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阶段考试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1)胡为乎中露? (2)白露为霜 (3)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5)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在城阙兮
2.(1)脑畔 (2)糜子 (3)震撼 (4)戛然而止
3. A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不合语境。故选A。
4. C
5. 示例:或在端午;家乡邻里共品粽叶香气;或在中秋;阖家团聚齐赏一轮明月
6.①②③⑤④
7. 示例:初中生诵读古诗文有超一半是为了吸收传统文化精华,少部分是为了提高学习素养、感受古诗文美的熏陶,仅极少部分是为了应付考试。
8. 【答案】C
二、阅读理解
(一)9.(1)整齐的样子 (2)邀请 (3)做记号
10.(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2)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
11. D
12. 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本句意思是:想要返回却已经迷失了道路,遇到砍柴的人,刘子骥就向他问路,只能找到回去的路罢了。)
13. 暗示这样神秘美好的境界是虚构的,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语言简洁,意思相近即可)
(二)14. (1)B (2)A (3)C
15. D
16. 这三个帖子分别从社会发展趋势,孩子能力培养,强硬约束无理、无效角度补充了更多网友对孩子玩抖音的看法,让读者对这个议题有了全面的思考。
17. 示例一:青少年不可以玩抖音。一些网友认为抖音也许会成为社会的主流,不玩抖音会和社会脱节。我认为抖音它不像微信一样能高效办公,也不像微博一样能看到有效信息流,只有无穷无尽的视频展示,纯粹的娱乐,极致的消遣。而且这种视频充斥着扭曲的审美、炫富、无底线的恶搞、虐待动物、自虐和苦情戏、欺骗广告,不仅很难成为主流,而且会受到一部分人的抵制。虽说有的孩子会得到父母的指导,但出于这个年纪的孩子追求新奇、好玩是重点,万一指导不够或无效,沉迷于其中,对孩子的危害是巨大的,所以应防患于未然。
示例二:青少年可以玩抖音。这位妈妈认为抖音里有很多虚假、负面的内容,这个不可否认,就像市场里有伪劣过期产品,影像资料里有暴力色情是一样的。并不是有这些我们就不能去市场,不能看电视了。这是一个信息时代,靠防是行不通的,不迷失在今天,也会在不久的将来迷失。关键还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指导孩子,如何使用,提高孩子辨别是非,去伪存真,让孩子的内心足够强大,才不至于在这信息潮流的冲击下迷失自我,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体验社会的脉动。
(三)
18.①母亲让我儿时的每个日子都浸染烟火之味;②母亲用烟火味十足的红薯安慰考试失利的我;③母亲在烟火味中,烹饪出乡间美味,为家人、族人凝聚情义。
19.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我”在母亲的安慰下,心头冰消雪融,充满温暖的状态,包含了“我”对充满温暖的烟火味的怀念之情和对温暖母爱的感激之情。
20. ①“烟火味”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烟火味”是故乡之味,是母爱之味,是作者心灵的慰藉。④“最念”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对烟火味的怀念的喜爱之情。
21. ①勤劳淳朴她总在厨房里忙碌着,一会灶下添柴加火,一会锅前淋油下菜,母亲就在这烟火里忙碌了一辈子,②慈爱(体贴)、善解人意没事,下次努力进步就是。③热爱生活、热爱家庭:任何时候,家里都不能没烟火味。筹备家族聚会,凝聚族人。
22. ①烟火味中,寄托了人们对童年,对故乡的美好回忆。②烟火味中,包含了人们对家人的温情,对浓浓亲情的怀念。③烟火味里,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家的呵护。④在喧嚣的城市中,烟火味慰藉了人们的心灵,让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让人们拥有了自己的心灵港湾。也让城市充满人情味,充满生活气息。(任意三点均可)(


线
班级
姓名
座号
)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30分)
1.默写古诗文(10分)
(1)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 ?
(2)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青树翠蔓, , 。
(4)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 ,悠悠我心。 , ?
(6)古典诗文别有洞天,蕴含无限思绪。《诗经》中,男子面对眼前的“ , ”,感叹“所谓伊人,在水之湄”;女子痴迷地思念心中的恋人,只好“挑兮达兮, ”,抒发自己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感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题。(14分)
①民俗蕴含乡情童趣。听,宛转悠然的笛声,让人叹为观止;看,精彩纷呈的社戏,让人目不暇接;品,奋楫棹舟的夏夜,寻一脉幽悄,乐趣无穷!
