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扶亭街道中心小学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扶亭街道中心小学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扶亭街道中心小学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科学试题
一、火眼金睛
1.(2024四下·扶沟月考)请认真分析下面实物的变化过程,(  )没有利用微生物的“功”
A.师傅用面粉制作馒头
B.奶奶用豆腐做成豆腐乳
C.我没来得及吃的香蕉变质了
2.(2024四下·扶沟月考)观察引起疟疾的疟原虫(如右图),其形状是(  )
A.线状 B.杆状 C.椭圆状
3.(2024四下·扶沟月考)(  )是构成大多数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A.基因 B.器官 C.细胞
4.(2024四下·扶沟月考)下图中,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是(  )
A. B. C.
5.(2024四下·扶沟月考)下列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
A.香菇 B.紫菜 C.木耳
6.实验中,我们采集微生物的主要场所是(  )
A.鱼缸、池塘的水中 B.盐水中 C.碘酒中
7.(2024四下·扶沟月考)(  )发现了细胞的存在
A.胡克 B.麦哲伦 C.牛顿
8.对于微生物的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类繁多 B.生长繁殖慢 C.分布广泛
9.(2024四下·扶沟月考)(  )是微生物聚集较多的地方
A.火山 B.水中 C.岩石
10.(2024四下·扶沟月考)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因为(  )的结果
A.微生物大量繁殖 B.鱼排便 C.放入绿颜料
二、明辨是非
11.(2022五下·韶关期中)将食物发霉的部分切掉后可以继续食用。 (  )
12.(2022五下·师宗期中)微生物就是缩小了的动物和植物。 (  )
13.(2024四下·扶沟月考)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和茎细胞形状一样。(  )
14.微生物是一种生物,因此也会新陈代谢。(  )
15.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16.(2024四下·扶沟月考)如果得了传染病,要去学校当面给老师请病假。(  )
17.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生物。(  )
18.(2022五下·本溪期末)注射疫苗是治疗疾病的唯一方法。(  )
19.(2024四下·扶沟月考)抗生素可以治疗细菌性疾病,应大量使用。(  )
20.(2024四下·扶沟月考)物品上的霉都一样。(  )
三、对答如流
21.(2024四下·扶沟月考)将下列防霉方法与其对应的依据连起来。
真空包装 降低水分
放干燥剂 隔绝氧气
低温保存 高温杀菌
消毒柜杀菌 降低温度
22.(2024四下·扶沟月考)你还知道哪些消灭细菌和病毒的方法
23.(2024四下·扶沟月考)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的发明使人类发现和认识细胞成为可能。
(2)各种生物的外表不同,但身体构造的相同之处是大部分都是由   构成的。
(3)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   不断   、繁殖、变化的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的衰老、   造成的。
24.(2024四下·扶沟月考)我们与微生物拥有共同的生活环境,怎么才能和微生物和平相处,避免不应发生的危害呢
四、实验探究
25.(2024四下·扶沟月考)星期天早晨,佳佳准备在家自己做酸奶。
(1)佳佳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加热至(  )左右。
A.60℃ B.80℃ C.100℃
(2)给鲜牛奶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
A.使牛奶更甜
B.杀灭细菌
C.增加牛奶的营养成分
(3)待温度降到37℃左右,再往牛奶中加入2勺酸奶,并搅拌均匀,在鲜牛奶中加入酸奶的主要目的是(  )。
A.在牛奶中加入乳酸菌
B.使牛奶口味更佳
C.使牛奶变粘稠
(4)将加入酸奶的牛奶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使用消毒过的容器的目的是什么
(5)保温10小时后,佳佳的酸奶做成了。保温的作用是什么
(6)佳佳饮用后,把剩下的酸奶放入冰箱中冷藏。冰箱为什么能减缓食物变质的速度
26.(2024四下·扶沟月考)回忆“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的实验过程,并填空。
(1)我的猜想:物品在   、   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2)这是一个   实验,若控制环境温度相同,则不同的条件是   
(3)实验结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对我们来说既有利也有害,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利用一些细菌或真菌来制作一些美味的食品。发酵食品就是指人们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在我们身边,常见的发酵食品有馒头、面包、酸奶、醋、酱油、豆腐乳等。香蕉变质就不能食用了,没有利用微生物的“功”。故选C。
2.【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疟疾是由微生物疟原虫引起的,由图可知,它的形状是线性。故选A。
3.【答案】C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构成大多数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故选C。
4.【答案】A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A是植物细胞;B是神经元细胞;C是血红细胞。故选A。
5.【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平菇、香菇、银耳、木耳、虫草菌等是能够食用或药用的食用菌,它们都属于微生物。紫菜属于藻类,不属于微生物。故选B。
