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1.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1.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1.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学案
【学习目标】
1.描述与分类:阐释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和意义,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工作,描述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2.解释与论证:理解建立新中国的重大意义,理解改革开放的目的和意义。
3.预测与选择: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
4.辨析与评价: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需要坚持党的领导。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科学精神: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改革开放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3.公共参与:自觉投身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建设中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学习重难点】
1.建立新中国的政治意义及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所取得的成就(重点)
2.实行改革开放的地位、本质及意义(难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重点)
【预习新知】
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工作:1949-1952年,在着重完成包括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等在内的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致力于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过渡时期
①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②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政治成就:1954年,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这是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新成就。
(3)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①标志: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
②意义: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4.社会主义的艰苦探索
(1)原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之后,在中国怎样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艰苦的探索。
(2)成就
①两大体系: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四大事业: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③一个地位: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④一个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1.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1)开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2)作用: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目的
①生产力: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生产产系: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党的建设: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4)意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1)历史定位: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2)历史意义
①对中国
历史进程 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现实意义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②对世界
社会 主义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世界 镜鉴 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3)历史征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中国人民踏上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4)历史结论: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易错提示】
1.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2)“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没有中国的明天。”这表明,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是改革开放。
提示:(1)错误。到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从而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2)错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要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方面的工作都要服从并服务于经济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2.简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提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深化探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应用示例:用于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2.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从而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应用示例:用于分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
3.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应用示例:用于分析改革开放的目的和意义)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应用示例:用于分析新时代的内涵)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
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应用示例:用于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意义)
6.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中国人民踏上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应用示例:用于分析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面临的任务更为艰巨,仍需不断跋山涉水。4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信息提取 知识对接 素养落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意义 理解新时代,提升对新时代的政治认同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的目的和意义 明确改革开放的目的和意义,自觉支持和投身改革开放的实践
【巩固训练】
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仁人志士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抗争,但均以失败告终。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登上历史舞台使中国革命就焕然一新,中国人民从此迎来了风雨来袭时最可靠的主心骨。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中国共产党对苦难辉煌的中华民族作出的卓越贡献,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共同铸就的豪迈史诗。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
②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④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经由历史检验的真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这一论述旨在强调( )
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③中国道路源自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
④牢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历史使命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 )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始
C.改革开放起步 D.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4.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对于改革开放,有人如此总结:改革开放的成就“梅花扑鼻香”;改革开放的过程“大胆去尝试”;改革开放的现状“黄金无足色”;改革开放的未来“仍需傲霜雪”。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有( )
①梅花扑鼻香——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大胆去尝试——要破除僵化教条的思想观念,推进各方面创新
③黄金无足色——既要看到改革的成就,又要正视急需解决的问题
④仍需傲霜雪——要正视转型中积累的问题,积极寻求改革捷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的雨雪霜冻,写下了充满血与泪、冰与火、苦难与荣耀,从苦难中成长、从苦难中崛起的伟大史诗。其按历史事件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开放
③建立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④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何谓“大党独有难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解决这些难题( )
①是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保障
②必须发扬斗争精神,不断提高斗争本领
③旨在永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④要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这样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当时能有这样的革命态势在于,中国共产党( )
①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广泛发动了群众
②领导人民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
③坚持以毛泽东思想为强大的思想武器
④领导人民完成了土地革命的重要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站起来”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时代主题,是“富起来”“强起来”的根本前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要奋斗目标。“富起来”是“强起来”的经济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阶段。下列属于“站起来”和“富起来”时期的重大事件的是( )
①2022年2月举办北京冬奥会
②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
③1971年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④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世纪初,张搴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自己对世博会的亲身感受呼吁中国大力振兴实业追赶世界步伐,2022年,迪拜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名为“华夏之光”从共同的梦想,共同的地球,共同的家园,共同的未来4个方面展示中国发展成就,展现中国与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和不懈努力,迪拜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映衬了今天的中国( )
①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跨越
②不断为解决人的问题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③进入了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发作为的时代
④迎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光明前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其成果是( )
①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确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③初步实现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④中国人民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就焕然一新,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一百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证明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故①④入选。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②不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③不选。故本题选B
2.答案:B
解析:①错误,材料强调要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体现了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不体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②④正确,习近平书记的这一论述旨在强调要牢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③错误,中国道路源自中国国情,而不是源自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故选:B。
3.答案:D
解析: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A排除。
BC: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改革开放起步,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始,BC排除。
D: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D正确。
故本题选D。
4.答案:C
解析: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①说法错误。
②③: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对待改革,要破除僵化教条的思想观念,推进各方面创新,既要看到改革的成就,又要正视急需解决的问题,②③说法正确。
④: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需要正视深刻转型中积累的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改革没有捷径,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5.答案:B
解析:①中国共产党成立是1921年、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1949年,①排在第一位,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1956年之后至今、实行改革开放是1978年,②排在第三位,③建立新中国是1949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是1956年底,③排在第二位,④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是2012年党的十八大,④排在第四位,故本题选B。
6.答案:D
解析:①:从时间维度看,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提出的命题,与站起来、富起来不在同一历史时期,故①错误。②:“大党独有难题”是全面从严治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必须发扬斗争精神,不断提高斗争本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故②符合题意。③: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纯洁性的内在要求,但其根本目的还是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故③不符合题意。④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才能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不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全面领导持续推动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7.答案:B
解析:
8.答案:D
解析:①②:“2022年2月举办北京冬奥会”、“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属于“强起来”时期的重大事件,①②与题意不符。③④:1971年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属于“站起来”时期的重大事件﹔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属于“富起来”时期的重大事件,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9.答案:A
解析: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呼吁追赶世界步伐;2020年迪拜世博会,中国展现与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和不懈努力,这映衬了今天的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跨越,故①符合题意。中国国家馆从4个方面展现中国与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和不懈努力,这映衬了今天的中国不断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故②符合题意。迪拜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示中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发展成果,没有体现中国进入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发作为的时代,故③排除。在2020年底,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故④排除。故本题选A。
10.答案:B
解析:①④正确,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其成果是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人民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②错误,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确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③错误,我国目前正朝着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目标迈进。故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