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7张PPT)?思维建模?核心关键句1.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3.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4.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5.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6.网络丰富日常生活,推动社会进步。7.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青少年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沉迷于网络。8.我们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9.青少年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网络正能量。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考点1 感受社会生活1.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的表现。(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有哪些)(P3)(1)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2)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3)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4)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5)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2.感受社会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P4)(1)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2)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3)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考点2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P4~P5)(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考点3 在社会课堂中成长1.为什么说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P7)(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2)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2.社会化的含义及作用。(P7)(1)含义: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2)作用: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考点4 养成亲社会行为1.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P8)(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2)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3)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4)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知识拓展】 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具体表现。(1)含义: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2)具体表现:①关注社会;②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的美好;③服务社会、奉献社会。2.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P8)(1)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2)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名言哲语】(1)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P8) ——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原因。(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P8) ——养成亲社会行为。【易错警示】 (1)社会离不开个人,因为每个人都从社会中取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改正: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2)亲社会行为只能在人际交往和公益活动中养成。(×)改正: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考点1 网络丰富日常生活,推动社会进步为什么说网络改变世界?(网络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有哪些)(P10~P13)(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②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考点2 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有何弊端?(P15~P16)(1)网络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歪曲事实,误导大众,侵犯他人人格尊严,侵害他人利益,危害社会稳定,造成恶劣影响。现象 不良影响歪曲事实 误导大众随意宣泄情绪,谩骂、中伤他人 侵犯他人人格尊严实施网络诈骗 侵害他人利益恶意发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 危害社会稳定,造成恶劣影响(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知识拓展】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1)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随意泄露个人资料,不轻易答应网友的要求。(2)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增强自控能力。(3)当个人信息遭遇泄露时,应当依法维权。考点3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P17~P19)(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2)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3)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5)传播网络正能量。【易错辨析】 有人认为,网络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尽情上网。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网络虽丰富了日常生活,但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上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2.媒介素养的含义及内容。(P17)(1)含义: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2)内容: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3.如何辨别网络谣言?(P18)(1)注意信息出处。(2)关注官方信息。(3)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4)辨识信息内容。(5)向他人求助。【知识拓展】 1.网络谣言的危害有哪些?(1)污染网络环境,扰乱网上信息传播秩序。(2)损害互联网的形象和公信力,影响互联网的健康发展。(3)败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秩序,损害公共利益。2.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1)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2)要诚信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3)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4)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5)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考点4 传播网络正能量1.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P19~P20)(1)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2)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2.促进青少年文明上网的做法。(1)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为未成年人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依法取缔非法网吧。(2)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开通校园绿色网站,教育和引导学生文明上网。(3)家庭: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和监督;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抵制不文明上网行为。(4)企业:建立游戏防沉迷系统。(5)个人:恪守道德、遵守法律;严格自律,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谨慎使用网络支付;遭遇诈骗后及时报案。【易错辨析】 小安认为,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小安的观点是错误的。网络无限,自由有界。网络世界不能随心所欲。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在使用网络时,我们要遵守道德和法律,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易错警示】 (1)网络是促进民主政治进步的唯一途径。(×)改正:网络是促进民主政治进步的重要途径。(2)互联网扩大了公民的民主权利。(×)改正:互联网拓宽了民主渠道,丰富了民主形式。(3)在网络交往中,我们要学会“信息节食”,“信息节食”就是不上网。(×)改正:在网络交往中,我们要学会“信息节食”,“信息节食”是指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一、选择题1.(2023·安徽)近年来,各类“吃播”节目备受社会关注。有些另类“吃播”行为,浪费粮食、糟蹋食物,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氛围格格不入。