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校级联考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校级联考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年春季学期第一次教学监测
七年级 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
第一部分 道德与法治
一、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
1、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歌曲《我和2035有个约》唱到:“预见梦想的明天,我奋进的脚步披星戴月……快把青春充满电,齐心协力奔向前……唯有信念永不变,奇迹不断地涌现。”这首歌唱响青春心声,抒发青春理想,启示我们( )
①青春不能有疑惑和内心的纠结 ②青春拥有积极向上进取的活力
③应以自信自强之心让青春飞扬 ④青春规划应与祖国发展相结合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论语·子路》中的“行己有耻”的意思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下列说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①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②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③树立底线意识,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④增强自控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对青春最好的致敬是成为最好的自己。”在这最好的时代,我们青少年要做最好的自己,下列做法可取的有( )
①珍爱生命,让生命更精彩 ②在磨砺中走向坚强
③拒绝改正自身的缺点 ④养成自立自信的生活态度,做自尊自爱的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黄文秀,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高薪工作,毅然回到家乡,主动请缨到贫国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勇敢挑起了全村脱贫重任,带动全村实现整体脱贫,却在2019年6月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她的事迹启示我们青少年( )
①志存髙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②无私奉献,唯有到基层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③珍惜青春年华,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④学习上树立忧患意识生活中居安思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身体充满能量。下列属于青春期正常生理变化的是( )
①韩爽觉得自己突然长高了许多 ②李辉发现自己脸上冒痘痘了
③王晶不喜欢爸妈干涉他的事,但真的遇到麻烦,还是渴望爸妈出现
④张勇会因为一点儿小事而冲动,真是“急风暴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6、进入青春期,同学们普遍更加在意自己的体态和容貌。有人为自己个子矮而自卑;有人为自己长得胖而苦恼。下列做法有利于克服这些烦恼的是( )
①学会欣赏自己 ②尽量减少与他人的交往 ③正视身体的变化 ④欣然接受青春期的变化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7、一位七年级女生在日记中写道:“我感到烦恼,感到孤独。虽然父母在物质上满足了我的一切要求,但我还是感到心里空荡荡的。”为改变这种状况,你认为该女生应该( )
①学会当自己的心理医生,进行自我调节 ②主动向父母和老师寻求帮助
③多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或文体活动 ④多玩网络游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8、运动会上,班主任让男生搬桌椅,扛器材,女生做啦啦队,送毛巾。这样安排是因为( )
①女生更优秀,可以承担重要的工作 ②老师不喜欢男生,特意刁难他们
③男女生各有优势,扬长避短,发挥所长 ④男女体能有别,男生更适合体力型工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 下列能体现自信自强的诗句有 ( )
①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②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③桃花潭水深千尺,才及汪伦送我情 ④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0、小孙经常独来独往,从不主动跟同学交流沟通,喜欢将自己封闭起来。这种心理属于( )
A.逆反心理 B.闭锁心理 C.从众心理 D.虚荣心理
11、伴随着生理发育,我们的心理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出现矛盾和困感,下列不属于导致我们出现矛盾心理的变化有( )
A.自我意识不断增强 B.认知能力得到发展 C.说话声音发生变化 D.情感世界愈加丰富
12、下列观点不属于性别刻板印象的是( )
A.小雨认为班里的所有体力活都应该有男生做
B.王三说男女生各有优势,应该相互帮助,取长补短
C.李二说自己是个女孩子,所以才学不好数学
D.甜甜觉得爸爸就该在外赚钱养家,妈妈应该在家做饭洗衣
13、青春期既带来了浪漫的遐想和成长的欢乐,也带来了一些莫名的烦恼和困惑。面对烦恼和困惑,我们应该学会(  )
A、积极面对,自我调节 B、增强自控,压抑想法 C、顺其自然,任其发展 D、寻求帮助,依靠他人
14、在两性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参与者心理上会感到愉快,工作也干得起劲、出色,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异性效应”。这一效应揭示的道理启示我们,在集体生活中男女生正常交往(  )
①可以取长补短,丰富和完善自己 ②可以相互理解,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③可以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④可以满足心理需要,解决所有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3题 ,32分)
15.【异性情感 理智处理】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在同学们和老师心里,如果某某男生和女生走得近了,就会被认为是早恋、是洪水猛兽。对此你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男女生的情感问题?(6分)
(2)如何保持与异性的正常相处 (4分)
16.【明大德 守公德 严私德】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中的这句话是说,《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你是如何理解“止于至善”的?(4分)
(2)作为中学生,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止于至善”呢?(6分)
17.【人是能思想的芦苇】
《西游记》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经典,然而,杭州一小学生却发现《西游记》中存在一大漏洞:从东土大唐到西域,地域差别极大,吃的饭菜却高度雷同,大多是江淮地区美食。她的这一发现得到相关专家的肯定。
(1)从材料中小学生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怎样的思维特质 ?(6分)
(2)从思维的特质来讲,我们应向这位小学生学习什么 ?(6分)
第二部分 历史
一、选择题(共13题,每题2分,共26分)
18.学习历史要懂得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观的是( )
A.隋朝虽然短暂,却是历史上最为富裕的朝代之一
B.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
C.赵匡胤夺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
D.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9.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由此可知,该作者认为隋朝修建大运河( )
A.导致隋朝灭亡 B.导致徭役繁重
C.促进南北交流 D.导致矛盾激化
20.科举制是我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它正式诞生的标志是( )
