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文明的扩展;
2.掌握古代各大帝国的兴衰;
3.认识不同文明间的联系。
【学习重难点】
重点:1.古希腊、埃及文明
2.罗马帝国的兴衰
3.丝绸之路
难点:1.罗马帝国的兴衰
2.丝绸之路
【预习新知】
古代文明的扩展
1.下列属于推动古代文明扩展因素的是:①②③⑤。(填写正确序号)
①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    ②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③复杂的社会组织 ④高山深谷的阻隔
⑤复杂的管理系统
2.概况:
主要文明 扩展方式 地域范围
古代埃及 文明 武力扩张 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
西亚文明 武力扩张 (1)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2)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两河流域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3)亚述不仅统一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
古希腊 文明 移民方式 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
古代世界的帝国
主要文明 扩展方式 地域范围
埃及文明 武力扩张 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
西亚文明 武力扩张 ①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 ②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 ③亚述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
古希腊文明 移民方式 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
波斯帝国: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末
①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
②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他的权力被认为来自神。
③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
④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
亚历山大帝国:
①国王: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
②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
③文化:推广希腊文化。
5.罗马帝国:
时期 疆域扩展 历史影响
罗马共和国时期 先后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其中包括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解体后形成的一些国家 ①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 ②把大批战俘和被征服地区的居民卖为奴隶,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
罗马帝国时期 ①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②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 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帝国在1-2世纪空前繁荣
文明的交流
1.经济交流
(1)农耕技术的传播: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
(2)冶铁技术的传播: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2.文化交流
(1)神话: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
(2)雕刻: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3)字母文字
①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为方便记录,人们发明了由22个字母组成的文字,这22个字母被称为“腓尼基字母”。
②它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
③它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
④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
3.汉朝与罗马帝国的交流
(1)时间:公元前后,汉朝和罗马帝国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
(2)表现
①两大强国之间缺乏官方的直接往来,但通过丝绸之路,双方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②东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
③罗马在征服地中海东部地区后,当地商人也有意向东,尝试与汉朝建立直接联系。
【深化探究】
古代世界的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材料一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公元前356—前323)继承王位之后,于公元前334年春天率领希腊联军东征。经过多场激烈的战斗后,他于公元前330年灭亡了领土范围包括埃及和巴比伦在内的波斯帝国。此后,亚历山大的军队一直进军到了印度河流域,建立了一个以巴比伦城为中心,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朱汉国主编《世界历史》
材料二 亚历山大东征使东西方文化在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冲撞和交融,这使得富于理性和逻辑的希腊哲学与古代埃及、西亚的知识相结合。东西方的艺术也相互影响,出现了崭新的艺术风格。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是以何种方式进行文明扩张的。为了巩固统治,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
提示:①亚历山大率领希腊联军东征,以武力征服的方式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②为了巩固统治亚历山大帝国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亚历山大东征有什么历史影响。
提示:亚历山大的东征使东方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但是客观上促进了希腊文化与东方诸文明的交流和融汇。
全面认识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1.在政治方面
(1)东方的君主专制政治和希腊的城邦体制出现了一种结合。
(2)在承袭东方体制的同时,希腊自治城市把希腊民主传统和商品经济引入东方。
2.在经济方面
(1)通过远征而形成的欧亚非三洲一体的希腊化世界,对沟通希腊和埃及、西亚、中亚以至印度的商业贸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2)这种经济日后成为罗马奴隶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在文化方面:亚历山大的征服使东西方文化在历史上第一次发生大规模的冲撞和交融,在富于理性和逻辑的西方哲学与古代埃及、西亚丰富的数学、天文学知识相结合中,使希腊化的自然科学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东西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也相互影响。
4.在思想方面:亚历山大帝国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和胸怀,希腊人从此走出狭小的城邦界限,而以全新的、平和的、世界主义的目光看待世界。
【巩固训练】
1.希罗多德等希腊史家的记述、托勒密王朝碑铭文字(今埃及境内)均表明,古代波斯帝国通过残暴镇压行省,保持稳固统治。而现代对波斯波利斯(位于今伊朗境内)等城市考古发现,当时帝国是以怀柔政策为主统治境内其他族群。由此说明( )
A.文字史料比实物史料更为可信 B.相互矛盾的历史史料不可采用
