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学会仿写》写作实践作文导写“ 东施效颦”亦有魅力, “古人创作诗歌, 大多是通过模仿前人的成果而完成的, 随着模仿的深入, 自然就熟练了。 ”这是朱熹对前人写作经验进行的深度概括。此言不虚,就如王勃,他借鉴了庾信的诗句“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以此为基础,创造 了名垂千古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韩愈效仿孟子,成为了唐宋八大家之首;欧阳修又以韩愈为榜样,成为了文坛的领军人物。由此可见, 模仿是多么的重要!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 模仿仍然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我们应当积极学习前人的经验,从中汲取灵感和技巧,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所谓作文仿写, 就是模仿某些范文的语言、立意、构思、表现手法等技巧, 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 仿写可以分为点仿和全仿。点仿, 即片段练习仿写, 主要指仿语言。或仿标题, 或仿开头, 或仿结尾, 或仿语句,或仿细节等等。(仿句)全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来写作的方式。一、仿遣词造句遣词造句,听起来高大上,对吧?说白了,就是怎么用词,怎么写句子。这一点,咱们都读过小学,应该不能理解。一般人看到鸭子在水里游, 只会说“水里有只鸭子哎。诗人苏轼会说“春江水暖鸭先知 ”有人说, 诗 歌哪能比啊。再看看叙事的句子。看到天上的月亮, 一般人会怎么写?大概率会是“天上一轮皎洁的月亮,好美! ”张爱玲却这样写: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 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 陈旧而迷糊。她笔下的月亮,为什么会是一个铜钱大小的红黄的湿晕呢?又像是信笺上的一滴泪珠?这就是特殊的情感体验,独特的表情达意的意图造成的。所以, 要仿写高人的遣词造句, 就要琢磨他的表情达意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具体来说, 可以从以下几点去仿写:1.仿用词的准确性2.仿用词的情感性3.仿造句的个性化词句的仿写, 不妨做个摘抄手帐(笔记) ,可以随时翻开看看, 看得多了语感就会增强, 说得雅一点,就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摘抄手帐可以做得有意思一点,最好能让自己爱不释手——我读大学期间就对作家张炜的小说很痴迷,那时觉得这语言还能这样表达,太神奇了,于是就做了摘抄手帐,有空就琢磨,还真有点咀嚼的意思。二、仿段落结构从句子到段落,这是上了一个层次。好比懂得了如何用砖头和水泥砌墙,再往上就得知道一层房屋是怎么搭建的:承重墙设置在哪,窗户开在哪,楼梯设置在哪等等。段落结构清不清晰,直接影响作者本人表情达意的效果,也影响读者阅读体验感。结构清晰, 前后衔接自然, 读者看着自然有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 一口气读下来也不会觉得累;相反,结构混乱,读者会觉得陷入云里雾里,不明不白。关于如何仿写高手的段落结构,其主要内容如下:在读到一个好段落时,我们不妨试试提问拆解法。可以试着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这段话是围绕那个点展开的?2.从哪几个方面或层次展开的?3.展开的顺序或其中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4.如果我来写,我会怎么展开?5.我和作者不同在哪里?如琢如磨,如切如磋。久而久之,你就能掌握高手安排文章段落结构的技巧了。