有很多,以氯化镁和碳酸氢钠为原料是一种常用制备方法。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研究温度对水合碱式碳酸镁产率的影响。取一定浓度的氯化镁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按一定体积比混合,其它条件不变,改变反应温度,测定水合碱式碳酸镁的产率,结果如图。
水合碱式碳酸镁除了在体育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工业、食品、医药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原文作者李德前、王卫兵,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员使用的“镁粉”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运动员使用“镁粉”是利用了它的   功能。
(3)氯化镁的化学式为   。
(4)分析图可知,水合碱式碳酸镁产率最高的温度范围是   (填序号)。
a.45℃~55 ℃ b.55℃~65 ℃ c.65℃~75 ℃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运动员使用的“镁粉”就是金属镁粉末。   
②水合碱式碳酸镁的产率只与温度有关。   
③水合碱式碳酸镁具有广泛的应用。   
8.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我国宣布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封存”与“碳转化”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选择。2023年6月1日,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成功投入使用,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该技术是将油井开采产生的油气混合物注入高碳分离器,再将分离出的二氧化碳通入压缩机加压和干燥,使其变成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超临界状态。超临界状态二氧化碳密度高,接近液态二氧化碳;但其粘度小,流动快,流速接近气态二氧化碳。
利用二氧化碳资源开发化工原料,合成化工产品,有着广阔的前景。如二氧化碳与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一种常见的氮肥-尿素,同时生成水。又如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甲醇和水。在2023年浙江杭州进行的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上就首次使用甲醇作为火炬燃料,该甲醇从生产到燃烧,消耗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实现完全中和。即“零增碳”。
(1)根据材料并结合事实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超临界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碳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B.超临界二氧化碳比二氧化碳更容易燃烧
C.利用二氧化碳和氨气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D.利用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的甲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
(2)碳中和,人人参与,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你的低碳行动是   (写一条即可)。
9.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12月 12日习近平主席在 2020年气候雄心峰会视频会议上宣布,中国是落实《巴黎协定》的积极践行者,力争 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发展氢能源可减少大气污染也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目前氢气的来源如图 1所示 化石资源制氢气一重要反应为: ,北京大学团队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多种催化剂对反应中 CO转化率(参加反应的 CO量占起始 CO总量的百分比)的影响,结果如图 2所示
电解水制氢过程简便,但造价高昂,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人造太阳”的探索也就应运而生 我国“人造太阳”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利用的是核聚变,当氘 氚核聚变温度达到 1亿摄氏度 持续时间超过 1000秒,就能形成持续反应,为水分解提供能量 2020年 4月,“东方超环”实现了 1亿摄氏度运行近 10秒,取得重大突破
除了氢气的生产,其运输 储存和利用等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人们不断探索
(1)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    ,电解水制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图 2中,催化剂为
2%Au/MoC时,CO转化率和温度的关系是
   
(3)根据下表信息可知氘 氚都属于氢元素,理由是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氘 1 1 1
氚 1 2 1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图 2说明催化剂的种类是影响 CO的转化率的因素之一
B 水电解制氢的不足是造价高昂
C 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发展方向
D “东方超环”利用核聚变提供能量
10.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复印机、激光打印机在办公中使用很普遍。人们在使用复印机、激光打印机时,总能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这种刺鼻的气体是什么呢?会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复印机、激光打印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产生高压静电,并通过静电来吸附碳粉。高压静电则会使周围空气中的氧分子转变为原子态氧,原子态氧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形成臭氧(O3)。这种刺鼻的气体就是臭氧。
臭氧在常温常压下为淡蓝色气体。臭氧本身并不是空气“污染物”,少量臭氧甚至还具有消毒及灭菌的作用。空气中含微量的臭氧能够净化空气,这也是为何我们会觉得雨后的空气更清新的原因之一。此外,臭氧也是重要的高空卫士,因为臭氧层的存在,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人类和地球上的生物不被强烈的紫外线辐射。
常温常压下,臭氧的密度是空气的1.66倍,容易在办公室的下层空间聚集。浓度较高时,臭氧会刺激人的呼吸道,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等。长期接触高浓度的臭氧还可能造成人的神经中毒。臭氧还会破坏人体的免疫机能,致使人的皮肤起皱、出现黑斑。
不同品牌的复印机、激光打印机工作每小时臭氧散发率如下图。平均每小时臭氧散发率,复印机为3.3mg/h,激光打印机为0.8mg/h。
我国颁布的《大气环境标准》中,规定了臭氧最高容许浓度标准:Ⅰ级标准为0.12mg/m3;Ⅱ级标准为0.16 mg/m3;Ⅲ级标准为0.2mg/m3。实际上,只有在打印社及复印店这类打印机、复印机数量较多的场所,才会产生超高浓度的臭氧。
复印机、激光打印机要尽可能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以降低室内空间的臭氧浓度,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臭氧的物理性质是   (写出一条)。
(2)人们感觉雨后空气格外清新的原因可能是   。
(3)写出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化学方程式   。
(4)分析上图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写出一条)。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臭氧会在办公室上层空间聚集
