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4张PPT)
01
绪论
目录
CONTENTS
建设程序与建筑产品
01
02
03
施工项目管理组织
施工项目管理
04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概述
案例导入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图1-1)位于北京正南面,占地约1.43×106 m2,共有4条跑道、150个机位的客机坪、24个机位的货机坪、14个机位的维修机坪、7.0×105 m2 的航站楼, 是世界上较大的机场之一。其航站楼采用凤凰展翅造型,南北长约1753m,东西宽约1591m,不仅结构复杂、空间跨度大,而且在航站楼的正下方聚集着高铁和地铁,有6条轨道横贯整个机场, 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
2014年12月26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开工建设,2019年6月28日竣工验收, 2019年9月25日正式投入运营。54个月完成了投资800亿元的空地一体化交通枢纽建设,3个月实现了从竣工验收到正式投入运营,创造了40余项国际和国内“第一”,获得技术专利103项,新工法65项。“凤凰展翅,逐梦蓝天”的背后离不开卓越的项目管理保驾护航。
案例导入
作为大型复杂项目,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面临诸多挑战:项目工程量大,子项目庞杂, 相互之间存在复杂的搭接关系并相互干扰;项目投资大,合同数量多,成本管控难度大;项目 相关方众多,不同相关方之间存在理念、目标上的差异,协调难度大;项目技术难度大、施工 难度大,存在非常多的安全隐患;项目建设工期和试运营工期非常短,项目施工工期压力大。
据介绍,为保障项目的成功,项目指挥部提出了“以人为本、程序为要”的项目管理理念, 为建设“精品、样板、平安、廉洁”四个工程,建成以“平安、绿色、智慧、人文”为核心的四型机场,实行“建设运营一体化”管理模式,形成了管理机制、流程和标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指 挥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在项目策划阶段进行了详细的标段划分,
案例导入
明确了各子项目之间的边界和接口关系,同时制订了子项目交叉专项计划,重点协调,促进各项工作按计划开展;运用智能建造技术提高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和材料用量估计的准确性,并实现对工程变更的精准控制;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等智能建造技术,通过碰撞检测、模拟施工、模拟安装对技术方案进行优化,解决施工难题和安全隐患;制订详尽的进度管控计划,落实现场监督协调责任,紧盯关键节点,强化风险预警,采取措施及时纠偏。
2020年10月31日,被誉为国际项目管理领域“奥斯卡奖”的“IPMA全球卓越项目管理大奖”揭晓,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项目荣获超大型基础设施类项目金奖。
问题:结合案例,谈谈你对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的理解。
案例导入
1.1
建设程序与建筑产品
任务1.1 建设程序与建筑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城乡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 了重要作用。但粗放的建设方式带来了大量的资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以及质量通病、安 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
1.1.1 基本建设
基本建设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为发展生产而进行的固定资产的扩大再生产,即国民 经济各部门为增加固定资产而进行的建造、购置和安装工作的总称。
1.基本建设的含义
1.1.1 基本建设
1)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是指永久性和临时性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建工程,采暖、通风、给排水、照明 工程,动力、电信管线的敷设工程,道路、桥梁的建设工程,农田水利工程,以及基础的建造和 场地的平整、清理、绿化工程等。
2.基本建设的内容
1.1.1 基本建设
安装工程是指生产、动力、电信、起重、运输、医疗、实验等设备的装配工程和安装工程, 以及附属于被安装设备的管线敷设、保温、防腐、调试、运转试车等工作。
2)安装工程
1.1.1 基本建设
设备、工/器具及生产用具的购置是指购置车间、实验室、医院、学校、宾馆、车站等生产、 工作、学习所应配备的各种设备、工具、器具、家具及实验设备等。
3)设备、工/器具及生产用具的购置
1.1.1 基本建设
基本建设工作还包括勘察、设计、科学研究实验、土地征购、拆迁补偿、试运转、生产职工培训和建设单位管理工作等。
4)基本建设的其他内容
流动资产是指1年内或超过1年的营业周期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 要组成部分,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等。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 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知识拓展
1.1.2 基本建设项目
基本建设项目简称建设项目,它是指在一个场地或多个场地上按照一个独立的总体设 计兴建的一项独立工程,或若干个互有内在联系的工程项目的总体。
1.建设项目的分类
建设项目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按建设性质,建设项目可分为新建项目、扩建项目、改建项目、迁建项目和恢复(重建)项目。
(2)按投资作用,建设项目可分为生产性建设项目和非生产性建设项目。
1.1.2 基本建设项目
1.建设项目的分类
建设项目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3)按建设规模和投资,建设项目可分为大型建设项目、中型建设项目和小型建设项目。
(4)按行业性质和特点,建设项目可分为竞争性项目、基础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
1.1.2 基本建设项目
2.建设项目的组成
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各不相同。
1)单项工程
单项工程是指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竣工后可以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效益的工程,广称为工程项目。
2)单位工程
凡具备独立施工条件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建筑物及构筑物为一个单位工程。
1.1.2 基本建设项目
2.建设项目的组成
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各不相同。
3)分部工程
一个单位工程按其部位和结构特征又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分部工程。
4)分项工程
分项工程一般是按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法、所使用的材料、结构构件的规格等不同因素划 分的,是指通过简单的施工过程就能完成的工程。
1.1.2 基本建设项目
2.建设项目的组成
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各不相同。
5)检验批
分项工程可由一个或若干个检验批组成。检验批可根据施工及质量 控制和专业验收的需要,按楼层、施工段、变形缝等进行划分。
1.1.2 基本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图1-2 所示。
学习提示
检验批是质量检验的基础,其他分项工程的验收都是在检验批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保证 检验批的质量,才能保证分项工程的质量;保证了分项工程的质量也就保证了分部工程的质量, 从而保证了单位工程的质量。为把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就应首先保证检验批的质量。
知识拓展
《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
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围绕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到2025年,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初步建立,推动形成一批智能建造龙头企业,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到2035年,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同时,《指导意见》从加快建筑工业化升级、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信息化水平、培育产业体系、积极推行绿色建造、开放拓展应用场景、创新行业监管与服务模式7个方面,提出了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工作任务。
链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_其他_中国政府网 (www.)
