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建 筑 识 图 与 构 造
使用规范说明
4.1 基础和地基概述
4.1.1 基础与地基的关系
基础是位于建筑物最下部的重要组成构件,它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荷载传给地基。而地基则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它只是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土层,但它对保证建筑物的坚固耐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支撑基础和具有一定承载力的土层(岩层)称为持力层。持力层以下的土层称为下卧层。
基础和地基的关系如图4-1所示。
第4章 基础和地下室
使用规范说明
图4-1 地基和基础的关系
第4章 基础和地下室
使用规范说明
4.1.2 地基的分类
地基按照土层性质的不同,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大类.
4.1.3 对地基和基础的要求
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基础工程应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和便于施工,下面对地基和基础提出以下要求:
(1)对地基的要求
(2)对基础的要求
第4章 基础和地下室
使用规范说明
4.2 基础的埋置深度
4.2.1 埋置深度的概念
为确保建筑物坚固安全,基础必须要埋入土层中一定的深度。基础的埋置深度是指从室外设计地坪到基础底面(简称基底)的距离,简称埋深,如图4-2所示。
图4-2 基础的埋置深度
第4章 基础和地下室
使用规范说明
4.2.2 影响埋置深度的因素
基础埋置深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地基是否牢固、施工难易及造价的高低。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1)构造不同
(2)建筑物上部荷载的大小和性质
(3)工程地质和水温地质条件
(4)土的冻结深度的影响
(5)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影响
当新建建筑物附近有原有建筑时,为了保证原有建筑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应大于原有建筑的基础埋深。
第4章 基础和地下室
使用规范说明
4.3 基础的分类
基础的类型和构造取决于建筑物上部结构和地基土的性质。具有同样上部结构的建筑物构造在不同的地基上时,其基础的形式和构造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1.按所用材料分类
基础按所用材料分类,可分为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灰土基础等。
(1)砖基础
砖基础一般采用每2皮砖挑出1/4砖与每一皮砖挑出1/4砖相同(间隔式)或每2皮砖挑出1/4砖相间(等高式)的砌筑方法,如图4-6所示。
第4章 基础和地下室
使用规范说明
图4-6 砖基础构造
第4章 基础和地下室
使用规范说明
(2)毛石基础
毛石基础是由石材和砂浆砌筑而成。毛石是指开发未经雕凿成型的石块。毛石基础的剖面形式多为阶梯型,基础顶面要比墙或柱每边宽出100 mm,大放脚每个台阶挑出的高度均不小于400 mm,每个台阶挑出的宽度不应大于200 mm,当基础底面宽度小于700 mm时,毛石基础可做成矩形截面,如图4-7所示。
图4-7 毛石基础构造
第4章 基础和地下室
使用规范说明
(3)灰土与三合土基础
(4)混凝土基础
混凝土基础采用强度等级为C15的混凝土浇筑而成,一般有锥形和台阶形两种形式,如图4-9所示。
(5)钢筋混凝土基础
钢筋混凝土基础由底板及基础墙(柱)组成,现浇底板是基础的主要受力结构,其厚度和配筋均由计算确定,受力筋直径不得小于9 mm,间距不大于200 mm,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有锥形和阶梯形两种,如图4-10所示。
第4章 基础和地下室
使用规范说明
图4-9 混凝土基础形式
第4章 基础和地下室
使用规范说明
图4-10 钢筋混凝土基础
第4章 基础和地下室
使用规范说明
2.按构造形式分类
(1)条形基础
条形基础沿墙身(称为墙下条形基础)或柱(称为柱下条形基础)设置成长条形,一般为浅基础,整体性好。