6.【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解答】在鱼缸、池塘的水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诸多领域。
7.【答案】A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故选A。
8.【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解答】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快,在水中生长速度极快。微生物具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分布世界的各个角落。
【分析】利用干草和池塘水可以快速收集微生物。
9.【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微生物也需要一定的生存条件,水中比火山和岩石更适宜微生物的生长。故选B。
10.【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鱼缸中的光照时间过长,导致大量的绿藻类生物繁殖生长。漂浮于水中,粘附在鱼缸壁或者水草叶表面使水质变绿。所以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因为大量的绿藻类生物繁殖生长的造成的。故选A。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 把霉变部位切除这样做并不能避免霉菌的危害。 虽然我们肉眼无法察觉,但是剩下的看起来没有霉变的部分也已浸入了微生物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而我们肉眼很难准确估计扩散范围有多大,所以最好是不吃。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是指除动物界和植物界以外的其他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和茎细胞形状不一样。一般来说茎表皮细胞纵向分布,细胞趋于扁平长方体,纵向轴长,叶表皮细胞往往纵向轴和横向轴差别不大。题目说法错误。
14.【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微生物是一种生物
生命体一般有六大特征:(1)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都有新陈代谢作用;(3)都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4) 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5)都有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特性;(6) 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分析】本题考查生命体的特征。
15.【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解答】并非所有的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例如人们可以通过酵母菌来进行面团发酵、利用乳酸菌进行酸奶的发酵。
【分析】微生物对人类有好有坏,有的微生物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有的微生物可以对人类有益。
16.【答案】错误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所以得了传染病,要通过电话等方式向老师请假,不要去学校当面请假,避免传染。题目说法错误。
17.【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一般来说,微生物的个体很小,我们用肉眼或放大镜看不到,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生物。
【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用途。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利用细菌或病毒制成疫苗可以预防疾病。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对于家庭来说也是减少成员疾病发生、减少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但是注射疫苗不是治疗疾病的唯一方法。
19.【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感染,需要根据细菌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每种抗生素对人体均有不同程度的伤害,并不是人只要生病了,就得需要去门诊或医院打抗生素,有的病可以吃药治疗,也可以食疗等。抗生素不能过量使用。题目说法错误。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食物的变质发霉是微生物引起的,霉菌形成的菌落开始的时候颜色很淡,随着菌丝不断扩展蔓延,颜色就逐渐加深,常见的有黑、绿、白、灰、棕和土黄等色。它们的形状有的像绒毯,有的像棉絮、蜘蛛网,菌丝宽几毫米,肉眼往往也能看得见。霉菌种类很多,颜色各异,形状不一,所以不同物品上的霉是不一样的。题目说法错误。
21.【答案】
【知识点】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食物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要防止物品发霉,必须注意使物品不受潮,保持干燥。食品一旦保存不好,就会发霉,特别是肉类和干货。一旦发霉,会产生黄曲霉素,容易致癌,生活中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等。真空包装可以隔绝氧气;放干燥剂可以降低水分;低温保存可以降低温度;消毒柜杀菌可以高温杀菌。
22.【答案】高温煮沸、喷洒消毒液、紫外线照射、涂碘酒、勤用肥皂洗手等。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细菌和病毒“无处不在,它们漂浮在空气中潜藏在食物、土壤、水中甚至寄生在人和其他动植物的体内,用高温煮沸、喷洒消毒液、紫外线照射、涂碘酒、勤用肥皂洗手等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23.【答案】(1)显微镜
(2)细胞
(3)细胞;生长;死亡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1)细胞很小,我们肉眼无法看见,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发现和认识细胞成为可能。
