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建议(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复习建议(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

资源简介

中考复习建议
教学流程上主攻课堂教学。
中考的竞争,归根到底是课堂教学的竞争。因此,在教学流程上,我们要主攻课堂教学,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真正实现初三复习课的有效教学。要强化课堂教学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师教的有效性和学生学的有效性。要在提高驾驭课程能力和驾驭课堂能力上下功夫,善于把注意力集中在教材最主要最本质的内容上,善于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善于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练习,善于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以有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促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学有成效。在课堂教学中,提倡“三个不讲”(即学生已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三个必讲”(即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点问题必讲)、“三个到位”(即讲练到位、点评到位、纠错到位)的原则,提倡即时检测的方法,做到讲与练的结合,学与测的结合,努力以科学的评价促进教学的有效,以深入的研究促进教学的长效,以精细的工作促进教学的高效。
提高课堂效益重点是做好“精讲”、“精选”、“精练”、“精评”。
“精讲”: 在专题知识及试题的讲评中不要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有针对性的讲解,重点讲解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
“精选”:扎实实施复习资料练习的校本化改造,坚持和发扬自己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做到两个三个凡是:“凡是学生做的老师必须先做,凡是学生做的必须批改讲评,凡是讲评了必须纠错”“凡是大部分学生都会的题目坚决不练,凡是可练可不练的坚决不练,凡是大部分学生练不会的坚决不练”,从而增强练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精练”:杜绝浪费学生精力和时间的漫天撒网式考练,建议:①考试后的错题重做,空题补做,从而使人人次次考试最终达满分;②练教师积累的学生的薄弱知识;③练习必考的重点知识。
“精评”:试卷的讲评切记不要从头到尾逐题讲评,甚至一般性地读题目对答案,要在学生自觉订正的基础上、教师充分进行试卷分析的基础上讲解:一是讲有代表性、典型性、迷惑性、共性的问题;二要讲思路、讲方法、讲策略、讲学科思想、讲应试技巧。
要狠抓基础不动摇,坚持高难题不进课堂;狠抓落实不动摇,坚持分点到位、稳步提高;
加大尖子生的培养力度
网撒得大些,关注他们的每一次考试,帮助他们分析每次考试情况,关注他们的生活、身体、心理、情绪等各方面情况。
抓好各层次学生的补缺工作:解决训练中的断路现象,进行专题辅导;消除临界生的短腿现象,安排具体时间培优补缺;对学困生要求抓稳基础题,力争中档题,放弃高难题。
教学对象上主攻临界生。能否获得大面积的丰收,关键在于对临界生的工作。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临界生的帮扶工作,各学校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要将临界生的帮扶目标分解到班组,下沉到个人,要密切注意其思想动态,高度关注其学习状态,加强学习指导和生活帮助,增强生活与学习的自信,增强学习与应考的能力,要努力帮助临界生实现中考目标,体现人生价值。
三、全面实行教学精细化管理。
要将初中三年的教学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思考,打好基础,从大处着眼把握方向,从小处着手关注细节,增强工作的计划性,降低盲目性。要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大力加强初中教学精细化管理,树立常规就是质量、常规就是效率的意识,严把“六关”,即备课关、课堂教学关、作业批改关、辅导关、测试关、学风学法教育关,不折不扣地落实教学常规。
四、处理好几种关系
(1)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系。针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现象,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切实掌握基础知识是顺利解答问题的基础,在教学和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扩展知识结构系统,形成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
同时,要把能力培养落到实处。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和复习的全过程,进行独立思考,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敢于求异、勇于探索的精神,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能力形成是一个自发的过程,更是一个自觉的过程,关键在于老师的引导与训练。
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双向交流的过程。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结论、轻过程;重学科知识,轻联系实际;重复习资料,轻课本教材。在上复习课时,老师不要独占讲台,不要简单的重复与罗列知识,烫剩饭是老师与学生都感到很累的低效劳动,实践证明这还常常会引起学生厌学。好的复习课应该有目标地安排学生有更多的活动,精心编制有新意的试题,通过让学生尽量多的表现,从中发现问题,引发解题思路,使学生在成功解题后得到喜悦、富有成就感。在解析测试题中最好让答对的踩线生来讲思路讲方法,老师补充“内涵与外延”,并加以鼓励和赞扬,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学会学习,提高能力,这是既“减负”又“增效”的有效途径。
要处理好重点知识与一般知识的关系。下阶段复习,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首先要从整体把握学科知识体系,把握主干知识,只有把主干知识理解深透了,才能对整个学科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构建起相关学科的框架,从一个高的立足点上去理解认识学科的一般知识。其次,对于一般知识,也不能忽视与放弃,主干知识离不开一般知识的支撑。一般来说,主干知识都是概括和抽象程度比较高的知识,一般知识的抽象程度低一些,与现实联系多一些,许多具体问题都是和这些具体知识联系在一起的,从考试的角度来看,试题多数落在主干知识上,但是又直接与相关的一般知识挂钩,不管是重点还是非重点,都应掌握好。
要处理好难与易的关系。中考有难度有区分度,但并不都是难题,考试说明对难易比例、难度系数有明确的要求。比较难的题目,或者对学科知识的综合面比较宽,或者对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比较活,这往往是一般学生所难以达到的。 与学生知识水平、能力高低相一致,大多数试题属于中等难度或者比较容易的试题,教学中对这部分试题更不能忽视,许多教师与学生一味追求难,结果是花费大量时间去进行无效的追求,得不偿失,应该把力气花在加深对基本知识、基本试题的理解与把握上,而不是死扣难题。
(2) 处理好练与评的关系
现在,各校都有大量现成试题,如何练习、如何讲评,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根据以往的情况,这一阶段,教师进行大量的题海训练,并把这作为有效的法宝。事实上,适度的练习对于巩固知识、诊断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解题方法是很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但练习过多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增加学生负担,有时甚至造成错误的引导,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
选题要有针对性。认真研究考试说明上的样卷、历年中考题等,研究命题趋势,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自创或精选具有多元性、综合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的新情景应用型试题。
训练要有目的性。练重点、难点、考点与学生的薄弱点。 训练答题技巧,培养答题技能,如要求学生做到“点全、面宽、字少、规范、清晰、准确、整洁、美观、简明”。不仅要练会,还要练准、练熟,要防止一知半解,似是而非,针对学生弱点以及易迷惑、易出错的问题,多加训练,在解题实践中,弥补不足。训练要强调规范,定量、定时。
讲评要有实效性。讲解题思路,讲答题方法,不要就题论题,不要平均使力,要在掌握学生差错情况的基础上重点突破,并注意总结规律和从解题方法上进行指导,做到讲一题归一纳,评一题授一法,解一题晓一类,懂一类能贯通,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讲评试题方法要多样,错题归类讲评,方法归类讲评,指导学生自作、自查、自我反思、自己总结。优质高效的讲评课,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讲得多么熟练,而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真正走向考场的是学生不是教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