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第7章 楼梯与电梯学习目标:1.了解楼梯的平面形式2.了解楼梯细部构造的一般知识3.了解建筑其他垂直交通设施4.掌握楼梯的组成及各部分尺度要求5.掌握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构造重点与难点: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构造楼梯一般有楼梯段、平台及栏杆(或栏板)三部分组成,如图7-1所示。1 梯段楼梯段是楼梯的主要使用和承重构件,它由若干个踏步组成。为减少人们上下楼梯时的疲劳和适应人体行走的习惯,梯段踏步的步数不宜超过18级,但亦不应小于3级。2 平台平台是连接两楼梯段的水平板,有楼层平台和休息平台之分。7.1.1 楼梯的组成7.1 概述3.栏杆、扶手栏杆扶手是设在楼梯及平台边缘的安全保护构件。当梯段宽度不大时,可只在楼梯临空面设置。当梯段宽度较大时,非临空面也应加设扶手。当梯段宽度很大时,则需在梯段中间加设中间扶手。图7-1 楼梯的组成7.1.2 楼梯的类型1 按照楼梯的材料分类 分钢筋混凝土楼梯、钢楼梯、木楼梯及组合材料楼梯。2 按照楼梯的位置分类 分室内楼梯和室外楼梯。3 按照楼梯的使用性质分类 分主要楼梯、辅助楼梯、疏散楼梯及消防楼梯。4 按照楼梯间的平面形式分类 分开敞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5 按照楼梯的平面形式分类 主要可分为单跑直楼梯、双跑直楼梯、转角楼梯、双跑平行楼梯、双分平行楼梯、螺旋楼梯、交叉楼梯等,如图7-2所示。图7-2 楼梯的分类a) 单跑直楼梯 b)双跑直楼梯 c) 转角楼梯图7-2 楼梯的分类d) 双跑平行楼梯 e) 双分平行楼梯图7-2 楼梯的分类f) 螺旋楼梯 g) 交叉楼梯7.1.3 楼梯的设计要求1 作为主要楼梯,应与主要出入口临近,且位置明显;同时还应避免垂直交通与水平交通在交界处拥挤、堵塞。2 必须满足防火要求,楼梯间除允许直接对外开窗采光,不得向室内任何房间开窗;楼梯间四周墙壁必须为防火墙;对防火要求较高的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应设计成封闭楼梯或防烟楼梯,如图7-3所示。3 楼梯间必须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图7-3 楼梯间的平面形式 a)开敞楼梯间 b)封闭楼梯间 c)防烟楼梯间7.1.4 楼梯的尺寸1.楼梯的坡度与踏步尺寸楼梯的坡度指梯段的斜率。用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表示,亦可用斜面在垂直面上的投影高和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宽之比来表示。楼梯梯段的最大坡度不宜超过380;当坡度小于20 时,采用坡道;大于45 时,由于坡度较陡,人们己经不容易自如地上下,需要借助扶手的助力扶持,此时则采用爬梯。楼梯的坡度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层高来确定。对人流集中、交通量大的建筑,楼梯的坡度应小些。对使用人数较少、交通量小的建筑,楼梯的坡度可以略大些。楼梯坡度实质上与楼梯踏步密切相关,踏步高与宽之比即可构成楼梯坡度。踏步高常以h来表示,踏步宽常以b来表示踏步尺寸与人行步距有关,如图7-4所示。通常用下列经验公式来表示:2h+b=600~620mmh+b≈450mm式中:h——踏步的高度(mm);b——踏步的宽度(mm)。图7-4 踏步的尺寸a)正常处理的踏步 b)踏步出挑形式在居住建筑中,踏面宽一般为250~300mm,踢面高为150~175mm较为合适。学校、办公室坡度应平缓些,通常踏面宽为280~340mm,踢面高为140~160mm。2.楼梯段的宽度楼梯段的宽度是根据通行人数的多少(设计人流股数)和建筑的防火要求确定的。通常情况下,作为主要通行用的楼梯,其梯段宽度应至少满足两个人相对通行(即大于等于两股人流)。我国规定每股人流按[0.55+(0~0.15)]m计算,其中0~0.15m为人在行进中的摆幅。非主要通行的楼梯,应满足单人携带物品通过的需要,梯段的净宽一般不应小于900mm(图7-5)。住宅套内楼梯的梯段净宽,当一边临空时,不应小于0.75m;当两侧有墙时,不应小于0.9m。图7-5 楼梯段的宽度a)单人通行 b)双人通行 c)三人通行高层建筑 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m)医院病房楼 1.30居住建筑 1.10其他建筑 1.20表7-1 高层建筑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GB50045一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高层建筑每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m计算。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表7-1的规定。3.楼梯栏杆扶手的高度楼梯栏杆扶手的高度与楼梯的坡度、楼梯的使用要求有关,很陡的楼梯,扶手的高度矮些,坡度平缓时高度可稍大。在30 左右的坡度下常采用900毫米;儿童使用的楼梯一般为600毫米。4.平台宽楼梯平台的宽度是指墙面到转角扶手中心线的距离。为了搬运家具设备的方便和通行的顺畅,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段净宽,并且不小于l.lm。平台的净宽是指扶手处平台的宽度。双跑平行楼梯对中间平台的深度也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如图7-6。图7-6 楼梯段宽度和平台宽度的尺寸关系注:B-楼梯段宽度 D-平台深度5.楼梯的净空高度楼梯的净空高度系指梯段的任何一级踏步至上一层平台梁底的垂直高度,或底层地面至底层平台(或平台梁)底的垂直距离;或下层梯段与上层梯段间的高度。为保证在这些部位通行或搬运物件时不受影响,其净高在平台处应大于2米,在梯段处应大于2.2米,图7-7所示。图7-7 梯段及平台部位净高要求以双跑楼梯为例,建筑物层高为2.8米,若按16级踏步设计,则每级高为175毫米。根据结构计算,一般底层平台梁高为250毫米,当平台下作为建筑物的出入口时,如果设计两段等跑梯,则平台下的净高仅为1150毫米,为使平台过道处净高满足不小于2米,主要采用两种方法。(1)将双跑楼梯设计成“长短跑”,使第一步的踏步多些,第二步踏步少些,利用踏步的多少来调节下部净空的高度。(2)前一种措施虽然能使平台下净高有所增加,但有时还不能满足2000mm的要求。此时采取第二步措施,即利用室内外地面高差,将室外的踏步移一部分到室内来,将平台下地面标高降低。解决楼梯净空高度还可以采用其他办法,如将底层楼梯改为直跑梯等,但必须以经济适用为原则。图7-8楼梯净高设计a)调整前 b)调整后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