B 高空中的臭氧层能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危害
C 臭氧在少量时能用于消毒,在浓度较高时会使人致病
D 应尽量将激光打印机、复印机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用
11.阅读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新能源汽车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与传统汽车使用化石燃料不同,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来源更加多元化。电动汽车:电池能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几类电池的部分性能指标如图1所示。其中能量密度表示单位体积的电池所具有的能量:氢内燃车:氢内燃车以氢气为燃料,不排放任何污染物。氢气可通过电解水(原理如图2)等多种方式获得。据测算,1kg氧气完全燃烧可释放14.3×104KJ的热量,1kg汽油完全燃烧可释放4.6×104KJ的热量;乙醇汽车:乙醇汽车以乙醇为燃料,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发酵甘蔗、玉米等农作物,或发酵粮食收割后剩余的秸秆大量提取;太阳能汽车:以太阳能电池驱动,低碳环保,真正实现了零排放。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未来可期。
(1)依据图1,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多采用锂电池的主要原因是   。
(2)最理想的制氢方法:在合适的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光使水分解。该制氢过程   (填“吸收”或“放出”)能量。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氢内燃车在行驶过程中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动能
B.图2中,A口产生的气体为氢气
C.农业大国盛产甘蔗和玉米,有利于推广乙醇汽车
D.报废的电动汽车电池,要及时用土进行掩埋处理
(4)太阳能电池需要大量的单质硅,单质硅是由石英固体(Si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的,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100%国产技术打造的氢燃料客车为本届冬奥会服务。工业上大规模生产H2涉及的某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所示:
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物质B由三个原子构成 B.生成的C和D的质量之比为14:1
C.图中的B和C都属于氧化物 D.A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12.阅读科普文章:国防金属—镁。回答下列问题:
镁是一种年轻的金属,1808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最早制得少量的镁。镁呈银白色,熔点为649℃,质轻、密度小。镁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工业上主要利用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金属镁,同时产生了一种气体单质。烟花和照明弹里都含有镁粉,金属镁与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除照明弹里有镁粉外,燃烧弹里也装有镁粉。每架飞机的外壳是用耗费近半吨镁的铝镁合金制成的。世界上镁产量最高的年份,往往就是发生战争的年份。因此,镁产量就成了战争的晴雨表和指示剂,人们常把镁称为“国防金属”。
(1)上述材料中描述镁的用途的是   (填一点即可)。
(2)写出工业上利用氯化镁制取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   。
(3)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不能用镁代替红磷,其原因是   。
13.随着天气越来越冷,不少爱美女士喜欢贴暖宝宝,这样就不用穿太多臃肿的衣服也可以暖暖哒。爱思考的同学提出:暖宝宝为什么会发热,发热原理又是什么呢?
[资料] 暖宝宝中的原料是铁粉、活性炭、蛭石和水等,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强吸附性,在活性炭的疏松结构中储有水蒸气,水蒸气液化成水滴,流出与空气和铁粉接触,在氯化钠的催化作用下较为迅速的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放出热量。 铁在自然条件下的氧化反应速度是缓慢的,若能增加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加快这种反应,如将铁研磨成铁粉,使用水,食盐和活性炭形成原电池来促进反应,就可以得到发热袋所需的温度,成为发热袋的热源。请完成以下问题:
(1)暖宝宝的发热过程是将   能转化成   能。
(2)请试写出铁生成氢氧化铁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为了加快反应的速度将铁研磨成铁粉的目的是    .
生活链接:用过的暖宝宝不要丢掉哦!可以将暖宝宝拆开用透气的棉布包好放在冰箱吸异味或直接将里面的活性炭倒入养花的盆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14.阅读资料并根据资料内容回答问题。
神州十七号载人飞船于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成功发射!神州十七号飞船搭载的是中国研制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火箭燃料的要求有:体积小,重量轻,热值高。因此发射卫星(飞船)的火箭大都采用液体或固体推进剂。
20世纪前,中国古代发明黑火药,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火箭推动剂。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国际上一些国家先后研制出高氯酸钾和沥青的复合推进剂、第二代复合推进剂(聚硫橡胶、高氯酸铵、铝粉复合而成),以及高分子聚氯乙烯、聚氨酯等制成的固体推进剂。
与固体推进剂相比较,液体推进剂的能量更高一些。20世纪20年代,一些国家开始使用煤油-液氧的液体推进剂。60年代,开始使用液氧、四氧化二氮、液氢和混肼等液体推进,其特点是相对易存储。
目前,火箭升空推动剂很多情况下采用液氢液氧做推动剂,液氢()作为燃料,热值高,燃烧生成物为水,无污染。但是,液氢的贮存和运输等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需要做到心贮存和运输各个环节的保障工作。
(1)下列物质常用作火箭固体推动剂的是____。
A.高氯酸铵 B.氢气 C.混肼 D.煤油
(2)采用液氢作为燃料的优点有____。
A.热值高 B.污染小 C.难溶于水 D.便于贮存
(3)根据资料内容,写出液氢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
15.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碳中和”是指人类活动的碳排放通过森林碳汇和人工手段加以捕集、利用和封存,使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净增量为零。
目前,CO2捕集技术的关键是将CO2从排放物中分离出来。分离方法主要分为物理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中的一种是用甲醇作溶剂进行吸收;另一种是用活性炭、沸石等对CO2进行吸附性吸收。化学吸收法用氨水(NH3·H2O)作为吸收剂。控制30℃左右,采用喷氨技术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铵。
分离后的CO2与H2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CH3OH的产率除受浓度、温度、压强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催化剂CuO质量分数的影响(如图)。
我国科学家们撰文提出“液态阳光”概念,即将太阳能转化为可稳定存储并且可输出的燃料,实现燃料零碳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后的世界,每天的阳光将为我们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热、电,还有可再生燃料!
