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心中有梦就一如既往,千锤百炼定出好钢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生活的深远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次工业革命的时间、特点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一、工业革命的背景1.性质: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的 引起的从 转向 的重大飞跃。2.背景(1)英国 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推动经济发展。(2)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 和国内市场。(3)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 ,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4)英国的 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5)17世纪中叶,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 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6)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工业革命的进程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棉纺织业: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①发展:市场的需求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从18世纪30年代提高织布速度的 开始,在半个多世纪内,通过 、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棉纺织业经历了织布——纺纱——织布三个阶段持续递进的技术革新过程,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工厂制度①目的:为了提高效益、加强管理,人们开始将机器、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工厂出现了。②发展: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 ,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③结果: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蒸汽机①过程:1782年,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制出旋转运动的“复动式蒸汽机”。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②作用: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还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③意义A. 是英国工业革命中伟大的技术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B.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19世纪初,汽船、火车先后问世,从此,人类进入 。C.随着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成长。 中叶,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4)扩展: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 和 ,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1)背景: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 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主要表现: 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3)成就① 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具深远影响的成就;② 的兴起令人瞩目,人们不仅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而且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③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也焕发出新的活力。特点①由于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以及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取得了更多、更重要的成果;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 、进展更迅速,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都有重要的发明创造,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③各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工业革命的进程也各具特色。工业革命的影响经济:(1)生产力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2)生产关系: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变革。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②科学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垄断组织2.政治:(1)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技术人员、管 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2)民主政治: 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工业无产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3.社会生活(1)工业城市的兴起,城市化进程加快。 (2)生活水平的改善 (3)文化素养的提高(4)女性更多受教育机会 (5)人口增加明显4.社会问题(1)贫富分化加剧 (2)工人居住条件恶劣 (3)环境污染严重 (4)疾病与犯罪等【拓展延伸】1.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 18世纪60年代开始 19世纪70年代开始范围 以英国为中心逐渐影响他国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进行部门 从棉纺织业开始,以轻工业为主 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等重工业部门技术来源 工场手工业积累的经验技术 自然科学的发展,科学家研究的运用能源 煤炭 电力、石油成就 蒸汽机、火车、汽船等 电力、内燃机、汽车、飞机、电话等组织形式 工厂制度(中小企业) 垄断组织(大企业,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时代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侵华方式 商品输出为主(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资本输出为主(在华设厂、对华贷款)2.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随堂检测】1、《全球通史》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的力量”不包括(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B.英国圈地运动的进行C.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D.资本主义大工厂诞生2、据统计,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为2 930万,城市化水平为3%;1850年世界城市人口增至8 080万,城市化水平上升至6.4%。这反映出当时( )A.新兴政体全球扩展 B.工业革命不断发展 C.电气革命成效斐然 D.民众生活极大改善3、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C.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世界 D.中西方文明的交融与碰撞4、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时代。下列能够体现其时代特征的发明是( )A.珍妮机 B.电灯 C.火车 D.轮船5、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下列与材料中的“它”最相关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早期的殖民扩张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6、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欧美诸国和日本。该状况反映出(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C.该时期的国际关系日趋简单 D.亚非拉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益最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