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年下期小学四年级期末质量监测卷
科学
温馨提示:本卷考试时量45分钟。满分100分。若使用答题卡,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在本试题卷上作答。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 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和养料。( )
【答案】√
【解析】
【详解】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会逐渐增加,因为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以便呼出和吸入气体。
2. 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等物体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
【答案】√
【解析】
【详解】物体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后,若撤去外力,物体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叫作弹力。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这种说法正确。
3. 呼吸是人体的重要活动,呼吸的过程是没有进行气体交换。( )
【答案】×
【解析】
【详解】人类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本质就是气体交换,吸进去氧气,呼出来二氧化碳气体。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
4. 我们走路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都是有害的。( )
【答案】×
【解析】
【详解】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我们走路和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都是有益的,因为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5. 橡皮筋拉得越松,拨动时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
【答案】√
【解析】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频率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拉得越紧,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拉得越松,振动越慢,声音越低。橡皮筋拉得越松,拨动时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6. 吸气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呼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
【答案】√
【解析】
【详解】人体通过呼气和吸气这种呼吸运动,不断进行着肺与外界气体交换。呼吸时胸廓大小会发生变化。吸气时,胸廓扩大,肺也扩张,腹部收缩,外界的气体被吸入;呼气时,胸廓缩小,肺便收缩,腹部扩大,体内的气体被呼出。
7. 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形状容易发生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做弹力。( )
【答案】√
【解析】
【详解】橡皮筋、弹簧这样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用力拉弹簧测力计或松紧带产生的力是弹力, 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8. 当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就会消失。( )
【答案】√
【解析】
【详解】当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就会消失。
9. 物体的长短或粗细发生变化时,它所发出的声音不会变化。( )
【答案】×
【解析】
【详解】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慢受物体自身大小、轻重、长短、粗细、松紧等相关。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所以该判断是错误的。
10. 长时间带耳机听音乐。( )
【答案】×
【解析】
【详解】耳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长时间带耳机听音乐会伤害耳朵。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相应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30分)
11. 增大肺活量的有效方法是( )。
A. 经常锻炼 B. 勤奋学习 C. 常睡懒觉
【答案】A
【解析】
【详解】使肺活量增大的有效方法是经常锻炼,肺活量大意味着呼吸系统功能好,能为身体提供足够多的氧气,能够胜任比较大的体能消耗任务。
12. 用力拉小车,当拉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小车开始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 )。
A. 运动越快 B. 运动越慢 C. 一动不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想要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一个足够的力。用力拉小车,当拉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小车开始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13. “1 1 | 5 5 | 6 6 | 5 - |”这段乐曲中,音符由高到低顺序正确的是( )。
A. 1、5、6 B. 6、1、5 C. 6、5、1
【答案】C
【解析】
【详解】简谱中,从1到7的七个音符中,音调依次增高,所音调最高的是7,最低的是1。所以“1 1 | 5 5 | 6 6 | 5 - |”这段乐曲中,音符由高到低顺序正确的是6、5、1。
14. 2021年8月1日,东京奥运赛场上,两位中国选手施廷懋和王涵包揽女子单人跳水三米板冠亚军,给中国奖牌榜上再添1金1银。当运动员跳起时跳板向下弯曲时,跳板会产生( )。
A. 反冲力 B. 弹力 C. 拉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2021年8月1日,东京奥运赛场上,两位中国选手施廷懋和王涵包揽女子单人跳水三米板冠亚军,给中国奖牌榜上再添1金1银。当运动员跳起时跳板向下弯曲时,跳板会产生弹力。
15. 车轮设计成圆形,是为了( )。
A. 增大摩擦力 B. 减小摩擦力 C. 行驶过程中更平稳
【答案】B
【解析】
【详解】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滑动还是滚动)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车轮设计为圆形,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力,故B正确。