(1)森林碳汇主要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吸收并固定的过程。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
(2)用甲醇作溶剂吸收CO2为提高吸收率应采用的温度和压强条件是____。
A.高温 B.低温 C.高压 D.低压
(3)活性炭、沸石等可作吸附剂,则其可能具备的结构特点是   。
(4)采用喷氨技术吸收C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此过程控制30℃左右进行,温度不宜太高的原因是   。
(5)写出用CO2与H2制取甲醇的化学方程式   :由图可知,CuO质量分数为   时,甲醇的产率最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
B.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碳排放
C.碳中和指的是没有碳排放
D.“液态阳光”将实现燃料零碳化
16.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近年来,由湖南科技大学牵头,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牛Ⅱ号”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中,钻机成功下钻231米,刷新了世界纪录。为我国海底“可燃冰”的勘探提供了装备技术支撑。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1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气体,具有热值高等优点。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会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目前,可燃冰的开发尚处于试验性开采阶段。
(1)可燃冰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炭烧酸奶近年来发展迅速,其焦香浓郁的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
图1:炭烧酸奶制作工艺流程图
炭烧酸奶在制作过程中通过牛奶的长时间褐变,获得浓郁的焦香风味。牛奶褐变,是一系列化合物受热发生反应的过程。褐变生产工艺中需对葡萄糖用量、褐变温度和褐变时间三个重要条件进行严格控制。葡萄糖用量与产品颜色、风味密切相关,具体影响如图2所示,其中评分越越高,产品的颜色、风味越好。褐变温度和时间的组合是调节蛋白稳定、避免沉淀分层的重要因素,具体影响如表1所示,其中沉淀率越低产品越稳定。
表1:褐变温度和时间对牛奶褐变沉淀率的影响
褐变温度/℃ 86 88 90 92 94 96
褐变时间/h 6 4 3.5 3 2.5 2
沉淀率/% 0.35 0.31 0.27 0.22 0.14 0.44
优质的制作工艺可使炭烧酸奶口感爽滑,在保质期内状态稳定。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C6H12O6)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要求写出计算式和结果)。
(2)制作炭烧酸奶的原料有   。
(3)牛奶褐变过程中,影响蛋白稳定的因素有   。
(4)由图表可知,牛奶褐变过程的最佳条件为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炭烧酸奶的特色是其浓郁的焦香风味
B.葡萄糖用量影响产品的颜色和风味
C.褐变温度越高,炭烧酸奶产品越稳定
D.炭烧酸奶制作过程中需将各种原料一次性混合均匀
18.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化石能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储量有限,不可再生。随着科技进步,全球能源结构也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图1是世界能源在近200年内的变化趋势。从图中可见,天然气水合物将成为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具有笼状结构的类冰状结晶化合物,其分子结构见图2,主要分布于陆地永久冻土层或深达千米的海底。可燃冰具有燃烧值高、污染小、储量大等特点。标准状况下,1m3可燃冰可释放出164m3天然气和0.8m3的水,能量密度是天然气的2~5倍、是煤的10倍。单位体积的可燃冰燃烧放出的热量远远大于煤、石油和天然气。虽然可燃冰有着诱人的前景,但可燃冰非常不稳定,改变低温高压的条件就会泄漏,它比二氧化碳带来的全球升温高10~20倍,所以目前对可燃冰的开采仍处于试验阶段。2017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连续海上开采可燃冰时间最长、产气量最大的国家,将推动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人类所用的化石燃料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比较2000、2025和2050年能源结构中的化石能源,所占比例降低的是____。
A.煤 B.石油
C.煤和石油 D.煤、石油和天然气
(3)从组成上,可燃冰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
A.碳元素 B.氢元素
C.碳元素和氢元素 D.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
A.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合理利用
B.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C.开采可燃冰时,甲烷泄漏会造成温室效应
D.可燃冰就是固态甲烷
(5)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2023年5月30日,我国“神舟十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
为保证宇航员正常的生命活动,空间站包括电解制氧、水处理、二氧化碳及微量有害气体去除等循环系统,通常会包含以下环节:
①空间站中航员代谢产生的水可通过净化、低压(10kPa左右)蒸馏和冷凝回收。在净水过程中使用了RO反渗透膜,它能让水分子、氧分子穿过。②宇航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通过与超氧化钾发生反应,产生能供给呼吸的氧气。③二氧化碳也可以与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甲烷。
(1)空间站的RO膜反渗透法净水原理与日常净水操作中的   (填操作名称)原理相似。
(2)宇航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与超氧化钾发生反应:,则超氧化钾X的化学式为   ,该反应涉及到   种氧化物。
(3)空间站中氢气与二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上述空间站循环系统中可以作燃料的物质有   。
20.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为实现二氧化碳减排,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碳达峰”指的是在某一时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指的是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我国的目标是争取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为降低化石能源在消费能源中的比例,提高可再生、非化石能源比例。路径之二为捕集、利用和封存二氧化碳,如利用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制取甲烷,以此来消除资源的巨大浪费。
请依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   。
(2)新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比逐渐增大,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    (答一种即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填字母序号)。
