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第3章房屋构造的基本知识目录第3章 房屋构造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房屋构造的组成民用建筑的定位轴线布置学习目标:1.了解建筑物的分类。2.掌握民用建筑的基本构造组成。3.掌握民用建筑定位轴线布置。本章重点:民用建筑的基本构造组成、民用建筑定位轴线布置。本章难点:民用建筑定位轴线布置。3.1.1 建筑物的分类3.1 房屋的构造组成建筑物:供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居住以及从事各种生产和文化活动的场所。其他如水池、水塔、支架、烟囱等间接为人们提供服务的设施称为构筑物。建筑物按施工方法分按层数或总高分按结构类型分按使用性质分民用建筑剪力墙结构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砖混结构框架结构住宅建筑超高层建筑现浇现砌式预制装配式部分现浇现砌、部分预制装配式特种结构楼地层:建筑中的水平承重构件。墙体和柱:建筑物的承重与围护构件。基础:建筑物下部承重构件。楼梯:楼房建筑中的垂直交通设施。屋顶:建筑物顶部的围护和承重构件。门窗:均属于非承重构件。3.1.2 民用建筑的基本构造组成3.2 民用建筑的定位轴线布置定位轴线:确定建筑构配件位置及相互关系的基准线。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需要引入定位轴线作为确定建筑平面及相关构件之间位置关系的准绳。下面以砖混结构为例,介绍定位轴线划分原则。(1)承重外墙的定位轴线当底层墙体与顶层墙体厚度相同时,平面定位轴线与外墙内缘距离为120mm。当底层墙体与顶层墙体厚度不同时,平面定位轴线与顶层外墙内缘距离为120mm。3.2.1 墙体的平面定位轴线(2)承重内墙的定位轴线如果墙体是对称内收,则平面定位轴线中分底层墙身。如果墙体是非对称内收,则平面定位轴线偏分底层墙身。当内墙厚度≥370mm时,为了便于圈梁或墙内竖向孔道的通过,往往采用双轴线形式。有时根据建筑空间的要求,也可以把平面定位轴线设在距离内墙某一外缘120mm处。(3)非承重内墙的定位轴线:布置比较灵活,可按承重外墙定位轴线的规定定位,还可以使墙身内缘与平面定位轴线相重合。墙体如果是外承重墙,平面定位轴线距顶层墙身内缘120mm。如果是非承重墙,平面定位轴线与顶层墙身内缘重合。(4)变形缝处定位轴线:通常设置双轴线变形缝外墙与墙垛交界处定位轴线如两侧墙体均为承重墙,平面定位轴线应距顶层墙体内缘120mm。变形缝处两侧均为墙体的定位轴线如两侧墙体均为非承重墙,平面定位轴线应分别与顶层墙体内缘重合。墙体如果是外承重墙,平面定位轴线距顶层墙身内缘120mm。如果是非承重墙,平面定位轴线与顶层墙身内缘重合。(4)变形缝处定位轴线:当变形缝处两侧墙体带联系尺寸时,其平面定位轴线的划分与上述原则相同。按承重外墙处理按非承重外墙处理(5)带壁柱外墙的墙体平面定位轴线 :应与墙体内缘相重合或距墙体内缘120mm 。定位轴线与墙身内缘重合定位轴线与距墙体内缘120mm当高低层分界处不设变形缝时,应按高层部分承重外墙定位轴线处理,平面定位轴线应距墙体内缘120 mm处,并于底层定位轴线重合。(6)高低层分界处的墙体定位轴线:当高低层分界处设变形缝时,应按变形缝处墙体平面定位处理。(7)框架结构定位轴线:建筑底层为框架结构时,框架结构的定位轴线应与上部砖混结构平面定位轴线一致。应与楼(地)面面层上表面重合(1)砖墙楼(地)面定位轴线:3.2.2 墙体的竖向定位轴线(2)屋面竖向定位轴线:应为屋面结构层上表面与距墙内缘120mm处的外墙定位轴线的相交处建筑物的分类。建筑物重要组成部分:基础、墙和柱、楼地层、楼梯、屋顶、门窗,并了解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民用建筑定位轴线的布置。本章回顾主要内容4.1 基础4.2 地下室第4章 基础与地下室学习目标:1.了解地基与基础的概念。2.了解基础的分类和各种常用基础形式的构造及适用范围。3.了解地下室的类型与构造组成。4.了解地下室防潮防水的构造做法。本章重点:基础的分类及各种常用基础的构造,地下室的构造组成及防潮防水构造做法。本章难点:各种常用基础的构造,地下室防潮防水构造做法。4.1 基础基础: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地基:它是承受由基础所传下来的荷载的土层。