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万古情怀此登临——登临诗群文阅读《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群文阅读情境导入孔子曰:“古人登高必赋”。万里江山登临见,无限情思涌心头,诗人们抒发万千感慨使得登高成为承载多层意蕴的文化符号。我校文学社为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探寻登高的精神意义,特邀同学们以不同身份,参与“登高”主题宣传片的拍摄与制作。情境任务任务一:寻踪问迹,访登临之地任务二:拍摄画面,赏登临之景任务三:朗诵配音,悟登临之情任务四:剪辑排序,品登临之义解读标题,明登临概念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题目主要有“登某处”“上某处”“望某处”等就是登临诗。指作者或抒情主人公登临某处(山、亭、楼、阁等),而生发某种或某些情思的诗词。寻踪问迹,访登临之地任务一作为总导演,请你搜集相关资料,向摄影制作组介绍拍摄地及其特点。幽州台幽州即黄金台,亦称招贤台,位于今北京城东南。由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wěi),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黄金台”之名正式出现于南朝,以鲍照名句“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为首见。幽州台幽州台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五岳之一,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位于山东省中部,总面积25000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约1545米。自秦始皇起至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依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山体上既有寺庙、宫、观等古建筑群29处,古遗址128处,有大小碑碣、摩崖石刻2000余处 。其景巍峨雄奇、幽奥俊秀,有石坞松涛、云海玉盘等美丽壮阔的自然景观,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美学和科学价值。泰山幽州台飞来峰,又名灵鹫峰,是一处山峰。山高168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飞来峰由于长期受地下水溶蚀作用,飞来峰形成了许多奇幻多变的洞壑,如龙泓洞、玉乳洞、射旭洞、呼猿洞等,洞洞有来历,极富传奇色彩。明人袁道曾盛道:“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第一。”飞来峰幽州台、泰山和飞来峰三个拍摄地有何共性特点?★登临之地——为楼阁、山岳,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登临特点——高,人与自然相融合。拍摄画面,赏登临之景任务二作为摄影师,你准备拍摄出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作为摄影师,哪首诗的景物让你印象深刻,请用相机记录下来。【拍摄技巧提示】远镜头、近镜头、特写镜头;仰拍、俯拍、平拍......要求:1、自读诗歌,圈点勾画写景词句;2、自选诗句和拍摄角度,仿照例句描绘写景画面。示例: 在泰山,我将用远镜头拍出“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中泰山横跨齐鲁、雄伟青翠的画面。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在幽州台,我将用远镜头拍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幽州台历史悠久又苍茫辽阔的画面。幽州台是燕昭王招纳贤士的地方。诗人登上幽州台,从时间上,想到过去、现在和未来,感受到历史的悠久。从空间上,把个人置放到广袤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一方面感受到空间的辽阔,一方面又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拍摄画面一:赏析:赏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写远望所见,总括泰山全貌。既点明了泰山的地理位置,又写出了泰山的绵延、高大。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拍摄画面二:《望岳》在泰山,我将用远镜头拍出“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中泰山横跨齐鲁、雄伟青翠的画面。赏析:“钟”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运用比喻手法,将泰山比作刀,通过写阳光被泰山分割而造成山北山南明暗不同的景象,突出了泰山的遮天蔽日、雄伟高大。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在泰山, 我将用近镜头拍出“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画面。赏析:运用细节描写,通过写层云升起和飞鸟归林,以及人的表现——荡胸和决眦,突出了泰山的景色优美,令人心中激荡,视野开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在泰山,我将用特写镜头拍出“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中泰山层云升起和飞鸟归林等景色优美的画面。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试具体分析。远望——泰山全貌,雄伟青翠;近望——神奇秀丽,巍峨高大;凝望——心情激荡,眼界开阔;愿望——勇攀绝顶,俯视一切。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在飞来峰,我将用远镜头拍出“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中飞来峰高耸入云、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千寻”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写山上古塔之高,表现诗人立足点之高。前两句运用虚实结合手法,实写自己登高远望,虚写在高塔上看到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的朝气蓬勃和对前途的信心。拍摄画面三:赏析:诗歌 时间 地点 景物 特点《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共同特点: 登临之景优美壮阔。景物小结:有感情地吟诵三首诗,完成表格。37岁被降职时幽州台天地悠悠20多岁青年游历时期泰山30岁初涉宦海青年时期飞来峰泰山全貌层云升起飞鸟归林千寻塔旭日东升历史悠久苍茫辽阔雄伟青翠神奇秀丽景色优美高耸入云高大辽远朗诵配音,悟登临之情任务三作为配音员,请各小组结合诗人生平经历、写作背景及诗歌词句,体会诗人情感,设计朗诵脚本并完成朗诵配音。作为配音员,请搜集资料知人论世,猜猜此时的诗人处在一种怎样的境遇之中,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诗人?思路提示:我从______(诗句),我读到了一个______诗人。陈子昂(661—702)知人论世字伯玉,唐代诗人,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诗骨”之称。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代表作:组诗《感遇》38首。陈子昂年轻时性格豪爽。24岁中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直言敢谏,多切中时弊。36岁时随建安王东征契丹,所提建议不被采纳,反而受到降职处分。38岁解职还乡,被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时年41岁。写作背景公元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yōu)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此诗。