16. 《听听声音》中描述声音有“高、低;强、弱;悦耳、刺耳”三组科学词汇。下列声音中,属于刺耳的是( )。
A. 窃窃私语声 B. 钢琴声 C. 鞭炮声
【答案】C
【解析】
【详解】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给出的选项中,窃窃私语声的音量很小,钢琴声有节奏感,比较悦耳。鞭炮声声音较大,比较刺耳。
17. 老人要多喝牛奶,是因为牛奶中含有丰富的( )。
A. 钙 B. 营养 C. 脂肪
【答案】A
【解析】
【详解】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老人要多喝牛奶,是因为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
18. 食物在( )条件下最容易变质。
A. 温暖干燥 B. 温暖潮湿 C. 寒冷干燥
【答案】B
【解析】
【详解】霉菌的生长与繁殖和植物、动物一样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在适宜的环境里,它们能很快地繁殖。霉菌生长得快的条件:温暖、潮湿、阴暗没有光的环境里。所以食物在温暖潮湿条件下最容易变质。
19. 在轮胎表面做上纹路是为了( )。
A. 增加摩擦力 B. 减少摩擦力 C. 美观
【答案】A
【解析】
【详解】当物体重量相同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物体间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在轮胎表面做上纹路,物体间接触面变得粗糙,可以增加摩擦力。
20. 如图所示,有一坡度能调节的斜坡,每次让小车从斜坡的顶部下滑,能把水平面上的木块撞开最远的是( )。
A. 在A斜坡上 B. 在B斜坡上 C. 在C斜坡上
【答案】A
【解析】
【详解】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同一辆小车,从不同的斜面释放,坡度越大,速度越快,动能越大。运动时能量最大的是在A斜坡上,能把水平面上的木块撞开最远,所以A符合题意。
21. 电视机里的歌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
A. 声带 B. 空气 C. 喇叭
【答案】C
【解析】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会发出声音。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电视机发出的,电视机里的歌声是由喇叭振动产生的,所以C符合题意。
22. 声音可以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下列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进行传播的是( )。
A. 敲击右边的音叉发现左边乒乓球被弹开
B. 用喇叭说话可以使得肥皂膜破裂
C. 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听见敲击声
【答案】C
【解析】
【详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但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强,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弱。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也能够传递能量。
A、敲击右边的音叉发现左边乒乓球被弹开,是因为右边音叉振动通过空气传递给左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产生振动,再将振动传递给乒乓球,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喇叭说话可以使得肥皂膜破裂,说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故B不符合题意;
C.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听见敲击声,声音是由桌子传播的,不能证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故C符合题意。
23. 在一定的限度内,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速度就越快,行驶的路程就( )。
A. 越长 B. 越短 C. 长短不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在一定的限度内,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速度就越快,行驶的路程就越长,所以A符合题意。
24. 人剧烈运动后,呼吸次数增加是为了( )。
A. 缓解肺的疲劳 B. 让心脏获得更多休息 C. 获得更多的氧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肺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所以人在运动时,每分钟呼吸次数与平静时相比会加快。
25. 钢尺一部分伸出桌边外,其他部分固定在桌面上。用木块压它在桌外部分顶端并让它滑过。尺端被压下2厘米时即滑过,与被压下5厘米时即滑过发出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_。
A. 强弱不同,频率相同 B. 频率不同,强弱相同 C. 频率、强弱都不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音的高低和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的快慢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声音的强弱和振动的幅度有关,尺端被压下2厘米时即滑过,与被压下5厘米时即滑过,尺子振动的频率相同,幅度不同,所以发出的声音强弱不同,频率相同。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6. 不同的食物中含有不同的( )。花生,核桃中含有( )较多,鸡蛋、瘦肉中含( )较多,馒头,米饭等食物中含有( )较多。
【答案】 ①. 营养 ②. 脂肪 ③. 蛋白质 ④. 糖类
【解析】
【分析】淀粉是糖类的重要成员之一,它是我们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维生素和无机盐具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它们的种类非常多,是我们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
【详解】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有瘦肉、大豆、牛奶、鸡蛋等。富含脂肪的食物有肥肉、鱼油、花生、核桃、芝麻、巧克力等。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食物有蔬菜、水果等。馒头,米饭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糖类。
27. 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_____,空气的振动又引起_____的振动,从而使人产生听觉。
【答案】 ①. 振动 ②. 鼓膜
【解析】
【详解】人能听到声音需要三个条件:发出声音的物体振动、传递声音的物质介质、能够接受声音的听觉系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从而使人产生听觉。
