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设计依据】1. 课程标准本单元的教材内容设计体现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三学段目标中“政治认同”的要求:了解国情,具有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尊严的意识与行动,形成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感。”《中华民族一家亲》是教材第三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文化。明白我国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责任意识、健全人格,强化爱国主义教育。2.教材分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话题讨论、阅读事例、举事例等活动园,安排了相关链接,通过这些环节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认识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正确认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激发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本课包括“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两个板块内容。3.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处于高年级的时期,他们经过前四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在道德认知和情感上有所发展,对法治精神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形成了一些初步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法治意识。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感兴趣,并开始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但仍有片面性。本课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新型的民族关系,正确认识各民族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各民族的紧密关系,初步形成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4.教学目标①通过探究活动,初步感知各民族是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②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对中华民族都做出应有的贡献。5.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正确认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难点:使学生学会尊重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习俗,自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通过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提问学生听完以后的感受进而引入我们今天学习的课程《中华民族一家亲》——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二、阅读教材,探究新知活动一:穿越时空隧道,品味茶马古道(一)通过阅读课本第56页《茶马古道》,结合视频,思考:①茶马古道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②茶马古道是如何形成的?③哪些具体事例体现了民族之间文化交流?(二)学习方法:小组合作(三)小组展示:①茶马古道是一条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的古代商道。②茶马互市是由于藏区人们饮食以牛、羊肉为主,其腥肉之食非茶不解,而藏区素不产茶,需要马帮带着牛、羊、马匹等货物到汉区换回他们需要的茶、盐、糖等物品,久而久之形成了这样一条古道。小结:茶马古道促进了西南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活动二:重演历史,感受丝路传奇(一)通过观看视频思考:丝绸之路由西域传入中原的物品有哪些?又有哪些物品是从中原传入西域的?(二)学习方法:小组合作(三)小组展示:由西域传入中原的物品:良种马、石榴、葡萄、苜蓿、核桃、胡琴、佛教文化等由中原传入西域的物品:造纸术、铁器、丝绸、漆器等物品小结:丝绸之路是我国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不仅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同时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和友好交流。活动三:民族英雄故事会(一)课件展示 首先由老师给大家带来“彝海结盟”的故事,同学们从而感受到各民族之间亲如兄弟的情感。(二)小组展示 同学们小组之间合作交流,来展示体现民族情感之间的小故事①著名抗日英雄--汉族 杨靖宇 ②抗日英烈--回族 马本斋 ③少数民族战士--傣族 岩龙小结: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三、板书设计 中华民族一家亲 经济 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文化 交融 大团结 情感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这一部分,民族团结互助的例子在历史或当前生活中还有很多,其内容涉及如何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内容。如何选取合适的事例并实现跨领域学习是教学的关键,为此我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了民族交融案例的搜集和整理活动。课中课件所展示的《茶马古道》、《丝绸之路》等故事充分体现了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民族团结的例子还有很多,一堂课无法全面展示,所以教师在课后拓展环节让学生课下注意搜集身边各民族对社会做出的贡献的事例,进一步充实自己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