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第18课《狼》复习导学案设计人: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审核人: 使用人:一、复习目标1、了解诸葛亮其人;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2、掌握重点字词句翻译3、掌握课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二、素养生成任务一:文学常识填空【自学】【要求:先记忆,再填空,最后核对】1.诸葛亮(181—234),字 ,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 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隐居于南阳隆中,故号 。有 传世。2.蒲松龄,字 ,又字 ,号 , 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现山东省淄博市人。世称 。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 , ”,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说集 。任务二、背诵默写【对学】【要求:快速准确背诵牢记2篇课文,完成测试,准备展学】(一)直接型默写1. ,俭以养德。2.有些房屋取名源自古诗文,如“致远堂”出自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 ”。3. ,非志无以成学。4.淫慢则不能励精,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多不接世, ,将复何及!(二)理解型默写1.制作“立德修身”主题班会宣传海报,同学们要摘引两句与主题相关的古诗文,你建议选用“ , ”。2.我想与谆谆教诲的诸葛亮交朋友,“ , 。”(《诫子书》),他告诫我们内心恬淡方可有明确志向,内心宁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3.在“一起向未来”的主题班会上,老师用诸葛亮的《诫子书》中“ ,”两句告诫同学们放纵懈怠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不能修养性情。4.从反面说明放纵懈怠、轻薄浮躁而产生不好影响的诗句是:“ ,”。5.时光匆匆,生命短暂,孔子慨然长叹:“ , 。”(《<论语>十二章》)诸葛亮也在家里告诫儿子:“ , ”,一定要珍惜时间。(《诫子书》)6.表现狼狡猾的句子是: , 。 ,, 。 , 。 7.表明“一狼洞其中”的目的的句子是: 。 8.《狼》中点明故事主旨的句子是: ? 。9.《狼》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是: ? 。10.《狼》中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的句子是: , 。任务三、重点字词梳理【自学】【要求:快速准确背诵牢记2篇课文,完成测试,准备展学】《诫子书》一、文言实词1.其他重点实词(1)诫子书 诫: 书: (2)静以修身 静: 修:(3)非淡泊无以明志 淡泊: 明志: 明:(4)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远: 致:(5)非学无以广才 广:(6)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 慢: 励:(7)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躁: (8)年与时驰 驰:(9)意与日去 意: (10)遂成枯落 枯落:(11)悲守穷庐 穷庐: (12)将复何及 及:2.一词多义(1)去①意与日去 ②一狼径去 ③相委而去(2)复①将复何及 ②不敢出一言以复 ③兴复汉室二、文言虚词1.夫君子之行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淫慢则不能励精三、句子翻译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以静修身,以俭养德”)(教材课后题)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教材课后题)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狼》一、文言实词1.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一狼洞其中(2)名词作状语 ①其一犬坐于前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其他重点实词(1)缀行甚远 缀: (2)一狼仍从 从:(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 驱: 如故:(4)屠大窘 窘: (5)顾野有麦场 顾:(6)场主积薪其中 积: (7)弛担持刀 弛:(8)眈眈相向 眈眈: (9)少时,一狼径去少时: 径去:(10)目似瞑 瞑: (11)意暇甚 暇: (12)屠暴起 暴:(13)乃悟前狼假寐 寐: (14)盖以诱敌 盖:(15)狼亦黠矣 黠: (16)而顷刻两毙 顷刻:(17)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变诈: 几何:3.一词多义(1)止①止有剩骨 ②一狼得骨止(2)敌①恐前后受其敌 ②盖以诱敌 ③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意①意暇甚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醉翁之意不在酒 ⑤意与日去二、文言虚词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乃①屠乃奔倚其下 ②乃悟前狼假寐3.以①投以骨 ②以刀劈狼首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之①复投之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久之,目似瞑④又数刀毙之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三、句子翻译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任务四、文本精要【合学】1.(叙事线索)课文主要写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经过。说说其间经历了哪几次交锋。(教材“思考探究"第一题)2.(狼的特点)文中的狼具有怎样的特点 (教参“问题探究”)3.(修身治学)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教材“思考探究”第三题)4.(成才条件)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 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参“问题探究”)5.(教子真心·写信目的)诸葛亮给儿子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教参“整体把握”改编)三、学有所成【测学】(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问题。【甲】(选自《诫子书》)【乙】昶①为人谨厚,名其兄子曰默,曰沈,名其子曰浑,曰深,为书戒之曰:“吾以四者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而善终。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夫能屈以为伸,让以为得,弱以为强,鲜不遂矣。孔子曰:‘吾之于人,谁毁谁誉②。’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斯言信矣。”(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五·王昶戒子书》)【注释】①昶:音chǎng。