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导学稿1.秦始皇在位期间,不仅在 修建许多宫殿,如著名的 ?宫殿,他还在 ?为自己建造了中国古代皇帝最大的陵墓 。???2.公元 ?年,秦始皇死,??????? ????即位,是为 。?3. 年,在 地方爆发了由 ?、 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4.?? 年,秦朝统治者向 投降,秦朝灭亡。??????????????5. 年, 之战,项羽自刎乌江,楚汉战争结束, 建立西汉,定都 。史称 。???6.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 政策来恢复经济,到 帝、 帝统治期间。经济发展,社会比较安定。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 ”。?【合作探究】?7、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灭六国,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为什么庞大的秦帝国只存在了16年?8、有人说,陈胜、吴广之所以起义,是因为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遇雨误期,按秦律当斩,才揭竿而起的。如果没有遇到大雨,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据此探究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以及起义的影响,并在书上划出起义的时间、地点和结果。????????????9、秦朝灭亡到汉朝建立之间间隔了4年,这四年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完成P54的成语填空,你还知道这期间什么成语吗?结合P54阅读卡,分析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是什么?《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课后作业及问题答案1.下列不属于秦的暴政的是(???)?????????A.统一文字?????B.焚书坑儒????C.大兴土木、营造皇陵??????D.刑罚残酷??2.秦朝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主要有(???)????①沉重的赋税????②繁重的徭役?????③繁重的兵役?????④残酷的刑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地点属于今(???)????????????A.河南????B.陕西????????C.河北????????D.安徽4.陈胜、吴广起义军建立张楚政权是在(???)?????????A.大泽乡???B.陈县????????C.戏??????????D.巨鹿??5.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开始于(???)????????A.公元前221年???B.公元前213年???C.公元前210年????D.公元前209年6.秦末农民战争的发起者是(???)A.陈胜、吴广????B.刘邦????????C.项羽????????D.李斯7. 诗歌和童谣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在秦朝时期,流行这样一句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这句童谣暗指(???) A.阿房将发动起义灭亡秦朝B.秦朝滥用民力,以致民怨沸腾C.秦朝刑法特别残酷D.秦始皇将葬于阿房宫8. 楚霸王项羽——宿迁的骄傲,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他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该成语出自下列哪次战役?(??) 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9.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和秦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秦始皇焚书坑儒,引起封建知识分子的不满????B.秦的统一,违背历史发展潮流???C.秦灭六国,引起人民不满????????????????????D.秦的暴政10很多成语都来自我国古代历史故事,语言简洁,寓意深刻。你知道下列成语与哪些历史事件相关?用线条将它们连接起来。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汉书.食货志》材料二:(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汉书》材料三: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史记》(1)材料一说明西汉初年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2)材料一中的“上”指的是哪位皇帝?他针对这种状况采取了什么政策? (3)材料二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请举例说明汉景帝的做法。(4)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治世局面?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始皇暴虐,之子而亡(秦始皇残暴,到他儿子的时候就灭亡了)”。——《贞观政要》卷八材料二: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的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毛泽东选集》回答:(1)材料一否定秦始皇的理由是什么?秦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毛泽东为什么肯定秦始皇? (3)请你用一句话评价秦始皇。11.(1)经济萧条,国家贫困,到处都是荒凉景象。(2)文中的“上”指的是汉高祖。措施: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3)重视农业生产。汉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4)文景之治12. (1)暴政;农民起义。(2)统一中国,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创设郡县制。(3)秦始皇在历史上有功有过,但不失为千古一帝。课件10张PPT。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猜成语项羽率领的楚军在与秦军的一次战役中,令将士带上三天的干粮,然后砸破船,凿沉船,烧掉军营,最后以少胜多。 破釜沉舟鸿门宴上,项羽的武士,项庄借舞剑助兴之机,试图刺杀刘邦。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刘邦率大军将项羽包围在垓下,并让士兵们唱起楚歌,勾起楚军的思乡之情,楚军无心恋战,纷纷溃散。