②民俗蕴含淳朴民风。听,nǎo pàn上还响着脚步声;看,东山的méi zǐ西山的谷;尝,香香的米酒甜甜的馍。
③民俗蕴含力量之美。听,刚健雄浑的安塞腰鼓,让人战粟zhèn hàn;看,粗犷豪放的安塞腰鼓,让人活跃亢奋;品,jiá rán ér zhǐ的安塞腰鼓,让人大彻大悟。
④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民间文化。遥远的先民遗风,时下的人情世故,尽在民风民俗中。或在元宵,家家户户同赏一盏花灯;或在清明,九州大地共寄绵绵情思 ;
; , 。
2. 根据拼音写出词语。(4分)
(1)nǎo pàn( ) (2)méi zǐ( )
(3)zhèn hàn( ) (4)jiá rán ér zhǐ( )
3. 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叹为观止 B. 粗犷豪放 C. 大彻大悟 D. 人情世故
4. 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民俗是民间流传的民间文化,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习俗、风尚。
B.民俗是民间流传的风尚、习俗,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民间文化。
C.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D.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世代创造并传承的民间文化。
5. 仿照下列句式,续写两个句子。(4分)
或在元宵,家家户户同赏一盏花灯;或在清明,九州大地共寄绵绵情思;
, ; , 。
学校开展了“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6-8题。(6分)
6. 在活动中,班委搜集了很多描写四季美景的佳句,请你将这些名句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排列。(2分)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②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④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⑤气肃霜降渐冷凉,草木枯萎凋零黄。
排序:
7. 为了了解初中生诵读古诗文的原因,八年级(1)班同学对其进行了统计并绘制成下图,请你根据下图写
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探究结果:
8. 小玉同学想朗诵《子衿》,下面最适合作为其配乐的一项是( )(2分)
A.《平沙秋燕》——宁静抒怀 B.《十面埋伏》——壮丽雄伟
C.《胡笳十八拍》——委婉悲伤 D.《高山流水》——清新明快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古文阅读,完成9-13题。(共14分)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桃花源记(节选)》)
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屋舍俨然(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3) 处处志之(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乙】
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①。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②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注】①囷(qūn):这里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②斫:砍伐。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乃不知有汉/乃相谓曰 B.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或王命急宣
C.寻病终/子骥欲更寻索 D.才通人/穴才容人
12. 请用两条“/”给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
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
13. 【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3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7题。(10分)
“抖音”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热议,小姚收集了相关资料并请你参与讨论。
