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4.2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2.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3.解释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4.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5.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学习重难点】1、教学重点:(1)叶绿体适用于光合作用的结构特点(2)光合作用的原理2、教学难点:(1)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及相互关系(2)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预习新知】光合作用的原理1.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反应式:CO2+H2O(CH2O)+O2。2.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19世纪末,科学界普遍认为:C与H2O结合成甲醛。(2)1928年:甲醛不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3)1937年,英国希尔: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水的光解、产生氧气。(4)1941年,鲁宾和卡门:研究了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氧气来源于H2O)。(5)1954年,美国阿尔农:光照下,叶绿体可合成ATP;1957年,他发现这一过程总是与水的光解相伴随。3.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①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②条件:、色素和有关的。③物质变化Ⅰ.水的光解:H2OO2+2NADPHⅡ.ATP的合成:ADP+Pi+能量ATP。④能量变化:将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2)暗反应阶段①场所:叶绿体基质中。②条件:的催化。③物质变化Ⅰ.CO2的固定:CO2+C52C3Ⅱ.C3的还原:C3(CH2O)C3C5④能量变化: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一)光合作用强度:(1)概念: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的数量。(2)表示方法:用一定时间内原料消耗或产物产生量的数量来定量表示。(二)实验: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1)原理:抽去圆形小叶片中的气体后,叶片在水中 ,光照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 ,充满细胞间隙,叶片又会 。光合作用越强,单位时间内圆形小叶片上浮的数量 。(2)变量:自变量:不同 控制自变量:调节 与 的距离进行对照实验因变量: 强度 检测因变量: 浮起数量 无关变量:叶片大小、溶液的量(3)流程:取材→排气→沉水→分组→光照→观察并记录(4)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台灯与实验装置的距离越近,浮起的圆形小叶片也越多。(5)结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增强,光合作用也增强(单位时间内圆形小叶片中产生的O2越多,浮起的圆形小叶片也越多)。提示:台灯发光同时也会使温度发生改变,在台灯与烧杯之间加盛水玻璃柱排除温度对实验现象的影响。(6) 本实验每组圆形小叶片 (可以、不可以)由30片改为3片。理由:(三)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1.内因:叶绿体的数量、叶绿素的含量、_ _的含量和活性、叶龄等。2.外因: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光的成分、CO2浓度、温度、水和矿质元素等。(1)原料:CO2、水。动力:光能。例如:环境中CO2浓度、叶片气孔开闭情况。(2)影响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的形成和结构。如无机营养、病虫害也会影响光合作用强度。(3)温度、pH。光合作用需要酶参与,温度、pH影响酶活性。3.外因分析:(1)光照:a.①净光合速率表示法:绿色植物光下,一定时间内O2 量、CO2 量或糖类(有机物)的 量②上图中光照强度大于C时,OA段表示植物 速率,OF段表示植物 速率,则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b曲线与图形分析:1、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 ,无 作用。细胞内的代谢特点如图2所示。2、AB段:细胞呼吸强度 光合作用强度(图3),净光合速率 0,植物不能 ,长时间处于此种状态,植物将死亡。3、B点:光合作用强度 细胞呼吸强度(图4)。B点所示光照强度称为 。净光合速率 0,植物不能生长。4、BC段:净光合速率 0,植物因积累有机物而正常生长。(图5)5、C点所示光照强度称为 点。AD段限制因素: DE段限制因素: 浓度等c应用:①适当 光照强度; 光合作用时间;增加光合作用面积—— 合理密植 ;温室大棚用_________的塑料或玻璃。(北方夏季中午时,光照强度很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将 。原因:光照强度过 ,温度 ,导致气孔 ,细胞CO2供应 ,光合作用强度 )(2)CO2浓度:(3)温度:①温度通过影响酶的 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②应用:适时播种;温室栽培时白天适当 温度,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夜间适当 温度,以降低细胞呼吸,保证植物有机物的积累。(4)水及矿质元素①N、Mg、Fe等是叶绿素合成的必需元素,若这些元素缺乏,会影响 的合成从而影响光合作用。②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水还会影响 关闭,从而影响CO2进入植物体,间接影响光合作用。【易错提示】(1)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光反应产生的O2、ATP和NADPH都用于暗反应( )(2)暗反应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两个阶段都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3)整个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4)光合作用释放的O2都来自水( )答案:(1)×(2)√(3)√(4)√【巩固训练】1.下列关于叶绿体内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中需要加入SiO2进行研磨,以破碎细胞和叶绿体B.