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充血和淤血 课件(共13张PPT)-高一《病理学基础》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充血和淤血 课件(共13张PPT)-高一《病理学基础》同步教学(人卫版)

资源简介

(共13张PPT)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充血和淤血
第二节 血栓形成
第三节 栓塞
第四节 梗死
知识目标
1.掌握充血、淤血、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的概念;
2.掌握淤血的病理变化及其后果,梗死的类型及其病理变化;
3.熟悉血栓形成的过程和类型,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4.熟悉栓塞的类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能力目标
1.能运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知识,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2.学会分析血栓形成的条件,对易形成血栓的病人进行科学的指导。
思政目标
1.具备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的职业道德;
2.养成科学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精神。
教学目标
01
充血和淤血
目录/Contents
01
充血
02
淤血
充血和淤血
充血和淤血
教学
目标
难点
1.重要脏器的淤血
重点
1.充血和淤血的概念
2.淤血的原因和病理变化
一、充血
动脉性充血 正常血供 静脉性充血
概念:因动脉血输入量增多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称为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
一、充血
凡能引起细动脉扩张的原因,都可以引起充血。
生理性充血 如进食后的胃肠道黏膜充血、运动时骨骼肌充血等。
病理性充血 见于炎症性充血、侧支性充血和减压后充血。
(二)病理变化
肉眼观:局部轻度肿胀,颜色淡红或鲜红,局部温度升高。
镜下观: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含血量增多。
(三)结局
多数情况下,原因消除后可恢复正常,少数情况下,可引起血管破裂出血。
(一)原因及分类
二、淤血
肉眼观:淤血器官体积肿胀,暗红色,体表温度降低。发生于体表的淤血,局部呈紫蓝色,称发绀。
镜下观:淤血组织内细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管腔内充满血液。
(二)病理变化
1.静脉受压
2.静脉腔阻塞
3.心力衰竭 左心衰竭导致肺淤血,右心衰竭导致体循环脏器淤血。
概念: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或毛细血管内,称淤血。
(一)原因
二、淤血
轻度短时间的淤血,原因去除,淤血缓解。
长期淤血可引起:1.水肿;2.出血;3.组织损伤;4.硬化。
淤血
血管
静脉压↑
毛细血管
通透性↑
器官
实质细胞
间质细胞
水肿
出血
硬化
坏死
变性
萎缩
缺氧
营养不良
代谢产物↑
(三)后果
二、淤血
1.肺淤血
原因:左心衰竭
病理变化
肉眼观:病变肺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质地较实,呈暗红色,切面有暗红色泡沫状血性液体流出。长期慢性肺淤血,肺质地变硬,呈棕褐色,称为肺褐色硬化。
慢性肺淤血
(四)重要脏器淤血
二、淤血
1.肺淤血
镜下观:
①肺泡壁增厚,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扩张充血;
②部分肺泡腔内可见水肿液、红细胞、心力衰竭细胞。
当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红细胞崩解释放出棕黄色、颗粒状的含铁血黄素,胞质内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慢性肺淤血(镜下观)
(四)重要脏器淤血
二、淤血
2.肝淤血
原因:右心衰竭
病理变化
肉眼观:肝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暗红色,切面呈红(淤血区)黄(脂肪变性)相间的槟榔样条纹,称为槟榔肝。
慢性肝淤血
(四)重要脏器淤血
二、淤血
慢性肝淤血(镜下)
2.肝淤血
病理变化
镜下观: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其肝血窦扩张淤血;小叶中央区肝细胞变性、萎缩甚至消失,小叶周边区肝细胞脂肪变性。长期慢性肝淤血,可形成淤血性肝硬化。
(四)重要脏器淤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