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质量》教案 (表格式)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质量》教案 (表格式)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资源简介

第六章第1节《质量》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了解质量的定义、单位,能够估测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 2.通过观察和实践,认识天平,能够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通过实验和分析,认识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托盘天平的使用
难点 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出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教学方法 教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 实验探究法、观察法、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体重秤、电子秤、托盘天平、砝码1盒、橡皮擦
学生准备 托盘天平、砝码1盒、橡皮擦、烧杯、水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请两名学生上台称体重。 问:为什么他们两个人的体重不一样? 教师:“学习了本节课后,或许你会有更清楚的答案。 思考问题,自由发言。
二、课堂探究 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1. 请把下列物体分类,并说出根据什么理由来分类?玻璃杯、课本、试卷、铁钉子、铁锤、玻璃窗。 根据组成物体的材料相同进行分类。分类情况如下: 玻璃杯和玻璃窗为一类,它们都是玻璃制成的;课本和试卷分为一类,它们都是纸做的;铁钉子、铁锤分为一类,它们都是铁制成的。 小结: ①玻璃杯、课本、试卷、铁钉、铁锤、玻璃窗,我们把它们称为物体。 ②构成这些物体的铁、玻璃、纸,我们把它们称为物质。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追问:铁钉和铁锤都是由铁组成的,他们有什么区别呢? 回答:铁锤比铁钉所含的铁多。 教师总结:不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 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m表示。 (2)单位:国际单位是千克(kg) 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1 t =1 000 kg 1 kg=1 000 g 1 g=1 000 mg (3)一些物体的质量 质量的测量 提问:怎样知道一个物体的质量?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归纳讲解:测量质量的工具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杆秤、磅秤、案秤、电子秤、台秤;学校实验室常用天平测量质量;近代最精密的测量质量的仪器是电子天平。下面我们来练习使用托盘天平。 天平的使用 1.认识天平 (1)天平的主要构造:分度盘、横梁、标尺、游码、指针、平衡螺母、托盘等。每架天平都配有一盒配套的砝码。 (2)天平的使用步骤 分组讨论: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步骤是怎样的?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共同总结。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②用镊子把游码拨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线处; ③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处(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④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加砝码先大后小)。如果最小砝码放进右盘后,天平横梁仍不平衡,可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左侧在标尺上所示的质量之和,就等于所测物体的质量。 ⑥把物体取下,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内,把游码拨回零刻度线处。 (3)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①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所能称量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 ②向托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③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当中。 2.学生实验一: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 (1)用天平称出橡皮的质量。 ①调节天平平衡; ②被测物体放左盘,砝码放右盘,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③记录数据。 3.学生实验二: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 (1)学生讨论:怎样用天平称出杯中水的质量? 学生讨论方案后,请代表回答。 (2)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①调节天平平衡; ②测量空烧杯质量m0; ③将水倒入烧杯,测量总质量m总; 计算被测水的质量m=m总 m0。 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教师:“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有更方便的测量质量的仪器(出示电子秤),下面我们用这个电子秤来完成两个实验。” 1.实验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形状的关系 提出问题:把一个物体的形状改变,它的质量会有什么变化? 实验器材:塑料瓶、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用天平测量一个完整塑料瓶的质量,然后把塑料瓶剪碎,再用天平测出其质量,记入下表中。比较这个物体在形状变化前后的质量。 实验结论:物体的质量与形状无关。 2.实验二:探究物体质量与物态的关系 提出问题:把糖溶入水中,它的质量会有什么变化? 实验器材:杯子、水、白糖、托盘天平等。 实验步骤: ①称量一小杯水与一小匙白糖的总质量m1; ②把白糖溶入水中后,再称糖水的总质量m2,记入下表中。比较两次称量的结果。 实验结论:物体的质量与物态无关。 3.教师演示:在教室前面、教室中间、教室后面测量同一个物体的质量,学生观察质量的变化。 追问:如果把这个物体放到太空中去,它的质量会有什么变化呢? 结论:物体的质量与位置无关。 4.总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基本属性,不随它的形状、物态和位置而改变。 科学世界:质量的单位——千克的由来 1.出示一个砝码,询问学生这个砝码的质量是多少? 2.将砝码放在电子秤上称量,观察称得的质量。 3.询问:这个砝码的质量到底是多少呢?我们该信谁的呢? 教师:“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一个标准,规定多重为1kg。那么,科学家是如何规定的呢?” 学生阅读科学世界,了解千克的由来。 教师:“你知道科学家是如何在不使用具体实物的情况下定义质量单位的吗?课后请查阅资料了解一下。” 小组交流讨论,代表回答。 继续进行交流讨论,代表回答。 学生尝试估测一些物体的质量 学生自由回答 观察天平,了解构造 结合导学案上的问题分组讨论 分组实验,记录数据 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表格,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观察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观察现象,自由说出自己的想法 阅读“科学世界”
课堂小结 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质量。 2.天平的使用。
课堂练习 1.如何称出一个回形针的质量?说出你的测量方法,并实际测一测。 2.一块质量为100g的冰熔化成水后,质量( ) A. 仍是100g B. 大于100g C. 小于100g 3.某同学用天平测量一块金属的质量时,使用了3个砝码,其中1个100g、1个50g、1个20g,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块金属的质量是多少?
布置作业 课后了解我国古代使用的质量单位以及其是怎么确定的。
板书设计 第1节 质量 一、质量m 1. 概念: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2. 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千克(kg) 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单位换算: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 3.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它的形状、物态和位置而改变。 二、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1. 使用托盘天平的注意事项。 2. 使用托盘天平测固体、液体的质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