1.1.3 基本建设程序与建筑施工程序
1.基本建设程序
基本建设程序是指建设项目从设想、选择、评估、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投入生产 的整个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先后次序。我国基本建设程序的主要阶段如图1-3所示。
1.1.3 基本建设程序与建筑施工程序
1)项目建议书阶段
项目建议书是推荐一个拟建项目的初步说明,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的可行 性和获得的可能性,供政府选择并确定是否进行下一步工作。
1.1.3 基本建设程序与建筑施工程序
2)可行性研究阶段
可行性研究是项目的决策核心,是对建设项目在技术上、工程上和经济上是否可行进行 的全面的科学分析和论证,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技术经济依据。
1.1.3 基本建设程序与建筑施工程序
3)设计工作阶段
设计是对拟建工程的实施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所进行的全面而详尽的安排,是基本建设 计划的具体化,是把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引入建设的渠道,是整个工程中具有决定性的环节,是组织施工的依据,它直接关系着工程的质量和将来的使用效果。
1.1.3 基本建设程序与建筑施工程序
4)施工准备阶段
开工之前必须完成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5个方面。
(2)完成施工用水、电、通信、路和场地平整等工程。
(4)组织招标设计、咨询、设备和物资采购等。
(1)施工现场的征地、拆迁。
(3)必需的生产、生活临时建筑工程。
(5)组织建设监理和工程招投标,并择优选定建设监理单位和施工承建队伍。
1.1.3 基本建设程序与建筑施工程序
1.1.3 基本建设程序与建筑施工程序
5)建设实施阶段
该阶段进行主体工程的建设实施,项目法人按照批准的建设文件组织工程建设,保证项 目建设目标的实现。
1.1.3 基本建设程序与建筑施工程序
6)生产准备阶段
生产准备是项目投产前所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由建设阶段转入生产经营的必要 条件。
1.1.3 基本建设程序与建筑施工程序
7)竣工验收阶段
竣工验收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最后一环,是全面考核基本建设成果、检验设计和工程质 量的重要步骤,也是基本建设转入生产或使用的标志。
1.1.3 基本建设程序与建筑施工程序
8)项目后评价阶段
项目建成投产,进入正常生产运营和使用过程一段时间(一般为2~3年)后,可以进行 项目总结评价工作,编制项目后评价报告。
1.1.3 基本建设程序与建筑施工程序
2.建筑施工程序
1)承揽施工任务,签订施工合同阶段
(1)进行工程摸底,了解工程概况、特点、期限,调查建设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外部设施等。
1.1.3 基本建设程序与建筑施工程序
(2)确定本企业对工程的承包范围,同建设单位进行施工图交接和施工交底。
(3)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编制施工图预算及施工预算。
(4)同建设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明确各自的经济技术责任。
1.1.3 基本建设程序与建筑施工程序
2)开工前现场条件准备阶段
(1)组织施工先遣人员进场。
(2)场地控制网的测量。
(3)场地平整和道路修建。
(4)供水、供电、通信、排水等设施的修建。
1.1.3 基本建设程序与建筑施工程序
(5)大型临时工程设施的准备与修建。
(6)物资准备,包括施工机械、工量具的准备。
(7)施工队伍的集结和后勤的准备。 项目具备开工条件后,提出开工报告,经审查批准后,即可正式开工。
1.1.3 基本建设程序与建筑施工程序
3)全面施工阶段
(1)设立现场指挥机构。
(2)做好技术物资供应与管理。
(3)加强技术管理,保证工程质量。
(4)建立例会制度,了解施工中发生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1.1.3 基本建设程序与建筑施工程序
4)交工验收、交付生产使用阶段
(1)竣工验收前,应根据施工验收规范逐项进行预验收,设备安装工程应做好单机或局 部试运转记录。
1.1.3 基本建设程序与建筑施工程序
(2)编制竣工图及各项测试文件。
(3)做好各项工程的核定工作,汇总编制总决算。
(4)在总交工验收时,交齐各项原始资料及竣工资料,签发验收证书。
1.1.4 建筑产品和建筑施工的特点
1)建筑产品在空间上的固定性
1.建筑产品的特点
1)建筑产品在空间上的固定性
建筑产品包括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它们都是在选定的地点进行建造和使用的,与选定 地点的土地不可分割,从建造开始直至拆除均不能移动。
1.1.4 建筑产品和建筑施工的特点
1)建筑产品在空间上的固定性
2)建筑产品类型的多样性
建筑产品一般是由设计和施工部门根据建设单位(业主)的委托,按特定的要求进行设 计和施工的。
1.1.4 建筑产品和建筑施工的特点
1)建筑产品在空间上的固定性
3)建筑产品体积庞大
建筑产品是生产与生活的场所,要在其内部布置各种生产与生活必需的设备和用具,因 此与其他工业产品相比,建筑产品体积庞大,占有广阔的平面与空间。
1.1.4 建筑产品和建筑施工的特点
1)建筑产品在空间上的固定性
4)建筑产品的高成本性
建筑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耗用了大量的材料、人力、机械及其他资源,不仅实物形体庞大,而且造价颇高,动辄数百万、数千万、数亿元人民币,特大的工程项目其工程造价可达数十亿、数百亿元人民币。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规定,建筑结构的设计基准期应为50年。临时性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年、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的设计使用年限为25年、普通房屋和构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标志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 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设计使用年限是设计时选定的一个时期,在这一规定时期内,房屋建筑只需进行正常 的维护而不需进行大修就能按预定目的使用,完成预定的功能,即房屋建筑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维护下达到的使用年限,若达不到这个年限则意味着房屋建筑在设 计、施工、使用与维护的某一环节出现了非正常情况,应查找原因。