A.“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
B.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碳排放
C.“碳中和”指的是没有碳排放
(4)“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有利于控制   加剧。
(5)如图为利用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制取甲烷的微观示意图:
写出二氧化碳制取甲烷的化学方程式:   。
21.阅读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1)材料一:
含氯消毒剂
为抑制新冠病毒传播,“含氯消毒剂”被广泛使用,其中就包含一种新型灭菌消毒剂——(二氧化氯),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熔点-59℃,沸卢11℃。在常温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含有2%的和0.085%碳酸钠的水溶液是特性优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剂。它无色、无臭、无腐蚀性,常温下稳定,不易分解。该溶液用于杀菌、消毒的同时,还有除臭、防霉、保鲜等作用。我国从2000年起就逐渐用,取代氯气()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下列消毒剂中,不属于“含氯消毒剂”的是____(填字母)。
A.84消毒液(含NaClO) B.双氧水(含)
C.氯气() D.过氧乙酸()
(2)的化学性质有:   (根据材料写出两点即可)。
(3)遇热水生成次氯酸(HClO)、氧气和氯气,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4)材料二:
一氧化二氮()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气体,当吸入少量一氧化二氮和空气的混合物时,可使人轻度兴奋激动,让人发笑,故又称“笑气”。
“笑气”是人类最早应用于医疗的麻醉剂之一,但大量吸入可使人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能溶于水,但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当加热至温度超过560℃时,即分解为氧气和氮气,一氧化二氮在一定条件下能支持燃烧。
的物理性质是: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气体,   。
(5)与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微观角度)
(6)一氧化二氮()当加热至温度超过560℃时,即分解为氧气和氮气,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判断所属的反应类型:   ,   反应
22.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为应对CO2等温室气体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提出争取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以化石燃料为主,其燃烧释放出大量的CO2通过植树造林、海洋封存、矿石碳化和综合利用等途径可降低大气中CO2浓度。
矿石碳化:利用矿石中的氧化镁或氧化钙等,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或碳酸钙等,但过程缓慢。
综合利用:工业上可以将CO2转化成甲醇(CH3OH)等资源,CO2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水。一定条件下,该反应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1)化石燃料包括煤、   、天然气。
(2)CO2可以封存在海洋里,但会引起海水酸化,体现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
(3)写出矿石碳化过程中氧化钙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由上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
B.大气中CO2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也会造成酸雨
C.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CO2的排放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安全高效(合理即可);隔绝可燃物
(2)
(3)高
(4)组成元素相同(合理即可);+1
(5)c
【解析】【解答】(1)由题中可知,选用甲醇作为燃料的优点为:甲醇可在常温常压下运输和使用,具有安全高效、排放相对清洁的特点;关闭燃料阀门,能隔绝可燃物,从而灭火。
故填: 安全高效(合理即可) ; 隔绝可燃物 ;
(2)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液态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
(3)PM2.5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则说明空气污染指数越大。
故填:高;
(4)由化学式可知,三种物质均是由氮、氧两种元素相同,1个分子中均含有1个氮原子等;
一氧化二氮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氮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2x+(-2)=0,解得x=+1。
故填: 组成元素相同(合理即可) ;+1;
(5)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的光,则可在电光源充入稀有气体,故选c。
故填:c;
【分析】(1)根据甲醇的性质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液态甲醇和水书写方程式;
(3)主要的空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和可吸入颗粒物;
(4)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5)根据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各种颜色的光,据此分析;是物理性质。
2.【答案】(1)化石资源制氢
(2)
(3)质子数相同
(4)b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目前,化石资源制氢最为成熟,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化石资源制氢,故填:化石资源制氢;
(2)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故填:2H2O 2H2↑+O2↑;
(3)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根据表中信息可知氘、氚都属于氢元素,理由是质子数相同,都是1,故填:质子数相同;
(4)a、由题中信息可知,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发展方向,选项说法正确;
b、由题中信息可知,电解水制氢过程简便,但造价高昂,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题中信息可知,我国“人造太阳”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利用的是核聚变,当氘、氚核聚变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持续时间超过1000秒,就能形成持续反应,为水分解提供能量,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根据氢气的制造进行分析
(2)根据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分析
(3)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进行分析
3.【答案】(1)属于
(2)化学
(3)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且木条燃烧比在氧气中更剧烈
