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国有了共产党 第三课时《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案
教学内容: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中国有了共产党》第三课时《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材分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的第三个话题。这一单元共有六课,集中进行了爱党爱国和革命传统教育。
《红军不怕远征难》内容主要强调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团结一心、坚定信念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一代一代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传承伟大长征精神。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通过语文课也了解了一些关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了,也受到了长征精神的感染与熏陶,但是对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及长征过程和长征精神没有深入了解,不能真正体会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艰难险阻,不能真正理解红军用怎样坚定的信念一步一步走完长征路,最后胜利会师。
如果将长征孤立地看作历史往事,就会忽略长征精神的传承,所以通过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人物和自身实践活动的体验,激发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长征精神,牢固自己的爱国之心。
设计思路: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铸就了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我们应将这种精神代代传承下去,不懈奋斗,从而实现伟大中国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本课设计五个教学环节:
一、情感导入,感知长征。
二、了解背景,寻找路线。教师通过叙述当时长征的历史背景,根据《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了解长征过程中的大事件,如《遵义会议》等,并体会红军可能遇到的困难。
三、回忆征程,感受艰难。教师通过播放视频,以跨时代的红军老战士讲述长征故事为依据,讲讲自己了解的长征故事,从而体会红军战士坚定信念、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
四、传承精神,践行担当。在新的时代,我们该怎样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汇报,学习先辈们的长征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教师总结。贯穿整节课,教师通过总结进一步升华长征精神,牢固爱国志向。
教学目标:
1.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路线,知道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2.感受红军长征途中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积极乐观的精神,养成爱戴革命先辈的情感,加深对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3.继承革命传统,传承长征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红军长征路线和遵义会议的作用及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了解什么是长征精神,并将这种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自主学习法、学科整合法。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感知长征:
播放视频;配乐诗朗诵:《七律.长征》
过渡: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经受了无数次考验,长征结束,胜利在望时,他心潮澎湃,满怀激情地写下了壮丽的诗篇,就是以后我们语文课上将要学习的《七律.长征》,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艰难而光辉的岁月。
说一说: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首诗大气磅礴,为我们揭示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信念坚定,乐观豪迈。)
我们伟大的党—中国共产党,100年来走过的道路,苦难辉煌,跌宕起伏,其中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那段历史,深刻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长征精神。板书:红军不怕远征难。
二、了解背景、寻找路线
1.红军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进行长征?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在中国建立了一些革命根据地,革命力量日益壮大,在共同抗日之前,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队集中兵力向各个根据地和红军连续发动了五次围剿,企图消灭红军,前四次,红军在毛泽东和周恩来、朱德等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后来,由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红军被迫退出根据地,从瑞金出发,开始了漫漫长征之路。
(用课件呈现)
那么,红军长征都经过了哪些地方呢?
2. 出示《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①请参照大屏幕上的地图,仔细阅读教材63页,在地图上找一找红军长征经过的地区,想一想红军当时可能面临哪些困难?
②分组交流,完成学习任务单
红军长征面临的困难任务单
经历战斗的数量有多少?
跨越江河有多少?
越过的高山险峰有多少?
茫茫草地被称为什么?
总路程有多长?
设计意图:(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的重重困难,体会红军的坚强意志、坚定信念。)
长征人数从一开始的八万多人,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加上恶劣环境的影响,到后来只剩下三万多人,在这危急关头,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共中央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后,红军排除万难,挥师北上,最后,红一、红二、红四三大主力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结束长征。
课件出示图片《遵义会议》图片。
课件出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动画视频。
设计意图:(了解遵义会议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感受长征之艰难。)
三、回忆征程、探寻精神
1.这场远征为什么这么“难”?红军又为什么“不怕”呢?
2.讲故事
对照教材64页,把你搜集的这些故事讲给大家听。
3.播放视频: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等。
4.师生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坚定心中信念的长征精神。)
5.读一读:请说一说彝海结盟起到了什么作用?
快速阅读教材65页《彝海结盟》,这次彝海结盟是民族团结的典范,说明共产党重视民族团结,为红军顺利和平通过彝族地区,同时为红军加快抢渡大渡河铺平了道路。
6.回忆伟大征程,听听老红军的嘱托(强国先要强军。)
四、传承精神、践行担当
长征时代离我们已久远,但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新时代,长征精神永传承。我们应该怎样传承长征精神?
1. 说一说:什么是长征精神?
2. 课件出示图片:
今天,强大的祖国屹立于世界,源于一代又一代具有长征精神的奋斗者,因为我们有坚定不移的爱国信念,我们团结一心,并肩作战,长征精神鼓舞着我们才能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故事离我们很远,又离我们很近……
说一说:在生活中,怎样践行长征精神?
五、总结:
伟大的长征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卓绝奋斗的坚定信念,凝聚着人民军队不断走向胜利的坚强意志,凝聚着中华民族不懈奋斗,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这种精神代代相传,永不停息!我们要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板书设计: 9中国有了共产党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不怕牺牲
百折不挠
长征精神 浴血奋战 代代传承
勇往直前
教学评价设计:
一、评价原则:
1.可行性原则:每项指标明确具体,为学生所理解,便于教师掌握,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2.差异性原则:学生都有个性差异,根据不同学生采纳不同的评价标准,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3.全面性原则:教师的课堂评价必须全面,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
二、评价方式:
1.教师评价:
激励性评价:对于课堂中学生汇报情况,及时准确抓住孩子的闪光点进行评价。
奖励式评价:对于课堂中学生进行的比赛、游戏等获得优胜的学生及时进行奖励评价。
发展性评价: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适当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学生评价:
教师课程结束,全面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同时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效果自我评价。
同桌互相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