三、仿构思布局如果说, 段落结构涉及到的是一层房屋, 那么构思布局涉及到的就是整幢房子, 甚至包括了前后的花园和围墙。你想让进来参观的人惊呼“太美了! ”,那就得精心营造,用心布局。仿写高手的构思布局,没必要一上来就从鸿篇巨制开始。因为太复杂了,不好把握。比如,我们拿小说来讲,《水浒传》是串珠式的结构,108 将先后出场, 前面出场的人物带出后面的人物,串联起来就很有点像冰糖葫芦。再比如,古典小说《红楼梦》,那可是 立体网状结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只是这大网中的大节点而已;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情节故事的推进和展 开, 用了多条线索。如甄士隐的穷衰潦落, 尤三姐的爱情悲剧, 贾雨村的宦海浮沉, 等等。曹雪芹把千头万绪的生活场面一齐抓在手里,让人叹为观止。简单又常用的布局方式,往往是几种结构组合起来的:(1)总——分——总(2)因 ——果(3)现象——本质(4)并列结构(5)递进结构在此基础上,就可以组合了,比如:总(因果) ——分(并列结构) ——总也就是,总的部分,由因到果,简要写出;分的部分,采用并列结构,从几个方面加以展开(比如我 这篇文章就是从 5 个方面) ,这一部分通常是要详写的;最后总结全文。当然,我这里只是简单举例。事实上,文章的构思布局千变万化,我们在仿写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好处在哪。所以, 有效的仿写, 不是照搬照抄, 而是琢磨人家文章怎么组织起来的,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哪儿是重点,如何展开等等,然后再把它化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不知道你有没有 get 到了?四、仿主题立意一篇文章的主题立意,可以说决定了文章的最终质量。好的立意,要追求 3 个字:(1)新(2)深(3)通简单解释一下,新,就是立意新颖,不人云亦云;深,即是深刻,不流于表面;通,就是要能打通人类的共性,让更多的人可以从中受益。所以,假如有一篇闪闪发光的文章摆在你面前,你该怎么办?除了以上提到的仿遣词造句、仿段落结构, 仿构思布局, 千万别忘了好好琢磨它的主题立意。这才是文章制胜的法宝呀!任何好的文章,能够流传至今,绝大多数离不开它的立意取胜。在众多表现亲情的散文中,《 背影》《 秋天的怀念》都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叙写 平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 。模仿这两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不少于 600 字。 【 写作指导】 1.重读这两篇课文,借鉴其具体写法。如选择某一形象凝聚情思,推动情节,贯串全文;注意表现自 己对所写人物态度、情感的变化等。 2.注意观察,调动记忆,选取印象深刻、确有感想的事件,呈现精彩的细节。 3.安排好文章的线索与结构,并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让文章更有表现力。作文导写钱钟书说:“善用仿写不亚于独创 ”,因为仿写是一门功夫,更是一种能力。那什么是仿写呢?仿写 就是写作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写作手法, 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的方法。它可以让初学写作者尽快地领会写作的要领,完成写作任务。如何正确地运用仿写这种方法呢?我们通常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1.认真研读需要仿写的材料(基 础);2.细心找出需要仿写的点(整体或局部);3. 确定写作内容进行仿写(联系实际);4. 修改与创新所写的习作(仿中有变、有新)针对这个命题要求, 可以是局部仿写, 也可以是整篇仿写。以《背影》为例, 如果是局部的仿写, 我们就可以借鉴“ 以小见大 ”的写法来进行, 深沉的父爱凝聚在一个小小的“背影 ”之上, 这是何等的深厚,又是何等的感人, 又是如此地引人深思。