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青春有格课件(共25张PPT)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青春有格课件(共25张PPT)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礼记·缁衣》
这是什么?
“田字格”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我希望皇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去选用治国的人才。
说话要有实质内容,行动要讲品格、原则。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青春有格”是说青春也需要规范、引导和约束。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的规则不能违反,总有一些基本的界限不能逾越。
止于至善
行己有耻
怎么理解“行己有耻”?
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怎样理解“止于至善”?
榜样的作用是什么?
怎样做到“止于至善”?
学习目标
底线 · 界限 · 标准 · 规则 · 原则 · 品格

PART 01
行己有耻
青春探索有底线
青春有
“行己有耻”
孔子
译文: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探究一 理解行己有耻
耻即羞耻之心
有羞耻之心,不做可耻的事
笔记1:怎么理解 “行己有耻” ?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P28-D1)
卢梭的事迹启示我们该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探究二 践行行己有耻
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阅读P28卢梭的故事:每次想起小时候污蔑女仆的事情他都会心痛,但为什么那时他会那样做呢?
因为他那时并不知道这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探究二 践行行己有耻
说一说:你知道生活中耻的行为吗?
在家中:
在学校:
在社会:
生活中耻的行为
挥霍无度
“啃老”
对家人恶语相向
探究二 践行行己有耻
霸凌
作弊
说粗话
探究二 践行行己有耻
生活中耻的行为
破坏公共卫生
探究二 践行行己有耻
生活中耻的行为
②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在行动之前
审查愿望
在行动之中
监督调节
在行动之后
反思效果与影响
对家人恶语相向
说粗话
探究二 践行行己有耻
这些案例都警示我们什么道理?
③“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案例分析:近日,广西一位母亲黄女士称,其今年13岁的儿子小兵(化名)沉迷网络游戏,半年多竟花掉了夫妻俩辛苦攒来的6万元积蓄,令她痛心不已。
为什么小兵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因为他缺乏自控力,没有抵制住不良诱惑。
此案例启示我们该如何做?
④“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探究二 践行行己有耻
笔记2.如何做到“行己有耻”【P28-29】
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P28-D1
②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P28-D2
③“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P28-D3
④“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P29-D1
1.下列行为属于“行己有耻”的是( )
A.威胁同学帮忙写作业
B.拿人家的缺点起绰号
C.没有老师监考时,拿课本抄写答案
D.到景区游玩时不随地乱扔垃圾
牛刀小试
D
探究三 理解止于至善
走掉
围观
参与
制止
如果你碰到同年级有同学正遭受校园欺凌,你会怎么选择?
你的选择
自我保护
可耻
冷漠
可耻违纪违法
止于至善

PART 02
止于至善
达到完美的境界才停止
青春有
格 局
笔记3:怎么理解 “止于至善” ?(P29)
①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②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③是一种美好的、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看教材P30微尘·说说为什么奉献爱心要留名“微尘”?
从援助印度洋海啸灾区,向灾区捐款,再到为白血病儿童捐款,到处都出现了“微尘”的身影
最初只是一种个人行为的爱心善举,却因其施恩不图报的美德唤醒了众人的爱心。就像小小的尘埃凝聚在一起,爆发出了巨大的力量,进而演化成一种社会行为
探究三 践行止于至善
①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探究三 践行止于至善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向他学习,看齐。
榜样
《感动中国》已走过二十个年头,这个节目设立的目的是什么?
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笔记4.榜样的作用是什么? 【P30-31】
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P30
②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对个人)P31-D1
③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对社会/国家)。P31-D1
探究三 践行止于至善
慎独就是在个人独处的时候或无人监督和注意的时候也能严于律己,洁身自好。
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慎独事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
探究三 践行止于至善
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笔记5.怎样做到“止于至善”?【P29-32】
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P29
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P30
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P31
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P3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