(2)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各种生物的外表不同,但身体构造的相同之处是大部分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不断生长、繁殖、变化的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24.【答案】可以接种疫苗,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我们与微生物拥有共同的生活环境,大部分细菌是有益的,有的细菌是有害的,能使生物体致病,使物质腐烂变质。面对它们的危害,我们可以接种疫苗,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25.【答案】(1)A
(2)B
(3)A
(4)防止有其他细菌生长
(5)保持细菌生长适宜的温度。
(6)冰箱的环境温度较低,破坏了微生物生长的条件,可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自制酸奶是指通过在牛奶中接种乳酸菌,经过适当的温度和时间发酵后,将牛奶转化为酸奶的过程。自制酸奶是一种健康的食品,因为酸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乳酸菌,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和吸收。
(1)制作酸奶时需要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加热至60℃左右。故选A。
(2)鲜牛奶中会有一部分的其他细菌,所以给鲜牛奶加热的主要目的是杀灭细菌。故选B。
(3)在合适的温度下,乳酸菌迅速繁殖并产生乳酸,导致牛奶的pH值逐渐下降。随着pH值的降低,牛奶中的酪蛋白逐渐沉降下来,形成细腻的凝冻,整体溶液的黏度也会增加。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后,将奶降温并放置一段时间,形成凝固状的酸奶。故选A。
(4)将加入酸奶的牛奶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使用消毒过的容器的目的是防止有其他细菌生长。
(5)保温10小时后,佳佳的酸奶做成了。保温的作用是保持细菌生长适宜的温度。
(6)食物的变质发霉是微生物引起的,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适宜温度等条件。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冰箱的环境温度较低,破坏了微生物生长的条件,可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26.【答案】(1)温暖;湿润
(2)对比;湿度
(3)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食物的变质发霉是微生物引起的,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适宜温度等条件。
(1)我的猜想:物品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2)探究物品发霉条件的实验。对比实验要设置变量,且每组实验只改变一个变量。若控制环境温度相同,则不同的条件是湿度。
(3)食物的变质发霉是微生物引起的,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适宜温度等条件。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1 / 1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扶亭街道中心小学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科学试题
一、火眼金睛
1.(2024四下·扶沟月考)请认真分析下面实物的变化过程,(  )没有利用微生物的“功”
A.师傅用面粉制作馒头
B.奶奶用豆腐做成豆腐乳
C.我没来得及吃的香蕉变质了
【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对我们来说既有利也有害,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利用一些细菌或真菌来制作一些美味的食品。发酵食品就是指人们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在我们身边,常见的发酵食品有馒头、面包、酸奶、醋、酱油、豆腐乳等。香蕉变质就不能食用了,没有利用微生物的“功”。故选C。
2.(2024四下·扶沟月考)观察引起疟疾的疟原虫(如右图),其形状是(  )
A.线状 B.杆状 C.椭圆状
【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疟疾是由微生物疟原虫引起的,由图可知,它的形状是线性。故选A。
3.(2024四下·扶沟月考)(  )是构成大多数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A.基因 B.器官 C.细胞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构成大多数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故选C。
4.(2024四下·扶沟月考)下图中,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A是植物细胞;B是神经元细胞;C是血红细胞。故选A。
5.(2024四下·扶沟月考)下列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
A.香菇 B.紫菜 C.木耳
【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平菇、香菇、银耳、木耳、虫草菌等是能够食用或药用的食用菌,它们都属于微生物。紫菜属于藻类,不属于微生物。故选B。
6.实验中,我们采集微生物的主要场所是(  )
A.鱼缸、池塘的水中 B.盐水中 C.碘酒中
【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解答】在鱼缸、池塘的水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诸多领域。
7.(2024四下·扶沟月考)(  )发现了细胞的存在
A.胡克 B.麦哲伦 C.牛顿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故选A。
8.对于微生物的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类繁多 B.生长繁殖慢 C.分布广泛