如果是整体的仿写, 我们就可以借鉴“一线串珠 ”式的写法来进 行,借助一个具体的物凝聚情思,推动情节,贯串全文,就像《背影》文中的思路:开篇“点背影 ”,中间“绘背影 ”,结尾“哭背影 ”。这也就是确定仿写点。确定好仿写点之后, 再确定自己的写作内容进行仿写。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从 自己记忆库的仓库里选择那些最熟悉、最新颖、最有意义的题材来写。假如你也是写父子(女) 情这样的 亲情, 你想借助一个什么样的具体的来凝聚自己的情思呢?如果还是以“背影 ”的话, 那你又该选取什么样的场景、采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进行描绘呢?这都需要你在自己的脑海中去进行精心地构思。最后,对自己所写的习作进行修改与创新。常言说的好:“好文不厌百回改 ”,可以说大多的好文章 都是多次的修改后完成的, 所以对于自己写好的文章, 我们一定要养成修改的习惯。再加上仿写的本质是: 仿中有变,仿中有新,同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来。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仿写不是机械模仿,更不是抄袭,仿作中既要借鉴范文的写法,又要发挥独创精神,仿是为了不仿。1.仿写《背影》的精美结构。朱自清善于捕捉瞬间的生活感受, 以“背影 ”为线索, 选取的材料集中在“背影 ”这一焦点上。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浓缩了父子之间难以言喻的感情,是慈父爱子的象征。《背影》的结构是:开头设疑——点出背影,设置悬念,使浓重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中间叙事——望父买橘,刻画背影,令人备受感动,潸然泪下;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离情别绪,催人泪下;结尾思念——读父来信,浮现背影,照应开头。这样就以“背影 ”为线索, 把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组织起来, 并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同时反复照应了标题,使文章贯穿一气,浑然一体。进行仿写时,我们可以学习《背影》来安排文章的结构。2.仿写《背影》在叙事和描写中进行抒情。《背影》的抒情气氛是很浓的,但作者并没有用浓墨重彩去刻意渲染。文章所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奔丧、送行、看行李、讲价钱、拣位子、穿铁道、爬月台、买橘 子等, 但作者在叙事和描写中抓住了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语言动作, 用朴实的语言直抒胸臆, 表达父子间的感情。如写父亲“攀 ”“缩 ”“倾 ”等爬月台的动作时, 作者将父亲赤诚的爱子之心与儿子的无限感动融合在了一起。又如父亲买橘子回来,离开前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当父亲的背影找不着时, “我的眼泪又来了 ”,这些叙述、描写中都饱含感情。作者也直接抒情,如“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表现了“我 ”的自责、追悔之情。“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抒发了 “我 ”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3.仿写《背影》中语言的表达。该文用白描的手法记叙事实, 不加任何修饰, 用如叙家常般朴素平实、通俗晓畅的语言, 描绘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与思念之情。