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含答案)期中专项复习试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名著(含答案)期中专项复习试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名著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阅读名著,完成后面的题目。
《周易》现在已经成了儒家经典的第一部;但早期的儒家还没有注意这部书。孔子是不讲怪、力、乱、神的。 《论语》里虽有“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的话,但另一个本子作“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所以这句话是很可疑的。孔子只教学生读《诗》《书》和《春秋》,确没有教读《周易》。《孟子》称引《诗》《书》,也没有说到《周易》。《周易》变成儒家的经典,是在战国末期。那时候阴阳家的学说盛行,儒家大约受了他们的影响,才研究起这部书来。那时候道家的学说也盛行,也从另一面影响了儒家。儒家就在这两家学说的影响之下,给《周易》的卦爻辞作了种种新解释。这些新解释并非在忠实的确切的解释卦爻辞,其实倒借着卦爻辞发挥他们的哲学。这种新解释存下来的,便是所谓《易传》。
1.填空。
《经典常谈》是① 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② 经典的著作。阅读这本内容涉及面较广的作品,我们可以采取③ 的阅读方式。 “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的合称, 其中“五经”指《诗》 《书》 《④ 》 《易》 《春秋》
2.对上面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不相信世上有鬼怪神仙,所以就不喜欢谈论鬼神的《周易》。
B.从文献记载来看,孔子和孟子缺少对《周易》的关注和研究。
C.古代典籍在传播过程中,会有不同版本,不同说法。
D.儒家对《周易》的解释保存在《易传》。
3.根据上面这段话概括《周易》成了儒家经典的原因。
4.秦以后只是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演变的方向是简易。始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不久便又有了“隶书”。当时公事忙,文书多,书记虽遵用小篆,有些下行文书,却不免写得草率些。日子长了,这样写的人多了,便自然而然成了一体,称为“隶书”,因为是给徒隶等下级办公人看的。这种字体究竟和小篆差不多。到了汉末,才渐渐变了,椭圆的变为扁方的,“敛笔”变为“挑笔”。这是所谓汉隶,是隶书的标准。晋、唐之间,又称为“八分书”。汉初还有草书,从隶书变化,更为简便。这从清末以来在新疆和敦煌发现的汉、晋间的木简里最能见出。这种草书,各字分开,还带着挑笔,称为“章草”。
(1)按照由繁到简的顺序写出语段中书体的演变。
小篆——( )——( )
(2)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隶书”的形成过程。
5.阅读《经典常谈》的相关章节可以加深对学过古诗文的理解。请你选择《经典常谈》中与下列古诗文相关的章节。 (只填选项)
古诗文 《经典常谈》章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 ” (3)
A.《尚书》第三 B.《诗经》第四
C.《史记》 《汉书》第九 D.四书第七
东汉和帝时,有个 A (人名),作了一部《 B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现在我们要认识商、周文字,探寻汉以来字体演变的轨迹,都得凭这部书。而且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得靠它。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从前学问限于经典,所以说研究学问必须从小学入手;现在学问的范围是广了,但要研究古典、古史、古文化,也还得从文字学入手。《B》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6.以上文段出自 的作品《 》。
7.文段中A处的人名是 ,B处的书名是《 》。书中提到: 、指事、会意、 ,都是造字的条例。
8.课堂上,同学们谈到阅读《经典常谈》的收获。请围绕你所选的兴趣点,参与课堂讨论。
老师:《经典常谈》是20世纪 40年代朱自清先生专门为中学生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书。请同学们结合自己选读的内容,说说你有哪些收获。
甲同学:我对历史感兴趣。读了《经典常谈》,我知道了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除了《史记》外,其他的都是仿照《汉书》断代成书。
我: 。
《史记》、《汉书》,可以说都是“正史”的源头。二则,这两部书都成了文学的古典;两书有许多相同处,虽然也有许多相异处。大概东汉、魏、晋到唐,喜欢《汉书》的多,唐以后喜欢《史记》的多,而明、清两代尤然。这是两书文体各有所胜的缘故。但历来班、马并称,《史》、《汉》连举,它们叙事写人的技术,毕竟是大同的。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列传占了全书的过半数;司马迁的史观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他最长于描写;靠了他的笔,古代许多重要人物的面形,至今还活现在纸上。