我从“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诗句中,我读到了一个忠心报国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诗人。知人论世——杜甫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的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杜甫创作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三吏》、《三别》等名作。公元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游历山川美景。他途经泰山写下《望岳》,激励自己不仅要登岳,还要登科,更要登上人生的顶峰。写作背景我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中,我读到了一个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诗人。知人论世——王安石王安石的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今有辑本《临川先生文集》。写作背景王安石初涉官场便任扬州签判,又升任鄞县知县,政绩显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30岁的王安石正值壮年,此时的诗人年轻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此诗可以看作王安石实行新法的前奏。我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诗句中,我读到了一位有着雄心壮志诗人,也是一位无所畏惧的改革家。景因情生,情因景动。哪一句诗让你在登临中触摸到诗人的内心?请配音组内分工合作,结合关键词句探讨诗歌情感,设计朗诵脚本。《 》朗诵脚本设计情感 我们小组从_____句子中读出了诗人的_____情感。重音 我们觉得需要重读的字词有:_____________。语调 我们觉得______诗句要用______语速语调来读。【常见语速语调】缓慢低沉、慷慨激昂、舒展平稳....《登幽州台歌》朗诵脚本设计情感重音 我们觉得需要重读的字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调配音一组展示:我们小组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句子两个“不见”中读出了诗人对贤明君主的钦敬仰慕之情,也表露出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伤之情。前、古人、后、来者、念、悠悠、独、涕下我们觉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两句要用缓慢低沉的语速语调来读,体现诗人迷茫。我们觉得“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要用慷慨激昂的语速语调来读,直抒胸臆,无奈伤感。从“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句子“独”中读出了诗人在无垠的时间与空间面前,感到孤独寂寞、惆怅悲凉之情。《望岳》朗诵脚本设计情感重音 我们觉得需要重读的字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调配音二组展示:我们小组从“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句子中读出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夫、青、钟、割、生、入、当、览我们觉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要用兴奋喜悦的语速语调来读,体现诗人对泰山的喜爱、赞美。我们觉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要用慷慨激昂的语速语调来读,表达了诗人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句子中读出了诗人要登上泰山俯视群山的决心,表达了诗人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登飞来峰》朗诵脚本设计情感重音 我们觉得需要重读的字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调配音三组展示:我们小组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句子中读出了诗人的高瞻远瞩和不畏困难、不惧奸邪的勇气和决心。不畏、遮、自缘、最高层我们觉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要用慷慨激昂的语速语调来读,体现诗人不畏困难、不惧奸邪的勇气和决心。“浮云”既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搭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登临诗常见主题:1、感怀身世:《登幽州台歌》抒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知音难觅、岁月无情、时不我待等复杂情感。2、热爱山河:《望岳》诗人对造化神奇的崇拜,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生命激情的释放和燃烧都喷薄在诗中。3、言志抒情:《登飞来峰》则忘凡超俗,理性冷静。整首诗体现诗人心胸开阔,积极乐观的人生理念。登临诗词所抒发的情感,往往与作者的人生经历、当时的人生境遇、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无论我们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不要畏惧,不要悲观,不失凌云之志,永葆赤子之心。剪辑排序,探登临之义任务四作为剪辑师,请结合你对三首诗歌的理解,探索诗歌哲理启示,谈谈你将如何排列这三个片段的先后顺序。《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为什么能引起士大夫的共鸣 本诗以苍凉悲壮的感情基调,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孤独悲凉之感。这种感受常常是许多怀才不遇的士大夫所共有的,因而能引起士大夫的共鸣。作为剪辑师,请结合你对三首诗歌的理解,探索诗歌哲理启示。《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了哪句名言?蕴含怎样的人生哲理?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决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一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那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怎样的新义呢?苏轼也有一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人在此世之中存在,但在高处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只有不断的攀高才能不断有新的发现。慕大夫、君子、圣贤,却想放弃为己之学去追膜,都是很模糊而空泛的夸谈,只有不断脚踏实地向上,才能知道自己的限制,继而提出和把握人生前行的可能性。只有爬上巨人肩膀站在顶峰,只有在时代的最高处,在人的最前沿,才有看清自己、看清国家时局、看清历史脉动的可能。人生的道路从来都是脚踏实地的。中国文化的智慧莫在于,在有限与无限之间,尽人事而知天命。畅所欲言,谈谈如何排序,探索登高的意义:今天,我们探寻了登高的向上精神,但登临诗的主题远不只有这个方面。万里江山登临见,无限情思涌心头,诗人们抒发万千感慨使得登高成为承载多层意蕴的文化符号。江山留胜迹,吾辈复登临。课堂总结:布置作同学们,当你们登上高处,又会目见何景,生发何情 请大家登上______古城,试着写一首登临小诗,与古之仁人共赏江山胜迹,共择万古诗情。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