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习作 漫画的启示 学习任务单任务一:漫画引入,激发兴趣1.交流展示,认识漫画。(1)观察教材第一幅漫画《植树与乘凉》,并描述其中的内容。(2)请根据漫画的标题或简单的文字提示,结合生活中的人或事,思考漫画的含义,并分享你从中获得的启示。2.漫画与其他图画的区别3.学会欣赏漫画。(1)关注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眼睛,只有将标题与漫画内容结合,才能明确漫画寓意。(2)观察内容。漫画中的每个细节都对表达寓意有提示作用。我们可以先整体观察,说清楚漫画的主要内容,再观察画面的细节部分,试着猜测人物内心的想法。(3)发现提示。例如,在第一幅漫画中的对话:“你在干什么?”“等着乘凉。”试着思考对话中隐含的意思。这是我们领悟漫画寓意的关键。(4)关注主题。主题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也就是一幅漫画最夸张之处在哪里。任务二:分析漫画,展开联想1.观察描述漫画内容。(1)仔细观察漫画《假文盲》。(2)什么是文盲?那么“假文盲”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人会假装文盲?(3)请同学们观察并描述漫画画的是什么内容。2.分析下面两个例子,哪个更生动有趣,为什么?①站在最前面的那个人,穿着黄皮大衣、长裤和皮鞋,好似一位位高权重的官员。他微微睁开的眼睛,好似鼠目,连离他仅一拳之隔的牌子都看不见,这视力那是相当的“好”哇!②站在最前面的那个人,低着头微睁着眼睛,好像在沉思。3.画家在突出这一群假文盲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手法?4.实践运用,描写人物。在漫画《假文盲》中选择一个人物,写一个人物描写的片段。注意用上细节描写,使用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任务三:联系生活,得到启示1.揭示图意。根据《假文盲》这幅漫画的标题或简单的文字提示,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思考漫画的含义,表达他们从中获得的启示。2.联系生活现象。讨论现实生活中是否还存在类似“假文盲”的现象,并举例说明。3.发表自己对假文盲现象的看法和建议。(1)谈谈看到这些现象后想说的话。(2)社会上这样的现象屡禁不止,这是为什么呢?4.阅读片段,思考: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草坪上明明立着“禁止践踏”的牌子,可偏偏有人上去踩;公共场所明明写着“禁止吸烟”,可偏偏有人大大方方地吞云吐雾;公交车上明明特设了“老、弱、病、残、孕”的专座,可偏偏有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坐在那里。任务四:明确要求,指导写作1.明确习作要求。阅读习作提示,边读边提炼要点。写一写从漫画中得到的启示,可以从书上的两幅漫画中选择一幅来写,也可以写其他漫画。仔细观察漫画,看看漫画画的是什么内容,可笑之处在哪里。思考从漫画中得到的启示。借助漫画的标题或简单的文字提示,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思考漫画的含义,获得启示。撰写习作,先写清楚漫画的内容,再写出自己的思考。2.回顾技巧,巩固写法。3.片段欣赏。表明自己的观点可以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既可以从正面去谈,也可以从反面去谈。请同学们阅读下面这个片段,思考:这段话是怎样表明自己的想法的?有没有把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写清楚?我想这四位男士一定认识指示牌上的字,但是却没有付诸行动,没有把方便让给最需要的人,他们太没有公德心了,实在不应该!他们刻意地假装文盲,扰乱了正常的公共秩序,他们的的确确是“文盲”,不过并不是“文化”的“文”,而是“文明”的“文”。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句话:“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把道德作为立身之本。可是,图上的四个男青年却连最起码的遵守秩序也做不到,谈何道德?他们贪图自己的方便,却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帮助。4.修改问题片段。联系实际,描写生活中的事例,是把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写清楚的重要法宝。请同学们阅读下面这个片段,说一说你的发现。生活中,这样的现象还真是数不胜数。有一天,我坐公交车去上学。上车后,我发现“老弱病残孕”专座上坐满了人,有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有打扮新潮的时髦女郎。汽车到了一站,上来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她年龄很大,颤颤巍巍地走到了那位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身旁。广播里不停地播放着:“请给需要的乘客让个座。”但小伙子好像没听见一样,拿出耳机,塞到了耳朵里,听起音乐来。他一边听一边摇头晃脑。老奶奶就这样站在他身边。周围的人都对他投去了不满的目光,但他置之不理,依然心安理得地坐在那儿,我非常气愤。5.自主习作。要点提示:这次习作主要是看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是不是写清楚了,从两个方面来看,一看自己的观点有没有表达清楚;二看有没有联系实际,举出事例。任务五:互评互改,佳作展示1.小组分享。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习作,进行讨论和评价。2.评价建议。请同学们互相分享,谈谈最喜欢的习作及其优点,或提出修改建议。3.修改完善。根据同学们的意见,逐一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习作。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