在研磨过程中加入CaCO3的目的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C.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后滤纸条上的色素带从上至下第三条呈蓝绿色D.色素带的宽度反映了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2.在20℃时,水稻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在a点时,水稻叶肉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在b点时,水稻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其呼吸作用强度C.在a~b段,水稻的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其呼吸作用强度D.在c~d段,水稻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大可能受温度限制3.下图表示某油料植物种子萌发为幼苗过程中测得的 CO2释放、O2吸收相对速率的变化。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第Ⅰ阶段产生 CO2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第Ⅰ阶段 CO2释放速率上升的内因之一是酶活性增强C.第Ⅲ阶段 CO2释放速率上升的内因之一是线粒体增多D.第Ⅲ阶段气体变化速率 O2大于 CO2是因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4.叶绿素是由谷氨酸分子经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在光照条件下合成的,其头部和尾部分别具有亲水性和亲脂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叶绿素的元素组成体现了无机盐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B.尾部对于叶绿素分子在类囊体膜上的固定起重要作用C.将叶绿素提取液放在光下,可检测到有氧气产生D.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相同5.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据滤纸条上色素带的条数可确定某环境因素对色素种类的影响B.黑暗条件下生长的幼苗叶片中也有色素,可在滤纸上形成色素带C.若层析的结果是只有两条黄色色素带,说明叶片研磨时没加CaCO3D.层析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实验结果,若出现色素带重叠可能是层析时间短6.科学种植,规范管理等措施能有效提高农业产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增强红外光照射农作物,增大光合作用效率来积累有机物B.合理延长大棚蔬菜的光照时间,增加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C.施肥的同时合理灌溉,有利于无机盐的吸收和在植物体内的运输D.在阴雨天气降低温室大棚内白天和晚上的温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量7.2021年,我国科研团队设计了一种下图所示的人造淀粉合成代谢路线(ASAP)。在高密度氢能的作用下,成功将CO2和H2转化为淀粉。与自然界合成淀粉相比,明显降低了复杂程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人工合成途径,有利于缓解粮食短缺问题,降低空气中CO2含量B.人工合成淀粉的过程中,需要相关酶的参与C.若固定的CO2量相等,人工合成淀粉的量与植物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积累量相等D.淀粉和酶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形成的生物大分子8.某研究小组将甲,乙两组生理状况基本一致的幼苗放置在如图1所示的密闭装置中培养,其中甲组的培养液为完全培养液(含有植物生长所需各种营养物质),乙组的培养液为缺Mg2+的完全培养液,给予两装置相同且适宜的恒定光照和温度条件,容器中CO2浓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①代表乙组幼苗的实验结果,曲线②代表甲组幼苗的实验结果B.两组植物的光合速率均逐渐降低,原因是装置内的CO2浓度逐渐降低C.曲线②代表的植物在BC段有机物的积累量逐渐增加D.曲线②代表的植物光合速率较曲线①代表的植物光合速率弱的原因是其光反应较弱9.利用层析液分离提取的紫色鸭跖草叶中的色素,滤纸条上出现五条色素带,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条带1~4中的色素都能吸收蓝紫光,1和2中的色素基本不吸收红光B.条带5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极低,但能吸收和转换光能C.滤纸条上条带的多少与层析时间无关,但与所含色素种类有关D.若用水替换层析液,条带5中的色素不会与其他色素分离10.已知植物A和B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在25℃时,测定A、B两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比值(P/R)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判断更适宜在较弱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是植物________________(填“A”或“B”)。(2)光照强度为a时, 每日光照14h,植物B___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_______。(3)若将环境温度提高至30℃,a点_______(填“左移”或“右移”)。(4)在光照强度大于b时,植物B的P/R不再增加,限制其增加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农业生产中利用此环境因素来提高光合作用的措施有_______(写出两种)。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A、实验中需要加入SiO2进行研磨,以破碎细胞和叶绿体,使得色素释放出来,A正确;B、研磨过程中加入CaCO3的目的是防止色素(主要是叶绿素)被破坏,B正确;C、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即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后滤纸条上的色素带从上至下第三条呈蓝绿色,C正确;D、色素带的宽度反映了色素的含量,D错误。故选D。2.答案:B解析:在b点时,水稻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其呼吸作用强度,水稻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水稻整个植株的呼吸作用强度。3.