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南方取代北方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这个时期统治者对商业采取了比前代较为宽松的政策,使商业获得巨大发展。 那么,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究竟如何?农业、手工业有哪些成就?商业、海外贸易有哪些新发展?其原因是什么呢?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 9 课 宋 代 经 济 的 发 展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史实,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步南移 核心素养: 1.通过表格梳理本课基础知识,能够用文字表述出宋代经济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表现,进而准确说出三方面互为基础,相互促进,在经济中实为一体(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通过阅读教材,概括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通过阅读史料,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原因(史料实证) 3.阅读材料并结合本课所学内容,简述宋代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家国情怀) 一、农业的发展 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1.粮食作物 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产量首位(“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 为什么? 从越南引进新品种-占城稻(耐旱、适应性强.产量高) 复种技术的推广、拔秧工具-秧马的广泛使用 宋朝朝廷的大力提倡 一、农业的发展 牛耕 工具:曲辕犁 灌溉 插秧 收割 扬场 入仓 打谷 观察图片,古代农业耕作有哪些步骤? 我国自古是以农业立国,《耕获图》展示的是宋代农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一、农业的发展 2.经济作物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棉花种植范围扩大,从广东和福建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宋代棉花和茶树的种植示意图 北宋:广东和福建一带 南宋:江淮.川蜀一带 可见,农业的重心移到南方 二、手工业的兴盛 随着宋朝农业的发展,使得一些人从土地中脱离出来,那么脱离出来的这部分人又是怎样维持生计的呢?有何特点? 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1.纺织业成就 丝织业 棉织业 北宋时: 四川江浙: 南宋后期: 南方的丝织业 胜过北方 丝织业发达 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有先进的纺织工具,纺织品种类较多 二、手工业的兴盛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2.制瓷业成就 ①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的辉煌时代。 ②著名的五大名窑给人美感。 ③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 南宋时,江南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宋代制瓷业向南发展 二、手工业的兴盛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3.造船业成就 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居于领先地位。 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③南宋的海船,配备了先进设备 。 广州、泉州、明州 北宋东京 指南针 广州 泉州 明州 宋代经济分布图 规模大、设计科学、技术先进 特点: 二、手工业的兴盛 归纳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以四川.江浙为代表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 南宋时江南地区 广州.泉州.明州 北宋东京郊外 南宋海船配备先进的指南针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产品大量剩余成为可能,这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宋代商业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可见,手工业的重心也移到了南方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 1.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4.活动区域扩大,辐射到乡镇——草市出现 2.经商时间不受限制——早市、夜市的出现 3.经商地点不受限制——坊市分开界限打破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 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 5.纸币的出现 (1)原因: (2)优点: (3)作用: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方便携带,成本低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读上图,猜猜它们的功能是什么?它们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商标、广告 宋代商业空前发达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6.海外贸易发达 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1)主要港口: (2)贸易范围: (3)政策: (4)机构: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 朝廷鼓励海外贸易 市舶司 【合作探究一】 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③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南宋时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 ①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应用 ②政府重视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 表明我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 名词解释 我国经济发展重心以 自然分水岭秦岭-淮河 为界,经历了一个由北 向南转移的过程。 何谓经济重心? 南方具体指哪里? 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 它代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高度和方向。 南移速度加快 开始逐渐超过北方 东晋南朝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唐中期 南宋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经济重心南移的发展历程? 在国家不统一,政治不强大的两宋时期,经济却高度发展并领先世界,我国经济重心移到南方,这是为什么呢? 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合作探究二】 材料一: 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材料二: 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材料三: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1)政治: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南方政府重视生产; (2)经济:人口大量南迁,带去劳动力和生产技术; (3)自然: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以史为鉴】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4)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1)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2)要重视引进劳动力、先进工具和技术 (3)要保护自然环境 课堂小结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巩固练习 1.七年级(1)班同学对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行探究性学习,以下是达成的共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②南方地域辽阔③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④南方战乱较少,相对安定A.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④ 2.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城市是( ) A.杭州 B.泉州 C.景德镇 D.广州 3.“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宵不绝......”材料反应的现象发生在( ) A.秦朝咸阳 B.汉朝长安 C.隋朝长安 D.宋都东京 D C D 4.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为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宋朝政府( ) A .发行纸币 B.设中书省 C.设立市舶司 D.引进占城稻 5.南阳正在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打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北宋时,常驻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 ) A.东京 B.临安 C.大都 D.广州 6.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是在( ) A.魏晋南北朝时期 B.唐朝中期 C.南宋时期 D.元朝时期 C A C 7.请指出以下图文史料的史料类型,并概括它们共同反映的经济状况。 史料类型: 史料1、2是实物资料 史料3是文献资料 经济状况: 宋朝海外贸易繁荣 在南宋政府每年近一亿贯的财政收入中,未自市舶(古代中国对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称)的收入最高贡献了340万贯,大的占3.4%。年进出口总额接近3800万贯。 史料1: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史料2:南末持 罗盘陶俑 史料3:吴钩《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