②吾之于人,谁毁谁誉: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我对别人,不毁谤,不赞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非学无以广才( ) (2)年与时驰( )(3)欲使汝曹顾名思义( )(4)斯言信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夫君子之行 水陆草木之花 B.静以修身 不以物喜C.为书戒之曰 为人谋而不忠乎 D.吾之于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4.【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问题。【甲】狼【乙】义犬潞安①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②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 乃返響(pei) 疾驰, 抵郡已暮。及扫腰案(tuo) ③, 金亡其半, 涔涔(cen) 汗下, 魂魄都失, 辗转终夜。候关出城, 细审未途。又自计南北冲衢(qu)④,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竣巡至下骑所, 见犬毙草间, 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 则封金俨然。感其义, 买棺葬之, 人以为义犬冢(zhong) 云。(选自《聊斋志异》有删减)【注释】①潞安:县名。②郡关:州府。③橐(tuo) :钱袋。④冲衢:交通要道。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弛担持刀(解除,卸下) B.屠暴起(暴:突然)C.既走(走:跑) D.犬始奔去(去:离开)6.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则所养黑犬从之A.久之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亦毙之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2)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8.结合原文,试谈谈你从狼的“黠”和犬的“义”中获得的感悟或启示。任务一答案:1.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避汉末之乱,大约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15岁时随叔父诸葛玄由山东迁居豫章,后辗转至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故号卧龙先生。西晋陈寿《三国志》有《诸葛亮传》,并整理其诗文《诸葛亮集》传世。2.蒲松龄(1640年-1715年),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现山东省淄博市人。世称聊斋先生。他出身没落地主家庭,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而全部落榜。直到72岁赴青州补为贡考。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任务二答案:1.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2.有些房屋取名源自古诗文,如“致远堂”出自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3.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4.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二)理解型默写1.制作“立德修身”主题班会宣传海报,同学们要摘引两句与主题相关的古诗文,你建议选用“ 静以修身 , 俭以养德 ”。2.我想与谆谆教诲的诸葛亮交朋友,“ 非淡泊无以明志 , 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他告诫我们内心恬淡方可有明确志向,内心宁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3.在“一起向未来”的主题班会上,老师用诸葛亮的《诫子书》中“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两句告诫同学们放纵懈怠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不能修养性情。4.从反面说明放纵懈怠、轻薄浮躁而产生不好影响的诗句是:“ 淫慢则不能励精 , 险躁则不能治性 ”。5.时光匆匆,生命短暂,孔子慨然长叹:“ 逝者如斯夫 , 不舍昼夜 。”(《<论语>十二章》)诸葛亮也在家里告诫儿子:“ 年与时驰 , 意与日去 ”,一定要珍惜时间。(《诫子书》)6.表现狼狡猾的句子是: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7.表明“一狼洞其中”的目的的句子是: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8.《狼》中点明故事主旨的句子是: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9.《狼》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是: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0.《狼》中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的句子是: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学有所成【参考答案】(一)1. 增长 疾行,指迅速逝去 看 正确,可信,真实的 2.A 3.(1)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2)要想抵御寒冷,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穿上厚重名贵的毛皮衣服,要想止息谤言,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提高自身的修养。 4.都告诫子侄要修养身心,培养品德。(二)【答案】5.C6.D 【解析】题干“则所养黑犬从之”的“之”是代词,他。A.音节助词,补充音节,不译;B.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助词,的;D.代词,他(它)。故选D。7.(1)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2)行人像蚂蚁一样多,丢失的银子哪里还有存在的可能(道理)呢!8.“狼"狡猾而又贪得无厌,最终被杀害,“犬”誓死护卫主人丢失的银两,得到人们的尊重。我的感悟:贪婪会使自己丧命,要分清主次,不要因小失大。要追求道义。(意对即可)【乙】山西潞安有个人,他的父亲遭人陷害被关进监狱,快要死去。为了救父,他搜集家中所有的积蓄,一共有一百两银子,准备到郡府里游说,打通关节。他骑着骡子急匆匆地出了门,这时,他家里养的一只黑狗跟着他。忐忑不安的他连忙喝斥狗,要它回家,但他一走,狗又跟上来了,用鞭子驱逐它也不回去。狗跟随他走了几十里路。他下了骡子,扔石头打狗,狗这才跑走。他看狗已经走远,才又骑骡飞奔,到郡府时天色已晚。他一摸腰里的袋子,发现银子丢失了一半。他急得像掉了魂似的,辗转反侧了一整夜。等到开关出城,仔细地查看来时的道路,又暗自想这条路是南北的交通要道,行人像蚂蚁一样多,丢失的银子哪里还有存在的可能呢 他犹犹豫豫地走到下骡子的地方,见黑狗死在了草丛里。他提起狗耳一看,发现那包银子就在狗的身子下面。到这时,他才明白狗咬骡子的缘故。他很为它的义气所感动,便买口棺材葬了它。人们说这是义犬的坟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