知识拓展
1.1.4 建筑产品和建筑施工的特点
1)建筑产品在空间上的固定性
2.建筑施工的特点
建筑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产品的生产与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相比较具有一定的特 殊性。
1.1.4 建筑产品和建筑施工的特点
1)建筑产品在空间上的固定性
1)建筑产品的生产周期长
建筑产品的体积庞大决定了建筑产品的生产周期长,有的建筑项目,少则1~2年,多则 3~4年、5~6年,甚至10年以上。
1.1.4 建筑产品和建筑施工的特点
1)建筑产品在空间上的固定性
2)建筑产品生产的流动性
(1)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决定了建筑产品生产的流动性。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地点、生产 者和生产设备是固定的,产品是在生产线上流动的。
1.1.4 建筑产品和建筑施工的特点
1)建筑产品在空间上的固定性
(2)由于建筑产品固定在土地上,与土地相连,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建筑产品固定不动, 而人、材料、机械设备要围绕着建筑产品移动,从一个施工段转移到另一个施工段,从建筑的 一个部位转移到另一个部位。
1.1.4 建筑产品和建筑施工的特点
1)建筑产品在空间上的固定性
3)建筑产品生产的单件性
建筑产品地点的固定性和类型的多样性决定了产品生产的单件性。
1.1.4 建筑产品和建筑施工的特点
1)建筑产品在空间上的固定性
4)建筑产品生产组织协作的综合复杂性
建筑产品的生产由勘察单位进行勘测,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建设单位进行施工准备,建 筑安装工程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最后经过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1.1.4 建筑产品和建筑施工的特点
1)建筑产品在空间上的固定性
5)建筑产品生产的露天作业多、高空作业多
建筑产品体积庞大、生产周期长,决定了其施工多在露天和高处进行,因而常常会受到 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
1.1.4 建筑产品和建筑施工的特点
1)建筑产品在空间上的固定性
6)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具有连续性
建筑产品不能像其他许多工业产品那样分解为若干部分同时生产,而必须在同一固定 场地上按照严格的程序连续生产,上一道工序不完成,下一道工序不能开始。
中国梦.美丽中国
腾飞的“中国建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 长,“中国建造”技术和品牌在创新中实现腾飞。在海拔4300m以上的恶劣条件下,用5年时间打通被称为“川藏第一险”的川藏公路国道317线雀儿山隧道;采用滑膜先进施工工艺创造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我国建造技术不断成熟,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一系列世界顶尖水准建设项目成为“中国建造”的醒目标志。
从1952年的57亿元,到2020年超过26万亿元,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一次次突破历史高点,中国建筑业实现阶段性大跨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随着国家建设的步伐, 我国建筑业圆满完成了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建设工程,极大改善了人民住房、出行、通信等条件。
中国梦.美丽中国
截至2020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46×105 km,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5.1981×106km,公路桥梁91.28万座;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5.169×107km,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931万个。2019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39.8m2 和48.6m2,分别比1978年增加33.1m2 和40.8m2。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筑业企业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引领传 统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批重大建筑技术实现了突破,部分施工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具有世界顶尖水准的工程项目不断涌现,如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图1-4),中国最高的建筑——上海中心大厦,世界第一座海岛型深水集装箱码头——洋山深水港码头等。
成就的背后,是5000万建筑从业者尽职尽责的劳动付出,一个个建设者,用辛勤的汗水、质朴的热情,释放出惊人的力量,展示着中国工匠的风采。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