28. 如图,这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是_____N。如图,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N。
【答案】 ①. 5.0 ②. 2.6
【解析】
【详解】弹簧测力计是一种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图中测力计的量程是5.0N,一个小格代表0.2N,指针在2和3之间过3个小格,测量的力是2.6N。
29. 把碘酒滴在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成( )色,说明馒头中含有( )。
【答案】 ①. 蓝 ②. 淀粉
【解析】
【详解】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常用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在米饭上滴一滴碘酒,滴碘酒的地方变为蓝色,说明米饭里含有淀粉。
30. 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牙齿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答案】 ①. 门齿 ②. 犬齿 ③. 臼齿
【解析】
【详解】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我们的牙齿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类。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我们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门齿有切割食物的作用;臼齿有磨碎食物的作用;犬齿有撕扯食物的作用。
31. 人体的呼吸过程实际上是进行_____交换的过程,这过程主要在_____部进行。
【答案】 ①. 气体 ②. 肺
【解析】
【详解】人类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本质就是气体交换。肺是最主要呼吸器官,是气体交换中转站,通过呼吸,我们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32. 如图所示的消化器官是_____,图中已用箭头画出食物流进的位置,和这个箭头处连接的器官是_____。食物经过图中的器官后在_____内进行充分吸收。
【答案】 ①. 胃 ②. 食道 ③. 小肠
【解析】
【详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如图所示的消化器官是胃。食道蠕动,推送食物进入胃。所以这个箭头处连接的器官是食道。胃能够短暂地储存食物,并对食物进行进一步的磨碎和分解;接着胃将食物推入小肠。食物的吸收工作主要是在小肠里完成的,绝大部分营养成分在小肠内被消化、吸收了。
33. 像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方向与小车运动的方向是( )的。
【答案】相反
【解析】
【详解】略
34. 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 )等,都可以说明物体振动幅度大小和声音强弱的关系。
【答案】拨动橡皮筋、敲击鼓面
【解析】
【详解】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拨动橡皮筋、敲击鼓面等,都可以说明物体振动幅度大小和声音强弱的关系。
【点睛】本题考查声音的强弱,要求学生掌握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四、排序、连线题(共8分)
35. 食物分类。
牛肉 鸡肉 米饭 羊肉 苹果
植物类食物 动物类食物
【答案】
【解析】
【详解】食物是指能够满足机体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求,并能延续正常寿命的物质。根据食物的来源分,可以分为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牛肉、鸡肉和羊肉属于动物类食物;米饭和苹果属于植物类食物。
36. 将牙齿及其作用连线。
撕碎食物 咀嚼食物 切割食物
门齿 臼齿 犬齿
【答案】
【解析】
【详解】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我们的牙齿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类。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我们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门齿有切割食物的作用;臼齿有咀嚼食物的作用;犬齿有撕碎食物的作用。
五、探究题(22分)
37. 下面是四(2)班同学所做的辨别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实验过程,请补充完整。
实验材料:棉签、食用油、肥肉、花生米、清水、白纸。
实验步骤:(1)用棉签蘸一点食用油涂在白纸上;
(2)在白纸上挤压、滑动肥肉;
(3)在白纸上挤压、滑动花生米;
(4)用棉签蘸一点清水涂在白纸上;
(5)实验现象:含有_____的三种食物在白纸上留下油渍,和清水留下的痕迹完全不同。
实验结论:_____ 、_____、_____等食物中含有大量脂肪。
【答案】 ①. 脂肪 ②. 食用油 ③. 肥肉 ④. 花生米
【解析】
【分析】把一种食物放在白纸上挤压,如果在白纸上留下了油渍,说明这种食物里面含有脂肪,如花生、瓜子、动物内脏等。
【详解】(5)实验现象:含有脂肪的三种食物在白纸上留下油渍,和清水留下的痕迹完全不同。
实验结论:把一种食物放在白纸上挤压,如果在白纸上留下了油渍,说明这种食物里面含有脂肪,比如食用油、肥肉、花生米等食物中含有大量脂肪。
38. 让我们来识别乐曲中的音符。
(1)通过下面的音符分析图,你得知《两只老虎》乐曲中_____的音最高。(填数字音符)
(2)在上面这句中,它的高低顺序是从_____到_____。
【答案】 ①. 6 ②. 低 ③. 高
【解析】
【详解】(1)简谱中,从1到7的七个音符中,音调依次增高,所音调最高的是7,最低的是1。所以《两只老虎》乐曲中的6音最高。
(2)简谱中,从1到7的七个音符中,音调依次增高,所音调最高的是7,最低的是1。所以这句中,它的高低顺序是从低到高。
39. 你知道弦乐器有哪些?(至少答三种)
从左往右的顺序拨动吉他的琴弦(如图),发出的声音有何变化规律?并给出判断的理由。
【答案】弦乐器有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 声音变化规律:从左往右的顺序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的声音音高变化是从低到高。 理由:从图可知,从左到右,琴弦由粗变细,越粗的琴弦振动得越慢,发出声音越低。
【解析】
【详解】乐器指可以用各种方法奏出音色音律的器物,常见的管弦乐器大致可分为管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三类。像二胡、吉他、古筝等弦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发出声音的高低与振动弦的材料、粗细、长度、松紧程度有关。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振动较快,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振动较慢,发声音调较低。从左往右的顺序拨动吉他的琴弦,琴弦由粗变细,越粗的琴弦振动得越慢,所以发出的声音音高变化是从低到高。2023年下期小学四年级期末质量监测卷