C.考古是辨识古代文明的最终依据 D.立场态度影响历史记载真实性
2.3世纪时古罗马出现了由多层楼板叠加组合而成的集体住宅,专供百姓或外来人员租住。4世纪时罗马城中有近4.6万栋民居,大部分是这种复合式公寓。古罗马这种多层住宅形态( )
A.因人口增加造成住房紧缺出现 B.适应了共和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C.反映出民主政治影响罗马民居 D.是古罗马封建帝国繁荣的结果
3.从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前146年,(罗马)前后共选出108名执政官,其中仅有8名出身于以前没有人担任过执政官的家族。公元前2世纪,罗马政治由20个元老贵族家族所垄断,只有极个别人物,如老加图、马略、西塞罗凭借个人卓越的才能,跻身执政官这一职务。这说明当时罗马( )
A.民主政体受到冲击 B.传统势力根深蒂固
C.执政官是权力中心 D.选官权被贵族垄断
4.公元前6世纪,波斯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流动的王权”是其政治的一大特征。帝国中央政府没有常驻地,国王所到之处成为权力中心。这反映出( )
A.希腊化引发的政治制度变革 B.波斯政体具有贵族寡头特征
C.总督在行省内形成割据势力 D.波斯国王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5.公元前6世纪,它征服了东到印度河流城,西到巴尔干半岛北部,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并数次入侵希腊。“它”指的是( )
A.罗马帝国 B.亚述帝国 C.波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6.罗马帝国图拉真统治时期(98—117年在位),“波罗的海地区与日耳曼国家运来琥珀和奴隶;西亚运来谷物、兽皮、毛皮和宝石;阿拉伯运来雪花石膏、乳香、香料和宝石;印度运来香料、香水、象牙、野兽、奴隶和宝石;中国运来生丝或绸缎;东非洲运来龟壳和象牙”这反映出当时罗马帝国( )
A.边疆治理稳定 B.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C.货币经济发达 D.对外商业贸易繁荣
7.史学家齐世荣说,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他意在强调( )
A.殖民扩张是不同文明交流的前提 B.商贸往来极大推动文明交流
C.帝国扩张推动整体世界的到来 D.文明交流离不开战争与和平
8.波斯帝国修筑了从波斯湾北面通到底格里斯河,再由此经叙利亚和小亚细亚,抵达爱琴海沿岸的“御道”,后来又从御道上开辟出几条岔道通往埃及和印度河流域。波斯帝国修筑的“御道”( )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建立 B.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C.扩大了帝国的统治疆域 D.促进了三大洲文明交流
9.有学者指出,腓尼基人主要从事商业和航行事业,经常坐船到各地做买卖。由于在做买卖记账时,觉得楔形文字太繁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时人发明了( )
A.象形文字 B.阿拉马文字 C.字母文字 D.拉丁字母
10.查士丁尼在位时期规定,拜占庭帝国境内妇女的嫁资受到法律保护,妻子在离婚时享有绝对的嫁资返还请求权,理由是“妇女拥有充足的嫁资以便繁衍后代和增加城市人口是非常必要的”。据此可知,罗马法( )
A.保障女性的公民权利 B.追求司法程序正义
C.贯彻人人平等的理念 D.理性色彩更加突出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波斯帝国。根据材料可知,希罗多德等希腊史家认为古代波斯帝国统治残暴,而现代考古发现波斯帝国是以怀柔政策为主统治境内其他族群,两者差异是因为希腊和波斯属于敌对关系,希腊史家的记述带有主观色彩,考古发现带有一定的客观性,因此,材料表明立场态度影响历史记载真实性,D项正确;文字史料和实物史料都需要考证后才能使用,“文字史料比实物史料更为可信”说法偏颇,排除A项;相互矛盾的历史史料要仔细甄别和考证后使用,“不可采用”说法不恰当,排除B项;“最终依据”说法绝对,考古是辨识古代文明的依据之一,但不是“最终依据”,排除C项。故选D项。
2.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世纪时,为了缓解人口剧增造成的住房紧缺,古罗马出现了由多层楼板叠加组合而成的集体住宅,这种住宅有5—6层,专供百姓或外来人员租住,A项正确;罗马共和国在公元前27年就被罗马帝国取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古罗马多层住宅的出现与民主政治的影响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古罗马是奴隶制帝国,而非封建帝国,排除D项。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公元前2世纪的罗马,大多数执政官都出自担任过执政官的家族,20个元老贵族家族垄断罗马政治,这说明当时罗马传统势力根深蒂固,B项正确;古罗马没有建立民主政体,排除A项;古罗马的权力中心是元老院,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执政官的选拔,不能体现选官权被贵族垄断,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D
解析:“国王所到之处成为权力中心”说明波斯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政治制度的变革,故A项排除;波斯实行的是君主专制,并非贵族寡头政治,故B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总督在行省内形成割据势力,故C项排除。
5.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是波斯帝国,故选C项,排除A、B、D三项。
6.答案:D
解析:题干显示,图拉真统治时期,罗马帝国与周边国家地区进行贸易,贸易范围广,商品种类多,对外商业贸易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边疆治理信息的相关表述,排除A项;仅凭材料无法得出罗马帝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中心,排除B项;材料没有指出罗马帝国的商业贸易是用货币支付,C项无从得出,排除C项。故选:D。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但也许横贯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可得出,作者认为商贸往来可以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有利于世界各地的发展,他强调的是和平交往的重要性,B项正确;材料强调和平交往,而不是殖民扩张,排除A项;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推动整体世界的到来,帝国扩张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到来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没有比较战争与和平交流对世界文明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
8.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波斯)。据材料“波斯帝国修筑了从波斯湾北面通到底格里斯河,再由此经叙利亚和小亚细亚,抵达爱琴海沿岸的‘御道’”“后来又从御道上开辟出几条岔道通往埃及和印度河流域”及所学知识可知,波斯帝国的统治疆域包括叙利亚、小亚细亚、埃及、印度河流域的部分地区,波斯“御道”的修建有助于加强其统治区域内部的交流,其统治疆域地跨欧洲、亚洲和非洲,所以“御道”的修建促进了三大洲文明的交流,D项正确,
世界市场的建立是在近代,排除A项
波斯的“御道”修建在波斯帝国境内,不会保证整个“丝绸之路”的畅通,排除B项;
波斯是在其统治疆域之内修建“御道”,有利于巩固对疆域的统治,但没有扩大帝国的统治疆域,排除C项。
故选D项。
9.答案:C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西亚地区的腓尼基人为方便记账,发明了书写简捷、易于记忆的22个字母文字,故选C项;象形文字是古代埃及人发明的,A项错误;阿拉马文字、拉丁字母都是腓尼基字母文字演化而来的,B、D两项错误。故选:C。
10.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罗马法律对妇女嫁资的保护目的在于保障生育和喂养子女,从而增加人口,着眼于国家长远和整体利益,这也说明罗马法的理性色彩更加突出,故D项正确。罗马帝国的女性没有充分的政治权利,A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司法程序的内容,B项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