【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解答】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快,在水中生长速度极快。微生物具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分布世界的各个角落。
【分析】利用干草和池塘水可以快速收集微生物。
9.(2024四下·扶沟月考)(  )是微生物聚集较多的地方
A.火山 B.水中 C.岩石
【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微生物也需要一定的生存条件,水中比火山和岩石更适宜微生物的生长。故选B。
10.(2024四下·扶沟月考)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因为(  )的结果
A.微生物大量繁殖 B.鱼排便 C.放入绿颜料
【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鱼缸中的光照时间过长,导致大量的绿藻类生物繁殖生长。漂浮于水中,粘附在鱼缸壁或者水草叶表面使水质变绿。所以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因为大量的绿藻类生物繁殖生长的造成的。故选A。
二、明辨是非
11.(2022五下·韶关期中)将食物发霉的部分切掉后可以继续食用。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 把霉变部位切除这样做并不能避免霉菌的危害。 虽然我们肉眼无法察觉,但是剩下的看起来没有霉变的部分也已浸入了微生物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而我们肉眼很难准确估计扩散范围有多大,所以最好是不吃。
12.(2022五下·师宗期中)微生物就是缩小了的动物和植物。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是指除动物界和植物界以外的其他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13.(2024四下·扶沟月考)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和茎细胞形状一样。(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和茎细胞形状不一样。一般来说茎表皮细胞纵向分布,细胞趋于扁平长方体,纵向轴长,叶表皮细胞往往纵向轴和横向轴差别不大。题目说法错误。
14.微生物是一种生物,因此也会新陈代谢。(  )
【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微生物是一种生物
生命体一般有六大特征:(1)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都有新陈代谢作用;(3)都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4) 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5)都有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特性;(6) 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分析】本题考查生命体的特征。
15.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解答】并非所有的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例如人们可以通过酵母菌来进行面团发酵、利用乳酸菌进行酸奶的发酵。
【分析】微生物对人类有好有坏,有的微生物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有的微生物可以对人类有益。
16.(2024四下·扶沟月考)如果得了传染病,要去学校当面给老师请病假。(  )
【答案】错误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所以得了传染病,要通过电话等方式向老师请假,不要去学校当面请假,避免传染。题目说法错误。
17.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生物。(  )
【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一般来说,微生物的个体很小,我们用肉眼或放大镜看不到,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生物。
【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用途。
18.(2022五下·本溪期末)注射疫苗是治疗疾病的唯一方法。(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利用细菌或病毒制成疫苗可以预防疾病。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对于家庭来说也是减少成员疾病发生、减少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但是注射疫苗不是治疗疾病的唯一方法。
19.(2024四下·扶沟月考)抗生素可以治疗细菌性疾病,应大量使用。(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感染,需要根据细菌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每种抗生素对人体均有不同程度的伤害,并不是人只要生病了,就得需要去门诊或医院打抗生素,有的病可以吃药治疗,也可以食疗等。抗生素不能过量使用。题目说法错误。
20.(2024四下·扶沟月考)物品上的霉都一样。(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食物的变质发霉是微生物引起的,霉菌形成的菌落开始的时候颜色很淡,随着菌丝不断扩展蔓延,颜色就逐渐加深,常见的有黑、绿、白、灰、棕和土黄等色。它们的形状有的像绒毯,有的像棉絮、蜘蛛网,菌丝宽几毫米,肉眼往往也能看得见。霉菌种类很多,颜色各异,形状不一,所以不同物品上的霉是不一样的。题目说法错误。
三、对答如流
21.(2024四下·扶沟月考)将下列防霉方法与其对应的依据连起来。
真空包装 降低水分
放干燥剂 隔绝氧气
低温保存 高温杀菌
消毒柜杀菌 降低温度
【答案】
【知识点】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食物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要防止物品发霉,必须注意使物品不受潮,保持干燥。食品一旦保存不好,就会发霉,特别是肉类和干货。一旦发霉,会产生黄曲霉素,容易致癌,生活中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等。真空包装可以隔绝氧气;放干燥剂可以降低水分;低温保存可以降低温度;消毒柜杀菌可以高温杀菌。