A.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
B.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
C.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
D.武则天设立殿试
21.2018年2月27日,《天路文化——西藏历史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步辇图》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件展品。关于《步辇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辇图》描绘了吐蕃使者朝见唐玄宗,请求和亲的情景
B.《步辇图》是唐朝时期著名宫廷画家吴道子的代表作
C.《步辇图》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D.《步辇图》是汉和蒙古族友好的历史见证
22.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
A.唐太宗李世民 B.宋太祖赵匡胤
C.明成祖朱棣 D.清太宗皇太极
23.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表明他认识到了( )
A.体恤百姓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B.治国理政须加强对百姓的监督
C.加强统治需扩大官吏选拔范围 D.扩大统治基础必先行制度创新
24.宋太祖普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
A.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 B.在边境重地设立镇节度使
C.分化相权,强化君权 D.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卫东京
25.“及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材料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导致( )
A.隋朝灭亡 B.唐朝由盛转衰 C.北宋建立 D.金与南宋对峙
26.央视一套播出的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上,来自杭州的外卖小哥最喜欢的是具有通俗易懂、平易近人风格的诗歌,下列属于这一风格的诗人是( )
A.杜甫 B.杜牧 C.白居易 D.李白
27.唐朝诗人王建在其诗作《凉州行》中写道∶"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这反映了当时的唐朝( )
A.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B.经济繁荣,国库充盈
C.文教昌盛,人才辈出 D.民族交融,相互学习
28.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高超,又能体现各民族间交往盛况的图片是
A. B.
C. D.
29.秦汉时期丞相一职多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时期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地方权力越来越大 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丞相权力不断扩大 D.封建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30.王安石变法是一场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社会改革运动,变法中以增强国家军事力量为目的的举措是( )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 C.农田水利法 D.保甲法
二、综合题
3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不同时期民族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很快实现了唐太宗提出的“四夷自服”的目标。长安成为世界性城市,每天聚集数以千计的不同肤色和服饰的外国人。唐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被传播到亚欧各地,而影响最深的则是东亚地区,形成了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
材料一中“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表明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 (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唐与吐蕃友好交往,这件事有何历史作用?(2分),请你任意列举出两列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方式。(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文化圈形成的原因有哪些?(3分)
32、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它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五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四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 ——改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
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1分)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2分)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分别写出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这两种农具名称 (2分)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的一种选官制度,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作出了怎样的贡献?这一制度的诞生有怎样的历史意义?(4分)
(4)唐诗与唐朝,盛衰与共 ,堪称“绝配”,请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能够促使唐诗繁荣的原因有哪些。(3分)*
33.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一这尊坐像中的人物是唐朝时期的哪位高僧?他为什么至今一直受到日本人的尊敬?(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朝的中外交往有怎样的特点?(2分)
(3) 玄奘(602-664),唐代高僧,我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如果你来当玄奘纪念馆的导游,你会对游客怎么介绍玄奘呢 (6分)道德与法治 参考答案
ADBBA DADDB CBAA
15(1)①相遇青春,我们心中开始萌发一些对异性朦胧的情感。这是青春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②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会因为对异性的欣赏、对美好的向往而愉悦,也容易把这种欣赏和向往理解为爱情。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③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朦胧的情感,我们应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15(2)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
16(1)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16(2)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③“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
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17(1)独立思考、思维的批判性
17(2)①学会独立思考,不一味追求独特,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能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②培养批判性思维,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表达不同观点,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