(4)C
(5)A;B;C
(6)
【解析】【解答】(1)臭氧属于空气污染物;
(2)氧气通过臭氧发生器转化为臭氧,产生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3)臭氧的氧化性比氧气强得多,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且木条燃烧比在氧气中更剧烈的现象;
(4)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大气中的臭氧层遭破坏,会引起皮肤癌患者增多。
故答案为:C。
(5)超音速飞机排出废气中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生活中可以采取减少氟利昂,使用使用无氟冰箱,减少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的排出量保护臭氧层。
故答案为:ABC。
(6)二氧化硫和臭氧在加热条件下生成三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臭氧属于空气污染物分析;
(2)根据产生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分析;
(3)根据臭氧的氧化性比氧气强得多分析;
(4)根据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分析;
(5)根据超音速飞机排出废气中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分析;
(5)根据二氧化硫和臭氧在加热条件下生成三氧化硫分析。
4.【答案】(1)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2)硫化氢分子
(3)缓慢
(4)
【解析】【解答】(1)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等方面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根据上述信息,硫化氢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硫化氢是由硫化氢分子构成的,所以用来保持硫化氢气体化学性质的微粒是硫化氢分子;
(3)鸡蛋腐败变质是鸡蛋与氧气发生的不易察觉的缓慢氧化过程,属于缓慢氧化反应;
(4)硫化氢气体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缓慢氧化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结合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解答。
5.【答案】(1)较为活泼
(2)57;144.2
(3)+3
(4)二氧化铈
(5)A;B;D
【解析】【解答】(1)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较为活泼;
(2)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镧元素的质子数是57,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4.2;
(3)Ce2O3中Ce元素的化合价,x=+3,标出Ce2O3中Ce元素的化合价;
(4)CeO2读作二氧化铈;
(5)A、稀土元素的化合物还是生产特种玻璃和陶瓷的重要原料。如将三氧化二铈(Ce2O3)加入玻璃中,可制成低散射、高折射的光学玻璃,用于生产精密的光学器材。答案正确;
B、稀土氧化物是重要的发光材料激光材料。答案正确;
C、稀土及其化合物不能制作电缆。答案错误;
D、用稀土制作的催化剂,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抗重金属中毒能力强的优点。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ABD。
【分析】(1)根据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较为活泼分析;
(2)根据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4)根据CeO2读作二氧化铈分析;
(5)根据稀土元素的化合物还是生产特种玻璃和陶瓷的重要原料。如将三氧化二铈(Ce2O3)加入玻璃中,可制成低散射、高折射的光学玻璃,用于生产精密的光学器材。用稀土制作的催化剂,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抗重金属中毒能力强的优点;稀土氧化物是重要的发光材料激光材料分析。
6.【答案】(1)循环内的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2)三##3;37.5%
(3)210;有分子筛膜;
【解析】【解答】(1)亚运会上使用的零碳甲醇,“零碳”是指循环内的二氧化碳的零排放,故答案为:循环内的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2)甲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三;37.5%;
(3)由图像可得,温度为210℃时,且为有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最高,为最佳温度,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210;有分子筛膜;。
【分析】(1)根据资料中的信息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及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解答。
7.【答案】(1)混合物
(2)吸湿
(3)MgCl2
(4)c
(5)错;错;对
【解析】【解答】(1)动员使用的“镁粉”主要成分为水合碱式碳酸镁,还含有氧化镁、氧化钙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2)运动员使用“镁粉”是利用了它的吸湿功能;
(3)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化学式为:MgCl2;
(4)由图可知,水合碱式碳酸镁产率最高的温度范围是65℃~75 ℃。
故答案为:c
(5)①运动员使用的“镁粉”不是金属镁粉末,主要成分为水合碱式碳酸镁,还含有氧化镁、氧化钙等物质,故填:错;
②水合碱式碳酸镁的产率与温度、反应物浓度等许多因素有关,故填:错;
③水合碱式碳酸镁除了在体育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工业、食品、医药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故水合碱式碳酸镁具有广泛的应用,故填:对。
【分析】(1)根据混合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2)根据运动员使用“镁粉”是利用了它的吸湿功能,进行分析。
(3)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4)根据图可知,水合碱式碳酸镁产率最高的温度范围是65℃~75 ℃。
(5)根据给出的资料,进行分析。
8.【答案】(1)A;C
(2)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1)A、超临界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的一种特殊状态,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超临界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A选项符合题意;
B、超临界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均不燃烧、不支持燃烧,B选项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选项符合题意;
D、甲醇的化学式为:CH3OH,其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6=3:1:4,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2)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生活中的低碳行动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积极植树造林,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等。