让“吃播”节目具有正能量,需要( )①网络平台加强对直播内容的审核 ②企业采用新技术,不断提高网速 ③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加强监督和管理 ④网络参与者恪守道德、遵守法律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选C。本题考查依法规范网络的使用。材料通过各类“吃播”节目,向我们说明了要依法规范网络的使用,网络平台加强对直播内容的审核;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加强监督和管理;网络参与者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故①③④说法正确;②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选C。解析:选B。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依据教材知识可知,社会宣传、参加公益属于亲社会行为,③④正确;在家洗碗、在校拔河不属于亲社会行为,①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3.(2023·四川眉山)“光明影院”是我国首个以高校师生为志愿者主体的无障碍电影公益项目。截至目前,“光明影院”在31个省区市进行公益放映和推广,将无障碍影视产品送到2 000多所特殊教育学校,让许多视障人士领略到光影世界的魅力。材料说明,亲社会行为的养成需要做到( )A.守信重诺,推己及人 B.身体力行,热心友善C.为人着想,合作谦让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析:选B。本题考查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要求。题干表明亲社会行为的养成需要做到身体力行,热心友善,故B正确;A、C、D说法均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故本题选B。4.(2023·安徽芜湖二模)成都某校八年级(2)班的学生开展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如下),收获颇丰,深受各方好评。这启示我们在学习中应( )①善发现,增强问题意识②勤思考,培养研究能力③重实践,做到知行合一④多阅读,体味读书乐趣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选A。本题考查培养亲社会行为。材料中通过八年级(2)班的学生开展的实践活动,启示我们应该善发现,增强问题意识,勤思考,培养研究能力,重实践,做到知行合一,故①②③说法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实践过程,与读书无关,故排除④。故本题选A。5.(2023·湖北宜昌)近来,一些地方文旅局长“扮相”出镜,或轻舟绿溪,乘风太极;或素袍斗笠,行走天涯……旅游宣传“招数”让人应接不暇。以下网友的评论中,你最支持的观点是( )A.网络信息一定客观真实 B.扮相出镜必然起红网络C.发展旅游都应扮相出镜 D.扮相出镜也要适可而止解析:选D。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依据题文描述,一些地方文旅局长的行为,启示我们扮相出镜要适可而止,故D说法正确;A、B、C观点绝对化,故排除。故本题选D。6.(2023·江苏扬州)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能够通过学习人类的语言来完成对话、撰写、翻译等任务。这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学术造假、数据泄露等风险。我们应( )①亲近社会,远离人工智能 ②遵守法律,维护网络安全③一分为二,提高媒介素养 ④顺其自然,推动网络进步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C。本题考查遵守网络规则。题文中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这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学术造假、数据泄露等风险。我们应遵守法律,维护网络安全;一分为二,提高媒介素养,故②③正确;“远离人工智能”忽略了网络的积极作用,故①错误;顺其自然是一种消极态度,故④错误。故本题选C。7.(2023·安徽合肥二模)2023年3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为此,小安所在学校开展了“依法上网,从我做起”的主题宣传活动并向同学们发出以下倡议。下列倡议中正确的有( )①遵守网络规则,规范自身言行 ②遵法守法,不转载网络谣言③远离网络,避免浏览到不良信息 ④明辨是非,在网上不说真话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A。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依据题文描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说法正确;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而不是远离网络,③说法错误;我们要明辨是非,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不说真话”是不诚信的表现,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8.(2023·江苏连云港)针对晓楠的烦恼,你的建议是( )A.传播网络正能量 B.学会“信息节食”C.遵守网络法律规定 D.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解析:选B。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材料中晓楠在无关信息上停留时间过长,在无聊信息上浪费了精力,因此要学会“信息节食”,故B符合题意;A、C、D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故本题选B。晓楠日记2023年4月16日 周日 晴今天本打算花半小时上网看新闻,不知不觉半天过去了。结果,没时间写作业,约好的篮球赛也忘记了,好烦啊!9.(2023·浙江金华改编)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某班开展了“如何筑牢反电信网络诈骗防火墙”的议题式教学,对于分议题“如何辨识电信网络诈骗”所提供的几种情况,我们需要高度警惕的有( )①社区工作人员上门进行人口普查 ②通知“中奖”却要求你先缴纳税款 ③父母以微信方式转账生活费 ④电话索要个人信息及短信验证码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我们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遇到以下情况,需要提高警惕,通知“中奖”却要求你先缴纳税款,电话索要个人信息及短信验证码,故②④入选;①③说法都是正常的,故排除。故本题选C。10.(2023·山东烟台)2022年11月30日,《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发布。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近四成未成年网民在上网过程中遭遇过不良或消极负面信息,对未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不可小觑。对此,我们未成年人应该( )①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制裁网络犯罪 ②抵制不良诱惑,远离网络世界 ③文明上网,传播网络正能量 ④学会“信息节食”,提高媒介素养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性参与网络生活。题干材料信息启示未成年人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学会“信息节食”,提高媒介素养,同时要做到文明上网,恪守道德、遵守法律。③④说法正确;未成年人没有制裁网络犯罪的权力,①错误;未成年人要合理利用网络,不是远离网络世界,②错误。故本题选D。二、非选择题11.(2023·湖南怀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7月,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联合举行“清朗·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启动仪式。此次行动为期2个月,将聚焦未成年人使用频率高的短视频、直播、社交、学习类APP、网络游戏等平台,集中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涉及未成年人问题的乱象。乐乐所在班级的同学对此展开了讨论:小江:网络世界任我遨游,它让我畅翔在知识的海洋,所以我是彻头彻尾的“网虫”。小婷:有了相关部门的保护,我们在网络交友时就可以啥都不怕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两位同学的观点。解析:读题,提炼材料核心观点。小江观点:网络世界任我遨游,它让我畅翔在知识的海洋,所以我是彻头彻尾的“网虫”。小婷观点:有了相关部门的保护,我们在网络交友时就可以啥都不怕了。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小江观点错误。论据: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做法;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小婷观点错误。论据: 慎重结交网友的做法。答案:小江的观点错误。我们应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能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小婷的观点错误。相关部门对我们进行特殊保护,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对陌生人的邀请,不轻易接受;对个人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联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求助。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更要遵守法律、法规。12.(2023·四川宜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社会公德建设作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着力点,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一女子牵着导盲犬乘坐公交车,上车后,车上的大爷大妈赶紧让出座位,扶住女子照顾她坐下。网友看到这则新闻纷纷感叹:大爷大妈好暖!当前,在公交车或地铁上,“让座”行为越来越成为常态。长远而言,平和出行、美好生存,礼让与尊重之风,会逐渐成为社会良好风气。运用“社会生活讲道德”和“合理利用网络”的知识,对材料中大爷大妈和网友的行为分别进行评析。解析: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 需要运用文明有礼、尊重他人、合理利用网络的有关知识,从评析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一女子牵着导盲犬乘坐公交车,车上的大爷大妈赶紧让出座位,扶住女子照顾她坐下→可链接文明有礼,尊重他人,与人为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关键词②:网友看到这则新闻纷纷感叹:大爷大妈好暖→可链接有较高的媒介素养,弘扬了社会正能量,有利于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答案:①大妈大爷是文明有礼、尊重他人的表现。做到了平等待人,与人为善;他们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②网友的行为是有正义感的表现,有较高的媒介素养,弘扬了社会正能量,有利于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