① 墙下条形基础。
② 柱下条形基础。
(2)独立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采用柱承重,且柱距较大时,将柱下扩大形成独立基础。独立基础的形状有阶梯形、锥形和杯形等,如图4-13所示。
第4章 基础和地下室
使用规范说明
图4-13 独立式基础
第4章 基础和地下室
使用规范说明
(3)筏形基础
当地基条件较弱或建筑物的上部荷载较大,采用简单条形基础不能满足要求时,常将墙或柱下基础连成一片,使其建筑物的荷载承受在一块整板上,称为筏型基础。
图4-14 筏板基础
第4章 基础和地下室
使用规范说明
(4)箱形基础
当板式基础做得很深时,常将该基础做成箱形基础。箱型基础是由钢筋混凝土底板、顶板和若干纵、横隔墙组成的整体结构,基础中空部分可作地下室或地下车库,如图4-15所示。
图4-15 箱形基础
第4章 基础和地下室
使用规范说明
(5)柱基础
当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软弱土层的厚度在5 m以上,基础不能埋在软弱土层内,或对软弱土层进行人工处理较困难或不经济时,常采用桩基础。
柱基础由桩身和承台组成,桩身深入土中,承受上部荷载;承台用来连接上部结构和桩身,如图4-16所示。
图4-16 桩基础组成示意图
第4章 基础和地下室
使用规范说明
4.4 地下室构造
建筑物底层以下的房间称为地下室,是在限定的占地面积中争取到的使用空间。高层建筑的深度大,利用这个深度建造一层或多层地下室,既可提高建筑用地的利用率,又不需增加太多投资。地下室一般可作为设备用房、储藏、库房、地下商场、餐厅、车库以及战备防控等多种用途。
4.4.1 地下室的构造组成
地下室一般由墙体、地板、顶板、门窗、楼梯等组成。地下车库如图4-17所示。
第4章 基础和地下室
使用规范说明
图4-17 地下车库图
第4章 基础和地下室
使用规范说明
4.4.2 地下室的类型
地下室示意图如图4-18所示。
(1)按埋入深度分类
① 全地下室。
② 半地下室。
(2)按使用功能分类
① 普通地下室。
② 人防地下室。
(3)按结构材料分类
地下室可分为砖混结构地下室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室。
第4章 基础和地下室
使用规范说明
4.4.3 地下室的防潮和防水
1.地下室防潮构造
当地下水的常年水位和最高水位都在地下室地坪标高以下时,需在地下室外墙外面作垂直防潮层。其做法是在墙体外侧先抹20 mm厚1﹕9.5的水泥砂浆找平,再涂刷冷底子油一道及热沥青两道,然后回填低渗透性的土壤,如黏土、灰土等,并逐层夯实,土层的宽度为500 mm左右,以防地面雨水和地表水的侵蚀。
另外,在地下室所有墙体设两道水平的防潮层,一道在地下室地坪附近,另一道设在散水以上150 mm~200 mm的位置,使整个防潮层连成整体,以防止土中潮气沿地下室墙体或勒脚处进入室内,如4-19所示。
第4章 基础和地下室
使用规范说明
图4-19 地下室防潮构造
第4章 基础和地下室
使用规范说明
2.地下室防水构造
地下室防水构造主要有防水混凝土防水、水泥砂浆防水、卷材防水、涂料防水和金属板防水等。
(1)防水混凝土防水
第4章 基础和地下室
图4-20 地下室防水混凝土防水构造处理
使用规范说明
(2)水泥砂浆防水
水泥砂浆防水是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或掺入外加剂、拌和料的砂浆,通过严格多层次交替操作形成的多防线整体防水层。水泥砂浆防水与防水混凝土防水的结合处理如图4-21所示。
第4章 基础和地下室
图4-21 水泥砂浆防水与防水混凝土防水结合处理
使用规范说明
(3)卷材防水(如图4-22所示)
卷材防水层是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如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或高分子防水卷材(如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再生胶防水卷材等)与相应的胶结材料黏结而形成的防水层。
(4)涂料防水(如图4-23所示)
涂料防水指在施工现场以刷涂、刮涂、滚涂等方法将无定型液态冷涂料在常温下涂敷于地下室结构表面的一种防水做法。
(5)金属板防水
金属板防水适用于防水等级为一~二级的地下工程防水,金属板包括钢板、铝板、铜板、合金板等。
第4章 基础和地下室
使用规范说明
图4-22 地下室卷材防水处理
第4章 基础和地下室
使用规范说明
图4-23 地下室涂料防水处理
第4章 基础和地下室
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