如写“我 ”的悔恨自责——“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写“我 ”的动情落泪——“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我的眼泪又来了 ”……字里行间饱含深情,显得格外自然、真挚、感人。又如写父亲“再三嘱咐茶房, 甚是仔细 ”中的“再三嘱咐 ”表明嘱咐茶房次数之多, 不厌其烦, 反复 交代;“甚是仔细 ”表明嘱咐内容之详,把送行中应该注意的细枝末节都提到了。这些用语,强调说明父 亲已为儿子上火车做了极其精细周密的考虑和安排, 字眼虽然十分平常, 但用得恰到好处, 使父亲的爱子之心跃然纸上。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模仿就是学习。 ”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对课文中优美句子和段落进行仿写、改写和创造,多次训练,作文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佳作欣赏】外婆织的绿毛衣与外婆许久未见,最不能忘的是那件过时的绿毛衣。那时年幼, 外婆时常拿着老土单调的绿毛线织衣服, 还硬是塞给我穿。我心下想着, 同学们身上的名 牌衣服既时尚漂亮又柔和舒适, 而外婆织的毛衣?我可不敢穿出去丢人。我每想拒绝, 她却总笑着迎上来, 将未织完的毛衣在我的身上比划。罢了, 拒绝也没有用——那几年, 外婆耳背已听不大清, 头还不时摇晃颤抖,连带着说话也咿呀着。但外婆丝毫未察觉我的厌恶, 一看到我, 外婆先停下手中的活招呼着吃饭, 她最喜欢往我碗里不住地 添菜。她仿佛看不见我的碗中已堆叠成一座小山, 却还觉得我饿着。我的胃早撑得两个大, 不禁对她皱起眉来。“ 囡囡别急, 外婆有好东西给你! ”她眉飞色舞, 比我更期待那件杰作。只见她穿着旧腥腥的格子衫, 深褐色的棉裤, 一把放大镜拿起来看了又看。两手握住银针, 线团随着起伏的银针在地上滚了又滚。我相 信外婆曾经也许是女红好手, 但那天的灯光好像特别昏暗一些, 老花镜好像特别模糊一些, 银针与毛线好 像特别不和气一些, 她一停再停, 穿错了不下五六次。无奈, 线头一拉, 稀稀松松的毛线过分轻易地回到 地上, 弯弯曲曲的样子, 好像我逐渐酸涩的心情。 “唉……人老了, 不服老不行啊。 ”外婆叹了口气, 手中的银针先替她摇了摇头。我才发现, 昏暗的灯光却照亮着外婆头上雪白的发丝,颤抖的双手事实上也努力克制了它们的力气。 一推、 一戳, 毛线划过针头, 它们也有过轻松默契的时候, 只是外婆集中着精神, 肥胖的身子竟也挺得板 直。我只觉得挡不住的疲乏, 两只眼皮在打架。再醒时却见外婆手中的毛衣只多了两三厘米宽, 而这竟是三个小时!我忽然有些心疼了,可看着外婆那样乐此不疲地织着,我的鼻子酸酸的。第二天, 她果然给了我一件毛衣, 就是昨晚织了拆、拆了织的那一件!我想起她昏花的老眼、哆嗦的手,想起她说的“好东西 ”,想起外婆的宠溺和我的拒绝,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一回家, 我便穿上了外婆织的绿毛衣。它柔软舒适, 包裹了我小小的躯体和短短的童年;它鲜艳纯净,唤醒了我对外婆的敬佩和感恩;它冒着太阳晒过的气味,让我嗅到了外婆的祝福与对我的期待。幼时的绿毛衣,现在早已穿不下,但幼时穿上它的幸福与满足,至今还温暖着我;那是外婆织的绿毛 衣,全世界仅此一件;外婆的爱与期待融在这一针一线里;外婆织毛衣时的分秒,我如数复盘;外婆织毛衣时的场景,不论是头上的银丝还是手上的皱纹,都在会呼吸的毛线缝里钻出来,钻进我的脑海……奶奶的凉茶爬到山顶, 有一卖凉茶的小店。我看到一位婆婆牵着孙女的小手, 接着凉茶。泛红的卷发与微弓着的背一下让我忆起我的奶奶。那年盛夏, 免不了屋内的闷热, 一股草木之香忽而传来, 饮一口, 确是大山里的味道, 一下在舌尖绽开,苦得我皱起眉头,许久才有一丝甘甜。“今日风大, 好在这金银花根深, 我便摘回来了。 ”奶奶回来时, 原本擦得净实的布鞋, 又积了不少尘土、烂泥巴。袋子一股脑就放下了,套着拖鞋赶到厨房。她抱着一筐装满金银花的竹匾就又匆匆离去了。奶奶的卷发被发胶打得结块, 小步迈开时, 头发是一片起伏的稻田。她关门很利索,我又听见钥匙上锁的两响声。待六七月,更热了!蝉叫得我烦闷,奶奶忽然从躺椅上起身,递来一把蒲扇:“我下楼一趟。 ”又响了一阵蝉鸣, 一筐草药先进了屋,随后是奶奶。踢了鞋,倒在布上,便包起来进了厨房。我探出脑袋偷偷观看。奶奶系着一条蓝色的围裙, 弓着腰,头发里藏着的银丝在强光下显现出来。 “哗 ”地一声, 水淋在两双老茧上, 把草药反复冲刷。开了小火, 端着锅倒些凉水, 放在火上加热。随后 便从灶台上抓了几把金银花, 撒入锅中。嘴巴念叨着, 仿佛在数数, 神情自若。她弯腰移来板凳, 迈开腿 踩了上去。手伸过头顶, 取了几块冰糖, 再收回脚, 搬回板凳, 把冰糖放入水中。待这清水被草药染了色,就将茶倒入碗中。瞬间白雾缭绕,仙气腾生。我端起小碗,大口大口地灌。顿时这清香直沁肺腑,脸颊边的汗珠蒸干,暑气竟然消散了。画面在我的脑海中戛然而止, 我随着那对婆孙也去接了一杯凉茶, 原来也是金银花!微抿一小口, 尽是苦涩甘酸。暑气还在脑边转着,没有一丝凉意。我望向远处的夕阳, 眼前仿佛是奶奶的银丝、围裙和忙碌的背影。这份愁思又添了不少。呜呼!何时能再喝一口奶奶的凉茶!夜晚八点,我家楼前宽阔街道上没有北京应有的川流不息。寒冬中偶有一两辆车飞驰而过,转轴的 电动声偶尔打破夜的沉默。父亲的背影窗外的夜空如幕布般嵌着星星点点, 华丽动人。然而窗内的我毫无心思去欣赏, 只是埋头咬着笔苦思 一道难题。正临近崩溃的边缘, 耳边传来父亲的呼喊:“来来来, 别一直深陷一道题, 出去跑一圈再回来。这首歌完之前站在门口,你陪我一起跑! ”说着一首欢快的音乐声响起。我正因做不出数学题烦躁, 听此更是满不情愿。奈何一首音乐也快完了, 只好慢吞吞穿上衣服运动鞋,一脸抗拒地随父亲出了楼。寒冬腊月, 这大街上已没了什么人。父亲让我调好手表以记里程, 我在后面磨磨蹭蹭地跟着, 调好了表一抬头便是父亲的背影。父亲一转身,招手催促我快去前面。我没说什么,三两步跑上去追上了父亲。我们开始跑步, 父亲一开始在我前面, 后来跑了两步转身跑到了我身后。我想转头让父亲来前面, 他却说: “你带头,我跟你跑。 ”拐过弯去, 是一条空旷的大街。街两边的小店仅有几个还开着, 其他都拉上了卷帘。我体力渐渐下降, 步子也越来越沉重——现在也才一公里左右。我试图放慢脚步, 心中以为父亲会超过我。奇怪的是随着速度一点一点放缓,后面那个节奏的步点也慢了起来。难道是父亲和我一样也体力不支?我这么认为。又是一个拐角, 这条街异常通明, 但在我眼里却一眼望不到尽头。我实在喘息急促便走了起来, 这时 父亲的话打破了许久的沉默:“我就在你后面,别让我追上你啊。 ”“不行! ”嘴里说着不乐意,速度可确实是又慢慢升了上来,生怕看见那个背影……灯光扑朔迷离, 随着狂跳的心脏一闪一闪。表盘上显示心率的线一度飙升, 寒风吹打在脸上我却已毫无知觉。最后一条小道窄而黑暗, 只剩我和父亲奔跑在路上。这时我听见父亲与我同样急速的呼吸, 我才知道 父亲并不是想让我陪他跑, 而是他陪我跑……百米冲刺, 我咬着牙拼命向前跑, 父亲似乎并没使出百分之 百的力气, 但我像真的比父亲跑得快似的, 稳稳地先冲过了终点。我大口喘着气, 父亲跑过来也很累一样向我点头,说我第一次跑就跑得这么好,甚至比他还快……“冬练三九, 夏练三伏。你累, 就是缺练。以后你每天和我一起跑吧。 ”“ 嗯。 ”我不知道该回什么,但我总明白了自己不再讨厌跑步,更不是像出来前那样对于跑步而长吁短叹了。噢,父亲不让我看见他的背影,这让我超越了自己。回家的路上, 还是我在前、父亲在后。月亮撒在父亲身上悄悄地在地下留了个影子, 那影子在我前面, 我走在父亲和父亲影子中。突然, 一辆车从路口驶出, 父亲一步上前挡住了我。高大的身躯和坚实的臂膀, 在寒冬中使我感到不可摧毁的力量。那车闪着刺眼的白光, 我在父亲身后眼睛并没任何不适, 也没有什么 差错, 一切都和往常一样。等车过去, 父亲顿了顿, 又转身示意我去前面。本因为跑步就已将情绪调动到 了高潮, 他的背影又让我鼻尖微酸, 我快步跑到前面。我的手天生容易凉, 没料到这次竟一反常态的温热。隆冬中父亲给我的夏天是那么美好的滚烫……噢, 父亲的背影平日都隐藏着, 默默支持给予我力量。待到有何危险, 这背影又义无反顾地挡在前面,成为我的护盾!自此, 这背影伴着我跑过了一个又一个冬夏。每次都是我在前面, 那背影在后面用最含蓄却最奔腾的爱守护着我,但当有一丁点危险,父亲的背影又必将坚定站出来,成为一座足以抵抗一切伤害的峻峦。如果母爱是水,那么父爱是山;如果带领是热,那么随行是暖;如果说拥抱是长情的告白,那么背影就是最无私的陪伴。