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课题 准确把握概念 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概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理解下定义的方法、定义的逻辑结构
3.明确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划分的规则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下定义的方法、定义的逻辑结构
难点:明确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划分的规则
三、自主学习
了解感知
(一)概念的概述
1.概念的含义
(1)属性的含义及分类:事物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统称为属性。事物的属性可分为__________属性和__________属性。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__________。
(2)概念的定义: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__________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3)概念的表达: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
2.概念的基本特征
(1)概念的内涵: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__________,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2)概念的外延
①含义: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__________。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②类型: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种类 含义
相容 关系 全同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__________相同
种属关 系或属 种关系 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是另一个概念的外延的一部分,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外延大的概念为__________
交叉关系 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__________外延是相同的
不相容 关系 矛盾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__________该属概念的外延
反对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__________该属概念的外延
(二)明确概念的方法
1.明确内涵的方法
(1)定义的含义:定义是从__________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__________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2)定义的逻辑结构:定义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部分构成。
(3)下定义的方法: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加属概念。种差指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差别。“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__________,用定义联项将__________和__________联结起来,就构成定义。
(4)下一个正确的定义,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①要下一个正确的定义,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__________,把握其__________。
②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1)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_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逻辑错误。
2)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_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逻辑错误。
3)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定形式只是说明被定义项不是什么,而没有揭示它究竟是什么。违反这一逻辑规则,就会犯“__________”的逻辑错误。
4)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__________”的逻辑错误。
2.明确外延的方法
(1)划分的含义:划分是从__________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__________。小类是大类的__________,大类是小类的__________。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划分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部分构成。
(2)划分的规则
①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__________。
②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深入学习
1.全面理解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关系 概念 语词
区 别 含义 不同 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词和短语统称为语词
范畴 不同 概念属于思维范畴 语词属于语言 范畴
联系 任何概念都必须用语词表达。有些语词表达概念,有些语词不表达概念。反映一定事物、具有实在意义的实词一般表达概念,而不反映一定事物、没有什么实在意义的虚词(除连词外),一般不表达概念。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表达。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在个别情况下,同一个语词还可以表达相反的概念
四.迁移运用
1.下面对所给概念的本质属性揭示正确的是(  )
①国家→阶级性 ②国家→社会性 ③商品→使用价值 ④商品→价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下面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概念符合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方法的是(  )
A.新能源汽车指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
B.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C.新能源汽车不是燃烧汽油、柴油等传统能源燃料的汽车,它可以大大减少碳排放量
D.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都是新能源汽车
五、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