【分析】(1)A、根据物质的构成进行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和氨气反应生成尿素和水,以及方程式的正确书写进行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个元素质量比正确算法进行分析;
(2)根据低碳行动,保护环境的方法进行分析。
9.【答案】(1)化石资源制氢;
(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范围在 50℃ -400℃之间,CO转化率随温度的增大先上升再下降
(3)氘和氚的质子数为 1,属于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都属于氢元素
(4)ABCD
【解析】【解答】(1)由图1可知,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化石资源制氢,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
(2)由图2可知,催化剂为 2%Au/MoC时,CO转化率和温度的关系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范围在 50℃ -400℃之间,CO转化率随温度的增大先上升再下降
(3)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氘 氚都属于氢元素,理由是氘和氚的质子数为 1,属于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都属于氢元素。
(4)A、图 2说明催化剂的种类是影响CO的转化率的因素之一,不同催化剂,CO转化率不同,正确;
B、水电解制氢的不足是造价高昂,正确;
C、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发展方向,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价格低廉,正确;
D、“东方超环”利用核聚变提供能量,正确;
故答案为:ABCD。
【分析】(1)根据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进行分析
(2)根据图中中纵横坐标的含义进行分析
(3)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4)根据催化剂的概念进行分析
10.【答案】(1)常温常压下,为淡蓝色气体(或有刺鼻的气味;或常温常压下密度是空气的1.66倍)
(2)空气中含微量的臭氧能够净化空气
(3)3O2 2O3
(4)复印机平均每小时臭氧散发率高于激光打印机平均每小时臭氧散发率(或使用不同品牌的复印机每小时臭氧散发率不同)
(5)BCD
【解析】【解答】(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的性质。臭氧常温常压下,为淡蓝色气体(或有刺鼻的气味;或常温常压下密度是空气的1.66倍)都属于物理性质;
(2)臭氧本身并不是空气“污染物”,少量臭氧甚至还具有消毒及灭菌的作用。空气中含微量的臭氧能够净化空气,所以我们会觉得雨后的空气更清新的原因;
(3)反应物是氧气,生成物是臭氧,反应条件是高压静电,所以方程式是:3O2 2O3;
(4)由图中信息可知复印机平均每小时臭氧散发率高于激光打印机平均每小时臭氧散发率(或使用不同品牌的复印机每小时臭氧散发率不同);
(5)A、臭氧的密度是空气的1.66倍,所以臭氧会聚集在底部,不会在办公室上层空间聚集,故A错;
B、臭氧层的存在,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人类和地球上的生物不被强烈的紫外线辐射,故B正确;
C、少量臭氧具有消毒及灭菌的作用,浓度较高时,臭氧会刺激人的呼吸道,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等,故C正确;
D、复印机、激光打印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产生高压静电,并通过静电来吸附碳粉。高压静电则会使周围空气中的氧分子转变为原子态氧,原子态氧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形成臭氧(O3),浓度较高时,臭氧会刺激人的呼吸道,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所以应尽量将激光打印机、复印机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用,故D正确。
故答案为:BCD。
【分析】(1)根据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分析
(2)根据空气中含有的臭氧的性质分析
(3)根据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分析
(4)根据图中数据分析
(5)根据题中的信息进行分析
11.【答案】(1)能量密度
(2)吸收
(3)A;B;D
(4)
(5)A;B
【解析】【解答】(1)依据图1可知,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大于镍氢电池的能量密度,则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多采用锂电池的主要原因是能量密度大;
(2)由题意可知,反应条件为光照,需要光照提供能量,则该制氢过程吸收能量:
(3) A、氢内燃车在行驶过程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机械能,符合题意;
B、图2中,A口的电极为正极,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则A口产生的气体为氧气,符合题意;
C、通过发酵甘蔗和玉米等农作物,可以生产乙醇,则农业大国盛产甘蔗和玉米,有利于推广乙醇汽车,不符合题意;
D、报废的电动汽车电池,要及回收集中处理,不能时用土进行掩埋处理,会造成土壤污染,符合题意;
故选:ABD;
(4)石英固体(Si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单质硅,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燃性气体为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在催化剂和高温下甲烷和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由分子模型可知,物质B由分子构成,物质B的一个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B、C为一氧化碳,D为氢气,生成的C和D的质量之比为(12+16):(3×1×2)=14:3,符合题意;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图中的B为水,C为一氧化碳,都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A为甲烷CH4,氢元素为+1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A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分析】(1)根据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大来分析;
(2)根据反应需要光照提供能量分析;
(3)根据氢内燃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电解水时“正氧负氢”,通过发酵甘蔗和玉米可生产乙醇,报废的电动汽车电池不能直接掩埋处理分析;
(4)根据反应原理,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分析;
(5)根据微粒模型确定物质的构成,写出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以及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12.【答案】(1)照明弹(或闪光弹,燃烧弹,飞机外壳材料)合理即可
(2)
(3)镁与空气中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气体都可以发生反应
【解析】【解答】(1)从文章信息可知镁的用途有:做照明弹、飞机外壳材料等;
故答案为: 照明弹(或闪光弹,燃烧弹,飞机外壳材料)合理即可 ;
(2)从文章信息可知工业上利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来制取金属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 ;