【编者】
近年最火的应用软件10个人有9个都会说是抖音。
抖音的本质,就是以算法为内核的娱乐APP。你感兴趣的短视频,会以信息流的形式成百上千地推到你的面前。每次短短几十秒,你不停地刷,每一个都是你感兴趣的,不断刺激着你的脑垂体分泌多巴胺,缺乏自制力的人,一刷几个小时是常事。
现实中你会发现身边有很多在玩抖音的朋友,他们有公共同的特点:对着屏幕呵呵傻笑,中间只是简单变化姿势,不一会儿2小时就过去了。朋友戏谑地说“中了抖音的毒”。
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令人不安的是很多儿童开始沉迷于抖音。
【调查】
日前,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中小学迅速开展一次全面排查,了解掌握中小学生使用网络基本情况,重点排查学生沉迷游戏等问题。而数据则令人惊讶,超过两成的青少年几乎总是在刷短视频,超过四成的青少年每天都会刷短视频,这个沉迷比例已经超过了网络游戏。
有20%的青少年表示“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每天看几次"的比例也接近10%。“短视频”迅速崛起和音乐一起成为青少年的“心头好”。
短视频 直摇 音乐 游戏 电影/电视
几乎总是 20.49% 7.41% 29.04% 14.40% 19.33%
每天几次 9.52% 4.43% 12.89% 8.07% 9.83%
每天一次 11.32% 6.95% 16.80% 11.75% 13.60%
每周一次 30.24% 29.64% 29.35% 38.95% 41.68%
从不 28.44% 51.57% 11.92% 26.82% 15.56%
【帖子】
最近,一篇题为《孩子,我为什么不让你玩抖音》的文章刷屏网络,这位妈妈的回答引无数人点赞。这位妈妈图文并茂地列举了抖音里的有害信息:扭曲的审美、炫富、无底线的恶搞、虐待动物、自虐和苦情戏、欺骗广告……
这位妈妈发出了这样的警告:孩子们,你要警惕啊!抖音,这个让上到80岁大爷下到8岁孩子都疯狂参与的软件,正在腐蚀我们的大脑。让我们逐渐失去思考力和理智判断的能力。当你看多了这样的东西,面对一些需要动脑思考和理解的文字时,你会望而却步,你会本能逃避。人,就是这样废掉的。
我不希望你沉溺在围观者的点赞和打赏里,满足生存这种最低级的欲望。我更不希望你稚嫩的心灵全部沉浸在欢愉的影像里,抖音里得到的自我实现撑不起你全部的人生。
【跟帖】
透过抖音,体验社会的脉动。到底什么有用,什么没用,不是我们家长说了算的。很多现象,最开始是非主流,就是关注、参与的人多了,就是主流了,比如当年的摇滚。孩子也是如此,他现在做的事可能很不靠谱,但到了10年后,就不一定。(1)。 ——听松闻涛
书中学到的也不一定是好的,关键是教会孩子如何认识,比如《水浒》看了拳打镇关西,就会出去惩恶扬善么?关键还是要告诉孩子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吧?这正是教育孩子辨别是非的机会。(2)。
——红袖添香
要让孩子尝试各种新事物,我家孩子也对抖音着迷。这是人的天性,连大人都忍不住吃鸡、斗地主,所以没有理由苛求孩子。科技进步到现在,好玩的东西层出不穷。虽然现在,你能强迫孩子不玩,等他上了大学,离开父母的视线,只能反弹得更强烈。(3)。
——天道酬勤
14.下列三句话分别选自上述三位网友的帖子,请把它们放到最恰当的位置。(3分)
A.所以阻止不是好方法,陪伴和讨论才是解决之道。
B.只有放开手脚,多多体验新事物,才能和社会合拍,未来更轻松地参与社会中去。
C.所以玩什么根本不是问题,教他怎么玩才是关键。
(1) (2) (3)
1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抖音的本质是一个娱乐APP,虽说每次短短几十秒,但会以信息流的形式成百上千地推到你的面前,常常一刷就是几小时。
B.从图表中可见,有30%左右的青少年,每周一次去刷短视频。
C.《孩子,我为什么不让你玩抖音》的文章列举了抖音里的有害信息,担心孩子稚嫩的心灵全部沉浸在欢
愉的影像里,逐渐失去思考力和理智判断的能力,最终面对需要动脑思考和理解的文字却无法独立思考和理解。
D.听松闻涛认为不要对孩子玩抖音横加干涉,若干年后抖音一定会像现在的摇滚一样成为社会的主流。
16. 编者在介绍了《孩子,我为什么不让你玩抖音》的文章后,选取了三位网友的跟帖,请思考编者这么安排的用意。(2分)
17. 同学们围绕“孩子玩抖音,到底行不行”这一话题展开了辩论。现在到了总结陈词阶段。结合选文,请
你选择正方或反方辩题,写下你的总结陈词。(3分)
卡片:
论的总结陈词即重审己方观点。总结时可以指出对方观点的漏洞,予以反驳,再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用太深入,但要求尽量全面阐述理由。
【正方辩题】青少年可以玩抖音
【反方辩题】青少年不可以玩抖音
我方的观点是:
(


线
班级
姓名
座号
)(三)阅读《最念烟火味》,完成18-22题。(共16分)
最念烟火味
徐立新
⑴傍晚,在下班的途中,我闻到了一股浓烈而久违的烧烤味——羊肉串正在炭火上嗞嗞作响。新冠肺炎爆发期间,城市里的饭店、路边摊皆关闭,烟火味消失殆尽,生活也随之少了热气腾腾。而今,烟火味渐回街巷,这一幕让我激动不已!