科学
温馨提示:本卷考试时量45分钟。满分100分。若使用答题卡,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在本试题卷上作答。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 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和养料。( )
2. 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等物体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
3. 呼吸是人体的重要活动,呼吸的过程是没有进行气体交换。( )
4. 我们走路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都是有害的。( )
5. 橡皮筋拉得越松,拨动时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
6. 吸气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呼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
7. 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形状容易发生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做弹力。( )
8. 当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就会消失。( )
9. 物体的长短或粗细发生变化时,它所发出的声音不会变化。( )
10. 长时间带耳机听音乐。( )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相应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30分)
11. 增大肺活量的有效方法是( )。
A. 经常锻炼 B. 勤奋学习 C. 常睡懒觉
12. 用力拉小车,当拉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小车开始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 )。
A. 运动越快 B. 运动越慢 C. 一动不动
13. “1 1 | 5 5 | 6 6 | 5 - |”这段乐曲中,音符由高到低顺序正确的是( )。
A. 1、5、6 B. 6、1、5 C. 6、5、1
14. 2021年8月1日,东京奥运赛场上,两位中国选手施廷懋和王涵包揽女子单人跳水三米板冠亚军,给中国奖牌榜上再添1金1银当运动员跳起时跳板向下弯曲时,跳板会产生( )。
A. 反冲力 B. 弹力 C. 拉力
15. 车轮设计成圆形,是为了( )。
A. 增大摩擦力 B. 减小摩擦力 C. 行驶过程中更平稳
16. 《听听声音》中描述声音有“高、低;强、弱;悦耳、刺耳”三组科学词汇。下列声音中,属于刺耳的是( )。
A. 窃窃私语声 B. 钢琴声 C. 鞭炮声
17. 老人要多喝牛奶,是因为牛奶中含有丰富的( )。
A. 钙 B. 营养 C. 脂肪
18. 食物在( )条件下最容易变质。
A 温暖干燥 B. 温暖潮湿 C. 寒冷干燥
19. 在轮胎表面做上纹路是为了( )。
A. 增加摩擦力 B. 减少摩擦力 C. 美观
20. 如图所示,有一坡度能调节的斜坡,每次让小车从斜坡的顶部下滑,能把水平面上的木块撞开最远的是( )。
A. 在A斜坡上 B. 在B斜坡上 C. 在C斜坡上
21. 电视机里的歌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
A. 声带 B. 空气 C. 喇叭
22. 声音可以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下列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进行传播的是( )。
A. 敲击右边的音叉发现左边乒乓球被弹开
B. 用喇叭说话可以使得肥皂膜破裂
C. 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听见敲击声
23. 在一定的限度内,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速度就越快,行驶的路程就( )。
A. 越长 B. 越短 C. 长短不变
24. 人剧烈运动后,呼吸次数增加是为了( )。
A. 缓解肺的疲劳 B. 让心脏获得更多休息 C. 获得更多的氧气
25. 钢尺一部分伸出桌边外,其他部分固定在桌面上。用木块压它在桌外部分顶端并让它滑过。尺端被压下2厘米时即滑过,与被压下5厘米时即滑过发出声音_________________。
A. 强弱不同,频率相同 B. 频率不同,强弱相同 C. 频率、强弱都不同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6. 不同的食物中含有不同的( )。花生,核桃中含有( )较多,鸡蛋、瘦肉中含( )较多,馒头,米饭等食物中含有( )较多。
27. 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_____,空气的振动又引起_____的振动,从而使人产生听觉。
28. 如图,这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是_____N。如图,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N。
29. 把碘酒滴在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成( )色,说明馒头中含有( )。
30. 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牙齿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31. 人体的呼吸过程实际上是进行_____交换的过程,这过程主要在_____部进行。
32. 如图所示的消化器官是_____,图中已用箭头画出食物流进的位置,和这个箭头处连接的器官是_____。食物经过图中的器官后在_____内进行充分吸收。
33. 像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方向与小车运动的方向是( )的。
34. 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 )等,都可以说明物体振动幅度大小和声音强弱的关系。
四、排序、连线题(共8分)
35. 食物分类。
牛肉 鸡肉 米饭 羊肉 苹果
植物类食物 动物类食物
36. 将牙齿及其作用连线。
撕碎食物 咀嚼食物 切割食物
门齿 臼齿 犬齿
五、探究题(22分)
37. 下面是四(2)班同学所做的辨别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实验过程,请补充完整。
实验材料:棉签、食用油、肥肉、花生米、清水、白纸。
实验步骤:(1)用棉签蘸一点食用油涂白纸上;
(2)在白纸上挤压、滑动肥肉;
(3)在白纸上挤压、滑动花生米;
(4)用棉签蘸一点清水涂在白纸上;
(5)实验现象:含有_____的三种食物在白纸上留下油渍,和清水留下的痕迹完全不同。
实验结论:_____ 、_____、_____等食物中含有大量脂肪。
38. 让我们来识别乐曲中的音符。
(1)通过下面的音符分析图,你得知《两只老虎》乐曲中_____的音最高。(填数字音符)
(2)在上面这句中,它的高低顺序是从_____到_____。
39. 你知道的弦乐器有哪些?(至少答三种)
从左往右的顺序拨动吉他的琴弦(如图),发出的声音有何变化规律?并给出判断的理由。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