四面楚歌秦末的残暴统治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杜牧《阿房宫赋》说明了什么? 大兴土木,导致秦王朝的赋税和徭役都很沉重,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资料1 秦朝法律非常细密,处理罪犯的刑罚多达20余种,死刑就有近十种,还有多种残害身体的肉刑,各种徒刑也没有期限,一经判定就终身为刑徒。秦末的残暴统治资料2 秦朝法律中有一条规定:偷摘别人的桑叶,赃值不到一钱,要罚服徭役30天。阅读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秦朝刑罚的认识?种类很多,刑罚残酷,刑期很长,判刑太重。严刑峻法也是秦朝暴政的一大体现。秦末农民起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陈胜吴广起义了,请问导致他们起义的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直接原因)偶然性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必然性秦末农民起义第一阶段 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影响或意义:虽然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人物:陈胜和吴广等900人结果:遭到镇压第二阶段 刘邦和项羽领导的起义项羽先是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刘邦率兵西攻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楚汉之争与西汉的确立材料一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汉·荀悦《汉纪》材料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资治通鉴》依据材料,分析刘邦之所以获胜的原因?㈠约法三章,废除秦朝的苛法,赢得了民心。㈡善于用人,得到众人的辅佐。汉初的统治谁更像个皇帝?能从中看出什么问题?西汉初年,由于多年的战争,经济萧条,国家贫困。汉初的统治政策:休养生息理论依据:道家思想“无为”而治原因:客观上看是由于汉初经济的萧条,主观上却是统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训。内容:免除徭役;复员生产;释放奴婢;减轻赋税文景之治课堂小结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教学设计课程标准:2-2-1 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的基本脉络。2-2-2 列举出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理解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知道其深远影响。??2.?过程与方法目标:知道楚汉之争的经过,分析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说说你认识的秦始皇,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教学重难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的统治。掌握文景之治的背景、具体措施和结果。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板块教师行为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部分猜成语活动,展示ppt,引导学生说出成语的出处和相关的典故。说出成语了解学生的课外知识情况,为后面的教学做一定的铺垫。第一部分,秦末的残暴统治1.展示一段材料《阿房宫赋》,观看秦王的兵马俑视频,问:这两段材料说明了什么?2.进一步解释可能会带来的后果。3.展示课本上的两段资料,提问:谈谈你对秦朝刑罚的认识?4.教师总结秦朝大兴土木,工程很多。赋税和徭役非常沉重。可能会说:很残酷……学生明白秦朝的统治非常残暴。培养学生的分析材料,提取相关知识的能力,在较空余的时间里,老师还可以介绍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的特点,多次发动战争,所以兵役也很沉重。让学生明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第二部分,秦末农民起义1.展示材料《陈涉世家》片段,问:他们起义的原因?2.教师分析起义是偶然和必然的结合。3.介绍起义的两个阶段(时间、人物、结果、影响等)学生可以利用材料中的语言分析。学生回答相应问题,知道秦亡的时间为公元前207年。培养学生梳理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秦的暴政才是起义爆发的根源。(也就是说没有陈胜、吴广,也照样会有人起来起义的。)第三部分,楚汉之争1.出示材料《汉纪》和《资治通鉴》片段,学生分析语句的含义。2.提出问题:刘邦之所以获胜的原因有哪些?3.总结统治者的行为(将刘邦的约法三章和项羽的烧杀屠城行为对比)学生可以对材料中的语言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刘邦得民心得天下;善于用人。学生理解民心所向的内涵。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问题,可加入对关中富饶根据地的讲解。第四部分,汉初的统治1.展示两位历史人物的图片,分别是秦始皇和汉文帝。问:这两个哪个更像一位皇帝?为什么?2.问: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了怎么样的措施?3.有怎么样的理论依据?4.为什么要采取这一的措施?5.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6.出现了怎么样的景象?学生从中分析得出结论。学生回答相应问题 (休养生息)(道家的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思想)(从主客观的角度分析)(文景之治)让学生明白西汉初年的经济状况,皇帝都是衣着很朴素的。引导学生与前面的内容结合学习,加以理解。主客观的思想,需要学生理解,主观要从思想层面、自身去找。客观要从实际出发、从外部去找。第五部分,总结部分展示本课的内容的小结。学生回顾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5201101.wmv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导学稿.doc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课后作业 (附问答题答案).doc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pptx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教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