22.(2024四下·扶沟月考)你还知道哪些消灭细菌和病毒的方法
【答案】高温煮沸、喷洒消毒液、紫外线照射、涂碘酒、勤用肥皂洗手等。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细菌和病毒“无处不在,它们漂浮在空气中潜藏在食物、土壤、水中甚至寄生在人和其他动植物的体内,用高温煮沸、喷洒消毒液、紫外线照射、涂碘酒、勤用肥皂洗手等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23.(2024四下·扶沟月考)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的发明使人类发现和认识细胞成为可能。
(2)各种生物的外表不同,但身体构造的相同之处是大部分都是由   构成的。
(3)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   不断   、繁殖、变化的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的衰老、   造成的。
【答案】(1)显微镜
(2)细胞
(3)细胞;生长;死亡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1)细胞很小,我们肉眼无法看见,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发现和认识细胞成为可能。
(2)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各种生物的外表不同,但身体构造的相同之处是大部分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不断生长、繁殖、变化的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24.(2024四下·扶沟月考)我们与微生物拥有共同的生活环境,怎么才能和微生物和平相处,避免不应发生的危害呢
【答案】可以接种疫苗,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我们与微生物拥有共同的生活环境,大部分细菌是有益的,有的细菌是有害的,能使生物体致病,使物质腐烂变质。面对它们的危害,我们可以接种疫苗,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四、实验探究
25.(2024四下·扶沟月考)星期天早晨,佳佳准备在家自己做酸奶。
(1)佳佳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加热至(  )左右。
A.60℃ B.80℃ C.100℃
(2)给鲜牛奶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
A.使牛奶更甜
B.杀灭细菌
C.增加牛奶的营养成分
(3)待温度降到37℃左右,再往牛奶中加入2勺酸奶,并搅拌均匀,在鲜牛奶中加入酸奶的主要目的是(  )。
A.在牛奶中加入乳酸菌
B.使牛奶口味更佳
C.使牛奶变粘稠
(4)将加入酸奶的牛奶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使用消毒过的容器的目的是什么
(5)保温10小时后,佳佳的酸奶做成了。保温的作用是什么
(6)佳佳饮用后,把剩下的酸奶放入冰箱中冷藏。冰箱为什么能减缓食物变质的速度
【答案】(1)A
(2)B
(3)A
(4)防止有其他细菌生长
(5)保持细菌生长适宜的温度。
(6)冰箱的环境温度较低,破坏了微生物生长的条件,可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自制酸奶是指通过在牛奶中接种乳酸菌,经过适当的温度和时间发酵后,将牛奶转化为酸奶的过程。自制酸奶是一种健康的食品,因为酸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乳酸菌,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和吸收。
(1)制作酸奶时需要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加热至60℃左右。故选A。
(2)鲜牛奶中会有一部分的其他细菌,所以给鲜牛奶加热的主要目的是杀灭细菌。故选B。
(3)在合适的温度下,乳酸菌迅速繁殖并产生乳酸,导致牛奶的pH值逐渐下降。随着pH值的降低,牛奶中的酪蛋白逐渐沉降下来,形成细腻的凝冻,整体溶液的黏度也会增加。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后,将奶降温并放置一段时间,形成凝固状的酸奶。故选A。
(4)将加入酸奶的牛奶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使用消毒过的容器的目的是防止有其他细菌生长。
(5)保温10小时后,佳佳的酸奶做成了。保温的作用是保持细菌生长适宜的温度。
(6)食物的变质发霉是微生物引起的,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适宜温度等条件。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冰箱的环境温度较低,破坏了微生物生长的条件,可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26.(2024四下·扶沟月考)回忆“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的实验过程,并填空。
(1)我的猜想:物品在   、   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2)这是一个   实验,若控制环境温度相同,则不同的条件是   
(3)实验结论:   
【答案】(1)温暖;湿润
(2)对比;湿度
(3)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食物的变质发霉是微生物引起的,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适宜温度等条件。
(1)我的猜想:物品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2)探究物品发霉条件的实验。对比实验要设置变量,且每组实验只改变一个变量。若控制环境温度相同,则不同的条件是湿度。
(3)食物的变质发霉是微生物引起的,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适宜温度等条件。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