(3)从文章信息可知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所以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不能用镁代替红磷,其原因是 镁与空气中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气体都可以发生反应,使测定的结果偏大;
故答案为: 镁与空气中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气体都可以发生反应 。
【分析】(1)根据文章信息归纳出镁的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文章信息提供的氯化镁制取金属镁的化学反应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文章信息可知镁可以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13.【答案】(1)化学能; 热能
(2)4Fe+3O2+6H2O=4Fe(OH)3
(3)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吸附性
【解析】【解答】|(1)暖宝宝是利用化学反应放热提供热量,为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根据“水蒸气液化成水滴,流出与空气和铁粉接触,在氯化钠的催化作用下较为迅速的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可知,铁生成氢氧化铁放出热量的反应是水、氧气和铁在氯化钠催化作用下生成氢氧化铁,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为了加快反应的速度将铁研磨成铁粉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将暖宝宝拆开用透气的棉布包好放在冰箱吸异味或直接将里面的活性炭倒入养花的盆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化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然后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
(3)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活性炭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14.【答案】(1)A
(2)A;B
(3)
【解析】【解答】(1)由所给资料可知,高氯酸铵为固体推动剂,A正确;液氧、四氧化二氮、液氢和混肼等为液体推动剂,B、C、D错误,故选:A。
(2)液氢作为燃料具有热值高,无污染的优点,故选:AB。
(3)液氢燃烧生成水,符号表达式为 。
【分析】(1)根据所给各推动剂的状态分析;
(2)根据液氢作燃料热值高、无污染的特点分析;
(3)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分析。
15.【答案】(1);化学
(2)B;C
(3)疏松多孔
(4);防止碳酸氢铵易分解、防止NH3挥发
(5);50%
(6)B;D
【解析】【解答】(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中、光照的条件下,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故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C6H12O6+6O2,此过程将太阳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2)用甲醇作溶剂吸收CO2为提高吸收率,应考虑CO2是气体物质,其在甲醇溶剂中溶解性与温度和压强有关,联想到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所以应选择低温、高压,
故答案为:BC。
(3)活性炭和沸石之所以可做吸附剂,是因为其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特点,导致表面积增大,吸附性增强。
(4)根据题给信息,控制30℃左右,采用喷氨技术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铵,故反应物为NH3·H2O和CO2,生成物是NH4HCO3,故化学方程式为NH3·H2O+CO2=NH4HCO3;由于碳酸氢盐容易分解,故此过程控制30℃左右的目的是防止碳酸氢铵易分解、防止NH3挥发。
(5)CO2与H2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3H2 CH3OH +H2O;由图可知,CuO质量分数约50%时,甲醇的产率最高。
(6)A、“碳中和”是指人类活动的碳排放通过森林碳汇和人工手段加以捕集、利用和封存,使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净增量为零,温室气体指的是CO2,A不正确;B、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CO2排放,B正确;C、根据A分析可知,碳中和并非没有碳排放,C不正确;D、“液态阳光”将太阳能转化为可稳定存储并且可输出的燃料,实现燃料零碳化,D正确。
故答案为:BD。
【分析】(1)根据光合作用书写方程式并分析能量转换;
(2)根据题干信息分析;
(3)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4)根据反应物、生成物书写方程式并配平;
(5)书写方程式注意标注反应条件、配平;
(6)根据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及性质分析。
16.【答案】(1)混合物
(2)
【解析】【解答】(1)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2)甲烷在点燃条件下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甲烷在点燃条件下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17.【答案】(1)12×6+1×12+16×=180
(2)生牛乳、葡萄糖、白砂糖、果胶等
(3)褐变温度和时间
(4)4%的葡萄糖用量、94℃的褐变温度和2.5h的褐变时间
(5)A;B
【解析】【解答】(1)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2×6+1×12+16×6=180 ;
(2)根据流程图分析出制作炭烧酸奶的原料有 生牛乳、葡萄糖、白砂糖、果胶等 ;
(3) 牛奶褐变过程中,影响蛋白稳定的因素有褐变温度和时间 ;
(4)根据图表可知,在4%的葡萄糖用量、94℃的褐变温度和2.5h的褐变时间 下,褐变牛奶的品质最高;
(5)A. 在题干信息中,炭烧酸奶的特色是其浓郁的焦香风味,A符合题意;
B. 在题干信息中,葡萄糖用量影响产品的颜色和风味,B符合题意;
C.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褐变温度的升高,产品稳定性增加,超过一定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产品稳定性降低,故不是温度越高产品越稳定,C不符合题意;
D.从图1中可以看出原料是分步加入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分析】(1)利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分析;
(2)从流程图中分析出制作炭烧酸奶的原料;
(3)利用题干信息找出影响蛋白稳定的因素;
(4)利用图表分析出牛奶褐变过程的最佳条件;
(5)A.利用题干信息分析;
B.利用题干信息分析;
C.利用图表信息随着温度的升高沉淀率的变化分析;
D.利用图1生产炭烧酸奶的流程分析。
18.【答案】(1)不可再生
(2)C
(3)D
(4)B;D
(5)CH4+2O2CO2+2H2O
【解析】【解答】
(1)、目前人类所用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根据图1的世界能源变化趋势,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化石能源的比例在逐渐降低。因此,2025年和2050年能源结构中的化石能源所占比例都会低于2000年。选项C“煤和石油”都是化石能源,所以它们的比例都会降低;
(3)、可燃冰一定含有的元素是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选项D正确;
