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3《内燃机》教学设计课标要求3.3.3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重要意义。例 2 了解热机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对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通过模型对比与自学交流,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以及热机中能量的转化;学会判断冲程的方法,了解热机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从古至今在内能利用方面取得的成就,感受到技术进步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了解热机在利用时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树立节能与环保意识。学习目标(1)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构造、工作过程和其中的中能量转化情况(2)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主要区别(3)会判断内燃机的四个冲程教学重点1.内燃机的工作过程2.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比较教学难点1.四个冲程的判断2.根据发动机转速计算单位时间内做功次数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因学施教”式教学模式教具准备演示实验:自制内能做功试验器、自制热机工作模型、自制做功冲程演示仪、汽油机和柴油机模型、自制内燃机活动模型学生实验:汽油机和柴油机模型、自制内燃机活动模型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课前自学,查阅资料,社会实践。 指导学生根据《自主学习与社会实践方案》利用周末时间开展自主学习与实践调查,初步完成学习任务。 1. 知道什么是热机? 了解热机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2. 知道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主要构造及主要部件的作用。 3. 知道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经历哪些冲程,了解每个冲程中气阀开闭、活塞运动方向、曲轴转了多少周、有无能量转化等特点。 4.列表对比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 5.热机使用给人类社会和环境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我国采取过哪些相关措施或政策?发动机制造中有何新技术? 根据《自主学习与社会实践方案》利用周末时间开展自主学习与实践调查,初步完成学习任务 为学生创设实践性学习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演示内能做功,提出问题,利用自制教具引出热机话题,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板书课题:13.3内燃机展示、解读学习目标 观看演示实验思考、回答、交流认定学习目标 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体现大单元教学理念自主学习,组内合作。 指导学生依据学习目标,按照学案中的任务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相互帮助,解决自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按照要求开展自主学习,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相互提问、检查,落实自主学习情况。 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展示汇报,因学施教。 指导学生展示汇报,热机发展历程,教师板书找学生代表提问,并指导其他同学认真观看和倾听,对回答错误的可以立即站起来进行抢答。简单探讨几个重要部件的作用指导学生观看汽油机工作动图,先整体感知,再根据问题与展示要求,汇报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及四个冲程的特点与能量转化情况。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板书内燃机工作流程图,并进行小结,帮助学生突破重点与难点:1.根据气阀开闭情况和活塞运动方向判断冲程名称。2.根据 1 4 2 2 1的比例关系判断一定时间内的做出次数等。 介绍热机发展历程,不同小组的学生代表上台利用模型相互提问,其他同学积极参与,对回答错误的可以立即站起来进行抢答。提问、倾听、了解结合模型演示,对照展示要求,进行展示汇报和老师一起进行小结掌握方法和解题技巧交流讨论,展示汇报。 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问题并展示汇报 1.柴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吸入的工作物质与汽油机有什么不同?柴油是怎样进入汽缸的? 2.柴油机没有火花塞,是怎样让燃料燃烧起来的? 3.结合柴油机自身特点,模仿汽油机工作过程谈一谈柴油机的工作过程。指导学生展示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点评指导。 结合模型演示,对照提纲阅读课文,思考解答有关问题讨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主学习情况,展示学习与交流情况。自主学习,展示汇报,反思提升。 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现代科技中的热机应用,激发学生强烈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 48页,让学生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应用以及热机应用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引发学生的思考辩论。 1.内燃机的广泛使用对环境有哪些负面影响? 2.为节能减排,现代汽车发动机制造融入很多新技术,你知道哪些?3.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广泛使用,你认为社会各个领域的热机会不会全部被电动机所取代?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谈一谈本节课学习和探究的心得体会与收获。 自主学习课本 48页,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应用以及热机应用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在小组内谈一谈本节课学习和探究的心得体会与收获。找代表谈收获实践性作业 1.如果近期你爸爸想购买一辆汽车,但是他在纠结买燃油汽车还是电动汽车,你会给他哪些建议? 2.利用一次性纸杯或其他物品,自制一个走马灯模型,发现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方案,使其能顺畅自由运转。(以上两项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协调分工完成,写出调查报告或制作与改进方案,时限为 1周) 书面作业 《同步练习册》由组长按层次布置板书设计评测练习 1.“礼花筒”是一些喜庆场合烘托气氛的必备用品,如图所示,“礼花筒”使用时,利用筒内高压的空气膨胀,将彩带喷向空中。与其能量转化相同的是内燃机的_______冲程。 2.如图,是我国古代取货器的模型图。把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套筒底部的艾绒燃烧起来,在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中,其能量转化相同的是_______冲程。 3.小名在科技馆看到许多奇思妙想——“六冲程引擎”。这种引擎在完成四冲程工作后,会把水注入汽缸,使水瞬间变成水蒸气,从而带动活塞运动,产生第五冲程,为汽车提供动力;第六冲程是让水蒸气进入冷凝器,变成可再次注入汽缸的水。则第五冲程相当于图中四冲程汽油机的( )课后反思 本节课根据本人对 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学习与解读,认为本节课是一节实施“跨学科实践”的“好课”,所以就提前着手安排学生进行相关自主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因为刚开学,学生又是我刚接手的新班级,师生之间还欠缺熟悉与磨合,而且为了本节课的录制,我改变了原有章节教学顺序,前面只学习了十二章的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第十三章第一节“物体的内能”,原本以为学生不会有如此好的表现,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与学生展示,我发现:学生其实很容易接受新的教学方式,而且学生的潜力是老师难以现象的,只要相信学生,没有什么是学生做不到的,为后续进一步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增添了勇气。当然,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也发现:跨学科实践融合多学科知识,需要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老师要做一个“全面发展”的老师,老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面,还有有灵活处理学生生成的新问题的应变能力,这种课堂,学生思路开阔、思维发散,老师的很多预设可能用不上,教师的教学机智特别重要,特别是对教师教学语言的组织能力要求比较高,这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最大不同,也是对老师的最大挑战,下一步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积累经验,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