晋代张辅,独不好《汉书》。他说:“世人论司马迁、班固才的优劣,多以固为胜,但是司马迁叙三千年事,只五十万言,班固叙二百年事,却有八十万言。烦省相差如此之远,班固那里赶得上司马迁呢!”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因替李陵辩护而受宫刑,他发愤努力,忍辱著《史记》。他在《报任安书》里说他的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B.《史记》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体例有五:本纪、世家、列传、书、表。鲁迅称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晋代张辅认为《汉书》叙事太过于繁琐,比不上《史记》。
D.《史记》、《汉书》都是经典的史书,是“正史”的源头,二者各有特色,《史记》“文直而事核”,《汉书》“文赡而事详”。
10.“司马迁的史观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他最长于描写;靠了他的笔,古代许多重要人物的面形,至今还活现在纸上。”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11.文学名著作为经过时间淘洗的经典,总能跨越历史的长河给予人永恒的思考。
(1)小语在阅读《经典常谈》时使用了“选择性阅读”的方法。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小语对古代文学感兴趣,选择先读《诗第十二》。
B.小语想了解更多的历史内容,决定去读《〈战国策〉第八》
C.小语想拓展关于《诗经》的更多知识,认真阅读《〈诗经〉第四》
D.小语想开展汉字文化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仔细研读《文第十三》。
(2)小语在阅读《经典常谈》时不明白“《墨子》里只讲守的器械和方法,攻的方面,特意不讲”的原因,请你结合《诸子第十》篇给她解答疑惑。
12.名著导读为了提高阅读效率,老师推荐大家采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阅读《经典常谈》,请你完成下面各题。
“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所以记事的书用这个名字。各国有各国的春秋,但是后世都不传了。传下的只有一部《鲁春秋》,《春秋》成了它的专名,便是《春秋经》了。传说这部《春秋》是孔子作的,至少是他编的。鲁哀公十四年,鲁西有猎户打死了一只从没有见过的独角怪兽,想着定是个不祥的东西,还将它扔了。这个新闻传到孔子那里,他便去看,他一看,就说:“这是麟啊!为谁来的呢?干什么来的呢?唉唉,我的道不行了!”孔子这时已经年老,常常觉着生的不是时候,不能行道。看了这只死麟,一面同情它,一面也引起自己的无限感慨。他觉着生平说了许多教,当世的人君总不信他,可见空话不能打动人。他发愿修一部《春秋》,要让人从具体的事例里,得到善恶的教训,他相信这样得来的教训比抽象的议论深切著明得多。他觉得修成了这部《春秋》,虽然不能行道,也算不白活一辈子。这便动起手来,九个月书就成功了。
(1)以上文字选自《经典常谈》,作者是 ,文字通俗易懂,令人兴趣盎然。
(2)仔细阅读上面的文字,谈谈孔子编写《春秋》的目的是什么?
(3)掌握阅读方法
方法提要 阅读任务
目的性较强,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可以是需要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是感兴趣的内容。 小明想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那么他应该选择阅读的内容是( ) A.《说文解字》第一 B.四书第七 C.《周易》第二 D.辞赋第十一 请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
1. 朱自清 传统文化 选择性阅读 《礼》 2.A 3.战国末期,阴阳家和道家的学说盛行,儒家受这两家学说的影响,开始对《周易》的卦、爻辞作新解释,借以发挥自己的哲学,形成《易传》,从而使《周易》变成了儒家的经典之一。
4.(1) 隶书 章草
(2)秦统一文字后,因官府文书多,给徒隶等下级办公人看的文书中,小篆书写草率,成为椭圆形,并自成一体,形成了隶书;发展到汉末,这种字体的字形渐渐又变成了扁方,“敛笔”变为“挑笔”,即汉隶,至此形成了标准的隶书。
5. B D C
6. 朱自清 经典常谈 7. 许慎 说文解字 象形 形声
8.示例1:我对古诗感兴趣。 从《诗第十二》我知道了杜甫之所以被称为诗圣,是因为他用诗来抒写时代,表现更广大的人生。示例2:我对汉字感兴趣。读了《经典常谈》,我了解到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经典常谈》把它放在第一篇就是告诉我们阅读经史子集首先要有文字学基础。我也借助书中的知识,对一些汉字有了更深入的把握。(符合章节内容,表达完整即可)
9.B 10.《周亚夫军细柳》一文,“持兵揖”的动作描写和“介胄之士不拜”的语言描写是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另外还通过霸上、棘门与细柳营的对比,以及文帝的赞叹,从侧面突出周亚夫是一位刚正不阿、恪尽职守的真将军。
11.(1)D
(2)因为墨家坚守“非攻”主义/反对侵略(非正义)的打仗,只帮助被侵略的弱小国家做防卫的工作。(意对即可)
12.(1)朱自清
(2)要让人从具体的事例里,得到善恶的教训,他相信这样得来的教训,比抽象的议论深切著明得多。
(3) D 这一部分介绍了屈原的人生经历和他的爱国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