答案:D解析:A、第Ⅰ阶段几乎不吸收氧气,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所以产生CO2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正确;B、第Ⅰ阶段CO2释放速率上升的内因是酶活性增强,无氧呼吸增强,B正确;C、第Ⅲ阶段主要进行有氧呼吸,所以CO2释放速率上升的内因之一是线粒体增多,C正确;D、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氧化分解时,吸收的O2量等于释放的CO2量,所以第I阶段气体变化速率O2大于CO2是因为有脂肪氧化分解,D错误。4.答案:B解析:A、镁是叶绿素分子的重要组成成分,说明无机盐是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A错误;B、叶绿素的尾部具有亲脂性特点,而生物膜的基本骨架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故叶绿素的尾部有利于固定在类囊体膜上,B正确;C、仅有叶绿素只能吸收光能,无法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要想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需要色素和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共同完成光反应,所以将叶绿素提取液放在光下,无法检测到有氧气生成,C错误;D、叶绿素a比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高,D错误。故选B。5.答案:C解析:滤纸条上色素带的条数代表色素的种类,根据色素带条数的多少可确定色素种类的变化,A正确;黑暗条件下生长的幼苗叶片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合成类胡萝卜素,可在滤纸上形成两条色素带,B正确;若层析的结果是只有两条黄色色素带,说明叶片不含叶绿素,如果研磨时没加CaCO3,会导致叶绿素的色素带颜色变浅、变窄,C错误;层析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即影响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若出现色素带重叠可能是层析时间短,色素没有分开,D正确。6.答案:A解析:农作物不能吸收红外光,A错误;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延长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时间,从而增加有机物的产量,B正确;施肥的同时进行灌溉,可促进无机盐的溶解,成为离子状态的无机盐可被根系吸收并随水运输,C正确;阴雨天降低大棚温度可降低细胞呼吸中有机物的消耗量,D正确。7.答案:C解析: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利用人工合成途径,有利于缓解粮食短缺问题,降低空气中CO2含量,A正确; B、酶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人工合成淀粉的过程中,需要相关酶的参与,B正确; C、人工合成淀粉,合成量=积累量,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细胞呼吸消耗量=积累量,故若固定的CO2量相等,人工合成淀粉的量大于植物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积累量相等,C错误; D、淀粉和酶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形成的生物大分子,D正确。故选:C。8.答案:C解析:A、乙组是缺Mg的完全培养液,故乙组光合速率降低,容器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的幅度小。甲组不缺Mg,故甲组光合速率比乙组高,容器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的幅度大,因此曲线①代表乙组幼苗的实验结果,曲线②代表甲组幼苗的实验结果,A正确;B、两组植物均在密闭装置中培养,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容器中CO2浓度降低导致光合速率降低,B正确;C、由于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逐渐降低,BC段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有机物积累量不会再增加,保持不变,C错误;D、曲线①代表甲组幼苗的实验结果,曲线②代表乙组幼苗的实验结果,乙组缺Mg,则合成的叶绿素少,故光反应速率较弱,从而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弱,D正确。9.答案:A解析:A、条带1为胡萝卜素、条带2为叶黄素、条带3为叶绿素a、条带4为叶绿素b,都能吸收蓝紫光,1和2中的色素基本不吸收红光,A正确;B、条带5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极低,属于水溶性色素,不能吸收和转换光能,B错误;C、滤纸条上条带的多少与层析时间和色素种类均有关,C错误;D、花青素是水溶性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是脂溶性的,若用水替换层析液,条带5中的色素会与其他色素分离,D错误。故选A。10.答案:(1)B(2)不能;光照强度为a时,每天光照14小时没有有机物的积累,黑暗中细胞呼吸仍需消耗有机物,故全天没有有机物的积累,植物B不能正常生长(3)右移(4)CO2浓度;合理密植、正其行通其风、增施农家肥等解析:(1)由图判断,与植物A相比,植物B的光补偿点及光饱和点都较低,因此与植物A相比,植物B更适宜在弱光下生活。(2)光照强度为a时,对于植物B而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为1,白天14小时没有积累有机物,晚上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一昼夜干重减少,因此光照强度为a时,每日光照14h,植物B不能正常生长。(3)植物B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C,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C,若将环境温度提高至30°C,植物B的光合作用会减弱,呼吸作用会增强,所以其他条件不变,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需要更多的光照,故a点将右移。(4)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温度、光照强度、CO2浓度,而b点为植物B的光饱和点,温度为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C,因此在b点之后,限制人参P/R增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CO2浓度,因此可以通过合理密植、正其行通其风、增施农家肥等措施增加CO2浓度,来提高光合作用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