持力层:直接承受上部荷载的土层。下卧层:持力层下面的土层基础埋深:从室外地坪至基础底的高度。基础宽度:基础底面宽度。4.1.1 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基础按构造形式分按受力特点分刚性基础独立基础柔性基础条形基础井格式基础桩基础箱型基础筏式基础4.1.2 基础的类型刚性基础受力、传力特点刚性角常见的刚性基础:砖基础、灰土基础、毛石基础、三合土基础等。刚性基础:由刚性材料制作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特点:抗压能力强,抗拉能力差。“二皮一收”砌法“二一间隔收”砌法砖基础:剖面为阶梯型,称为大放脚。混凝土基础与钢筋混凝土基础比较常见的柔性基础:条形基础、独立基础、井格式基础、筏式基础等。钢筋混凝土基础配筋情况柔性基础:在混凝土基础底部配以钢筋来承受拉力。特点:能承受较大弯矩,基础宽度不受刚性角限制。条形基础: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砖墙或石墙承重时,基础沿墙身设置,多做成长条形,这种基础称条形基础或带形基础特点:常作为砖石墙的基础。现浇基础杯形基础独立基础: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及门架结构承重时,其基础常采用方形或矩形的单独基础,称为独立基础或柱式基础。特点:常作为柱下基础。井格式基础:将柱下基础沿纵、横方向连接起来,做成十字交叉的井格基础。又称十字带型基础。特点:当地基条件较差时,可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以免各柱子之间产生不均匀沉降。梁板式平板式筏式基础:将墙或柱下基础连成一片,使整个建筑物的荷载承受在一块整板上,这种满堂式的板式基础称筏式基础。特点: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而地基承载力又较弱时适用。分类:梁板式、平板式桩基础:当建筑物的上部荷载较大时,需要将其荷载传至深层较为坚硬的地基中去,会使用桩基础。特点:多用于高层建筑或土质不好的情况。箱型基础:由钢筋混凝土的底板、顶板和若干纵横墙组成,形成空心箱体的整体结构,共同来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特点:适用于高层建筑或在软弱地基上建造上部荷载较大的建筑物。当中空部分较大时可用作地下室。4.2 地下室1、地下室的类型地下室按埋入深度分按结构材料分按功能分普通地下室砖墙地下室混凝土墙地下室人防地下室全地下室半地下室4.2.1 地下室的类型与构造2、地下室的组成地下室一般由墙体、底板、顶板、门窗、楼梯等几部分组成。砖墙厚度一般不小于490mm。钢筋混凝土墙厚度不小于200mm。主要承受地下室地坪的垂直荷载,当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地面时,还要承受地下水的浮力,所以底板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抗渗能力。主要承受首层地面荷载,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窗口下沿距散水面的高度应大于250mm。当窗台低于室外地面应设采光井。采光井构造1、地下室的防潮构造当最高水位低于地下室底板300mm~500mm时,一般只做防潮处理。4.2.2 地下室的防潮和防水2、地下室的防水构造当最高水位高于地下室地坪时,要做防水处理。构造做法有三种:卷材外防水、卷材内防水、防水混凝土自防水。卷材外防水构造做法卷材内防水构造做法混凝土构件自防水构造地基和基础的概念。刚性基础是由有刚性角限制的材料构成的基础。砖基础大放脚的构造做法。柔性基础能承受弯矩。一般墙下常用条形基础,柱下常用独立基础。地下室的构造组成:顶板、墙、底板、门窗、楼梯等五个主要部分组成,有窗的地下室要设采光井。地下室因设计最高地下水位至地下室底板距离不同,分别采用防潮和防水处理。防潮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地下潮气的影响,防水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有压地下水的影响。防潮和防水的构造做法。本章回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