(4)、科技进步确实会促进能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能源效率,因此选项A正确。可燃冰能燃烧,说明它含有可燃物质,通常是甲烷,而不是水具有可燃性,因此选项B错误。开采可燃冰时,如果甲烷泄漏,确实会造成温室效应,因为甲烷是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所以选项C正确。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形成的晶体化合物,不是固态甲烷,因此选项D错误。故正确答案是:B、D。
(5)、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 2O2 → CO2 + 2H2O。
【分析】
(1)、这是因为化石燃料的形成需要数百万年的时间,无法在人类的时间尺度内自然再生;
(2)、根据题目中的图进行分析解答;
(3)、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而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根据常见能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进行分析解答;
(5)、在氧气的存在下,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9.【答案】(1)过滤
(2)KO2;2##二##两
(3)
(4)甲烷、氢气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空间站的RO膜反渗透法净水原理与日常净水操作中的过滤原理相似,将固体和液体分离。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故在 中,已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碳原子2个;生成物中氧原子12个,反应物中氧原子4个,则反应物x中有8个氧原子;生成物中4个钾原子,故反应物x中有4个钾原子;那么x的化学式为 KO2 。该反应中有超氧化钾,二氧化碳两种氧化物。
(3) 根据题意: 二氧化碳也可以与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甲烷。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空间站循环系统中可以作为燃料的物质有甲烷可氢气。
【分析】(1)根据固体和液体分离通常采用过滤法来解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氧化物的概念来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来解答;
(4)根据题意分析出甲烷和氢气是空间站中的燃料来解答。
20.【答案】(1)天然气
(2)太阳能(合理即可)
(3)B
(4)温室效应
(5)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新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比逐渐增大,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氢能等;
(3)A、“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不正确;
B、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碳排放,正确;
C、“”碳中和”指的是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不是没有碳排放,不正确。
故答案为:B
(4)“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可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加剧;
(5)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分析;
(2)根据新能源的种类分析疑
(3)根据“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及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可减少碳排放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分析;
(5)根据图示中各分子的构成情况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以此写出方程式分析。
21.【答案】(1)B;D
(2)受热或见光易分解;强氧化性(或者强腐蚀性)
(3)
(4)能溶于水
(5)分子的构成不同
(6);分解
【解析】【解答】(1) 84消毒液 、 氯气都含氯元素,属于含氯消毒液,A、C不符合题意;双氧水、过氧乙酸中不含氯元素,不属于含氯消毒液,B、D符合题意。
(2)由所给材料可知, 的化学性质有受热、见光易分解、强氧化性、强腐蚀性等。
(3) 遇热水生成次氯酸(HClO)、氧气和氯气 ,反应方程式为 。
(4) 的物理性质是: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气体, 能溶于水。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且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与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分子构成不同。
(6) 一氧化二氮()在加热至温度超过560℃时,分解为氧气和氮气, 反应表达式为 ,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为分解反应。
【分析】(1)根据所给各物质中是否含有氯元素分析;
(2)根据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分析;
(3)根据二氧化氯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氧气和氯气,结合表达式书写方法分析;
(4)根据物理性质是不需通过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分析;
(5)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且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析;
(6)根据 一氧化二氮在加热至温度超过560℃时,分解为氧气和氮气分析。
22.【答案】(1)石油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
(4)温度为210℃,有分子筛膜
(5)C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故填:石油;
(2)CO2可以封存在海洋里,但会引起海水酸化,体现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使海水酸化。
故填: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根据题给信息,矿石碳化过程中氧化钙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故填:
(4)根据反应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温度为210℃,有分子筛膜。
故填: 温度为210℃,有分子筛膜 ;
(5)A. 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此选项错误;
B. 大气中CO2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含量较高,此选项错误;
C. 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CO2的排放,此选项正确。
故选:C。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3)根据氧化钙与CO2反应化合生成碳酸钙;
(4)根据题中信息,图像分析;
(5)A.根据 碳达峰、碳中和的知识分析;
B.根据温室效应和酸雨的环境影响来分析;
C.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推广不产碳的新能源是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