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核心:“仁”“礼”《论语》①作者: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②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③“四书”之一(《大学》《孟子》《中庸》)16. 两小儿辩日第一课时争辩辩两个小孩子围绕太阳进行争辩看了课题,你得知了哪些信息?你还想知道什么信息?他们为什么争辩?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争辩的结果是什么?《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期道家人物。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wéiwéiwèiyúzhìwéiwèi同“谓”,认为是wéi孰为汝多知乎?同“智”,智慧是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zhì疏通文意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到东方游历争辩,争论原因句意: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小孩争辩,询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认为刚刚距离正午句意: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认为刚刚正午句意: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远,而正午时距离人近。”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像到句意: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到正午时就(小得)像盘子,这不是远处小而近处大吗 ”古代车上遮雨蔽日的篷,多为圆形盛物的器皿这是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寒冷到句意: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很清凉,到正午时像把手伸到热水里,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形容清凉的感觉把手伸到热水里热水是这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分辨句意:孔子不能分辨。谁句意: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认为你多智慧呢?”同“谓”,认为你同“智”,智慧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否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将文章分成三个部分?一(1):故事的起因:孔子向东游历,见“两小儿”争辩,询问缘由。 二(2-5):故事的经过:两小儿辩日的具体内容。(主体)三(6-7):故事的结果:孔子无法判断两小儿谁对谁错,两小儿笑道:谁认为你多智慧呢?16. 两小儿辩日第二课时浏览文章第二部分,利用表格梳理两小儿辩日的具体内容。人物 辩题 观点 理由现象 常理人物 辩题 观点 理由现象 常理小儿甲小儿乙太阳何时离人近,何时离人远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远者小而近者大近者热而远者凉“两小儿”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提出观点证明观点运用生活常理结合自然现象观点截然相反视觉感受:大的近,小的远日初出:大如车盖日中:如盘盂比喻触觉感受:靠近热源感觉热远离热源感觉凉日中:如探汤日初出:沧沧凉凉想一想:孔子为什么不能判断?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判断标准不同,导致结果不一致。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从两小儿辩斗的具体表现中,你读出了怎样的孩童形象?善疑善思善辩朗读对话,思考:两小儿辩斗时的语气和情态是怎样的?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我认为……自信满满比较:“也”在传情达意上有何意义?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胸有成竹活泼可爱互不相让朗读对话,思考:两小儿辩斗时的语气和情态是怎样的?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争锋相对相互挑战反问强调自己的观点正确两小儿在故事结尾也有语言、神态的表现,此处“笑”有何意味?反问不拘礼俗的任性调侃嘲笑自得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稍显不逊有话直说毫不拘礼任情率性结尾展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表明孔子虽博学也并非无所不知谦逊可爱孔子不能决也常以短小生动的故事讲述意味深长的道理。寓言你认为课文要传达的“道理”是什么?①知识无穷,即使博文广知的圣贤也不可能全知全能。(基本寓意)寓意②学无止境,人当心怀敬畏,当上下求索。③两小儿: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即使是小孩子也能有独到的思考。④孔子:人应谦逊宽厚。引申寓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