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人是渺小的,但可以登上高处,来“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来与远方产生链接,来与亲人拉近关系,来与国家民族相融。登高在交通、通信不便的古代更显重要,那它在诗人的笔下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今天,我们对比阅读杜甫的两首代表作《登高》《登岳阳楼》,来一探究竟。异览登高景 同抒家国怀——《登高》《登岳阳楼》群文阅读学习目标1.了解两首诗写作背景的异同;2.鉴赏两首诗歌内容、手法、情感的异同;3.体会杜甫“老病未敢忘忧国”的伟大人格。杜甫(712—770),字_______,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号_________,世称杜少陵,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_______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 、“三别”。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_______”,明清文人推崇他为“______”。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诗风以_____________为主。子美少陵野老现实诗史诗圣沉郁顿挫预习检测——读作者走进诗圣,了解其生平及诗风要想读懂杜甫的诗,一定先要明白诗人困顿凄苦的人生。35岁之前35-44岁44-48岁48-59岁读书游历困守长安流亡为官漂泊西南两首诗歌都写于诗人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登高》写于杜甫在重庆夔州时期,时年56岁,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登岳阳楼》写于杜甫在湖南岳阳时期,时年57岁,是唐代宗大历三年(768)。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写作背景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彼时的杜甫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有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渐渐失去知觉,右耳已聋,靠药物维持生命。自由朗读诗作,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诵读任务一:初读文本对比两首诗歌在体裁、结构上的异同。登岳阳楼杜 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高杜 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岳阳楼杜 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高杜 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诗首联“起”得自然,一“昔”一“今”勾连过往,照应标题,给全诗定下沉重伤感的基调;颔联“承”得大胆,一“坼”,一“浮”,气势非凡,给人眼前一亮之感;颈联“转”得急促,诗人从景中抽身,与景对照,自己更渺小无助;尾联“合”得悲壮,都说“独自莫凭栏”,可杜甫却把所有情感都郁结在“凭轩”二字。意境深远,余韵无穷。首联从细处、微观的角度起笔,写眼前所见的具体景物;颔联从大处、宏观的角度承接,所见之景为秋季的整体氛围;颈联由写景转入抒情,抒发内心的悲苦;尾联则为“合”,对悲苦的内容做了具体的补充。《登高》以所见所听的长江秋景起笔,《登岳阳楼》以记叙登楼之事起笔。《登高》以落叶和长江之景承接首联,《登岳阳楼》以洞庭湖景色承接首联。《登高》《登岳阳楼》都转向了个人的年老孤独。《登高》《登岳阳楼》都合于对国家的关心和对自己身世的感伤。结构异同:任务二:再读文本对比两首诗歌在内容(意象、意境)上的异同。登岳阳楼杜 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高杜 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独立思考3分钟,2分钟整理答案)登岳阳楼杜 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高杜 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的意象有风、天、猿啸、渚、沙、鸟、落木、长江、台、酒。《登岳阳楼》的意象有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孤舟、轩。辽阔雄伟开阔博大孤单漂泊任务二:再读文本对比两首诗歌艺术手法(写景、抒情)的异同。登岳阳楼杜 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高杜 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独立思考2分钟,讨论3分钟)写景上:《登高》所写之景是诗人俯视仰视、远看所得的。《登岳阳楼》所写之景是诗人远看所得。抒情上:两首诗歌的抒情方式都是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手法上:两首诗歌的语言都非常工整凝练,讲究炼字。任务二:再读文本对比两首诗歌的情感异同。登岳阳楼杜 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高杜 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得偿所愿登临所见感怀己身直接抒怀联想时事交代背景宽阔广大凄凉落寞广阔胸襟国事艰难身世之悲家国之痛忧国忧民风格:沉郁顿挫位卑未敢忘忧国①年老多病的哀愁②孤苦无依的忧伤③漂泊他乡的忧愁④壮志未酬的感情思考:两首诗共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登高而愁 临高而叹从《登岳阳楼》到登高诗1、诗人为何要登高?2、登高所见之景有何特点?3、登高之后有何思考?登高诗鉴赏子曰:“君子登高必赋。”(文人传统、文化现象)登高诗常见情感归纳1.表达思念之情。2.感怀伤时,表达个人的身世之悲。3.发思古之幽情,感怀于时事。4.抒怀励志,鼓舞人心。5.追求自由个性,展现美好情怀。6.歌颂美好风物,赞美大好山河。小 结登高的“高”已经不是一个物理的高度,它应该也体现了一种精神的高度:开阔的视野所带来的一种心灵的丰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