(2023·河南洛阳期末)我们每个人在成长历程中都曾经历过一件或多件震撼自己心灵的事。请以“震撼心灵的时刻”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②不少于 600 字。③语言简明。【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命题作文。1.审题立意。 “震撼心灵的时刻”是个偏正短语, 中心词是“时刻” ,修饰语是“震撼心灵”。这里的心灵指 的是作者自己的心灵。结合起来理解就是那一刻所发生的事让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人自生下来, 情感情 绪就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 受到偶发事件的牵动, “震撼心灵”就是人的感情受到冲击时的一种反应。 “ 时刻” 就是那一刻,是时间上的限制,即时间是短暂的、瞬间发生的,应该是看到的一个现象、场景、瞬间等。 比如生活中看到父亲的背影、妈妈的白发时仿佛停滞的那一刻, 自然中旭日东升的那一刻, 雏鸟展翅飞翔的那一刻等。2.选材构思。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记叙性散文。写作时所记叙的那个时刻,最好有新意,这样才能拨 动读者的心弦。如通过写钓小龙虾来写“震撼心灵的时刻” ,我钓到一只老龙虾,放到脸盆后,腹部密密麻 麻地钻出几十只小龙虾, 无忧无虑地嬉戏, 一有动静, 小龙虾倏地钻到老龙虾腹中, 老龙虾警惕地高举双 螯, 拼死护卫它的子女……“我”完全被这一刻呈现出的撼人心灵的母子图征服, “我”不愿夺去这人间最美好 的情感。于是“我”端起脸盆,将几十条生命倒入水中。再比如写自己看到九年级毕业班的学哥学姐们努力读书的身影,自己的心灵在那一刻受到震撼,不觉心生力量,发奋努力学习等。【例文】震撼心灵的时刻真正爱你的人不会说许多爱你的话,却会做许多爱你事。——题记 那一幕,简简单单的一幕,触动了我的心灵,就算晨曦再美也美不过那一幕,如此和谐,如此温馨。月亮伴着黑夜悄悄的离去,随之而来的是晨曦带着温暖洒向着被黑夜笼罩了一夜的世间……“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淅淅沥沥的小雨帮所有的植物开启它们新的人生。在四年级一个晴朗的午后,我和父亲比赛种花。接着, 我和父亲在两个不一样的花盆种了一样的花, 妈妈说花不能缺水, 于是, 我每天都要给它浇好几次水,我看父亲三天才浇一次水,心想我赢定了。转眼间就过了一个月, 父亲的花已经含苞待放, 但我的还和半个月前的一样没有任何变化, 幸运之神 永远不会莅临到我身边, 我拿起手机查了, 上面写着浇水太多种子会烂掉的, 我快速的把泥土剥掉, 发现种子已经烂掉了,顿时黯然失色。直到晚上,我才重新把新的种子放进去,再浇点水,反正也没有希望了。这天半夜,迷迷糊糊我听到有一串脚步声,正在向我的房间逼近,吓得大气不敢喘,这时候闹钟“滴答滴答” 的声音听得格外清楚, 一睁眼,看到是父亲,心里更有许多疑惑,大半夜不睡觉,上我屋来干什么?我悄悄的看父亲去了阳台, 帮我的花浇水, 然后又把自己的花拔掉, 然后再在他的盆里种上新的种子。嘴里还从容的说: “这丫头,如果输了,肯定要生气了,索性让她一回吧。 ”那一刻,父亲的背影宛若一位洁白纯真的天使降临人间。我知道你在外面是很好强的,凡事都不喜欢落后,更不会让别人,现在你却让了我。月明星稀,皎洁月光下,父亲身影婆娑,这时候成了最美的风景,那一刻,深深的印入了我的心间,震撼了我的心灵,我悄悄的起床,走向父亲的身后……震撼人心的时刻去年暑假,在海南,我有生之年第一次尝试了潜水。潜入海中的那一刻深深地震撼了我:蔚蓝的海水中,藏着别致的一方天地!在“天涯海角 ”的岸边,我第一次见到了波澜壮阔的海。海水在阳光下荡漾,碧波万里,一望无垠, 而海平面下, 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神秘世界呢?在信息与图书极度丰富的今天, 众多影像和图书都曾提及 海洋,人人皆知海底世界,但有多少人亲眼目睹过呢?“你对海底世界这么好奇,就让你去亲眼看看吧! ”父亲提议我去潜水。于是我们来到一处潜水点。