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改革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俄国改革 课件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俄国之父”
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 (马克思)
──彼得一世
生活习俗方面
推行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以适应新的经济生活和军事生活。如着短装、剪胡子等。他下令贵族子弟到一定年龄必须上学,不毕业就不准结婚。
强迫行人剪胡子
留胡须许可证
←俄国在庄园作坊中劳动的农奴
  农奴是欧洲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依附于封建主。简单地说,农奴是人身权利受到限制的人。
背景:俄国盛行农奴制,社会经济发展
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广学校教育,学习西方的教育和生活方式。
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俄国开始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
消极:保留了农奴制,走上了扩张道路。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欧国家经济比较
国别 人均收入
(卢布) 铁产量
(万吨) 铁路长度
(公里) 制 度
俄国 71 29(1860年) 1600(1860年)
英国 323 225(1850年) 14603
封建农奴制
资本主义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为扩大势力范围,转移国内矛盾,沙俄发动了克里米亚战争。
失败的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难以抵抗英法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失败的影响:暴露了封建农奴制的落后,俄国的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推动了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探讨19世纪中叶俄国面临的问题并寻找对策
矛盾和问题 解决之道
政治
经济
思想
军事
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统治者必需改革农奴制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1: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
材料2: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1857年2月
目的:化解统治危机,增强国力,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主要内容:
农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地主不得买卖农民或干涉他们的生活;
农民交纳一定的赎金,可以得到一块份地和宅园地。
1861年改革
影响:
1、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2、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推动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
3、但这次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农奴制残余。
(1)说明了改革很不彻底,农奴制改革也是对农民进行的一场“合法”掠夺。最好的土地为贵族地主占有,农民赎得份地所得的赎金则高出当时市场价的两三倍,当农奴真正“解放”以后,实际上已经一贫如洗了,所以说1861年改革保存了大量封建残余。
(2)反映了改革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成为自由人,社会地位提高。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改革是强国之路。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适时的改革推动社会发展。
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
改革要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