⑵烟火味,是故乡和母亲赐予我的平生第一味。我出生在乡下,儿时的饭菜饮食,以及成长的每个日子,无不浸染着烟火之味。
⑶那时,我们村是清一色的砖瓦平房,一个个烟囱笔挺挺地立在各家屋顶之上。一日三餐,一缕缕炊烟从烟囱里飘出来,带着各自的滋味,钻入我的鼻腔,让我得以轻松地识破各家铁锅里的烹饪秘密:粗茶淡饭,抑或美馔佳肴。
⑷烟火味袅袅而起,村庄便活了。对母亲而言,烟火味就是家之味。做饭炒菜时,她总在厨房里忙碌着,一会灶下添柴加火,一会锅前淋油下菜,母亲就在这烟火里忙碌了一辈子,燃尽她柴米油盐的一生。
⑸受母亲影响,我也对烟火味情有独钟。空闲时,会为她看火加柴,感受柴火烟、油烟在身边四散弥漫开来,继而,嗅到诱人的菜饭之香。那些烟火,为锅灶镀了一层层温暖之色,也让母爱之味历久弥深。
⑹经年的烟火味,经母亲之手,如柔水般,从厨房里渗出来,伴我穿过童年,来到青葱岁月。
⑺那一年,正在县城读书的我,寒假前期末考试考得不好,回家途中又逢冬雪飞降。到家时,鞋袜全湿,冷得直哆嗦。母亲立即让我坐进火厢,原来她已早早生起了火盘,设下温暖等我归来。得知我考试不利,她说,没事,下次努力进步就是,“就像你脚下的鞋袜,偶尔会湿,但只用烟火烤熏一下,就会干起来的。”果然,鞋袜很快便干了,全身也热乎了起来。之后,母亲又从火盘里掏出一个烧熟的、烟火味十足的红薯。屋外,大雪纷飞天地间,而我的心头已冰消雪融:盆中炭火犹旺,手中红薯犹热,母亲将烟火味揉捏得既暖心又热肺,我还有什么可耿耿于怀的呢?
⑻烟火烹饪平淡,日子就有了难以割舍的滋味。烟火味,还造就了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对家的呵护。她常说,任何时候,家里都不能没烟火味。在母亲看来,家里烟火味越浓,便是人丁越兴旺,亲情越浓烈。她期盼儿女后辈们常回家,人多,厨房便往来不绝,烟火味便一遍一遍流出厅堂,窜出院门,带出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⑼母亲还喜欢筹备家族聚会,凝聚族人。佳节时令,总要把全族人召集起来,吃顿团圆饭。她和婶娘们,就是宴席的“大厨”,在院子里摆开几口大锅,让柴火在锅下噼啪地烧着,白烟在空气中肆意地缭绕着,菜在锅里咕噜地响着。母亲乐见坐等开席的族人们在明火朗烟中,聊着天、打着牌。她说,这样的日子才是入了味的。
⑽母亲在烟火味中,烹饪出乡间美味,为家人、族人凝聚情义。她和乡下很多女性一样,用与生俱来的烟火味,打理着村庄的一个个日夜,让如我般的孩子们,在故乡的烟火味中成长、远行。
⑾定居城市后,我发现越来越难以和烟火味亲近了——厨房和餐厅里的烟火味,被死死屏蔽在后堂里,让人难以见到,难以闻到。好在,夜宵排挡摊上依旧有烟火味,一个个临时支起来的锅灶,在夜色笼罩下烟火四起,猛火和青烟在肆意地撩拨着一颗颗不眠的心,慰藉、熨贴着一个个疲惫的灵魂,让人有家的温暖。饱腹的是食物,抚慰人心的,则是那烟火之味。
⑿儿时背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不知小火炉的深意所在。现在才明白,诗人眼中,炉火正旺便是寒冬腊月里的烟火味,是他待友会朋不二的邀约之词和 款待之物,就像母亲当年用火盘、火厢迎接失落的我一般。
⒀人到中年,我最念烟火味。烟火味,就是活泼泼的生活味,生动而暖人心脾。
18. 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围绕“烟火味”回忆了母亲的哪些事?(3分)
19.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⑦段划线句。(3分)
母亲将烟火味揉捏得既暖心又热肺,我还有什么可耿耿于怀的呢?
20. 文章以“最念烟火味”为标题,有哪些作用?(4分)
21.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3分)
22. 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你对选文结尾“烟火味,就是活泼泼的生活味,生动而暖人心脾”这一句话的理解。(3分)
【链接】
6月1日,李克强总理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
……
地摊经济让更多的人,在更广阔的市场中安心地找到属于自己的“摊位”。小地摊,大民生。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只有让每个人的小期盼与城市的大情怀交融,才能让我们的城市更有归属感,更有烟火气。
三、作文(50分)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路你走过了,才知道有短有长;林你穿过了,才知道有松有杨;花要开过了,才知道有红有黄;泪你流过了,才知道喜乐还是忧伤……很多事情,只有你亲身经历,才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
请以“我才知道”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500字。②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