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 我穿着一套潜水服, 手中紧握一包鱼食, 一头钻入 了海中。刚入水, 我的头发就如水草般在水中漂了起来, 我呼出的气体成为一串密集的小气泡, 片刻便冲出了水面。热烈的阳光下, 似乎海水也不那么冰冷。我睁大眼睛, 屏住了呼吸, 海中世界跃入我的眼帘!前方的海水像一片青蓝色的薄雾, 远处的事物被迷雾隔绝。脚下是一块连一块如小丘陵般的巨石, 有 的石上长着珊瑚——它们有的像白石头,表面长满小小的“环形山 ”,有的则是一根根“树枝 ”,密林般 簇拥在一起。偶尔可见一枚精致而多刺的海螺坐落石间。 一块又一块的石头呈现棕灰色, 暗淡无光, 显得质朴、沧桑而又古老。那一刻, 我急切地四下张望, 只见海中一片又一片满是鱼群。鱼类数量极多, 品种繁杂, 如龙卷风一 般环绕在我身边。稍远一点, 可以看见朦胧的鱼影在水中飘逸, 长短、姿态各不一致。近处的鱼群清晰可 辨。正如杂志上的图片, 有的鱼天生长着黑白相间的纵向条纹, 有的身披闪亮的银甲, 每一片鳞都在阳光 下闪耀,随着鱼身摇着。有的鱼则朴素单调一些 ,背上只有一片棕灰色,如同脚下的石头颜色。无论什么鱼,都摆动着身躯,游着,舞着,在茫茫的大海中来回穿梭。我小心翼翼地撕开了鱼食包的封口, 鱼食因饱含气体冲出袋子, 一个劲往水上漂去。我赶紧控制余下 的鱼食,紧紧地捏住了袋口。鱼群一见鱼食,如发现至宝般争先恐后地蜂拥而来,一群群地挤在我头上, 在一次又一次的舞动之中把鱼食一扫而空。它们在水中划过一道道弧线, 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隔了几 秒, 我轻轻松开袋口, 又有几枚鱼食飘了出去。我的手不由自主地探了出去, 试图伸出指尖抚摸那一只又 一只滑溜溜的鱼。鱼儿们溜过我的手掌, 片刻不到便闪得极远。它们又有序地环绕着我, 对鱼食包虎视眈 眈。不一会儿, 又如洪水般袭来。我身处其中, 似乎也化为鱼群的一部分。当鱼食喂尽, 鱼群散开后, 我仍呆呆地位于原处,陶醉于方才壮观的奇景。潜入海水的那一刻, 我亲眼目睹了五彩斑斓的水世界和充满热情的水中生灵, 这种震撼是文字与图片无法带来的,令我终生难忘!我终于明白了“百闻不如一见 ”这句话的含义。知识并不局限于一方书屋,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同样值得探索!震撼心灵的时刻人的一生, 就像旅行, 其间走走停停, 留下了许多感慨。有的人却驾驶着迷茫的方向盘, 在该下车的地方犹豫不决, 当回望时, 却发现已错过了站点;有的人能够把握人生的方向, 在合适的地方上车、下车。一次去图书馆, 无意间闯进了高三年级的教学楼。那时虽然是吃饭的时间, 但仍然能看见教学楼里人头攒动,细听却寂静无声。那种氛围让我产生了好奇心,决定一探究竟。刚上二楼, 就看见了学长们或埋头“刷 ”题, 或掩面沉思, 或念念有词, 背着知识点, 或在走道里来 回踱着方步。现在正是吃饭的时间, 怎么会有这么多学长在上自习?正疑惑着, 我抬眼看到了教室前面的 墙上挂着一条横幅, 写着“废寝忘食拼一载青春, 金榜题名得终生无悔 ”。刹那间, 我如梦方舒, 原来他们是为实现心中的梦想在努力奋斗!继续往前走, 我来到另一个班级门口, 一位坐在班级前排的学姐在奋笔疾书。书桌上是一本本厚厚的 参考书和复习资料, 一道道难题在她的笔下缴械投降, 颦蹙的眉心渐渐舒展开来, 喜悦的神情渐渐爬到脸 上。等题目全部做完, 学姐长舒一口气, 收拾收拾凌乱的桌面, 将刚才做好的书收拾整齐, 放于桌下。我以为学姐要起身离坐去吃饭,谁知她又拿出另一本资料,翻开,不多时身心又投入其中。学长们在学习上贯颐奋戟,因为他们知道: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这个道理想着简单,但是坚持 去做却不那么容易。成人礼上, 高考必胜的呐喊, 全场澎湃的激情, 昂扬的斗志, 虽然感人, 但都是瞬间爆发的情愫。更多的是喧嚣过后的苦心孤诣、兀兀穷年,更多的是埋头苦干、心甘寂寞。我不好意思打扰他们,就悄悄地离开了高三楼。回望,这看似平常的一幕,却震颤着我的内心。我 回到自己的班级,打开书,抬眼看见班级的标语:明日的辉煌需要今日的不懈付出才能获取,因为梦想并不遥远。不觉心生力量,面色宛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